02.09 《丝路中国》(8)古函谷关

《丝路中国》(8)古函谷关

古函谷关雄姿

古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市北15公里处北坡头乡王垛村。其南18公里为秦岭,巍峨挺拔;其北5公里为黄河,浊浪滚滚;东为弘农涧,河宽流急;西为衡岭,逶迤绵延。深险如函的崤函故道镶嵌在东起渑池、西至潼关的深沟险谷间,长达百余公里。其间道路狭窄,两壁陡峭,林木蔽日,幽邃莫测,自古为沟通洛阳至长安联系的必经之地。在这悠长的古道中设一关卡,真正就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地民间一直有“铁函关,土潼关,一马平川取长安”的俗语,也说明了崤函古道的险峻和函谷关的重要。

《丝路中国》(8)古函谷关

雄关古函谷关全貌

函谷关自建成的那一天起,就是控扼东西交通的雄关要隘和历代战争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发生了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产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成语,成为汉语言中的常用语言。著名的事件有:

武王伐纣。前1029年,周武王伐纣,率军由潼关至函谷关,时任“司险”的守关官吏献关相随,致武王率军顺利出关,大会诸候于孟津,组成了讨纣联盟。据史书载,武王伐纣之后,为了表示从此不再有战争,遂在函谷关一带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成了后世乞盼和平的最高境界。当然周武王的这一美好愿望被后世证明是无法实现的。

《丝路中国》(8)古函谷关

函关古道

五国攻秦。前318年,魏相公孙衍推楚怀王为纵长(联军统帅),联合韩、赵、燕等国,发起了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联军打到函谷关,秦军出关迎击,致五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大败而逃。

鸡鸣狗盗。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国孟尝君田文入秦为相,秦昭襄王听信谗言囚之欲害,孟尝君求救于秦幸姬说于昭襄王,始得脱逃,急奔出秦,夜至函谷关。当时的关规是“日落则闭,鸡鸣始开”。时值午夜,关门紧闭,又恐追兵赶来。情急之中,手下有人在高处学鸡鸣啼叫,霎时间周围群鸡齐鸣,关吏开门,孟尝君一行始得出关而去。

《丝路中国》(8)古函谷关

古鸡鸣台

五纵败师。前241年,赵、楚、魏、燕、韩五国合纵攻秦,秦依托函谷关,开关迎敌,五国军队溃败弘农涧。

西原大战。唐代安禄山起兵叛唐,在攻占洛阳后,企图占领函谷关,进攻潼关,均被扼守潼关的哥舒翰派兵击退。后唐玄宗听信谗言,迫使哥舒翰放弃固守潼关的计划,率军主动出征,被叛军诱入狭窄险峻的崤函古道内,几乎全军覆没,此后叛军再无人阻挡,长驱直入长安,致唐从此由盛而衰。

《丝路中国》(8)古函谷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克

历史进入20世纪,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围绕着函谷关也发生了数次重大战役和重大的历史事件,函谷关在经受了历史的风烟之后也在现代战争中发挥出了自己的作用。

由于函谷关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在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产生了许多与此相关的典故与成语。如虢公败戎、修鱼之战、田文返齐、无忌伐秦、五国败师、五纵攻秦、鸡鸣狗盗……读到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使人真像在读一部浓缩了的《东周列国志》。

《丝路中国》(8)古函谷关

函关古道

历史上诸多战例表明,从商末起,函谷关就是各朝各代统一中原、夺取战争胜利的战略要地。谁占据了函谷关,谁就掌握了东进中原、西取潼关的主动权。鉴于函谷关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内众多学者认为,应该在这里建立国际性的“世界战争史研究中心”,使华夏文明发扬光大。

函谷关既然为控扼中原至长安交通要道上的险关要隘,自商周时候起,这里也就自然成为人们东西交往的必经之地。西汉以降,函谷关和崤函古道所提供的交通便利,更为丝绸之路的繁荣鼎盛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可以想象,在当年那些拥挤在崤函古道中熙来攘往的人流中,不知夹杂着多少手持汉节或身着奇装异服的中外使者、商人们东来西往的身影。透过那些渐渐消散的历史烟尘,我们可从中辨别出一些熟悉的身影,如东汉的班超、班勇,东晋的法显,北魏的宋云,唐朝的玄奘以及那些以高适、岑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代表的唐朝著名诗人群体;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刘邦、项羽、刘秀、曹操、唐太宗、武则天等天子、帝王和英雄豪杰的身影。

《丝路中国》(8)古函谷关

函谷关老子纪念园

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连年战火不断,加之人为损坏,古函谷关早已是千疮百孔,乃至坍塌消失,名存实亡。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函谷古关究竟位于何方?一时之间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和争论。1984年,人们在今函谷关遗址发现了城墙基址、护城壕、下水道等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迹遗物;1986年,人们在函谷关遗址旁的东墙内侧崖壁上,又发现一直径90余厘米专用于储箭的竖穴式箭窖,内藏有属于战国时期的铁杆铜箭约两立方米,经分析应为当时守城兵士的兵器仓库;1987年5月,灵宝市邀请国内数十位有关专家学者,亲临现场,对函谷关进行考察论证。充分肯定了现在这座位于北坡头乡王垛村中的函谷关遗址即为历史上的函谷古关所在地。之后不久,依据在四川青羊宫出土的汉画像砖“函谷关东城门”的图案,对消失已久的函谷关关楼、古道等遗址进行了复建,并对周围的道路等进行了配套建设,将这里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区,向公众开放。

《丝路中国》(8)古函谷关

函谷关老子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