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北连长江,西控庐山,长江之肾,鸟之天堂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北连长江,西控庐山,长江之肾,鸟之天堂

鄱阳湖畔鸟天堂 鹬鹳低飞鹤鹭翔 摄影/宫正

它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北连长江,西控庐山

向南,是武夷山和罗霄山

哺育出赣、抚、信、饶、修五江之水

股股并入其中

它有广大的湿地,是水鸟鱼虫的天堂

它像个挂在江边山间,擅长伸缩变换的宝葫芦

每年旱季汛期,调解长江的水量

它就是鄱阳湖,古称彭蠡泽

长江之肾,鸟之天堂

名山大川在旁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北连长江,西控庐山,长江之肾,鸟之天堂

2000年10月的汛期的鄱阳湖区卫星遥感图像(三峡工程建成以前),鄱阳湖水量充盈、湖面广阔

“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对鄱阳湖一片浩渺水色的描写。

鄱阳湖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条河入海水量的总和,被称为“长江之肾”。

湖的西北是避暑胜地庐山,湖区有41个岛屿和七个自然保护区。

奔涌出三峡的长江,一路流经广阔的平原,唯独在江西省九江市浔阳江畔,遇到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山。

庐山北望长江,东临鄱阳湖,绵延90余座山峰,如同一扇屏风,置于江西的北大门之前。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北连长江,西控庐山,长江之肾,鸟之天堂

庐山山顶,西望鄱阳。摄影/罗克恒

含鄱岭海拔1286米,和庐山主峰汉阳峰遥遥对望,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口汲山脚下鄱阳湖之势,故名含鄱口。晴空万里时,极目远望,蓝天绿水,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有名山,有大川,然而,鄱阳之美远不止山川地形的得天独厚。

奇珍异兽驻扎

鄱阳湖的江豚数量约占长江流域江豚总数的 1/3,被称为江豚最后的“避难所”。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北连长江,西控庐山,长江之肾,鸟之天堂

长江江豚在鄱阳湖中跳跃。渔民把这种行为解释为“拜风”。摄影/余会功

鄱阳湖烟波浩渺、水草丰美,湖中有大量长江流域的珍贵鱼类漫游,每年还有许多珍贵的鸟类栖息在这里,使得鄱阳湖的风景显得更加宜人。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鄱阳湖是亚洲最大的水禽越冬地,这里栖息着300多种湿地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二级保护鸟类44种。

1992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北连长江,西控庐山,长江之肾,鸟之天堂

2008年11月枯水期,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的象湖,小天鹅成群结队来此过冬,有的翱翔天空,有的滩涂觅食,仿如片片雪花飘落在湖面。 摄影/纪伟涛

在西伯利亚诞生的小鹤,在冬季来临前会向南迁徙,我国的鄱阳湖是它们集中越冬的地点之一。在越冬地呆到春天后,3岁大的小鹤会换上“成人装”,重新向北飞回西伯利亚,寻找配偶繁殖。

白鹤繁殖于西伯利亚地区,迁徙途经我国东北、渤海沿岸、山东等地,飞至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越冬。

冬季的鄱阳湖出现大片浅水湖滩,湖滩上留有大量鱼虾螺蚌和各种湿地植物,加之气候温湿,非常适合候鸟越冬。但由于天气干旱等因素,水生生物产量剧减,越冬候鸟的食物供应将会越来越紧张。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北连长江,西控庐山,长江之肾,鸟之天堂

通江湖泊调水量

长江的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段以及江西湖口至长江口段,分别被称为长江的中游和下游。

长江中下游的绝大部分湖泊曾经都是通江湖泊,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围湖造田、修建堤坝闸门等人为活动,目前仅剩洞庭湖、鄱阳湖、石臼湖自然通江,其他湖泊均与长江形成阻隔,同时有大量湖泊已经消亡。

重构江湖连通、恢复江湖生态,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北连长江,西控庐山,长江之肾,鸟之天堂

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分布图

近几年春天的大旱,使洞庭湖、鄱阳纷纷出现缺水的状况,很多湖泊见了底,出现大面积的草场,渔船搁浅在“草原”中。“鄱阳湖干涸”,“鄱阳湖便草原”这样耸人听闻的的标题时常出现。

许多观测数据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全球变暖、降水减少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旱灾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长江干流和支流上大大小小为数众多的水利工程,的确也对干旱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鄱阳湖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主要入湖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经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注入长江。

它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江之水,下通长江,它南宽北窄,象一个巨大的葫芦系在长江的腰上,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超过了黄河、淮河和海河三河的总流量,是长江水流的调节器。

枯水期在延长

虽然“鄱阳湖变草原”的说法非常吸引眼球,但如果不在这句话前面加个时间定语,这其实是种稀松平常的现象。

就像月有阴晴圆缺,时而像草原时而像大海,原本就是鄱阳湖所拥有的独特景观。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北连长江,西控庐山,长江之肾,鸟之天堂

大旱浮出鄱湖千年“老底”。千百年来,鄱阳湖火焰山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半露出水面,一半隐藏水中。各种奇型怪状的化石群傲立在鄱阳湖滩上,引来大量游人到湖底参观。摄影/朱文标

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都是描述鄱阳湖这一自然特征的词汇。

每年春夏之交,湖水猛涨,烟波浩渺;但到了冬季,湖水剧降,洲滩裸露。这是鄱阳湖作为一个巨大的水资源天然调节器的自有属性。

作为一个大型的通江湖泊,每当洪水季节,鄱阳湖会受到上游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河来水和下游长江水顶托的双重影响,从而水位高涨。

但是在枯水期,因为五河来水减少和长江的拉空作用,它的水位会显著降低,湖滩会大面积地露出水面、长出水草,正所谓“洪水一片水连天,枯水一线滩无边”。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北连长江,西控庐山,长江之肾,鸟之天堂

枯水一线芳草碧,水蓼残抱寂寞红。吴城大湖池保护区,摄影师的镜头里,逐水而生的水蓼花,大片大片地存在着,花开似火,湖面仅剩一条蜿蜒的水道。摄影/王小龙

“大水一片,枯水一线”,恰恰是鄱阳湖的独特景致。正是这种时令性的水陆交替的特殊景观,为鄱阳湖的湖滩草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温床。

但这些年来,鄱阳湖的水是“来得快、退得凶、降得低”,有时9月份就已进入了枯水期,进入丰水期的月份也由往常的4月延后,低水位呈现常态化趋势。虽说它本就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湖泊,但水位持续严重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每当春风吹来,鄱阳湖中一片花红草绿,却也是自然赋予的意外美景。

本文改编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9期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7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