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学会花钱》如何花钱把钱越花越多

本书和作者

本书把金融理论、金融工程学、概率论、统计学、行为经济学等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你透过价格的表象看懂事物的价值,告诉你如何才能把钱越花越多,以及如何避开花钱误区。

作者野口真人,是日本人气MBA导师,长期活跃于金融界,先后在瑞穗银行、摩根大通、高盛等公司工作,并在日本最大的商学院GLOBIS中教授财务管理。

本书核心内容

真正的会花钱,是指能把钱越花越多。

如何能把钱越花越多?

就要区分三个钱包,掌握一个原则,避开两个陷阱。


《学会花钱》如何花钱把钱越花越多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书叫《学会花钱》,花钱这个事儿,我们每天都在进行。你可能会说,哟,花钱还要学啊,花不完的钱拿来我帮你花呗。花钱当然容易,但是不是人人都“会花钱”呢?你是不是老面临这样的人生三大终极问题:一我是谁?二我从哪里来?三我的钱都花哪去啦?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过“巧妙地花一笔钱和挣到这笔钱一样困难”。

关于这一点,这本书的作者,日本人野口真人他有话说。野口真人是日本有名的 MBA 导师,长期活跃在金融界,先后在瑞德银行、摩根大通、高盛等公司工作,是一个金融界的大咖。他发现很多人在花钱方面其实存在很大的误区,多数人认为会花钱,就是会省钱,买便宜货。古人说的“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亦是穷”,说的就是要量入为出,勤俭持家,是花钱之道。

可是作者说,这其实是对花钱的一个大误区,实际上,真正的会花钱是指:能把钱越花越多。这个钱怎么能越花越多呢?这就是今天这本书要教给大家的。要做到钱越花越多,就要懂得三件事,分别是:区分三个钱包,掌握一个原则,避开两个陷阱。让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第一部分

先来区分三个钱包。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个钱包,当然不是皮包、书包和腰包,而是消费钱包、投机钱包和投资钱包。我们可能觉得都是从自己的一个钱包里面掏钱,但是其实花钱的方向基本就在这三个领域了。

比如消费钱包,就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而进行花钱的行为,比如买个鲜花,逛街买个衣服,做个面膜啥的;而投机钱包,就是我们花钱做撞大运的事情。比如买彩票、赌博或者买艺术品收藏品,想着没准它日后就会升值,这些的行为就是花投机钱包里的钱; 第三种投资钱包就不一样了,它是我们花钱买未来可能会赚到更多钱的机会。比如你买了理财产品或者投资创业了,这就是投资钱包。

了解这三个花钱的钱包有什么用呢?那就是,作为一个花钱高手,你要多用投资钱包,适度用消费钱包,避免用投机钱包。为什么呢?先说不要用投机钱包,这是因为投机这件事我们基本是没有办法掌控的,如果想要挣钱而沉溺于投机行为里,很可能会败光家里辛苦积累的资产。

而投资钱包呢,就不一样了,一定要多多益善,因为这个钱包花出去的钱是要在以后赚更多的钱。不过,你可能常常忘了花出去的钱还能在未来赚到更多,花钱的时候根本不考虑未来能不能带来收益。我记得上经济学课程的时候,老师让大家举生活中的例子:什么样的投资以后没有回报。我旁边一哥们说:带自己妹妹出去玩没回报。其实他说的挺有道理的,这就是失败的投资。而反过来,学长总是带学妹出去玩,这个就是未来可能有收益的投资。

所以,站在学妹的角度,就要记住:防火防盗防师兄,以防自己投资失败。花钱也一样,要多考虑现在投入的钱,未来能不能变更多。这里花钱投资,不仅仅是指买股票理财产品、投资房地产等这种常见的形式,给自己充电,对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投资行为,比如你为了职业的发展上各种培训班,比如你花钱收听 得到App 上“每天听本书”节目的内容,这些都是提升自己,并在未来可能给你能带来更多的收益。

而消费钱包的钱呢,作者说就要适度花了。一方面,我们是应该享受生活的,另一方面过度消费又会影响我们赚钱的能力。怎么办呢?作者教了我们两个小技巧。首先,消费的钱,要花的值。怎么算花的值呢?就是不仅仅是看价格高低,而是看能不能给自己更多的满足感。你看,刚上大学的小姑娘就爱买几十块钱的衣服,觉得便宜省钱又能经常换花样,可是买的次数多了就发现,其实买10件便宜货远不如买一件贵点但有品质保证的衣服。花钱可能一样,可后者无论是自己的心理满足感还是实用价值都要更高。这就是这个女孩子在买衣服消费这件事情上,更会花钱了。而消费钱包使用的第二个小技巧是,尽可能用投资钱包赚的一部分钱来消费。比如,你投资服装店一年赚了10万,就可以拿出5万元消费。这样你的总资产还是在增加,不会因为消费而吃老本,过度影响赚钱能力。

多用投资钱包,适度消费钱包,避免投机钱包,就是想告诉你的,关于花钱要记住的第一件重要的事。不过这里我们再多做一点区分。你花的钱属于哪个钱包,并不仅仅是看你买了什么,而是看最终产生的价值是什么?买衣服,美容这样的事情,一般而言都是消费,但也可能是投资。

比如有个笑话是:有三个闺蜜一两年没见面了,大家聚到一起聊天。一个说,我去年把钱都买了彩票,到年底我赚了5万块钱;另一个闺蜜说,我去年把钱全投入到商店里,我赚了10万块钱;第三个闺蜜说,我去年把钱都花到了化妆和美容里面。一般而言,第一个花钱在投机钱包,第二个花在投资钱包,第三个花在消费钱包。可是,第三个闺蜜说,今天我是给你们送请帖的,我嫁给了个千万富翁。那这第三个女孩在化妆、美容上花的钱,也算是投资了。当然,这只是个笑话,但是能帮你理解,你花的钱到底是哪个钱包的,不能只看买了什么。

第二部分

现在,我们就知道了要多用投资钱包的钱,可是具体怎么用呢?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话题:让钱越花越多的原则。

这个原则就是:只买以后会更值钱的东西。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可是问题是:我怎么才能够知道我买的东西以后值多少钱呢?

大概最难的就是估算价值,然后把他们折现。在经济学家眼里看来,几乎所有的价值都可以折算成金钱来比较。比如,现在有两个英语培训班,一个是日常的英语培训班,你只需要花3万块钱,一个是一对一的商务英语培训班,可是你要花10万块钱,这个时候你到底选3万还是选10万呢?很多人可能往往只是看自己现在有多少钱所以就买多少的课,或者是看看哪一个地方有名师,口碑评价比较好的,你就买。但是作者说,从花钱投资的角度看,你得算你花出去的钱以后能给你带来多少回报。

对不同的人,同一件事情或物品在未来的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假如你准备找工作进一家外企,流利的商务英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你一旦进入外企之后,估计收入能到每年100万。从这个角度讲,你一定要投资到10万元的英语商务培训班,因为它在未来能够给你带来更多的金钱回报。假如你已经是在职员工,你只是想在出去旅游的时候和一些外国人交流,避免语言沟通障碍,这个时候你只要你计算一下,以后出国如果因为不会英语产生翻译之类的费用,如果超过3万元,那么你现在花这3万元,就是能打平的。

这就是估算购买物品在以后的价值,能帮助你决定是否要花这个钱。不过,只是这么估算的话,其实还不够,因为这个方法太简单,有一个漏洞。那就是你这么估算出来的金额,往往是偏高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时间。换句话说,未来的钱是不如现在的钱值钱的。我现在和你借10万元,3年后还还给你10万元。表面上看借款金额和还款金额一样。但实际上,借钱的人赔了。为什么呢?你可以从两个角度看这个事情。一方面,你如果把这10万元存在银行,3年后你还有利息,现在却没有,不是赔钱了吗?另一方面,钱是越来越不值钱的,今年100块钱可以买五个苹果,可是到明年100块钱可能就只能买四个苹果,3年后的10万块钱和可能只相当于现在的8万元。

所以,你在花钱投资计算未来收益的时候,不能直接把未来可能赚的钱数和现在要花的金额做比较,而是要给未来的钱打一个折扣,这个折扣,经济学上就叫折现率。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简单,可是大多数人常常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想象一下,假如你在4年内工作收入是固定的100万元,有两种发工资的方式:第一种是工资逐年增加,第一年10万,第二年20万,第三年30万,第四年40万;第二种工资逐年减少,第一年40万,第二年30万,第三年20万,第四年10万。你愿意选择哪种发工资的方式呢?很多人会愿意选择前者,也就是是工资收入不断增加。因为人们每年工资在涨,感觉很好,而且觉得选择工资逐步下调的话,好像自己受损失了。

但其实,懂得折现率的概念你就知道,越早拿到越多的钱,你的折现损失就越少。更不要说你提前拿到钱还能做其他投资,带来额外的收益。同样的,我们赚来的钱,如果放在家里不动,其实即使没被偷被抢,每天也在贬值,100块钱过1年就不值100了,所以这也是作者为什么鼓励我们花投资钱包里的钱,让花出去的钱在未来能带来更多钱。

看自己花的钱值不值,除了考虑折现率以外,你还要考虑一个因素,那就是要多久以后才能获得回报,而到那个时候,你想要的回报对你是不是还有同样大的意义。

比如,你现在80岁了,有人告诉你投给他100万,20年后他返给你1000万,你也不太会同意,因为你估计自己活不到100岁享用这个钱。所以年纪越大对未来的金钱可能就越不看重。你跟一个要断气的人说,让他买5年定期的理财产品,可能他立刻就被气死了。可是你如果告诉一个年轻人说“你现在给我200万,30年后我给你1000万”,很多年轻人都是愿意的,因为对他们而言30年后他们才50岁,还有很多时间享受这个金钱。

除了年龄会对花钱投资产生影响外,你还要考虑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你自己的价值观、喜好、状态也都在变化。现在花钱投资觉得值的事情,几年以后对自己还值吗?那就未必了。比如,你小时候很喜欢一些玩具,可是两年以后你再看它就觉得很幼稚,再也不会玩。你现在花钱投资了最豪华的音响装备,准备把自己训练成歌星,可两年后放弃了当歌星的想法,这套装备的价值就大大贬值了。所以同一个物品可能现在你觉得很有价值,给它估价很高,愿意花很多钱投资,但是未来两三年之后,你很可能就觉得这个投资的价值没那么高。那么当初的投资就很可能失败。所以,你花钱投资时也要考虑时间变化,投资的意义和价值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就是作者野口真人告诉我们的,花钱越花越多原则:只买以后会越来越值钱的东西。

第三部分

不过你可能会留意到,刚才说到花钱的时候要估算买的东西未来的价值、判断折现率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估算。可是我们在估算的时候是可能犯错误的。算错了就可能会赔钱的。这个问题怎么办?

作者认为,我们在花钱投资的时候会判断错误,往往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概率错觉,一个是错误判断的习惯。

所谓概率错觉,我们的理性虽然可以推导出合理的概率,但是我们还是经常会被自己的直觉带着走,而用了错误的概率,从而导致错误判读投资价值。想象一下,你一直想做一个演员,但奋斗了十年一无所获。结果,突然接到一个电影的面试通知,让你去试镜。你事先接到通知,这次演员的选拔竞争很激烈,被选中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一。可是,你还是想尽力一搏。因为,这是你最后一次机会了,如果不成功就必须回老家。实际上,家里已经给你找到一家公司了,只要在下周一前给出答复,就能回老家上班了。结果,在周六的时候,你收到了试镜合格的通知。正当你兴高采烈,准备办一个庆祝Party的时候,又收到了一封邮件说:我们已经把面试结果通知了所有的应聘者,但是因为工作人员失误,有1%的人收到的结果是错误的,正确结果下周二再次通知。

这个时候怎么办?如果你等到下周二的话,回老家的工作机会就要丢掉。如果你不等的话,万一这次被录用,奋斗了十年梦想岂不失之交臂。你会做出什么选择。多数人会想:只有1%出错的机会,还有99%的成功机会。当然要留下来啊,所以拒绝了内定的工作。可能,你更理性的做法是:老老实实回家。

为什么呢?想想看,前面说了,这次机会只有千分之一的成功率。假设这次一共有1万人参加面试,只有10个人可以入选。而这次发通知,有1%的人结果错误,那就是100人发错了结果。假设这100个人都是不合格,而错误通知为合格,那么收到合格通知的人就有真正合格的10个人,加上没合格发错了通知的100人,一共110人。所以,这收到合格通知的110人中,只有10个人是真正通过的。也就是你不合格可能性高达90.9%。

这就是我们做估计的时候,直觉会错误判断概率。说到底,咱们这个大脑,虽然可以计算概率,但始终是不擅长用概率进行分析的。比如在一场战争当中,大家每次都冲锋向前,有的人很不幸伤亡了,而有的人却每次都毫无损伤。所以这些幸存的士兵就会认为自己是受神特别保护的人,命特别硬,他们会把世界发生的一些偶然小概率事件,认为是命中注定的或者某种特殊意义。事实上,活下来那些士兵非常幸运,是每次小概率事件的人而已,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却很少去相信和理解事实。花钱的时候,谁都可能有这样错误的概率错觉。

比如,很多人愿意花5块钱来买一个博彩,是因为他们看到能一次性赚几千万的收益,而没有意识到这个中奖概率比你被雷劈到还要小。有这么一则新闻,说一个奶奶带着孙子在彩票摊位前,结果孙子非要抓住一张彩票玩,没办法奶奶只好买下来。结果,没想到开奖后中了头等百万大奖。奶奶突然想起来,孙子刚出生的时候,她买彩票也中了一次奖。所以,奶奶坚信这是一个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福孙。就抱着发财的心态,继续让孙子给自己挑彩票。当然,这次就没那么灵验了。

我们会因为自己多次战役没受伤,孩子连续两次帮助自己中奖就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自己成功的概率大得多,我们在花钱的时候,连续几次买到便宜货,也会觉得是我们的本领更强,但其实很可能只是一个概率巧合。我们之所以不习惯用概率的思维来思考问题,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概率分析和我们的日常经验不相符,它更像是一个俯视全局的上帝视角,把每一次结果都当作是众多可能的结果之一来对待。可是,如果我们让自己在花钱的时候,做出更准确的估算,就要更多地用概率思维,计算更理性的概率,才能增加赚钱的机会。

这是我们可能赔钱的第一个原因,除此之外,我们还可能会因为一些错误的判断习惯导致赔钱。也就是说,明知不可以却偏偏要去做的事情。行为经济学的专家丹尼尔·卡尼曼就说过:人们会对于较低的概率反应过度,而对较高的概率则反应不足,比如,大家都知道飞机出事的事故率比汽车要低很多,可是一旦有飞机事故的新闻报道,乘坐飞机的人就大量减少。明明知道,坐汽车的危险更大,可是人们仍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结果“9·11”发生之后,很多美国人选择自驾,结果接下来的3个月里,美国机动车事故死亡人数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1000人。

再比如,赌徒明明知道最后一盘翻盘的概率很小,可是仍然会赌上身家性命,去做这个错误的决策。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错误判断习惯,有一门专门研究它的学科,叫做行为经济学。比如,研究发现,人们在花钱的时候,对赔钱的恐惧大于赚钱的喜悦。比如,你的家庭不太富裕,不过你的孩子获得了一次邀请,可以参加一个中美优秀青年夏令营活动,但是,条件是要付出10万元。其实考虑到参加这次活动对孩子开阔眼界,增加未来高质量人脉机会有很大帮助,这个投资是划算的。可是对你而言,虽然也可以拿出这10万元,但是家里的经济条件就紧张得多。这时,你会花这10万元钱吗?很多父母这个时候可能会选择安全感。

这其实从一个理性分析看是很划算的投资,但是由于错误判断的习惯,追求逃避不安全感的稳妥,导致我们会错过一个好的花钱投资机会的故事。我们生活中类似的错误判断习惯还有很多,会影响我们的花钱投资决策。此前我们节目讲过丹尼尔·卡尼曼的著作《思考快与慢》,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收听那期节目进一步了解。

既然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很可能因为概率的错觉或者是判断习惯,导致投资失败,那有没有方法减少投资的损失呢?为了确保投资稳健,规避风险,作者建议两个策略:一个是组合投资策略,一个是期权策略。

组合投资策略,说白了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你不要把所有的风险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以避免因为你的判断错误而导致倾家荡产。这种理念不仅仅可以运用在日常的投资当中,比如投资不同的股票、债权和基金。比如当年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时候,就有很多地方的军阀既支持保皇党,又支持革命党,这就是一种组合投资的理论。

第二个策略就是使用期权。一听说这个期权,就感觉是很专业的金融投资的工具,但事实上,期权这个事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普遍和常见。期权的本质,就是事先规定,在一个约定的时间内,花一定的钱来买某种交易的权利。

这听起来有点抽象,举个例子。比方说你去租房子,在签合约的时候,要交一个定金,比如4000块钱的房租你可能要10%,也就是400块钱的定金,这个定金其实就是一个期权。为什么呢?实际上你等于花了400块钱,来买来一个未来的权利。如果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你找到一个只需要3000块钱的房子,更划算,那么你就可以不要这400块钱了,你就有权利选择放弃这份交易。在未来投资可能会失败的时候,这就是你给自己买的一项反悔的权利。这个思路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在对投资结果拿不准的时候,你可以先花一点小钱,买这个投资机会的权利。如果过一段时间,你觉得这个投资的机会不好或者有更好的机会,你就不要这部分定金,去追求更好的选择,那生活中这个投资的风险就会极大地被化解。

这个原理可以运用在很多方面,比如你要去创业之前,你可以先和公司签订停薪留职的协议,这就是你的一个期权,你几乎没有花代价就购买了一个如果创业失败还能选择其他机会的权利。这就是通过多一个选择来把未来的风险进行对冲。

说到这个对冲,有一则新闻我觉得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那就是最大的避孕套生产商杜蕾斯收购了最大的奶粉生产商美赞臣。这就是一个完美的风险对冲,你要么买我的套,要么十个月后用我的奶粉,这样一来,杜蕾斯的投资就不怕失败了。

总结

这就是《学会花钱》这本书给我们传递的主要内容,回顾一下:

《学会花钱》整本书的核心观点是:通过掌握正确的方法,让我们把钱越花越多。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区分花钱的三种方式:一种是消费,一种是投机,一种是投资。作者建议我们尽量不要去投机,而是把钱投到投资里面,用投资赚得的钱再去适度消费可能是最好的方案。

第二,怎么才能让自己在未来钱花得值呢?那就要分析未来我们究竟能赚多少钱?要站在未来的角度思考,未来可能获得的价值能折算成多少现金,同时要考虑时间这个变量,投资收益要把折现率算进去。除此之外,还要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件事情的价值理解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要注意到这一点才能在投资的时候更加客观。

最后,投资都是主观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我们就有可能会犯错,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概率错觉,一方面是错误的判断习惯。要想减少投资失败的几率,就要少犯这两方面的错误,同时采取组合投资的策略和设计期权的方式来规避风险,这样就能把钱越花越多。

撰稿、讲述:成甲

脑图:摩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