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上海老洋房為什麼貴?

姜胃志


最近由羅晉、孫儷主演的《安家》讓上海老洋房成為許多人熱議的話題,我同樣也是一個十分喜愛上海老洋房的粉絲。以我個人對老洋房貴的觀點:1.老洋房所承載的歷史人文是現代許多房產無法比擬的,上海許多老洋房都有一段名人或重大歷史事件的久遠故事。老洋房貴的理由之一是其不可複製的“歷史文化價值”。2、由於歷年城市改造,能夠遺留下來的老洋房變得格外稀少,它在一眾各色房屋中自然變得“物以稀為貴”,這是老洋房貴的理由之二。3.許多上海老洋房以前的住客“非富即貴”,這為許多追求身份感又“不差錢”的主兒找到了滿足身份感的載體。這是老洋房貴的理由之三。4.大部分上海老洋房都擁有“鬧市之中難得清靜”的好地段、好環境,這是老洋房貴的理由之四。對上海這所城市而言,老洋房是歷史的見證者和承載物,希望有更多人喜歡它,喜歡這座城市。也希望上海老洋房除了“貴”,有更多人珍惜它保護它。



恆信凌毅


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經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載著一個當年上海灘的傳奇故事。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破產的比利時人老費穆爾賣掉自己心愛的洋房,萬分失意地離開了上海,機緣巧合的是,六十多年後,他的孫子費穆爾被派到上海工作。費穆爾很想找到並買下祖輩當年的舊居,這時他遇到了亨利,一位專門在上海從事洋房經紀的美國人。

老洋房蘊含的價值絕非一磚一瓦所能砌成。兩位老外在新上海"炒洋房"的故事,對廣州這樣老洋房資源豐富的城市也很有借鑑意義。把老洋房變成"寶"。在上海的西南角,徐彙區和盧灣區的交界處,幾條幽靜的馬路邊上一幢幢房子紅瓦粉牆,尖尖的屋頂,橢圓形的鋼窗;透過花園的柵欄,你可以看到大片濃綠的植物,幾棵參天大樹從柵欄頂上探出頭來。到了晚上,一扇扇窗戶映出溫婉的燈火,隱隱約約飄出輕曼的鋼琴聲。這就是代表老上海身份和地位象徵的花園洋房。上海的"洋房生活"不但是上海市民的夢想,它也是一些生活在上海的老外們的夢想。






愛生活的小七哥


上海的老洋房是當地最經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載著一個當年上海灘的傳奇故事。

上海全市現存老洋房4000—5000幢,但是近9成是歸屬於國家所有的。而國有花園住宅從2004年起就只租不售了。上海私有產權的老洋房總共也就200—500幢,而產權清晰、可出售的老洋房全市不超過100幢!修繕完好的不足50幢!

想當年,能住上洋房的,哪個不是呼風喚雨的達官顯貴、商人巨賈;又有哪一棟老洋房身上不承載著一兩個上海灘的傳奇故事?不止經典,還不可複製。資源稀缺,又位於國際大都市,貴是必然。


建築樓月主


近日電視劇《安家》在東方衛視正在熱播,在最新更新的劇集中,提到了上海的老洋房,一棟老洋房掛牌價格達到了1.5億的天價。現在上海的老洋房都是解放前建造的,上海的老洋房都是屬於上海歷史建築的範疇。其中大部分老洋房的產權都是屬於國家的,允許買賣的也只是極少極少的一部分。下面來欣賞這些代表老上海身份和地位象徵的花園洋房吧。

馬勒別墅:號稱上海灘上最漂亮的老洋房,位於陝西南路30號。建於1936年,花園主人賽賜-馬勒是英籍猶太人,船業大亨。傳說這所房子的設計是依照其最寵愛的小女兒一個夢境(安徒生童話般的城堡)設計建造的。1941年為躲避戰亂,馬勒離開中國,留下這座帶不走的夢幻城堡。如今已改為飯店。

榮宗敬故居:位於陝西北路186號,建於1918年,獨立式花園洋房,內部裝飾無處不雕花,總建築面積2182平方米。別墅主人原是德國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回國後,由著名實業家當時的上海棉紗大王榮宗敬買下,其弟弟榮德生是麵粉大王,榮氏家族被譽為中國最大的資本家。

王伯群別墅:位於愚園路1136弄31號。一九三四年系意大利哥特式古堡建築,原主人是民國交通部長王伯群。1939年上海陷落後被汪精衛作為偽政府駐滬聯絡處。如今已是長寧區少年宮的所在地。

嘉道理住宅:位於延安西路64號,建於1923年,原主人是艾裡-嘉道理,英籍猶太人,是當時鼎鼎有名的實業大佬。它氣勢恢宏,佔地14000平方米。新中國成立後改為上海市少年宮。

丁香花園:位於華山路849號。建於19世紀60年代,原主人李經邁,是清末朝廷重臣李鴻章的幼子,出身為庶出,是李鴻章為七姨太所建,七姨太名丁香,故稱丁香花園。它是一個著名的古典園林,是由一個假山、水景、觀景的亭廊和別墅等組成的園林景觀。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於上海香山路7號近思南路,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1918年和夫人宋慶齡一起居住於此。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杜美花園:位於東湖路70號,以前叫杜美路,建於1925年,原主人是英籍猶太人,英商瑞康洋行老闆約瑟夫。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即被日軍拘捕送進集中營,這幢洋房被日軍軍官佔用。現為東湖賓館。

馬立斯公館:位於瑞金二路118號,建於1917年,曾是英國商人馬立斯先生的官邸……現為瑞金賓館。

沙遜別墅:又名羅別根花園。位於虹橋路2419號,建於1932年,屬英國鄉村風格,主人是英籍猶太人叫沙遜,上海地產大王。

沙遜別墅(伊甸園):是沙遜的另一座花園別墅,也在虹橋路上,二者為姐妹花園。

瑞金醫院,曾經的廣慈醫院。這幢9號樓有百年曆史,承載著諸多秘密……

汾陽路花園賓館:位於汾陽路45號,建於1932年,地處曾經的法租界,西班牙式的建築,毗鄰上海音樂學院,它的前身是上海海運學院(民國時期),如今是五星級酒店,咫尺之遙便是上海最繁華的淮海路。

思南公館:位於思南路。是上海市中心唯一一個以成片花園洋房的保留保護為宗旨的項目。坐擁51棟歷史悠久的花園洋房,始於1920年,吸引了當時大批軍政要員、企業家、專業人士和知名藝術家遷入,是上海近代居住類建築的集中地,上流社會的居停和會聚之所。總建築面積為8萬平方米,如今已成為精品酒店、酒店式公寓、企業公館和商業區。

小白宮:位於汾陽路79號,建於1905年,原為法租界工商董事局董事住宅,因造型和顏色像美國白宮,所以叫小白宮,現已是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

上海老洋房是上海最經典的住宅,每一幢樓的背後都承載著一個當年上海灘的傳奇故事。時光流逝,這些老洋房矗立依舊,為如今的上海增添了幾分風情和魅力。面對如今滿街的高樓林立,這些為數稀少的老洋房顯得尤為珍貴。


海南符小鋒


1.土地本身就是稀缺資源、不可複製資源,而老洋房大都在市中心位置較多(郊區很少稱之為老洋房)。稀缺資源的價值自然沒有可比性,也較少存在橫向比較的產品,類似於古董,當相比於古董的收藏價值則更多了一個居住功能。

2.有購買力買老洋房的只有經濟實力超群的人群,這類人群的購買動機一是投資,二是居住。但和普通工薪階層的居住還是有所區別,除了一個身份的象徵外,前面說了老洋房地段的優勢,以及空間的寬敞,本身就是住宅房裡的稀有產品。市中心大平層再怎麼做大可能也就三五百平,而且沒有自己的特點,總是在一幢電梯樓中。老洋房則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做一些裝飾。也就是除了得到了地段的資源、還能有寬敞的空間以及自己喜歡的風格。

3.現在創業流行講故事,老洋房也是如此的,越有故事的老洋房其價值越高。其實也是一個歷史的沉澱,買的也是這一份歷史。這,本身也是一個極其稀缺的資源,也是新開發的樓盤所不具備的資源。這些都是徒增其價值的點。

說到底,老洋房的價值體現就在於其稀缺性、地段優質。而住宅房也好、土地也好,其價值的體現不也是在稀缺性以及地段性上嗎?而老洋房擁有了這其中最優質的資源,所以這就體現在了其高價格上。




優室


上海的老洋房,大多是在“老法租界”,南置肇嘉浜路,北至延安西路,西至華山路,東至重慶南路,有很多都是掛銅牌的歷史保護建築,有很多涉外租賃客戶也雲集此地,租賃價格也比市場平均價格要高,可以通過裝修改造等方式對租賃或買賣或民宿產生再次溢價。9527說民宿有興趣的話關注我 抖音號ngf9527


952708點康姆


上海市的老洋房,多數地段好,幾乎都是鬧市區,房子空間大,寬敞,開闊,住的舒暢。並且房子造型大氣,漂亮,許多都是歐式,質量好,且當年誰建、誰施工,誰必須負責到低,那怕間隔近百年,也會有人上門拜訪,檢查房屋質量。如上海市金陵東路等。這些房子,很具有時代特徵與烙印,並含有文物價質。


康3446


老洋房因地段屬上海市區,地段繁華,出門就能解決生活上的滿足,道路也四通八達,人氣旺盛。住在老洋房裡,周圍環境,家裡設備齊全,養老居家很愜意。閒餘星期天,晚上出門遛噠遛噠,商場裡,飯店裡,小吃點,吃的用的琳琅滿目,心有盡有。在這樣的地段,這樣居住環境優美肯定房價的價位居高不下的原因,那怕是百年之久建老洋房,有它的結構工藝精闢,色樣不過期,懂行人都搶著購買,這具有老洋房升值不菲的貴在之處。


用戶55304322548


你好,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不是上海人,我知道上海的房價本身就貴。

那為什麼老洋房是貴中之貴呢?

我認為老洋房是一種有年代歷史沉澱,每一個老洋房都有一個屬於他的歷史故事,也是 舊社會上海輝煌時期的見證。他的歷史價值,已經超過了他的實際價值。就如同四合院兒之於北京。

就像《安家》中說的,本身可以出售的,產權明晰的老洋房少之又少。所以更加凸顯了老洋房的稀缺性。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這樣的老洋房一定是價值連城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81大白話


物以稀為貴,並且是可遇不可求,所以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