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对农村基础教育如何看待?

农村基础教官


我想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首先是“硬件”方面:经过近几年各级政府的持续投入,农村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观,办学条件、教育信息化水平(尤其是硬件水平)等教育“硬环境”有了很大的提升,城乡学校的“硬件”差距已大幅缩小。第二,“软件”方面,诸如师资、课程、优质资源等“软件”与城市仍存在明显差距,农村学校课程开设普遍不齐,师资力量普遍不足,教师缺乏培训和学习,业务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教育方法相对单一,孩子们无法高效获得知识,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更是望尘莫及。这是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普遍现状。

但是,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借助互联网,借助信息技术,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学校,帮助农村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成长,确保农村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实现农村和城区学校共享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比如:这两年火热的“专递课堂”、“空中课堂”、“网络名师名校课堂”等,都为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疯狂小娜子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一名教育领域的创作者,从小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个地道的农村人,现在是一名老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深有体会,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1.近些年农村的教育规模越来越完善。我在农村读小学的时候大概是2010年,那个时候在学校住宿,睡最原始的大通铺床,自己带咸菜,每次回家要步行一个半小时,课桌自己从家里带,条件非常艰苦。这些年发展的还比较好,学生们也不用带课桌了,学校提供新鲜的饭菜,还有专门的校车接送,睡的床是上下铺一人一床,不得不说这些年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了不少。

2.教学质量相比之前提升了不少。以前农村教学设备比较匮乏,电脑基本没有、课本比较紧张、教室窗户破烂不堪、老师不够专业,甚至一个老师教好几门课程,这都是问题。现阶段建设的比较完善了,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大量的课本、崭新的教室、年轻专业的老师,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了不少。

3.农村教育的发展让孩子们越来越自信了。以前农村的孩子去城里读初高中普遍都有一种自卑感,很多东西都没见过,有时间也跟不上学习进度,骨子里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因为在农村读书的时候条件简陋,很多东西没见过,而且也不注重学生的成长。现在农村校园建设的很美,比较注重学生的成长,学生的课外娱乐设施比较多,学习环境很城区已经差不多了,孩子们的也越来越自信了。

总结:农村的基础教育还在努力的发展中,近些年我们也看到了农村教育发展的成果了,虽然跟城区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基本能够保证学生们的日常学习,支援乡村的老师也越来越多,我相信农村的基础教育会越来越好。





宁檬先生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的家人就是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我也是经常回农村生活,所以我对农村基础教育比较了解。

现在农村学校很多学生都已经流失,很多家长一步到位花钱将小孩花钱送到县城的私立学校去念书,还有的家长将小孩送到镇上去念书。因为现在很很多家庭都有汽车接送也比较的方便。所以农村小学里面的学生数量其实并不多。

现在农村基础教育的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我们江苏省苏北县里农村小学来举例,校园建筑环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校信息化设备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可以做到网络全覆盖,一班一台大屏教学一体机。但是当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年轻老师都想着进城,所以村小教师多为年龄比较大的老教师,教师纵然经验丰富,但有的跟不上时代新时代的要求。

2.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纵然学校配备了专门的英语老师,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仅仅靠课上来学英语是不够的。

3.依然留在村小的多数都是留守儿童,还有一些是父母从事农业相关行业的家庭,平时都比较忙。学生较难管理,且家长对于老师不够理解,也不够配合。

4.在学生课外拓展、补习上舍不得投入。很少有家长将学生送到补习班去,总体成绩平均分都都落后于镇小、县小。

5.部分家长的观念比较落后,甚至于有的人还在信奉着读书无用论。



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提出,城市中小学教师、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在农村教学质量方面,一号文件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就是要鼓励优秀师资也要到农村去发展,毕竟农村还有大量的家庭,大量的人口需要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相信农村基础教育以后会越来越好!


马蹄答答


我刚上班分配到农村初中,那的条件真是差,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去时,一排低矮的土墙打的教师宿舍,下雨天,教室里面都会漏水。学校的操场就是农民打麦子的场地,哪有什么基本的体育操场设施设备。但是,自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来之后,农村基础教育的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平房都被推平,拔地而起的是崭新的教学楼,装上了漂亮的窗帘。校园道路也硬化了,也有了像样的操场。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教室都连了网,安装了电子白板,孩子们都能接受到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料,每个学校都有了功能室,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可以说是质的发展,和县城学校在硬件设备上来说真的不相差上下!如果说有差距,在校园文化上,农村学校可能差点,没有题主说的那么落后。如果说农村教育有短板,也应该是在软件上,师资上的问题。这几年每年都有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师资的问题。但是我们也知道,农村生活条件毕竟没有城里好,很多人还是通过考试考走或者调离城市。如何留住这些高校人才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其实,农村的老师未必差,城里的老师也未必都是好老师!我们这有好多县城的老师,不还是从农村调动或者说考试上调的!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点都不假!现在有些农村的学校校长真是差,都不知道怎么当上校长的,太伤老师的心!加强校长队伍的建设,给每位老师一个公平合理的工作环境,大家心里都舒服了,没有争着要进城的!农村与城市还有一个短板就是,城市老师有很多机会去培训去学习,在有些教研研讨上,城里老师都比乡下老师的名额多,个人职业成长的机会少!这些,都不能让乡村学校老师安心下来,都觉得城市好。相比较农村,城市名师多一些,这些名师的成长,与家长也密不可分!城市家长对孩子的投入对孩子学业的重视,对孩子作业的辅导,农村孩子老师望尘莫及。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也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孩子的成绩进步不是太明显!很多因素都促使着老师要离开!要解决这些问题,都得一个一个来,也不是靠哪个人一时半会就能解决了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茜芮尓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我可以很清晰的给予答案。那就是脱节,与城镇教育基本脱节,不管是师资,设施,硬件,根本就还处于90年代的样子。年轻的老师不愿意去,老的已经跟不上教学。在城里的人也许想象不到。一个农村教师,基本都是全能型,不光从一年级教到三年级,还要兼做生活老师,体育老师,还有的甚至一个教室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教七八个学生,几个年级。当这些还一直坚持教学的老师一经退休,也许到时候就没有老师在农村了。最后说一句,致敬一直坚持在农村的老师,你们辛苦了


唐葫芦1


和城市还有教育资源相对好的地方比,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确实落后和薄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域差别,也有人为因素。反正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政策倾斜,扶植。国家地方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比方财政多拿出一些钱来,购置先进的教学器材,公费培训老师,从而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对愿意去基层任教的老师给予一定的补助,留住老师,让他们安心工作。这些政策很多地方都在实行。

二是,对在基层工作的老师从各个方面给以优惠。比方说子女上学,老师的职称评定等适当考虑。如果留不住老师,说其他都是空谈。有了好老师,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

三是,要有好的愿意扎根基层的管理者。我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杭州退休校长陈立群拒绝百万高薪聘请,去贵州一所高中做一个不拿工资的校长。这个学校在当地高考成绩一直垫底。他去了以后,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学校成了名校。所以,学校的管理者很关键。

四是,要有一批愿意奉献基层教育的老师。如果老师不安心呆在基层,老是想着调到城市或者条件好的地方去任教。一个学校,半年换一次老师,长此以往怎么行呢。

最后,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帮扶活动。把名师、好的资源带到农村学校。让农村孩子也能接受好的教育方式,享受好的教育资源。还可以整合资源。因为现在农村学校学生减少,把薄弱学校的学生合并到师资、设施等较好的学校。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目前,国家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中国国情不同,很多问题不是说解决就能解决的。它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需要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单靠个人和少数人是不行的!一蹴而就也不行!



月夜听风wyd


农村基础教育跟城里的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对比。

第一、硬件设施。现在农村学校的学生比较少,很多孩子都到城里去读了,由于学生少,那么上面下拨的资金就比较少,学校的设备跟城里就比不成。就算这几年,农村学校变化很大,但跟城里还是有差距。简单的说篮球场就不一样,更别说其它的了。

第二、软件设施。跟上面一样,由于学生比较少,教育局是。根据学生的数量来安排教师。学生多,教师就多,由于农村学生少,每所学校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上主课的。那么学生其它的特长没有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有影响。农村的的学生少,但班级不少,课也不少。相对来说农村老师的课要多点,还有就是很多不是专业的老师,要上其它的杂课,例如、数学老师上体育课是很常见的。成里就不一样,老师比较多,那么专业课是有专业教师上的,在指导学生的特长就要专业点。

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让学生在城里读吧。在成里读书的孩子见识多点,以后面对社会时不会胆怯。在农村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好处,能亲密的接触大自然。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好处,我们考虑的还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为父母总希望孩子的成绩好,但我应该也要重视孩子的习惯,这样未来才可期!



孤独中成长ty






张少山Q


农村的教育资源普遍缺乏。

一、首先是师资问题,很多教师不愿意去农村,原因在于:

  1. 校园环境差
  2. 学校偏远
  3. 生活不方便

农村要想留住师资,也要切实解决教师的这些顾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政府部门也都在考虑,提高他们的待遇,每月给予500-1000不等的补贴
  2. 在职称评审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
  3. 学校尽量建设教师周转房,便于教师居住
  4. 向家长宣传教育理念,争取做到家校共同为教育发力
  5. 加强校园建设

二、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落后,要想办法改善和提升。

  1. 向教育部门提出申请,配齐学校的必需设备
  2. 向当地的一些重要企业说明情况,看看能否获得一些捐助和帮助

农村的教育薄弱,这是普遍存在的,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还需要各方面长期不断的努力。


丫丫智慧屋


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比较适合回答。毫无隐晦地说,我读书直接上学前班,那会没有幼儿园。小学是在乡下读的。深有体会以前的师资和教学设备的落后。那么怎么建设更好呢,我提出一下意见:

第一、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和提高。应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是实际上的经济待遇提高,住宿条件提高。支持大学生下乡支教。

第二、教学设备可以向国家提出申请资金、向社会、村民发起捐献活动,或者网上众筹。学校先有资金才能搞好学校的基础设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