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评价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会读书压力大很多?为什么?

蘑菇咸鱼


#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读书的压力大多了#

我认为主要就业、住房、攀比、出人头地、虚荣心 、社会浮躁等造成的。是教育产业化、就业观和价值观扭曲的结果。

现在社会和家庭都希望小孩子德才兼备,既要身体好,还要学习好;既要成绩好,还要多才多艺的;要德、志、体、美、劳全面发展,吹、拉、弹、唱、跑都得会;将来就业要有一个体面的工作,还要有钱有闲。

要培养出这样的全才,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必须要好好学习,练就十八班武艺,铸就金钢之身,这比修仙成佛还难。但人人都知道,人人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从幼儿园开始,社会、学校和家庭,为了培养这样的全能人才,开始了战斗。小孩除了正常的上学,还有各种兴趣班、培训班、提升班都得参加,你不参加有人参加,三天一小考,十天一大考,一考定终身。

以前我们只有一个高考,现在中考比高考还难,考不上高中你只能读职校,将来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而且现在大部分单位招聘人员起步就是本科,好单位和岗位要求硕士、博士,若你的小孩上不了好的大学,只有苦、累、脏、危险的工作等着他,并且收入还不高,谁的父母希望自己小孩将来成为这样的人。何况现在的房价高得离谱,没有一个好的工作,可观的收入,拿什么买房、结婚、生子。

要想减轻孩子的压力,我认为一是要重塑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教化人;二是转变就业观念,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什么职业,都是劳动者,劳动都是平等的,都是幸福的;三是改革教育体制,将精英教育和普通教育分开,坚持普通教育为主,精英教育为辅,要教育大部分人,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干平凡工作,做平常幸福的人;四是抑制高房价,白岩松说过中国的高房价,让年轻人没有了爱情。我认为高房价将阉割中国男人;五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现在收入分配方面行业之间、岗位之间、高管和普通员工之间收入差距太大,好多人被平均,掩盖了收入差距,社会矛盾越来越大,现在有些国有上市公司,老总同一般员工的收入差距相差几倍几十倍有的甚至上百倍,这种局面必须改变。这些现象不改变,小孩的读书压力还会进一步加大。

想一想我们这些60 年代的人,小时候上学主要以上课、做作业、玩耍为主,根据没有什么兴趣班、培训班之说。后来想“跳农门”,努力了两年,考上了大学,分配了工作,单位分房,结婚生子。虽然我们小时候物质不丰富,但是我们的幸福指数很高,再看看现在的小孩,虽然物质丰富,什么也不缺,但是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比我们大多了,我估计他们的幸福指数并不高。





襄阳俏胖姐


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我妈妈常常会在饭桌上对我说:一定要好好努力读书,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这样才会有出路,不然只会呆着这个地方。当时我们读书的压力是【考出去】。

而现在在一线城市,读书的条件和资源真的很好,那么我们面对的问题就成了【怎样考得更好】。

其实在我所在的城市,随着大人们对于读书越来越重视,教育意识也越来越强,做父母的大多是外出打工的,见识多了,就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教育来改变命运。

我们自己可以对比一下,环境在改变,压力也随时环境在改变,现在的压力也在被放大!


学霸哥


【研究员老黄】分析:我们那会读书,考85分就算进入“优秀”行列,但是现在的孩子,考98分只能算“勉强”,“双100”在班上也能找出一堆。这意味着:现在的孩子读书,尤其是考试,“优秀”代表你必须是满分,必须交“完美答卷”,而不是我们那会达到85分就为优秀线,所以,现在的孩子读书压力大是必然的!

下面我将围绕“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会读书压力大”的教育问题展开论述,着重从义务教育政策、家庭经济变化、家庭人口结构变化、社会大环境等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一、义务教育政策变化

(1)没有享受到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我们”,“不便宜”的学费带来高辍学率

作为80后,我们读书时,没有真正享受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学到中学毕业,我们每一学期都要缴“不便宜”的学费。因为学费不便宜,每当到了毕业季,即小学六年级、初中三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就会有很多同学辍学外出打工去了。

在这种环境下,试问有多少孩子能把心思真正放在学习上?或者说,放在学习上又怎样,家里没钱,成绩好也将面临辍学。

举个例子:

我念小学时,班上有50个同学左右,但是,在经过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后,最后真正能接着上高中、考大学的同学竟然不上10个。那剩下的40位同学呢?小学六年级辍学了一批,初中三年级下学期又辍学了一大批。

因为学费带来的问题,造成班上真正认真、持续读书的孩子不多。既然大部分孩子读书都不太认真,大家成绩就都不会高到哪里去。以我那时读书的情况,能考过85分,绝对就是优秀了,而且是,只要你持续认真,就很超过班上其他同学,谈何压力,简直是没压力。

(2)现在的孩子,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免学费

现在的适龄孩子读书,从小学到中学,九年义务教育(据说快要12年义务教育了),学费都免了。国家如此重视教育,使他们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学习中,不必担心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教育政策的改变,也带来教育环境的改变。九年义务教育,大大降低了辍学率,孩子们可安心认真上学,成绩在整体水平上自然大幅度提高。

在你我都能考90分、95分的环境里,想要再考高分,自然压力就大多了。



二、家庭经济变化

(1)过去我们家庭经济普遍较穷,轻视教育

我们读书时,大环境下,那时的家庭经济普通都不宽裕。有钱又重视教育的家庭,子女就有书读,但是,有很多经济不宽裕的家庭,一般让子女受几年教育,认两个字后,就直接让孩子辍学打工去了。

我们那时的父母,多是受过“改革开放”的洗礼,“改革”带来打工潮,多少人梦想“搞副业”“一夜暴富”(那时候主业就是在家耕田,把外出打工就叫“搞副业”),“读书无用论”悄然兴起,很多家长轻视教育,这也是当时孩子整体成绩差的重要原因,因为家中父母困境下都不太支持读书。

(2)现在的家庭普遍经济好,重视教育

现在的孩子则不同,现在的家长大多受过教育,重视教育。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祖国经济腾飞发展,现在的家庭经济普遍宽裕,这让我们现在的家长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去支持孩子读书。

九年义务教育又把学费都免了,现在宽裕的家庭除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以外,还有能力把孩子送到各种培训机构,期盼孩子“优中再优”。

现在的孩子都有了优越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促使大部分孩子成绩都好,而想要“优中再优”就难了,压力就大了。此外,我们现在的孩子除了学校学习以外,还会在外面培训机构上各种兴趣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这也是他们压力源之一,因为谁都不想落后给同学。



三、家庭人口结构变化

(1)我们家长这一代兄弟姐妹多,我们的父母无法承担每一个孩子的学费

我们这一代,家里大部分是两个、三个甚至四个兄弟姐妹,这在当时读书要交钱,家庭又不富裕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哥哥或者姐姐辍学,把学习机会让给弟弟妹妹,或者是,成绩不好的那个孩子辍学,让成绩好的孩子上学,更有甚者,家中女孩子不上学,把机会让给男孩子上。

这种情况,也造成我们那时读书成绩普遍差的原因之一,大家都差的情况下,想冲个85分还是没有压力的。

(2)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肩负着父母的满满的期待

现在的家庭孩子都不多,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而现在的家庭经济又普遍较好,父母便会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现在的孩子,有父母在背后强有力的经济、人力和精神支持,他们能够将所有心思都用在学习上,这也是现在孩子们的成绩水平普遍提高(98分都嫌差)的因素之一。在每个孩子都那么优秀的情况下,你的孩子还想再优秀,压力就大了。



四、社会大环境的变化

(1)前面我有提到过,在90年代,社会兴起“读书有用吗”这个话题,因为在当时,改革开放带来的打工潮、下海潮,让很多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赚的盆满钵满。

举个例子:

我读小学和初中,周边环境都是不太支持读书的,因为更多人看到的是:谁谁谁没读书也挣到钱了。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孩子们没有努力读书的动力,家长也没有重视教育的动力,总想着,差不多就去打工吧。

(2)现在的环境,经过科学文化技术的洗礼,大家感知到没有文化知识,生活是很难的。为此,孩子必须要好好学习,也为此,家长在孩子学习上花费很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可谓全力支持。

这也使得如果孩子考试只考个98分,就感觉压力很大,因为,98分连三等奖的名次都够不上,“双100”的一大堆呢。你说,现在的孩子读书压力能不大吗?

建议和结语

虽然孩子读书很重要,但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更重要。我们期待和支持孩子认真读书,考个好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了。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能给你提供帮助。我是研究员老黄,专注教育领域,欢迎关注,点赞留言和转发。


研究员老黄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幸福,比作为父母的我们幸福。不用为经济担心。

现在的孩子也是挺辛苦的,学习的压力很大。

现在的孩子可以用多才多艺来形容,谁没有几个兴趣班,谁没有个特长呢。

现在的孩子压力大,曾经的我们,中考时,中专,职高,高中,多种选择,而现在,统一的都是高中考大学。好高中要拼一次,好大学更要拼一次。

有一个心理学效应“剧场效应”,在剧场里看戏,大家都是坐着的。当一部分人发现站起来看的更清楚时,就站起来了。于是大家都站起来看。其实现在的孩子就面临着这样的一种情况,整体学生的水平提升了,所以孩子们想要优秀就要付出的更多。

现在的孩子压力比较大,父母小时候,上小学前大多数都是疯玩的,而现在的孩子,从早教,到早期启蒙,该玩的时间都是花在了学习上。

现在的孩子压力是比较大的。以前的孩子上学,放学,考试,放假,是有时间玩的。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上学,放学,在学校上课,在机构上课,好不容易放假,因为家里没有人陪,一样要到外面的机构来上课。

其实,压力和待遇是共存的。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现在的孩子都很明白这个道理,其实苦不怕,学习本来就是苦的。哪有轻而易举就能成功。

我们该告诉孩子学习是辛苦的,因为这是事实。告诉孩子不辛苦,那是骗他们。当她们开始学习后,就会告诉你你在骗他们。

我们告诉他们是辛苦的,但辛苦的同时却是有收获的。因为要收获和成长,所以不怕辛苦。

我是爱念叨的吴大娘,想听的,想看的,欢迎来瞅瞅


吴大娘爱念叨


因为这个时代孩子面临的世界和身上承担的责任跟之前不同了。

科技进步很快,社会发展飞速。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稍不留神就会被时代淘汰的时代。跟以往的上学求工作找饭碗不同,现在的孩子不缺饭吃,他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可是这个时代对他们的要求也极其残酷,他们需要学习的知识量已经比之前成倍增长,竞争环境也变成多元化。面临的也是多项选择,因为我们国家正处在产业结构化改革的背景下,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发展更高的科技水准。这样的环境让孩子们只能埋头向前冲,停下来就意味着放弃,所以这一代孩子压力之大每个家长都看在眼里,这是由大环境影响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始于1978年12月18日。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高考恢复在1977年。可以说在1998年大学扩招之前,考大学对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唯一的出路,鲤鱼跳龙门的飞跃。那个时候考上大学是包分配工作的。所以那时候考上大学就是有工作,有铁饭碗。但是那个时候,很多家庭受到改革开放影响,孩子不学习就会去工厂挣钱,农村的回家干活,家里需要劳动力。所以学生学习都是自己主动学,不学习的家长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各种手段威逼利诱,整体学习环境压力不大。

98年大学扩招后,录取率逐年升高,2016年录取率达到82% 。扩招造成了很多利弊。扩招扭曲了大学毕业生的供求体系,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整体素质下降,教育资源没有相应提升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滑,降低了大学生就业率和薪水降低。

所以随着现在的教育体系在不断完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比重要求不断增高。现在的孩子们是真正的要求德智体育全面发展。现在这个时代也是我国从发展中国家逐步迈向发达国家,在世界上拥有更多话语权的时代,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去做更多的努力,承担更多的兴国责任。


孙蕾昕带娃记


现在的孩子上学期间,每天6:20就要起床,洗脸刷牙,然后是吃饭,匆匆忙忙的,再去赶车。在学校就是一整天。晚8:30到家,还要写作业,作业如山,一点也不能耽搁,否则就写不完。7、8门功课,学校上了,外面上,因为需要补漏,需要提高,需要心理安慰(觉得在外补习总有益处,因为都在补习,你不补是不是要掉队),再就是三天一小考,几天一大考。成绩好的累得直哭,成绩差的垂头丧气。这就是教育的现状,所以比我们那时要痛苦的多。


风风2860


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站在世界革命的前沿阵地!

第一次和第二次我们都处于隔离状态和完全继承他国先进科技和先进文化的阶段,不需要创新去开展激发孩子无限潜能的课程,只需要借鉴和继承就好。

而5G的领先研发和其他科技和飞速超越,我们从中低阶段一跃到了前几位。世界震惊我们的人才,现在有英国小学特意在认真钻研破解上海小学的数学教材,觉得中国科研人员得益于小学阶段良好的数学思维训练!

我们没有再向他国参阅基础教育的理由,只好辛苦自己的孩子博览群书、门门精通!

不光中国孩子累,世界儿童都一样面临教育转型和基础教育的压力!


我真的很好看



首先看社会方面,现在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来自方方面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种补习班、艺术班应运而生。为了扩大招生范围,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这些机构提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现在这个理念布满了大街小巷,大大小小的媒体,仿佛孩子不参加早教课,不参加兴趣班,不参加补习班,就会落后于其他的孩子,长大后就会被社会淘汰。


《礼记 学记》中有句话“不陵节而施”,意思是不要超过学的人所能接受的能力而进行教育,这句话得到现代教育学家的认可,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有顺序、持续不断发展的过程,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也称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把一个人整体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有建立基本信任感、有自主感、有主动感、有勤奋感、同一性、亲密感等等。与此同时,埃里克森根据年龄划分为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等八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是按顺序持续不断发展变化的,既不能陵节而施,也不能揠苗助长,这项心理研究验证了孩子发展的顺序性,所以社会在舆论导向和媒体宣传方面应该弱化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一系列营销理念,应更加科学地为孩子和创造轻松平和的环境,这样更有助于孩子拥有健康的童年和轻松快乐的成长环境。


第二看学校方面,我国近些年已推出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注重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比过去的应试教育有了很大的改变,小学阶段已采用不记名、不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但这并没有改变孩子忙于各种作业中,有的孩子在小学、初中阶段就为了完成作业写到晚上11点、12点,可想而知,孩子的学习压力有多大。


国家应该在学校的升学考试方面进行一些改革,除了大学之外,也应该开设一些专业专科学校,让学生在学完基础知识后,进入这些专业专科学校学习专业技能,并在专业专科学校后进入企业工作,在企业中实践提高自己对技术的理解,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进行深造,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在这一方面,德国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看家庭方面,现在的家长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给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急切--在培训班经常看到一个家长在这个兴趣课刚结束,就带着孩子急急匆匆地赶往下一个兴趣班,孩子下课的休息时间是在路上。有的孩子叹气周末比平时上学还要忙,根本就没有出去玩的时间,孩子的童年和玩耍时间成了ABCD、写作课、奥数习题等等。


玩得好,才能学得好。能够理解家长盼孩子成材的心理,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应该有这个年龄当得的快乐,去游乐场、去野外、去拆拆闹钟,探究一下机械构造的原理等等。家长把孩子绑在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会把孩子的一些创造性和真正的潜力埋没,真正地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过去,我们的成长更轻松,有很多源于父母工作忙、学业竞争没有现在这么激烈等原因,而现在的孩子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如何减少孩子的压力?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的努力,还孩子童年,给孩子更多的时间玩耍,让孩子的天性得到释放,让孩子的成长更积极、更健康。

希望对您有你参考。


非比的世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对于祖国的未来有更高的要求,孩子们的学习上的压力来自于学校来自于家庭最终归根于社会上的压力,在科技突飞猛进迅速发展的今天,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育教学水平有竞争力,家庭和家庭之间对于子女的教育也相互攀比,谁都不甘落后,最终这两者都来自于全社会的压力,如果不重视学生(孩子)们的教育将来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地,所以现在的孩子在学习上的确是压力太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永远达不到人人都是全才,那毕竟是极少数的,应该确实把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中学会掌握知识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快乐每一天146980802


第一、是当今社会国际化人才的普遍性,人人都是大学生,研究生遍地都是,竞争压力变大。

第二、孩子们的课外辅导班,兴趣班占满了周末双休,玩的时间极少。乐高、英语、舞蹈、钢琴、游泳、轮滑、早教、书法、全脑开发、美术等,有多少中标的?[机智]不是不建议学,而是择优选择,留点时间让孩子放松放松吧!

第三、对于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只要能赶紧工作挣钱就好,现在过于追求学历,30岁还在过校园生活没有社会经验的比比皆是。

第四、家庭条件越来越好,优越感让孩子吃苦能力下降,对于压力的承受力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