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疫情導致應屆畢業生找不到適合工作的話,是否本科生應該像教育部鼓勵的那樣去創業,如果去創業,做什麼項目?

九-王子


以我拙見,鼓勵支持並沒有太大的用處,創業風險太大,遠不是剛出校門,沒有多少資源資本的大學生可以玩的轉的,當然家裡有礦的另說。就像當初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投入了多少資金政策扶持,又孵化出幾個企業,現在看到了多大的效果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了一筆又一筆的錢並沒有多大用處,有朋友剛出校門沒多久,儉省出一萬塊,與人合夥辦輔導班,因為疫情,現在房租租著,房租付著,輔導班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辦,是他不夠努力嗎?是他不想創業嗎?說實話現在的很多大學生工作幾個月又能有幾個能存下一萬塊,又捨得全部拿出來創業呢?加上現在的人普遍攀比心理,追求高利潤高回報,統一向錢看,心浮氣躁,大學生都期待能夠學有所成,走出校門大展抱負,事業有成,然而現實太殘酷了,作為千萬普通大學生中的一員,能夠脫穎而出成功者又有幾人?再說一個項目的事,對於一個沒有資本除了年輕熱血剛出校門的普通大學生而言,什麼項目算是創業呢?送外賣?送快遞?辦輔導班?那不叫創業,充其量討生活罷了


益生珍愛


如果能找到合適的工作,一定要以工作為主,如果真的不好找,又不想在家待著,我只提醒你:

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我是過來人,先給你講下我的故事。

18年年初託了關係在一個商場裡開超市,有人,有關係,有客源,每月利潤能到2萬多,比工作強,當時認為還不錯,結果不到一年,商場變賣,不讓你幹了,打道回府。19年代理了一個小孩的學習類產品,當時憑著一股熱情,並不是很瞭解的情況下,租了商場店鋪開店去賣,房租都賺不回來,壓了幾萬塊錢的貨,現在都沒有折騰出去。

什麼是創業?

創業並不都是高大上,其實很簡單,開個超市,做個自媒體,開個小店,都叫創業。創業並不是非要建立個多大的公司,多長時間融資,多長時間上市才叫創業。創業的首要是解決你的溫飽問題,積累你的第一桶金。你有了第一桶金,才可以擴大規模,擴大領域,才可以像更高的層次邁進。

做什麼樣的項目合適?

創業千萬種,一定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去做。但一定要輕投入,你畢竟是第一次,一旦失敗,翻身太難。如果自己沒有合適的項目,也沒有自己其他的一技之長,我強烈建議你儘量做跟自己所在學校相關的事,你剛畢業,學校的資源一定要學會利用。我推薦你幾點僅供參考:

1,你可以考慮向教育培訓領域靠攏,好些機構都招聘學校的代理,凡是跟大學生培訓相關的領域你都可以去了解,你可以做代理,也可以跟他們合作,具體怎麼操作,如果不懂可以私信我。

2,做學校裡的微商,一步一步來,首先要摸清大學生比較受歡迎的產品,吃喝穿用都可以,找到商家談團購,拿到最低價格。學校組群建團,讓大家知道你的貨真實便宜,以微薄的利潤先打開市場,有了第一步,後續慢慢就好了。

3,向互聯網靠攏。多找找能在網上辦的事情,積累經驗,比如自媒體,比如幫人寫稿,還是其他的,總之你要利用好自己的長處。

以上只是我的建議,當然你有更好的方式,更多的技能,更強的人脈能夠幫助你,則另說。但一定要輕投入,這是前提。


老趙不打誑語


疫情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都會有影響。特別是湖北的經濟發展。很多經濟實體在疫情過後,已經無力支撐,或許疫情過後就垮掉了。像服務行業是就業最大的市場,中小企業是否能夠堅持很長時間,或許到時候看國家政策的調控。

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已經不是疫情來臨的社會問題。而是自高校擴招以來,就呈現的社會問題。什麼是合適的工作?是當代大學生應該思考的問題。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後,走到茫茫人海中,投簡歷,忙面試,但很多人恐怕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拿到,別說officer了。因此,合適的崗位,主要是找到適合自己專業發展的崗位就行,不要高不成低不就;還有的大學生喜歡到熱門行業扎堆,如計算機、金融這些高收入行業,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這些行業的寵兒。

好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創業。大學生創業是當今社會的鼓勵的一件事。有政府政策支持、有良好創業環境、有無窮的創業機會,馬雲、任正非都是創業成功的典範。如果你是一個敢闖敢幹,有一定的市場嗅覺,有雄厚的資金,有寬廣的市場人脈,有愚公移山意志,當然選擇創業較好,畢竟創業是為自己打工,而就業是為別人打工。

我有一個同事的兒子,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家境殷實,父親是電力系統的幹部,母親是教師。大學畢業以後,家人花了很大力氣,也通過個人努力,入職長江水利系統的國企,待遇可以說比較好,有時金飯碗,年薪20萬,每天工作也較輕鬆,要是把一般的人來說應該是很好的職業。他的父母親也鬆了一口氣。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兩年,這孩子瞞著父母,偷偷辭職,自己在外成立了電器公司,直到3個月後,父母詢問兒子的單位,才知道真實情況。父母一方面為兒子丟掉金飯碗感到惋惜,又為兒子又如此果敢和抉擇感到欣慰。在看過兒子公司運作情況後,父親也作了一個決定,辭去公司領導職務,申請提前退休,給兒子公司打工,開創一個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局面,目前公司運營情況很好,收入也比原有單位要高,就是忙碌一點,但很充實。

如果要想創業,選擇項目相當重要。要對市場的風險有充分的估計,要對自身的實力有充分認識,要對困難估計充足,要梳理市場信息和人脈。光憑一時衝動,就扎入市場的河流中,沒有一點風險意識,很快就會被河水淹死,到時是很難有翻身機會的。有一個朋友,在建築市場摸爬滾打一輩子,發達時大手大腳,看見項目如獲至寶,不管市場風雲變幻,一味紮根建築行業撈寶。結果57、8歲了,房子、車子抵押,整天屁股後面有人追債,電話不敢接,號碼經常變,債臺高築,身陷囹圄,官司纏身。不知未來在哪裡?連帶子女也沒有安生日子,整天躲在城市一角,怕遇見熟人,做事再也沒有資金來源,這樣的人生結局,當代大學生要估計足。有多大本事做多大的事,不是每個人都是李彥宏、馬雲、董明珠的。


閒鶴翁


創業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但是不應該作為找不到工作的後路。

一、創業有風險

創業的初始,老闆是自己,員工也是自己。在沒有充足資金的情況下,一個人要幹多個人的活。不管什麼類型的創業,都需要一定的啟動金。作為應屆畢業生,儲蓄大部分都不多,那麼錢從哪來呢?要麼是銀行貸款,要麼是家人和朋友借錢。在負債的前提下去創業,就會面臨巨大的心裡壓力。而且創業的風險是很高的,尤其是沒有做充足的準備就開始創業,很容易失敗。



二、創業需要人脈,資源

為什麼很多人都鼓勵先就業,再創業。那是因為在就業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積累經驗,可以賺錢,還可以積累一定的人脈。而錢、經驗、人脈在創業過程中都是缺一不可的。



三、創業需要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

個人創業,需要你對市場有洞察力,知道現在做什麼能賺錢。什麼行業會發展很快。儘量不要去做那種特別熱門的項目。競爭力大,而且也不能保證它能熱多久。

如果真的對創業感興趣,應該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或者自己有經驗的,瞭解的項目去做。


上班打Boss


第一:自己感興趣的;

第二:自己最擅長的;

第三:不要以盈利為終極目標的;

第四:不要賠錢的、大量投資的。

我詳細解釋一下:第一條是說,一定要自己樂意去做的,這樣才能永葆激情;第二條是為了保證創業的成功幾率;第三條是要你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人就怕急功近利,越是求財越是無財;第四條是為了保證不至於失去對創業的信心。

隨著國家政策對創業的大大支持,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了創業之中,特別是如今的大學校園裡,許多大學生邊讀書便創業,但是創業說起來容易成功卻很難,在這個創業層出不窮的時代裡我們如何找到成功的彼岸呢?

要拓寬選擇項目的渠道,對於創業者來說,初步可以從圖書館、互聯網、圖書、雜誌、經銷商、電視廣告等等渠道來獲得所需要的創業信息,另外可以從競爭對手、企業家、旅遊考察、小企業管理課程和創業講座得到獨一無二的項目信息,從改進現有產品和服務、客戶抱怨中獲得原創性的思路。

正確和先進的項目理念,在選擇創業項目的時候,跟以前所從事的行業、獲得的經驗越吻合,成功的可能性越大,選擇項目的眼界著眼宏觀是大機會、中觀是中機會、微觀是小機會。在行業的景氣上不要盲目跟風,進入熱門生意的不見得人人賺錢,走點冷門可能反而好做,沒有不景氣的行業,沒有不景氣的企業”。

03

創業項目有新意,對於投資在幾萬或者十幾萬的項目,最好不用做革命性的主張或者全新的項目,這樣做對於市場推廣會產生難度,風險非常高。事實上華人企業家大都在項目上進行國際水平跟蹤性、局部性的改良。小生意最好把現有各個領域先進性的東西組合到自己的項目中來,走“組合創新”的道路。

學會選擇適當的項目,學會選擇與捨棄,要建立一套項目篩選機制,有項目評估的程序和評價指標體系。一般主要根據項目是否符合個人興趣、投資額、投資回報水平、行業前景與市場潛力大孝經營場所要求、市場準入、需要的員工技能、需要的人際關係資源、上下游業務渠道控制能力確定。選擇項目不能畢其功於一役更不能太著急。應該用更理性態度用相當一定時間選擇可以經營幾年甚至畢生經營的項目。創業道路難,沒有一顆敢於接受挫折和挑戰的心是不會輕易成功的,只要你始終堅守本心,相信定能馬到成功。


小趣逗聞hs


關於大學生創業的這個問題,個人覺得家庭條件好的、有比較成熟的想法可以嘗試一下。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也沒有合適的項目的,建議先找一份工作。因為創業避免不了的需要投資,如果成功了那當然是皆大歡喜,但是如果失敗了就會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我們經常樂於聽到某某創業成功的故事,但是縱觀整個社會而言,創業成功的概率其實是很小的。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這樣一個群體,有激情、有幹勁、有理想,這是他們的優勢;但是同樣是這樣一個群體,缺乏社會經驗,對行業的認識可能存在不足,很多很多因素也限制了成功的概率。當然目前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很多年輕人做電商、直播、自媒體等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所以我覺得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根據自身的情況,作出合理的抉擇。

再說到合適的工作,合適這個詞很難定義,很多人其實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即使是專業對口的,也未必就是合適自己的。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可以先找一份工作嘗試一下。只要自己努力,在每一個崗位上都可以有所收穫的,後期有機會再選擇其他更合適的工作也是可以的。

至於說什麼樣的項目適合創業,我身邊有一些例子僅供大家參考,基本都是成功案例,失敗的就不說啦。

1、做直播、自媒體(遊戲、帶貨銷售等)

2、開網店(拼多多、閒魚、微商)

3、做科技公司,適合計算機相關專業,特別是疫情期間很多辦公軟件及系統,包括線上業務等

4、電競酒店

5、中高端農家樂加生態農業


恆星小將1916


這個題目:因為疫情找不到工作,是否本科生應該如教育部鼓勵去創業,做什麼項目?

1.因為疫情找不到工作,我個人覺得,這個根本不成立。只是說你自己對自己工作的定位,目前不缺工作崗位,只是你自己的心態。

2.”本科生“的定義,讓人覺得找工作就應該找到對口或者”高大尚“的工作吧,如果是這樣,可能你就真的找不到工作了。

3.是否本科生應該如教育部鼓勵去創業?我個人覺得,一個如果沒有良好家庭背景的情況除外,其他人應該怎麼弄?找工作,在這個特殊情況下,讓自己去做一些向下沉的基礎工作,讓自己努力去適應目前這個形式的巨大變化。

4.當然,本科生應該如教育部鼓勵去創業,也不是不可以,目前這種經濟形式下,你的啟動資金如何來?家裡或者朋友支持嗎?這全部是對家庭與朋友不負責的表現!你沒有經驗,沒有資源,沒有人脈,缺乏項目,剩下的就是”創壁“。當然,有良好家庭背景的情況除外哈。但是說實話,我在自己的認知裡,好多有家庭背景(一般生意的家庭),家庭都是讓自己的子女先找一份工作,去鍛鍊一下,才回到自己的企業裡。

5.最後,關鍵的來了,一定要去做,做什麼項目?

A.看你的資金有好多?根據資金情況再去找項目,當然,對於新人,更是鼓勵輕資產投入更好,目前風口上的類似的項目,我看了其他朋友寫的比較多,都是可以參考的。

B.當然,還有一些優質的本科生,他們手上有自己學習技術與個人的的特點,能夠與目前的互聯網、電商、科研項目、社區生鮮、中老年線上文娛、教育培訓、同城配送、社區醫療、知識付費、遠程辦公企業服務等等。

感謝大家的關注!



成都老杜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先儘量找到一份工作,積累一定工作經驗和閱歷後,再創業。為什麼這麼說呢?

職場和大學,是不同的社會組織。只有進入職場,才能獲得職場實踐經驗。

如果能夠入職一家正規的公司,那麼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轉變會比較順利,在公司中,我們會學習到專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公司制度、公司架構等以後對創業有用的經驗。

沒有職場經驗的大學生直接創業,容易走彎路,也容易被打擊。社會是複雜的,充滿學生氣的創業者,只憑熱情很難走得遠。

不是所有大學生都適合創業。

有一部分大學生,在大學時就承擔過學校的創業項目,有過社會實踐。這樣的大學生畢業後創業,有一定經驗,而他的經驗恰恰是建立在大學社會實踐時的歷練。其他沒有這個歷練的大學生,直接創業是要交學費的。

大學生創業,不可避免要有投資。沒有前期的積累,只能是父母親友先做投資者。

這樣,大學生創業,實際上是在花父母的錢,或者說是另一種方式的啃老。因為這個投資不是自己辛苦打拼得來的,那麼大學生創業者花的時候大概率沒有金錢意識,如果再沒有實踐經驗,常見的是錢花完了事沒成。這樣,自己的抱負沒有實現,還連累父母為自己買單。

大學生要做“現實的理想主義者”,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願望。

職業生涯剛開始時,最主要目標是經濟獨立,因為只有經濟獨立,才能精神獨立。所以,大學生畢業,應該先能保證自己吃飽。這時的工作,能找到合適的對口的,最好。實在找不到,也要先有一份工作養活自己,在工作中繼續尋找機會,為了自己的理想繼續努力。


所謂“合適的工作”,有時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它會讓大學生求職時脫離實際,或者找到藉口倚老啃老。作為有責任有擔當的大學生,一定要先做一個獨立的人。


如果以上對你有啟發,歡迎點贊+關注哦。我是職業規劃諮詢師原小青,一起成長,更好地長成自己。


青青生涯原小青


1、先談就業:

如果你目前沒有任何說服自己的創業方法或者方向,那最好的方式就先就業。畢業了不比在學校,暫且不說家長的期待,和生活的壓力【因為有些同學確實不必太為生活費操心】相比較於同級的同學,從心理上也會自己無形的壓力,而且在沒有任何方向的時候,也沒有任何的職場經驗,更不曉得行業狀況,接觸到的信息源又比較偏下層【大眾化,無非是在新聞網站和求職App上看到的】,所以如果你處於這種狀態,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就業再選擇創業。

就業,只要你用心,根本不存在什麼一畢業就失業的情況

我到底要不要選擇專業對口的工作?這種情況一方面要看自己專業,自己是否真的喜歡,另外還要看這個行業是否比較有前景。怎麼區分呢?

首先,看市場需求,以及你們專業對口發展最牛的企業現狀如何,和分佈分地區。普遍情況下是高科技類企業多位於沿海城市,內地發展一般比較慢,傳統企業比較多。但是像西安,成都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挺多的。

其次,看你的學長,就業的情況。這個比較直接也更容易把握,比如我們專業是信息管理,大家也都覺得挺雜的,臨近畢業的時候大家也都很迷茫,不知道做什麼?我們專業有對口的是ERP實施,去用友,金蝶或者考個證去做SAP等實施。但經過請教學長,又結合了大趨勢,班級有一半以上都從事跟互聯網開發相關的工作。本專業開設編程課程,再結合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起薪相對比較高,也有一定的編程基礎。

等風口的人,遠比追風口要更高效

2、談創業:

這個其實跟人的性格有很大關係的,在經歷過全民創業的洗禮之後,我們對這塊兒的認識也越來越多了。但是這個也一定要結合自身的情況而定,有些大學生在校期間就比較喜歡折騰的那種,看到機會他就能衝在最前面,因為他經常關注這類事兒,所以對信息也會比較敏感。還有一種就是你是不是對所要創業的這個產品或方向有高度的認可。


程建民3


大家常說,創業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創業是否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有幾個最主要的因素, 一定要考慮好。 第一, 自己是否具備創業的基本能力,成功是失敗之母,貴在堅持,從這些金句我們可以體會到堅持、堅毅的性格對創業的重要性,同時還有樂觀,不怕吃苦, 創業沒有不苦的。第二, 資金能力,要做好投資預算,包括一定的儲備風險金。 第三,這個行業調研,這個行業有沒有前景, 自己適不適合這個行業。 當然還有其它的一些因素, 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