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援鄂日記」江城的故事有我們......

「援鄂日記」江城的故事有我們......


「援鄂日記」江城的故事有我們......


江城的故事有我們......

今天要分享的來自順德醫院羅露的一線日記。(還有驚喜小花絮喔~)


「援鄂日記」江城的故事有我們......

「援鄂日記」江城的故事有我們......


羅 露

護師

共黨員

一湖隔兩岸 ”兩湖“本一家


2020年2月13日至今,已經工作半月有餘,還記得我初到病房上班那會兒,說著一口夾著廣東腔調的塑料普通話,被患者犀利的認做為廣東人。在佛山生活工作了7年,生活方式與語言文化也發生了精微的變化,病房的叔叔阿姨們都說和我們交流很親切。別樣的粵式談吐讓我們變得更柔和,好像更拉近了我與他們的距離。身為一個“福南”(湖南)妹坨,來武漢好像是冥冥註定的一種緣分。上班第一天我就認識了同姓本家的羅爺爺,相見恨晚的楊叔叔,還有美麗善良的王阿姨……


還記得49床王阿姨剛剛來病房時很焦慮,有糖尿病的她血糖控制的並不是很好。為了緩解她的焦慮,我講述了身邊很多勵志的小故事。為了防止她夜晚低血糖,我特意給她帶來了德芙巧克力,阿姨說感覺身暖心甜了。36床羅爺爺是我們病區年齡最大的,由於耳背很多的交談都能只靠紙筆。為了讓他更好的理解住院期間相關重要注意事項,我特意寫了一張溫馨提示卡。

「援鄂日記」江城的故事有我們......

羅露為患者親手寫下了溫馨提示小紙條~有愛!


為了加強他們的手衛生,我手把手教學了我們平時工作中常用的七部洗手法。羅爺爺感慨說我很適合做護士,我好奇的問為什麼這麼說。他說我在病房說話風趣幽默,親和力十足。其實生活中的我有些小靦腆內向,但是一去到病房,感覺就像來到了自己獨立的小舞臺,有說不完的話題,道不完的青春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37床楊叔,他名字中的有個特別的字眼與我愛人的一樣,親切感油然而生。楊叔說“這也是一種緣分,從今開始我們就是親人。等疫情過後,歡迎來武漢玩,定當親自招待”。還有些熱情的阿姨們說我們舍小家為大家,大愛無疆,爭先恐後的要我們留著她們家的詳細地址,說來武漢就去她們家玩。


在病房的我,能從疾病護理聊到職業工作,從抗疫的鐘南山、李蘭娟院士聊到武漢的地區房價。平時的我彷彿還沒有像現在如此之能聊,雖然我的眼淚在掉,但是我的嘴角忍不住翹。有講不完的故事,說不完的感動……


「援鄂日記」江城的故事有我們......


今天48床曹阿姨出院了,還記得剛接觸她那會兒,她與我講訴了她與愛人“新冠肺炎”的求醫之路。失去老伴的她傷心絕望,想過一去了之。她很感激我和她們講的身邊小故事,激勵了她們,對生活有了新的定義。出院時我給她們又帶去了德芙巧克力,德芙=DOVE,D=DO,O=YOU,V=LOVE,E=ME;連起來是DO YOU LOVE ME。“I love you”,現場的姐姐、阿姨們異口同聲地說:“I love you too”、“我們也愛你喲!”,祝願她們的生活要像巧克力一樣甜蜜、得福。


人是群居動物,人除了基本的生活需求還有精神需求,特別是現在身處武漢疫區的人民和醫護工作者。這次的疫情,這次特別的工作環境與方式,對醫護人員,對病人,對醫患之間,是陌生的,未知的。此刻就像一次情感的破冰之旅,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醫護人員不再是病友不舒服時才叫的人,病友也不再因擔心自己沒有照顧好而產生距離感,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正在融化。沒有被禁錮的城,只有離不開的愛。在這座英雄的城市,我和她(他)們共同營造了一個新的家園。


2020.2.28深夜——於武漢


以愛之名,一起看櫻花~

END

編審:岑婉梅

審核:蔣紅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