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象山華豐走向破產的原因


象山華豐走向破產的原因


1963年,象山粉刷能手倪寶弟被選拔進京,參加北京人民大會堂的粉刷裝飾工程,轟動了這座濱海小城。

自此,“建築業”成為象山的一張新名片,同時也催生了一批寧波籍的象山房企。

1981年,33歲的象山人王祉絖,在象山組建了自己的建築隊。

這個出生於1948年的象山珠溪鎮木瓜村的年輕人,童年時的記憶充滿了貧窮與苦難:凌晨便早早起來陪母親忙活家務,40°高溫下在生產隊勞作,暴雨天搶收紅薯幹,記憶中永遠都是裝不滿食物的粗碗。

正如他所言:飢餓感是一個人不竭的動力源。

4年後,出身農門的他,從象山來到了寧波,白手起家地創辦了寧波辦事處,也就是華豐的前身。

為了開展業務,他每天都會騎著唯一的家當——自行車,穿梭於寧波大街小巷,多年後他常自嘲道:他的命運就是那輛自行車騎出來的。

從1981年到1986年,短短五年時間,王祉絖的寧波辦事處共創出34項“全優工程”,佔全市全優工程總量1/3,一時間盛名於浙江建築界。

與此同時,寧波房地產開始發展,湧現出寧波三大老牌房企:寧房、中房、寧興。

1980年,寧房創立。先後開發了高塘、徐戎、黃鸝、紫鵑、明樓、新街、工人新村等住宅。

1987年,中房創立。先後開發了聯豐、高塘、白鶴、黃鸝、丹鳳等住宅。

1995年,寧興創立。先後開發了柳莊小區、尹江岸、史家新村、後河小區、假山新村、南苑小區等住宅。

時代的浪潮之下,1993年8月,王祉絖正式以“華豐”命名他的事業。

華豐先後承建了寧波市政府大樓、寧波櫟社機場新航站樓、上海F1賽車場主看臺、杭州黃龍體育館、蕭山國際機場、上海遠洋大廈、安徽國際會展中心等項目,並多次榮獲國家工程最高質量獎——魯班獎。

1994年6月,華豐開始涉足房地產行業,並開發了首個樓盤華豐莊園。

此後,華豐又相繼開發了龍澤名園、錢湖人家、華豐·紫郡、華豐·湖光山舍,一度將版圖拓展到江蘇、遼寧、江西、安徽、湖北等省份。

2005年6月,華豐首次跨出國門,在泰國承建“仁愛屋”工程6258套,合同總造價6.1億元;次年,殺進馬來西亞市場,承接工程業務總額3億多元;

2007年6月,華豐進入利比亞市場,簽訂了5000套住房工程項目承建合同,項目總建面積近百萬方,總投資額33.5億元,隨後又簽下50億大單。

鼎峰時期,華豐資產規模逾百億,全國擁有80多家分公司、5萬多員工,產業橫跨建築、房地產和海外工程三大板塊,是寧波當之無愧的明星企業。然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夜之間大廈傾塌。

2015年12月11日,華豐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申請破產,令人不禁唏噓。

象山華豐走向破產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