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现在有的公司一上市就等着减持,然后身价倍增,其他国家有这种情况吗?

脑残远离


从目前的公告情况来看,2016年A股减持的力度比较大,对于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历来受到中小投资者的诟病。认为大股东不管股民投资者的利益如何,只想着自己的收益,在股价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下,依然肆无忌惮的减持,让很多股民承受了比较大的损失。



其实从规则上讲,大股东减持的行为是合乎规定和经济逻辑的,人家辛辛苦苦的弄了一个上市公司,商业的本质就是逐利行为,在规则范围内,兑现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和辛苦,无可厚非。别说大股东减持了,就算是把公司直接出售,只要不触犯法律,谁也说不出来啥。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其实基本本质都一样,但不一样的表象是,国外的证券市场更多的是遵循价值投资,股东投资着眼的是价值长远,所以在减持的问题上一直比较谨慎,更多的是着眼于股息收入和利润分红,相对来说减持的现象影响并不大。

而A股市场是一个投机氛围非常浓厚的市场,股价的涨跌完全是来自于资金的推动或者是炒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公司本身的业绩和价值,但毕竟在这方面做得并不成熟。一个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可能会成为万众瞩目的妖股。一只业绩亮眼的股票,可能深陷回调的泥潭,甚至很多交易者都慨叹,A股市场和上市公司是两条线,永远平行,可能永远也不能相交。

而且上市公司一旦登陆A股市场,炒作资金的蜂拥而上,身价立马会翻上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大股东达到了目标收益,兑现是一个自然的行为。如果想稳定股东持股心愿,更多的应该在A股的根本制度上下功夫,健全股东分红机制,合理化上市公司估值,这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罪于大股东的减持,这属于舍本逐末的行为。


小散李大鹏


由于监管不力漏洞,上市纯圈钱公司多!改革应该从科创板实行,希望加快实-行如下几种规则:T+0,取消涨跌幅限制(可以抑制机构割韭菜,T+1,限制涨跌幅制度纯粹为机构割韭菜,过时的交易模式!),注册制,严格退市制度(有进有出股市才健康有活力,淘汰垃圾公司),允许一切做空手段和鼓励做空(杜绝财务等造假行为,好公司也不怕做空,真金不怕火炼),加强监管,加强信披,要求每个月坡露具体财务情况(让投资者清楚公司运作情况,可以避免重大损失)!上市公司融资只能通过配股,不能增发股票!不能质押!上市即全流通股份,不受减持时间限制!(可以杜绝上市公司上市纯粹为了圈钱,如果公司是垃圾公司,配股越多退市越快!如果是好公司,配股越多投资回报越大)!这几种要同时实行才有效果!这样的制度才是正常公平的股票市场!真正能获得投资回报的市场!好制度好的资本市场才能培育好公司!不好的制度让垃圾公司也混在其中圈钱!到头来损失的是投资者!市场公平了,好公司体现高股价,垃圾公司跌到退市!企业才能想办法得到更好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割韭菜纯粹圈钱的市场,搞坏了市场,谁敢长期投资?盾安环境St冠福等公司业绩大变脸就是例子,连拉三个板,突然发布年亏半个公司十几亿!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公告业绩,应该每个月公布财务详细报告!让审计评级等机构详细审计(让专业机构制订便于审计的规则),杜绝造假。现有制度下中小板遍地地雷,地雷比中越边界还多!所有规则以淘汰垃圾公司,杜绝纯圈钱公司上市,上市也混不下去为目标去制订!刮骨疗伤,让市场回归公平可长期投资市场!现在指数低位运行是改革的最佳时机!


晨曦晓东999999


不是上市就可以立马减持的,有明文规定需要1年的解禁期,而原始大股东需要的是3年,所以只有在1-3年以后才会有所谓的大小非解禁,才会出现减持现象!从理论上来说减持并没有错,因为既然规定了一定时间内的减持策略,就已经算抑制了上市既套现的情况。作为市场交易的自由,总不能不让大股东减持吧,这在国外也是如此,说不通!


但是!国外的市场减持是建立在走了9年牛市,甚至牛长熊短的情况下的,所以大部分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发展红利下,甚至是市场慢牛的趋势下已经获利颇丰,那自然而然能看淡大股东减持套现的行为!这无非就是你赚多我赚少的问题而已!


可是我们A股市场熊长牛短,十年里许多上市公司通过减持来进行无底线的套现,甚至是在本来就处于熊市底部区域里的“不要脸”减持,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伤害确实很大!一边嚷着回购,一边却在减持的情况屡屡出现,连自己都不看好自己的公司,何谈让投资者信任呢!


所以我认为A股的环境和外围市场不同,违规减持甚至低位不考虑投资者利益的减持需要得到制止和约束!大股东的成本只有1元,他们无论何时减持都是盈利的,而投资者却不一样!这种行为完全侵害了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并且助长了那些以上市圈钱为最终目的的不良风气!所以,减持规定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疑惑和投资建议也欢迎私信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琅琊榜首张大仙


大股东减持套现是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都会出现,只是各个国家减持制度不同而已,减持是A股一个重大问题。

企业做大做强的最终目的就是能成功上市,而成功上市后的最终目的就是减持套现,成功减持套现,钱进了自己口袋才是王道,不然持有的是市值,持有的是数字,谁不想逢高减持套现把数字变成钱呢?所以减持套现这是一条企业和大股东最快致富的一条捷径之路。


根据数据显示A股去年总共发生过减持的有2300家公司,也就是A股市场中60%的上市公司都发生过减持套现的情况,2018年全面减持金额4万亿,这个数字是不是非常吓人;而2019年预告同样还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等着减持套现,全年预计减持金额高达2.4万亿,同比2018年减持金额有所降低。

减持是A股的重大问题,但也是全球股市的重大问题,其他国家的股市同样是要面临减持问题;国家也不可能把所有人的股份限制,不然大股东进行减持套现吧?只是类似美国,港股,日本等国家股市减持问题没有这么大,会有相对减持制度加于约束恶意或者大幅减持而已,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都是完全避免不了减持情况出现的,只是严不严重的区别而已。


老金财经


我的观点是;其他国家比较少。

这个和我们股市的机制,公司治理和法律环境有关。

1.我们A股长期不涨的原因就是上市发行价高估的离谱,很多一级市场的PE基金都等着上市套现走人,我记得有一只股票华锐风电,当年上市后最高88多元,现在是1.14元.很多股民被坑杀。

2.很多股东面对巨大的利润,就不会安心做实业,因为赚钱慢还辛苦,这是人性。所以有套现的冲动。

3.我们的法律还不健全:欧美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严谨,法律完善,对股东套现有严格的规定,我们要向成熟资本市场学习。

结论;只有完善法律环境和公司治理,发行制度改革才会解决这个问题。


正道交易


减持各个国家都会有,只不过是我们股市更加普遍而已,更加触目惊心而已,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去年走势低迷,有证监会减持新规护航,但减持数额并不少,截至12月29日,2017年净减持上市公司数量降至947家,较去年减少169家;947家上市公司今年减持金额合计1599.82亿元,较去年减少1237.68亿元。回顾历史统计数据,减持真的是一个大问题,2012年至2016年期间,重要股东累计减持金额分别为711.18亿元、1607.49亿元、2509.33亿元、5480.45亿元、3594.46亿元。可见只要股市敢涨,原始股东就敢减持,涨越多减持越多,最后总会以一元的低成本持股把股价硬生生砸下来。

美国股市最知名的减持就是脸书,去年9月22日公开的Facebook文件称,扎克伯格将在18个月内出售他所持有的3500万-7500万股Facebook股份,用于他与妻子的慈善事业,包括消除疾病和普及教育。Facebook股票的当日收盘价为170.54美元/股。照此计算,扎克伯格计划出售的股票总价值约60亿-128亿美元。

但是这位减持股份是为了慈善,实际上他承诺把99%的股份捐赠给慈善机构。

我们股市减持不同之处在于为了实现财富自由,为了移民,为了享受,如果为了慈善社会会给与更多的容忍度,毕竟来自于社会回报于社会,但如果是为了移民,那就另一码事情,其背后某些案例往往潜藏着一些原罪。


杜坤维


每个国家的股市都有减持,但是大部分欧美股市的股东减持意愿是比较低的,一般公司如果出现业绩亏损股东都是不会随意减持,主要是担心被同行收购,失去控制权,但是A股市场就不是这样了,都会出现股东清仓式减持的行为,宁愿失去控制权也要套现,可想而知,不同的市场,上市企业的使命和责任感是不同的。

而近年来随着新股上市的速度不断加快,场内面临着万亿解禁潮,2018年将近4万亿的解禁就让股市常年下跌,2019年仍然有2.6万亿解禁规模,仍是股东们想要疯狂减持的一年,眼下来看,股市长期的低迷和股东疯狂减持也存在一定联系,只要股东出现清仓减持股价即会跌停,一只股票股东频繁减持也难有出色表现。

所以,每个国家都有,但是没有A股市场这么密集和强烈的减持需求,很多股东减持完股票就不管不顾了,公司业绩也是持续下滑,导致整个股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希望能尽快对减持完善新规,避免股市成为只融资不能投资的市场。


金美圆的财经笔记


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稀奇,因为,这些公司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圈钱,而不是为了发展,是想通过上市,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一旦个人利益最大化了,对上市公司的关心也就基本结束。

事实也是,从上市公司的现状来看,真正关注公司发展、精心培育市值的公司比例并不是很高。更多情况下,只要通过上市获得一部分资金,然后通过各种手段,把企业的股价炒上去,以便于大股东和董高监等减持,也就算达到目的了。为什么很多上市公司不注重分红,为什么有些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勾结,为什么内幕交易那么多,原因都在于此。

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上市公司通过内幕交易等牟取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剩下的只有减持套现了。所以,大股东、董高监等也就会把减持套现作为最重要的牟取利益方式。如唐德影视,承诺增持,却变成了减持。为什么?利益啊。

所以,如何约束上市公司的减持套现,已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课题,需在监管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不再出现任何问题。


谭浩俊


任何国家的上市公司都会出现减持,必竟很多上市公司在上市前期都遭遇过资金的瓶颈,在发展初期都会通过出让原始股权来进行融资,而这些风投在投钱之后,肯定要索取回报,而助推所投的公司上市后减持,将原始股份变现往往是最快速的回报方式。

只不过在A股,随着新股发行的频率过快,新股上市的数量过多,减持现象就显得较为明显,尤其在一个投机氛围较为浓郁的市场环境里,原始股东普遍都醉心于资本投资,而且上市之后,从领导到员工的心态明显都发生了变化,在一种突然变富的心态中丧失了此前创业的初心。华为董事长任正非在接受媒体就说过,华为之所以不选择上市,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员工在创业的时候保持初心。

另外对比美国,美国虽然也存在公司减持,但是美股退市早已经形成了常态化,对于那些频繁减持,不作为的公司,会选择强制退市,有退市强制化约束,一定程度就会限制原始股东的减持行为。但是A股目前还没有退市常态化,所以一定程度也助长了原始股东的减持行为。


侯哥财经


凡是这样的上市公司,要追研上市过程人员的责任,包括会计事务所证券公司,反是与上市有牵连的公司和个人都要彻查!停止上市公司及有关联公司业务!重处重罚,要对它们的造假圈钱行为付出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