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农村,为何有些老人五十来岁就制作棺木了?有啥说法?

农夫也疯狂


记得大概是二十年前吧,也就是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几个木匠,带着墨斗爷子锯子之类的各种工具,在家里就住下来了,一连呆了大半个月,起初以为是给家里做什么家具,后来他们做的东西快成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们做的是两副棺材。

我当时很害怕,就去问我爷爷,爷爷摸着我的头说,孩子,这是给我和你奶奶做的,等爷爷奶奶去世了,就会睡在这个里面,然后抬到屋后山上的祖坟里,永远的睡在那里。

爷爷跟我说这番话的时候,因为当时我年纪还小,其实是不太懂的。另外当时爷爷奶奶都还不算老,才五十来岁,能上山砍柴砍竹子,也可以下河摸鱼下地种田,身体好得不得了。所以当时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只是有点纳闷,爷爷奶奶现在身体还这么好,为什么就准备做棺材了呢?

许多年后我才明白,这里面有着许多出于现实的考虑。

1、人在五十岁后,身体状态慢慢就会走下坡路,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都会下降,说不好哪一天出个什么急症,人就没了。说实话,我觉得农村里的老人只要到了这个年纪,面对死亡都挺坦然的,所以才会在身体还算健康的时候,早早的考虑后事,比如说替自己先把棺木做好。

2、棺木做好以后,并不是马上就能用。棺木制作的时候一般用的都是湿木,做完后还要上油漆,全部做好以后还得经过一段时间的置放,一个是风干,二个是让油漆味散尽,这样才能用。所以得趁早将棺材准备好,免得到时候一下子来不及准备,就比较麻烦。在农村,有时候会出现人意外去世的情况,可能很年轻,五十岁都不到的也有,这样子大多数是没有准备棺木的,家里人只能想办法去找人借一副早已做好的棺木,但是绝对不会说马上做一副新的来用,就是这个道理。

3、棺材都得埋进坟里,然后经受土壤的腐蚀,雨水的浸泡,普通木料做成的棺材在地下潮湿的环境中容易腐烂,上好的棺木料子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老人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抓紧时间趁早给自己物色一块上好的棺木料,然后做一口上好的棺材放在家中。不然就算到时候有好料子,临时做的会出现料太沉,不好上油漆等情况,质量上难以保证。这样在料理自己后事的时候子女就会犯难。

许多农村中看似奇怪的风俗,其实大多数都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为的就是在将来发生事情的时候能有所准备,一方便自己,二方便子女,这样走的时候也就可以少一点挂念,欣然的离去。


湘俚伢子


我祖奶奶家里隔壁的房间一直放置着一口棺木,里面没有人,只有一些被褥之类的物件,一放就是20年,就那么放着,也不用。前些年祖奶奶过世,棺木就用的房间里那口,有人说祖奶奶聪明,有先见之明,早早的就为自己的后事考虑了,所以走得很安心。

在我们那里人们认为“50知天命”,人活到50岁基本上经历了人生的大大小小事物,到了将生死、人情世故等看淡的年纪,在这个年纪之后人的身体也开始每况愈下,说不定哪一年就不行了,所以提前为自己物色好的材料做成棺木,以了却生前事,也不让后辈操心。

另外在我们那里通常认为50岁以上去世的老人是“喜丧”,即便是50岁身体依然健康的人,也会以前为自己准备棺木,以备“不时之需”,可以说50来岁开始制作棺木的老人,都是睿智且不愿意麻烦子女的老人,值得我们尊敬。

这里要明确一点,50多岁开始制作棺木,一般都是老人自己为自己准备的,这个与子女不牵扯,也不让子女做,如果家中老人真的才50多岁,子女开始为老人制作棺木,在外人看来,这绝对是十足的不孝了。

而老人此时为自己准备棺木,通常也不着急做,都是慢慢的选自己喜欢的木材,慢慢的构思棺木的花纹构造,慢慢的上漆、风干,等到棺木完工的时候,有些老人还会宴请亲朋。然后摆放到无人住的房间里,有时候也会将家中的物件摆放进去。事实上,很多老人到了50多岁,60多岁的时候,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认识,多少能感知到一些事儿。

(上图来自:视觉中国)

另外,生前为自己准备棺木,也算是一个传统文化的流传吧,毕竟在古代达官贵人在生前早早就开始为自己选墓地,制棺木,而这种习惯慢慢的传入到民间,时至今日,依然有人保留着这个传统,在知天命的年纪为自己制作棺木,期待死后无忧。

不过在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老人一辈子都在惦记子女的工作、婚姻、家庭,因而没时间考虑自己的身后事,可是一旦子女稳定下来,很多农村老人依然会为自己的身后事考虑。

还有一种情况,一种是老人儿女双全,家庭幸福,通常若不自己准备棺木,也会在去世后由子女准备。但对于一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年纪大了没有什么依靠,通常在50多岁后,绝对要为自己身后事妥善安排的。提前为自己准备棺木,一是不愿麻烦亲朋操心,二是让自己去世后没有遗憾。

最后一种情况是,家中老人在50多岁身体每况愈下,尤其身患疾病的老人,也会提前为自己准备棺木,一是了却后事,二是为自己冲喜。家中摆放棺木“冲喜”也是农村的一个传统,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了解这些传统。


李阿冰




记得小时候,我家那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放有一口棺材。说实话,看到棺材我挺害怕的。我奶奶家就放有一口棺材,所以我很少去他们家,看了心里直发毛。我问他们为什么要放棺材在家里,他们就说放棺材在家里,一是为他们自己准备的,在去世之前可以给自己选好的棺材,还有就是放棺材在家里可以镇住生命,这样可以活得更久。但到现在,我都没见家里有棺材了。



在农村,为何有些老人五十来岁就制作棺材了,有啥说法呢?对于很多老人来说,五十多岁了,意味着走下坡路了,身体大不如年轻时候了,所以提前准备一口棺材,为的是自己哪天突然过世了,有棺材装,不至于太匆忙了。在他们还在能做的时候,就先早早的准备好棺材了,想着自己过世后也不用子女担心太多。棺材都是老人自己定做的,不能是子女做,要是子女买回来放家里,会被别人说不孝顺,想让自己父母早点过世才会买棺材。



选择棺材也是有讲究的,要经受土壤、雨水的浸泡,如果刚下葬就遇到雨水,到时候棺材就坏了,这样的棺材是不好的,所以他们就为自己选择了一口好棺材。不过现在我家那里几乎都是人过世之后才会去买棺材,我村对面就有人做棺材的。还有的地方是火葬,这样就免了棺材的需要了。但在我家那里,火葬的人还是挺少的,因为他们觉得死了就应该安安静静的离去,如果火葬了,那还需要重新遭受一次苦难。

现在五十多岁做棺材的人还是少了,大家对于死亡也很看开了,也没想那么多,至于死后是怎样,就看个人了。


壮乡小美


我们这里多年以前早就实行火葬了,棺材在我们老家这里肯定是用不上了。不过我记得小时候,在生产队记工室的过道里,放着一口棺材,我很清楚的记着那口棺材漆了防锈漆。每天晚上生产队有专门的人记工分,白天去山里干活的人,都去生产队记工室记分。

由于妈妈有很多的家务活儿,白天上山劳动没有时间,只能等着晚上做,所以每天晚上到记工室记工分的这个事情,就由我代劳。每当我从过道里经过的时候,我都是屏住了呼吸,吓得汗毛都竖起来。那口棺材是我们村一个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老人,为自己准备的。听生产队里的人们说,那个棺材放在过道里,起码也有七八年了。开始的时候,是因为老人生了一场病,后来病好了以后,老人怕自己走的时候来不及准备棺材,所以就提前为自己准备好了。



50多岁的人,虽然说年龄不大,按照现在正常的寿命来说,50岁还是比较年轻,但是农村人都说50岁是一个坎,能够迈过这个坎儿就可以长寿,迈不过这个坎儿,说不定五十几岁就是一辈子。生老病死谁也无法预料,面对生命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个先来。所以有些有打算的人,就提前给自己准备好了棺木。怕万一不测突然降临的时候,来不及准备棺木,到时候手忙脚乱,即使花大价钱,也买不到好的棺材。


我觉得50多岁的人,提前给自己准备棺木的另一个原因是,棺材才是自己永久的家,那个家住着是否舒适,自己是否喜欢,只有自己活着的时候亲自准备。

在农村,有的人不光提前准备了棺材,甚至有些人连寿衣都为自己提前做好了。在农村有个讲究,据说是越是提前准备好了寿衣寿材的人,越是能够活的年龄更大,身体更健康。另外一个原因,也是怕突然有什么不测的时候,临走穿不上衣服。农村人对这个是很讲究的,去世以后不能穿平时的衣服,只能穿寿衣。因此有的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就自己提前做好了寿衣准备好了棺材。


灵子


大家好我是小鱼。

小鱼还记的小的时候每次过年过节去我一个姑爷家里走亲戚,都会看到他们屋里里放的那两口棺材,漆的黑色的桐油,前端的一个“奠”字让我们几个小孩子不敢靠前。那时候也偷偷的问过妈妈,为什么姑爷姑奶奶他们两个还在世就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棺材呢?会不会非常不吉利呢,是不是在咒自己早点死之类的话题。

那时我妈妈告诉我,由于姑爷姑奶奶两人一辈子孤苦伶仃,一生无儿无女,平时靠着自己的侄子来照看,而且他那个侄子还不是他们家族亲生的,是小的时候抱养的。所以为了自己百年之后的身后事不得不提前做出准备,在自己有生之年一点点的积攒出两口棺材,以避免死后无人管,待我听到这个结果后顿时觉得两个老人的处境很是凄凉。

那么我们言归正传在农村,为何有些老人五十来岁就制作棺木了?

1.自己准备后事

就像我姑爷他们两个那样,自己无儿无女,靠自己的侄子照看着,一辈子辛辛苦苦,万一去世之后无人管怎么办?凡事还是要靠自己,在自己身体还能动弹的时候把自己百年之后的身后事了解一下, 不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找麻烦。

2.碰到合适的木材了

在现在农村的土葬,一般采用的是桐木棺,价格也在3000-5000元之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会选择松木棺,价格起码万元以上,而且木料还都是拼接而成的。但是在以前,伐木产业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时候,农村还是很多两人合抱不来的大树的。这种树用来作棺是做好的材料了,因为只需要把树木截成合适的长度,然后中间挖空,就可以做成一口独木棺,这种规格的棺木即使在以前的那个时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很多人碰到这种树木都愿意出重金买下来,用来做自己死后长眠的“房子”。

甚至在某些地方,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个时候,他的父母就会为他种上一棵树,等到几十年之后这个人死后,就把这棵树伐倒,用来做自己的棺椁。


3.一些稀奇古怪的迷信说法。

比如说增寿之类的,具体的小鱼也没亲眼见过,欢迎大家补充。

这么做有啥说法?

具体的原由众说纷纭,不过有一种说法比较贴合众家的说法。那就是生前为自己做棺材不是盼自己早点死,而是为自己加寿。而且在上了年纪之后提前为自己准备了棺材,也算是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常言道五十知天命,很多事情都已经看透,也能够坦然面对,就这样慢慢的走完自己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我是小鱼,以上是我的一点点看法。如果感觉我的回答还可以,欢迎大家回复讨论。想要了解更多农村趣闻和最新动态,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小鱼游三农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老问题,因为现在这种情况基本上没有了,第一,因为现在农村也实行了殡葬制度的改革,很多人选择火葬这种方式,第二,农村人的平均寿命也在延长,50来岁在农村也算是个中年人,比如我们这里已经有上百岁的老人了,八九十岁的老人也是相当的普遍,六七十岁就不算老人,现在还在忙着挣钱过日子呢。

那么为什么以前农村的人五六十岁就开始给自己制作棺木了?我记得我奶奶就早早的给自己准备好了棺木,而且连老人的衣服都准备好了,真佩服那时的人们想的那么周到。


当然比如在七八十年代,那时农村人的平均寿命也就是六七十岁的样子,能活到80就算是相当高寿的,比如我们村里的人现在才70多,但是他们都没有想到自己可以活到现在这个年龄,因此呢,50多岁农村人就早早的给自己准备好了棺木,比如我记得小时候门前有三棵大桐树,知道那是干什么用的吗?它们最后都成了制作棺材的材料,在农村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百年树人,十年树木,无论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己的院子里,或者田间地头栽上一些树,这些树的用途主要就是盖房子,制作家具,当然也包括制作棺材,不像现在的木头,都没有用武之地了,也从侧面说明了农村人考虑问题周全,真的是有备无患啊!我奶奶还经常拿出他的老衣让大家来看,虽然说人人都希望自己长寿,但是面对死亡这一关,每个人都是会过的,也说明了农村的老人把死亡看得很淡。


制作棺材也是一件大事,因此必须要早早做准备,有些有钱的人家,比如我之前的一名老总,他给他的母亲准备的棺材特别的漂亮,棺材的重量很重,也不知道用什么木头做的,棺木上还刻着龙凤之类的花纹,还有一些比如长寿的字,可真的是精工细琢啊!在他母亲去世的时候,很多人都围着他母亲的棺材来看,好像人去世了以后还会到另一个世界,总之棺木的制作非常的漂亮,周围的人们都十分的夸赞,如此精致的棺木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棺材听起来好像不吉利,其实它还有一种非常吉利的解释,比如提起棺材,人们通常会想到升官发财4个字,当然了,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心愿,因此呢,那时候农村的人也愿意早早的为自己准备棺材。


时过境迁,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没有了这种现象,再加上农村的小伙子也越来越少,农村人的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一旦老了去世了,也愿意让晚辈把自己拉到火葬场进行火化。

你们那里还有没有人给自己准备棺材呢?我们这里好多年都没有这种现象了,连卖棺材的棺材铺子也少了,棺材也许慢慢的就会成为人们的一种回忆吧。


乡村小二哥


由网友 湘俚伢子 提供的答案:

记得大概是二十年前吧,也就是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几个木匠,带着墨斗爷子锯子之类的各种工具,在家里就住下来了,一连呆了大半个月,起初以为是给家里做什么家具,后来他们做的东西快成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们做的是两副棺材。

我当时很害怕,就去问我爷爷,爷爷摸着我的头说,孩子,这是给我和你奶奶做的,等爷爷奶奶去世了,就会睡在这个里面,然后抬到屋后山上的祖坟里,永远的睡在那里。

爷爷跟我说这番话的时候,因为当时我年纪还小,其实是不太懂的。另外当时爷爷奶奶都还不算老,才五十来岁,能上山砍柴砍竹子,也可以下河摸河下地种田,身体好得不得了。所以当时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只是有点纳闷,爷爷奶奶现在身体还这么好,为什么就准备做棺材了呢?

许多年后我才明白,这里面有着许多出于现实的考虑。

1、人在五十岁后,身体状态慢慢就会走下坡路,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都会下降,说不好哪一天出个什么急症,人就没了。说实话,我觉得农村里的老人只要到了这个年纪,面对死亡都挺坦然的,所以才会在身体还算健康的时候,早早的考虑后事,比如说替自己先把棺木做好。

2、棺木做好以后,并不是马上就能用。棺木制作的时候一般用的都是湿木,做完后还要上油漆,全部做好以后还得经过一段时间的置放,一个是风干,二个是让油漆味散尽,这样才能用。所以在农村,有时候会出现人意外去世的情况,可能很年轻,五十岁都不到的也有,这样子大多数是没有棺木的,这时家里人只能想办法去找人借一副早已做好的棺木,但是绝对不会说马上做一副新的来用,就是这个道理。

3、棺材都得埋进坟里,然后经受土壤的腐蚀,雨水的浸泡,普通木料做成的棺材在地下潮湿的环境中容易腐烂,上好的棺木料子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老人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抓紧时间趁早给自己物色一块上好的棺木料,然后做一口上好的棺材放在家中。不然就算到时候有好料子,临时做的会出现料太沉,不好上油漆等情况,质量上难以保证。这样在料理自己后事的时候子女就会犯难。

许多农村中看似奇怪的风俗,其实大多数都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为的就是在将来发生事情的时候能有所准备,一方便自己,二方便子女,这样走的时候也就可以少一点挂念,欣然的离去。

由网友 宗元 提供的答案:

对于在农村有的老人不到50岁就做棺木了,特别对于现在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已经把棺材准备好了。当然现在年轻人非常少了,而且现在又实行了殡葬改革,不允许老人买什么衣服在用大棺材而是火化以后,直接用骨灰盒埋在公墓里,作为后人的悼念的地方。

当然现在实行了殡葬改革以后,主要是为了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实行厚养薄葬的方式,这是适合现在的农村的发展的状况。毕竟现在农村上丧事场面办的特别的隆重,花费也特别的大,平均一个丧事需要花五六万元,甚至更多能达到十几万元。其实都是白白的浪费掉了,也没有看到,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只是对后人的一个脸面的问题。当然也没有人看到死后能够享福的状况,只是能够看到生前受罪的样子。对于棺材的制作木材都是非常好的,一般都是用一些质量相当好的木材来制作,毕竟棺材需要埋在地下需要撑得起地下的水的浸泡,而不容易腐烂,上好的棺材在地下几百年以后都不会出现腐烂的状况。所以对于有钱的人,尤其是在过去在生前都是为自己提前准备好,做棺材的木料,毕竟好的棺材木料是可遇不可求的。在我们这边做棺材的木料一般都用红松或者是梧桐树,然后又油漆、桐油喷漆涂抹以后能够在地下多年不会腐烂。毕竟制作棺材干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鲜木头制作棺材是不当时急用的,以至于有一些年轻的人没有制作棺材,过去在去世的时候需要借棺材。

记得我的岳父去世前尽管他没有制作好棺材,但是在50多岁他准备好了做棺材的木料,然后就是自己从年轻的时候再吃的一棵大的梧桐树,而且长得非常的大。一到50多岁以后,要不就把它开发起来,然后晾晒以后,解把木头解开堆放在那里,一旦到了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开始制作棺材。但由于突发脑溢血而匆匆离去,当然会制作的棺材就是用生鲜准备的好的木材,木材已经干了,只是制作好以后,然后涂上所需要的材料。毕竟丧事有三天的时间,在这期间完全可以制作一个好的棺材。对于使用梧桐树的木材制作棺材,干燥以后特别的轻,也使得一些抬棺材的人显得不太累。现在经济发达了,生活条件也好了,制作棺材也成为一个产业了,所以不用再去自己制作棺材,放在家里毕竟一个棺材放在家里特别的吓人。如果现在人去世以后想用大棺材的话直接到市场上或者是专卖店去购买棺材就可以了,木材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有钱人都是花大价钱买好的棺材。这或许就是时代带来给人们的方便,这是社会的进步,时代的象征。

总之,在农村有想50岁的人提前为自己准备好棺木,主要是为了自己死后不麻烦,子女或者是为自己做好后事准备,因为农村人到50以后很坦然的面对死亡。五十知天命,所以在过去农村人一般是50岁以后就开始准备自己的棺木,毕竟做棺材的木头,一般要求的非常的严格,特别对于过去那些有钱的人而已,做棺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大事情,似乎就是去世以后得自己的房屋似的。大家对于这种现象怎么看法?敬请留言交流。

书法大师知识库


鑫旭在线


在前些年我们这里还没有实行火葬时都是土葬,土葬就要用到棺材了,在农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当老人一到了五十岁后便开始张罗着找木匠打棺材,为什么会有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呢?

我们村子里的老贾是出了名的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好在老贾年轻时长的一表人才,家里有点小钱,方能顺利的娶妻生子,虽然有了老婆孩子,老贾仍然是和年轻时一样,一转眼老贾也进入知天命的年纪,老贾的老婆便催促老贾找个好木匠给老两口打上两副好棺材,谁知老贾却说打那个东西干嘛,我离死还远着呢。老贾老婆看老贾这样说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由着老贾瞎折腾。



天有不测风云,老贾在骑车打麻将的时候被疾驰过来的骑车撞了十米远,人也一命呜呼上了西天,在老贾去世后老贾的老婆儿子在处理好交通事故以后就要将老贾下葬,这个时候难题就出来了,因为提前没有打好棺材,现在没有棺材来下葬,立马打棺材又不赶趟。因为当时都是自己准备棺材,又没有卖现成棺材的,老贾的老婆只能拉下脸面挨家挨户找已经打好棺材的老人借。虽然棺材人们立马会用不上,但是人们也都不喜欢将棺材往外借,好在苍天不负有心人,老贾老婆终于在跑遍大半个村子后借到了一副棺材,老贾也顺利下葬入土为安。



农村老人之所以在进了五十岁后便找木匠打棺材,其实就是害怕等自己去世后没有棺材让自己下葬。在以前农村生活条件不好,医疗水平也很差,人一到了五十岁后身体的各个器官便开始慢慢衰竭,人的身体素质也开始下降,人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撒手人寰,所以为了防止出现像老贾一样去世后没有棺材下葬的惨剧,人在到了五十岁后就会给自己打棺材。


在农村打棺材并不是一件悲伤的故事,相反人们还会将打棺材称为打喜棺,有的地区在打棺材时还会宴请亲戚朋友,在将棺材打好以后还会去棺材里躺一躺,意思是自己已经死过一次了,阎王爷不会再找自己了。

虽然现在很多农村并不适应土葬而是施行火葬,棺材也不用提前打了,但是很多老人在到了五六十岁后会将自己去世时穿的寿衣准备出来,并告诉自己的舟寿衣在哪里放着,其实不管是打棺材还是准备寿衣,都是老人们已经将生死看开,知道死亡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为了防止自己去世后儿女手忙脚乱,会将去世时用到的东西提前准备好。


悠悠乡村路


我家里面现在还有呢,以前老人都做。现在基本上没有人做了。因为没地方放,只要花钱,就能买。我家里面给我爷爷和奶奶做的。质量好的,上好的柏木。因为要修房子,需要把棺材挪地方。四个人没有挪动,后来又叫了几个邻居才帮忙抬出去的。我们这边都是柏木,很重的。


每日百闻


四五十年前,我妈夲来有病,七八口人吃饭,我爷爷六十几岁,他有些树杀了以后,他怕别人卖钱,突然打棺材,我妈不愿意不敢反对,六四年打的,很厚的大棺村占了一大间屋,小孩害怕,三个木匠打了好长时间,要管饭,六零年以后才要吃饱,三个劳力吃不少,二十几岁,有一个二十三岁,六月天发大水,吃完饭去打坝捞鱼打他冲明水大坝去了,我爸从矿开信回农村建设,七级工八级工不如回老家种葱,回村当干部,矿给钱盖屋打棺材,我爸是干部,四叔是团支部书纪,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先带头拆了大棺村,运动吗,大事所取,我爷爷没敢打人,反而弄了木头打家居,爷爷去世七九年省钱,我想发丧不花几个钱,我大爷和三叔工人有扶助费,还是工人好,我爸不应该回家,我才回城市二十年了,当时他反对我出来,到老也不知错在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