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银行的理财都不保本了”,对于这类说法你怎么看?

逍遥004916

 2017年11月,“一行三会一局”联合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俗称为资管新规。里面对于理财产品有一项重要的规定,即

推动产品向净值管理转型,明确资管产品不允许承诺保本保收益。

所以,“以后银行的理财都不保本了”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实现在银行的理财产品就有保本保收益型、保本型、以及不保本型的产品。未来在政策引导下,保本的产品可能会慢慢减少,直至最终消失。要理解国家为什么出这样的政策,我们可以简单从下列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刚性兑付”一直以来就是整个行业、以及监管的最大痛点,虽然它的确让我们普通小老百姓获得了一点点心安理得的小确幸收益,但是从本质上它抬高了整个社会的“无风险利率”,影响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并且对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具有抑制作用,加剧了资金“脱实入虚”的倾向,使得整个风险在金融系统中不断累积,給整个金融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为什么这么说呢,随着国内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经营风险上升,但是因资管理财隐形刚性兑付要求的存在,无法或者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钱也就无法为实体经济提供动力,大部分资金都集中用于所谓的金融创新、多层嵌套运作进行监管套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提升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更进一步加剧了实体企业的经营困难。


我们都知道,没有实体经济增长支撑的“收益”或者“财富”都是空中楼阁,风险会(在系统中)逐渐累积,如果不打好“根基”,迟早有一天“楼阁”会崩塌,风险会集中爆发,到时候承担的是整个社会的普通小老百姓。


如何打破刚兑,让资管理财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正确的投资轨道,让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让我们普通小老百姓享受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这是整个行业转型的关键。

所以,规则、制度透明,投资者了解、匹配、适当无疑是资管理财的重中之重。"卖者有责”、"买者自负”共同构成了现代金融的根基,诚信原则与契约精神。当然“买者自负”的前提必须是“卖者已尽责”,这个需要国家通过法律、法规、行业自律以及国家机器进行强有力的保证。公募基金发展的20年史就见证了一个行业如何由馄饨走向清晰。当然我们买者也必须自己去学习投资理财相关的知识,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去投资“适合”自己的产品,并且充分了解产品的风险或潜在的风险。如果产品发生风险时,卖者已尽责,则买者也需要负起相应契约精神,自己选择的怎么也得自己去承担。

只有这样,金融体系才能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才能持续的为我们普通老百姓创造“收益”,我们才能够一直享受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财富效应。



度小满金融


大家好!我是龙门山客栈~~

银行理财产品保本之路还能走多远?这无疑牵动着投资人、银行和监管层三方关切。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已经高达29万亿,庞大的体量,即使出现10%的风险,那也是2.9万亿,会牵涉多少个投资人?犹如巨人走钢丝,稍有闪失,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01

普通投资人是如何看待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可以保本,然后再尽可能地获取较高回报,当然是最好的期望,这符合我国广大老百姓的投资理念。但是,在投资形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无论是像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还是其他P2P理财,还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理财,“保本”并非独有面孔,而是一直与“非保本”并存,并不断地融入到百姓理财理念之中,只是不同投资人根据自身投资偏好,进行自我判断和取舍而已。所以,可以基本判定,即使银行理财产品“断奶”,去“保本”为“非保本”,也不会对普通投资人传统理财观念产生太大冲击。如果金融机构理财产品都执行“非保本”规定,环顾左右,能够留住“保本”的又有几何?庞大的社会闲置资金,又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观念的投资渠道呢?


02

去“保本”,实则削弱了银行理财产品优势。众所周知,在进入余额宝、理财通和银行理财三雄争霸的今天,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已成昨日辉煌,风光不再。据最新数据显示,仅余额宝一家的理财产品规模已经高达1.58万亿,用户数超过3亿人,而这一神话的创造,支付宝公司仅仅只用了4年时间。在这4年里,从银行流出的资金是无法估量的,也是银行系不得不经历的历史性阵痛。留住“保本”这根救命稻草,对他们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然而,银行作为经济的血脉,也不得不努力的去适应和服从监管。要想再次赢得市场,必将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03

社会资金的过度聚集,或将诱发风险,这是监管的关切。正如余额宝这4年的一路走来,随着社会资金的蜂拥而入,当其理财规模超过万亿时,“如何更好地防范风险?”不仅仅是监管的高度关切,也成为支付宝公司高层值得操心的问题。作为一个平台,募集的资金其实也没有全部放在自家的“保险柜”,说拿就拿那么方便。而是在保留小部分备付金外,大比例资金还是用于再投资,以获取利差,赚取利润。再投资也不是100%绝对安全,况且一旦投资人出现大规模集中赎回资金(挤兑),资金池只算杯水车薪,引发群体性风险就会成为大概率问题。

2017年11月17日,央行联合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和国家外管局起草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不仅是进一步规范金融理财市场秩序,确保经济安全稳健运行的需要,而且也是保护投资人利益的需要。不仅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而且留下过渡期,给金融机构和投资人逐渐适应和调整的时间,应该是比较慎重的。


龙门山财经

打破刚性兑付,并不是银行理财产品没有保本产品了,而是对市场的一种约束,使市场投资更加透明、清晰。并不是把风险转嫁到投资者身上,而是市场净值化,每天或每星期定时公布本款理财产品的盈亏,使投资者更能明白、放心投资。银行净值申购理财产品,可观看本款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来投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分为5个等级,等级越高风险也就越大,同理收益可能就越高,风险与收益是并行的。

PR1级理财产品,最低风险,也就是目前的保本保固定收益产品。

PR2级理财产品,较低风险,也就是目前的保本浮动收益产品(预期收益)。

PR3级理财产品,适中风险,也就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率产品。

PR4级理财产品,较高风险,非保本浮动收益率产品。

PR5级理财产品,最高风险,非保本理财产品浮动收益率产品。

通过以上介绍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就能看出理财产品保本或非保本的位置,通过银行系统的风险测试和评估,可以找到自己合适的产品,所以说“银行的理财产品都不保本了”这句话是有瑕疵的,理财产品在银行系统中业务比重很低,银行不会因为一个产品而砸了自己招牌。





职场老油子

这个问题是‘’以后银行的理财都不保本了‘’,对于这类说法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你买理财产品应该是不保本不保息,你投资某一项项目在市场上亏掉了没有赢利这是很正常的,然而赢利的时候你已得利了有攒有亏,理财产品都是符合国家法律规定,你也签了合同。心态不好的人不要去购买。大力支持理财产品不保本不保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