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明明4:3比例的电视机早已淘汰,央视一套为何还在使用这个比例的电视图像?

WWHH22


一是早期视频采编设备比例多是4:3,二是两种画幅同为现行传播标准。

  1. 两种画面比例的溯源: 说起图像比例还要从标准制定说起,早期的电视都是显像管电视机(俗称大屁股电视),其显示图像的原理是靠阴极电子偏转轰击荧光屏产生,而荧光屏最佳显示图像应该是圆形画面(一点到面),但受制于人类文明起源或者约定俗成,为了既符合技术限制又要满足人类看图像习惯,所以早期的显像管确定了4:3的画面传输比例标准。大约到上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有了液晶电视、平板数码等产品,这些产品克服早期图像显示限制,因此为了更好地符合人们双眼观看习惯,所以就出现了16:9宽幅画面标准,也就出现了4:3和16:9两种画风比例。

  2. 液晶电视黑边的无奈:也许你会注意到当液晶电视观看4:3画面时,液晶电视的两边是从上到下的黑边,这是由于4:3比例画面的分辨率为480×320、640×480等比列,而液晶电视是按照点阵等距进行显示,如果将传送的画面改成16:9显示,要么图像就会拉长(人变胖),要么就是上下就要进行裁剪。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是萝卜青菜各人所爱了。

  3. 无法统一的根本原因:两种比例都存在的主要原因其实是采编、制作及发送设备全部更换代价太大。其实说起电视显示技术的发展,其实才有短短的70年左右,而1996年才有了液晶电视踪迹,因此大概在2000年左右,电视信号的摄影、采编、发送等基本上都是以4:3比例的设备进行采编,也就是说老的采编设备就没有16:9的标准可选择。由于这些设备价格昂贵,而且目前都还能正常使用,但如果为了满足16:9画面观看,势必给电视台、新闻出版、多媒体采编、信号发送单位造成巨大的设备更换压力。在这里也许有人说是为了照顾基层乃至农村老电视用户观看,以免看到的画面变成“上下黑边”或者“瘦子画面”,但个银以为不是那回事....!

  4. 无规矩难以成一统:无论是16:9画面等效分辨率也就是相应的720×480、1920×768等分辨率,还是4:3480×320、640×480、720x576,只要在前期摄像、采编按照相应标准取景制作,不管最终用户屏幕是什么尺寸,都会以此阵列显示,无非是图像有黑边或者胖瘦的区别,就看你的终端显示设备是否和接收的图像是否是一个标准。


俊霖天


那是你觉得4:3比例老电视淘汰了,其实在中国广大基层和农村地区仍然有很多人还在使用4:3比例老电视,之所以央视在新闻栏目中仍然保持这个比例的图像就是为了照顾这些老电视用户,使他们看到这些电视画面时不至于出现问题,毕竟如果你用宽荧幕电视显示设备可以自适应拉伸,但是老4:3彩电可没有这个功能。

尽管16:9和1080p高清标准电视已经普及多年,但是多内的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多,而且电视还属于持久耐用的家用电器,所以使用老电视的用户基数仍然很大,因此在重要的新闻节目中从中央电视台就制定了临时的过渡标准,那就是在新闻联播中16:9和4:3内容穿插进行,这套过渡方案恐怕还会延续好多年,直到使用4:3电视的用户数量降到足够低。

除了照顾电视设备以外,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构图问题,如果按照4:3标清给高清构图,结果会造成高清两边的重要人物被切掉半个脑袋。反之按照16:9构图,标清切两边播出,中间的人物看起来会很不舒服,因此从构图的角度来说二者无法兼顾,任何一个拍砸了都不是小事,所以还是按照统一的4:3比例来拍。


嘟嘟聊数码


现在用老旧电视的也是少数了,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电视左右有两个黑边,既然技术上可以做到,为什么不让16:9的电视正常看电视,老旧4:3的电视上下出黑边?




阳光仙行者


这不是央视跟不上时代发展,这的确是技术要求。首先你看到的16:9或者超清画面比例,是通过遮幅或者比例变形达到的,它确实neng让视觉效果上更接近人眼视角。但这仅仅是播放设备。

这就要谈谈采集的前端设备了。你看到的4:3比例,其实不光是摄像机、包括电影胶片和数字摄像机的光电耦合器件的比例都是这个画幅比例。为什么呢?

我们简单的通俗的说。因为镜头采集到的画面最清晰的范围会推射到胶片或者光电耦合器件上,这个画幅范围其实是圆形的。方形或者矩形的胶片、耦合器,在去掉镜头边缘可能产生的畸变后,同时耦合器或者胶片要尽量选取最大最清晰的范围。那么方形和4:3的矩形就是可以最大范围的选取。

我们一般看到的电影其实也是4:3比例,只不过采用遮幅方式,就是用框把画面的幅面进行上下的遮挡,就形成了宽屏的效果,说白了就是把天地遮挡住,属于减少画面信息。而你看到的电视,基本上是在这样方式上又一次进行数字化伸拉。说白了其实是有变形的。

而像新闻、纪录片这类素材,要尽可能的保证和现实一致的画面、包括比例、光线、环境和声音。所以,4:3能最大程度的还原现场。而作为国家级电视台的重要新闻,也是要最大程度的还原现场。所以这类节目就不进行数码变形伸拉或者遮幅。

我二十年前再电视台工作,那会会有部分节目使用宽屏播出,但是都是属于通过编辑之后的效果。而新闻一定是原画幅比例记录。

不知道这些年是不是有更多标准变化,但根据我的了解。近些年的变化主要在分辨率和编码技术上升级进步。而全世界范围内的采集画幅比例还是行业必须遵守的标准。


KAWAI


既然是照顾一些贫困用户没有更换新电视,那么除了新闻联播以外广告、电视剧等80%节目为什么也是16:9的呢?甚至新闻联播的两头也都是16:9的了,就不怕老用户看着不舒服吗?说白了还是大量的户外采访摄像机(4:3)的淘汰不了,一下扔掉那么多太可惜。(个人认为)




肽藻粉


是央视的演播室的问题,新闻联播是在229演播室播出,229演播室只能制作4:3画面的录影带,所以不管是什么摄像机拍摄的视频,都会被裁成4:3,或者横向挤压成4:3,但是演播室的直播不受影响,依然是16:9。天气预报是由中央气象台制作,焦点访谈是在150演播室提前录制完成,但是都是在229演播室播放录像,因此也是4:3。现在229演播室高清改造的前期工作已经开始了,改造完成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天气预报将完全改为16:9


qhsqsl


是的,4:3的老电视确实淘汰了。

不过你可能没有注意到,其实现在4:3和16:9才是一个标准的屏幕,在这个屏幕条件下可以实现很多的动画。

不过,淘汰是淘汰了,但是中国14亿人口,你让他们全换16:9的?有些人哪有钱啊!谁叫生活这么操蛋啊!你让他们换?不,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我能看一天是一天。

个人解决了,不过电视得有台,台得有录像机,录像机得有很多很多我们见不到的红色毛爷爷才能买的,不过那玩意也不需要常买,因为只要够720p就行了,基本2001年底的全部满足基本需求。但是,你总会更新吧,更新不就得考虑比例问题吗?中国就是14亿人,你搞成宽屏比,你让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怎么看?提早告别旧时代?他们也不想买啊!电视现在根本没人看啊,都去看手机了(比如三更半夜人还被窝里去看哆啦A梦新番的我),根本不需要电视,何况老物件不容易坏。

在这里我跟你们说一下,听说早期的日本电视,都是按照中国一代一代永传后代设计的,没个20年不会坏。

所以,是电视遗留问题让电视台4:3放送。

(16:9比例是兼容4:3的哦)


守护露卡


广播级的16:9的高清摄像机太贵,一般只在广播室或拍摄高清电视剧用,外出采集新闻一般不用16:9的高清摄像机。另外,中央新闻的许多视频都是由地方电视台或国外电视台提供,这些视频都不是16:9的高清视频,所以中央一套高清台播新闻联播等新闻时是用4:3的标清视频,正如高清台播放标清视频时用4:3的模式一样,为了不使图像画面产生几何失真。

中央台一套和新闻频道都是全国免费的提供很多关于民生的大事新闻,为满足偏远贫困山区还在使用老式正方形的电视机能够正常收看电视效果,所以统一使用老式的4:3比例的视频。这样新老电视都能正常收看到电视里人物的比例大小。


KULONG


央视是国家媒体,是国家面对普通百姓的宣传重要窗口,收视群体很大,众多国家领导人会出现在时政新闻里。如果播放16:9的画面,会造成老式4:3电视画面失真,人物扁,这对国家领导人是不尊重的。所以,只能播放4:3的画面,这样无论什么样的电视都不会造成人物失真


用户名已存在了3569


在你这儿淘汰了。在别的地方不一定淘汰。

中央一台作为党的喉舌的领导者,他必须保证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他的节目。你是用上了更高级的了,但是还有些地方没有换掉,甚至有线电视都没有覆盖的地方。

你应该用过电脑吧?word97做成了文件,在word2000你是完全可以打开的。但是word2000做好的文件,在word97里边是不能打开的。

同样的道理。中央电视台完全有能力播放4k信号,但是中央一台,它只播放能够适合最多数人,看个信号。因为它是公益性的,必须保证绝大多数人能够收看。

要想看信号源好的电视简单,中央电视台是有付费频道的。保证信号绝对好的很,质量更是好的很。

你上个人意见如有不同,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