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面对父亲被清军千刀万剐之刑,石达开五岁幼子为何还能破涕为笑?

芦方文


石达开慷慨豪迈英勇无敌,是太平天国中的一股清流,可惜跟洪秀全杨秀清这些跳梁小丑搅在一起,屈身从贼,最后受凌迟之刑惨死!

石达开16岁被洪秀全请出山,勇猛无敌用兵如神,武功高绝文采出众,在太平天国这群乌合之众中,已经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就连咸丰帝都误以为石达开是科举出身的贡生,十分惋惜!


天京事变中,洪秀全利用韦昌辉杀了想要架空自己的杨秀清。韦昌辉杀红了眼,不但杀了杨秀清,连着杨的家眷和部下也一样杀,还伤及很多无辜,石达开劝其收手,韦昌辉居然想连石达开也一起杀了!

石达开无奈只能离开南京避祸!

洪秀全本来就是借着韦昌辉的手除掉杨秀清,现在看韦昌辉也有暴走的倾向,就顺势除掉了韦昌辉,并将石达开请回天京主持大局。但他又担心石达开独揽大权,于是又把自己的两个哥哥封王,牵制石达开。

石达开气愤之下再度离开天京,开始独自领军与清兵作战!

石达开的军事才能杰出,从他16岁起兵到32岁就义的短短十余年间,曾屡次大败清军,救太平军与危难之中,还曾数次把曾国藩逼到绝境,差点跳水自杀。可谓是威名赫赫!


但英雄也不能和天时对抗。石达开在1862年入川,连番血战后突破金沙江,再破清军长江防线,最后在抢渡大渡河时,遇到了河水暴涨,强渡失败。此时前有河水后有重兵,石达开为了部下的生存,带着幼子石定忠去见四川总督、他的广东同乡骆秉章!

骆秉章背信弃义,骗降石达开后,不但没有放过他的部属,有上奏清廷判石达开凌迟之刑!

据记载,石达开在闹市之中身受千刀之苦,面不改色一声未发。他的幼子石定忠年幼无知,以为这只是一场好玩的游戏,在旁边和清兵士卒戏耍嬉笑,浑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正在承受巨大痛苦,即将离开人世!

石达开在酷刑之下面不改色,但看着无辜的儿子,却露出了不忍的神情。他知道,蛇蝎心肠的敌人,是不会放过这个孩子的!!顶天立地的英雄,也有无奈之时。

石达开死后,石定忠因为看不到自己的父亲,日夜啼哭,于是有人向骆秉章建议杀了这个无辜的孩子。

行刑者准备用装满石灰的口袋压住孩子的嘴和鼻子,让他窒息而死。临刑前,石定忠天真的问:我是不是等下就能看到父亲了?行刑者回答说:你们会在天上相见。石定忠笑着受刑而死。

每次读书读到这里,心痛难忍。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李飞叨


石达开抱上自己年仅4周岁的儿子石定忠、以及几位清军重点抓捕的将领,迈着坚毅的步伐,走向清军大营。

石达开开诚布公地向清军头目表明自己的态度:用来到清军军营的这些人的生命,换取其余太平军将士的生命。

清军将石达开等人全部五花大绑、押到成都,上交给四川总督骆秉章。

看到石达开等人已经成为手中俘虏,骆秉章高兴至极,根本没想到还有饶恕一词。

骆秉章一面派人加大对石达开余部的追剿、残杀;一面开始审讯石达开等人。

骆秉章居然愿意收养石定忠

但是,可能是年岁大了,心生恻隐之情,也许是石定忠十分可爱,当72岁的骆秉章看见石定忠的时候,竟然愿意留下他、并且收到自己家中抚养。

石达开之死,到底有多壮烈

成都将军崇实与四川总督骆秉章共同审讯石达开与宰辅曾仕和、中丞黄再忠。

大堂之下,放了三个拜垫,让三人跪下受审。但是,三人都坐到垫子上,一副大义凛然的气概。

骆秉章让崇实先审。崇实缺乏底气、声音太小,石达开等人听不清楚。

石达开高昂着头颅、两眼圆睁,愤怒地看着崇实。崇实非常生气,连话都讲不出来了。

骆秉章开始审讯,罗列石达开罪状后,问道:今天即将结束你的生命,你有什么话说?

石达开笑笑,回答道:成为王败为寇。今生你杀我,来世就是我杀你。

骆秉章命令将3人绑赴刑场,刑场设在成都上莲花街督标箭道,三个人没有一丝一毫的畏惧退缩神情。

清兵把石达开和曾仕和面对面绑在两个椿树做成的刑架上。

行刑的刽子手先对曾仕和大腿上割下第一刀,曾仕和受不了疼痛,狂呼惨叫。

石达开训斥他说:“不就一会儿工夫,怎么不能忍住?”

曾仕和咬紧牙关、忍住疼痛、默不作声。

临到凌迟石达开的时候,侩子手在他的身上割了1988刀,但是,石达开从始至终没有发出一声叫喊。

对于石达开的坚强意志,四川布政使刘蓉在内心里佩服不已。他说:

“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石达开临刑之际,神色怡然,实丑类之最悍者。”

骆秉章不忍心让这么小的孩子,看着自己父亲被千刀万剐,便将他收留到总督府,打算自己抚养他,让他长大。

按照清朝法律,应该怎么处理石定忠?

骆秉章计划在石定忠成长过程,开导他、教育他,使他忘记父亲、忘记过去,以长成正常的人。

为了抚养石定忠的计划能够顺利实现,不至于受到他人阻拦,骆秉章将石达开、石定忠的惩处措施,写成奏章《生擒逆首翼王石达开等并剿灭发逆巨股恭摺》。

在奏折中,骆秉章写明:将石达开、曾仕和等人全部凌迟处死;因为石定忠只有5岁(虚岁),按照法律,应该监禁,等他到年龄后再按照法律办理。

到年龄后,按照法律应该怎么办理?

大清法律规定:凌迟处死的犯人,其子孙确实不知道谋逆之事的,一律阉割,发配到宁古塔等地方,分配给披甲人当奴隶。

如果小孩不足10岁,则监禁关押,等长到11岁时,再按照上例办理。

所以,骆秉章处理石定忠的方法,是符合清朝法律的。

照这样看,石定忠还有可能在骆秉章的庇护下长大成人。骆秉章真的会把石定忠抚养长大吗?

骆秉章如何安排石定忠,他的计划能否实现?

骆秉章作为清政府地方官员,处死石达开是分内职责,但是,他对石达开的气节还是从内心里佩服的。

骆秉章把石定忠安排在总督府中抚养,希望用教育改变石定忠;如果改变不了,就依照大清法律处理。

夏热冬冷、春花秋月,1年时间过去了,石定忠也长大了一些,骆秉章身体大不如从前。骆秉章想试探一下石定忠是否还记得石达开。

佝偻身躯的骆秉章拉着5岁的石定忠在门前的花坛边散步,骆秉章问石定忠:长大后打算干什么啊?

真不愧是石达开的儿子,像他老子一样的刚强。石定忠的回答让骆秉章冷汗直冒。

石定忠竟然回答:“长大后首先给老豆报仇!”

“老豆”是广东方言“爸爸”的意思。

石定忠已经5周岁,是能够记住很多事情的。已经记事的石定忠说出这番话,表明“为石达开报仇”已经深深植根于石定忠的心房之中。

骆秉章清楚地意识到,想把石定忠培养成忘记仇恨的人,已经没有可能。

等到石定忠长到11岁,受到处罚也就是必然的事情,而且,根据判断,石定忠将会死得非常悲惨。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抚养,骆秉章对石定忠产生了爷孙般的感情,他不想看到石定忠饱受折磨而死。

骆秉章希望看到石定忠笑着死去。有没有办法让石定忠笑着死去呢?

石定忠如何死法,会带着笑容?

骆秉章询问幕僚杨重雅,如何能让石定忠笑着死去。

杨重雅跟石定忠玩了一会,假装要把他戴在胸前的玉佩拿走。

石定忠说:玉佩是老豆给我的,不能让别人拿走。

杨重雅看得明白,石定忠心里始终想念父亲。

于是,杨重雅命令狱吏准备好装满生石灰的布包,等到石定忠被诱得开心露笑的时候,用生石灰捂住石定忠的嘴巴和鼻孔,将其闷死。

杨重雅问石定忠,我们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石定忠反问道:游戏中能看见老豆吗?

杨重雅回答说:可以到天上去见老豆。

石定忠顿时开心地笑了起来,看着天空的双眼中充满了快乐的希冀。

狱吏从旁边用石灰包捂住石定忠的嘴巴和鼻孔。时间不长,年仅5岁的石定忠真的命归苍天,寻找父亲去了。

石定忠被处死了,他没有机会面对父亲千刀万剐;更不可能看到父亲遭受凌迟之刑而破涕为笑。

小小岁数石定忠热爱父亲的故事催人泪下。

如果骆秉章真是不愿看见石定忠悲惨致死,那么,他确实是晚清官员中、不可多见的善良之人。


岳飞的飞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死得颇为惨烈。

1863年5月,石达开率军来到大渡河。被清军重重包围。

四面楚歌之下,石达开先是命令妻妾子女投江自杀,免遭身后之辱。但他留下了五岁幼子石定忠。

为给余众留得一线生机,他亲率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以及石定忠赴清军大营谈判。为什么带着幼子?估计也是为了表示诚意——仅余此香火矣,带至军前,等于把自己的软肋亮出来。

面对求和,骆秉章问:“尔欲降乎?”

石达开朗声答道:“吾来乞死,兼为士卒请。”他打算用一己之命换来部众生存。

骆秉章甚是残忍,将石达开及三名亲信凌迟处死于成都科甲巷。

题主说“面对父亲被清军千万万剐之刑,石达开五岁幼子为何还能破涕为笑?”这一说不太详细,当时父亲被凌迟处死,纵一个不懂事的五岁小孩,也不得破涕为笑,自己父亲死得这么惨,怎么笑得出来?而且,他是不是亲眼见此酷刑,不得而知。

据费行简所撰《石达开在川陷敌及其被害的事实》一文记载:“定忠自不见其父,日夜啼哭,由杨重雅建议,以布包石灰堵口鼻压毙之。未毙前禁卒谢福以实告之,他问:’我死可见父乎?‘谢说:‘正好见于天上。’他遂破涕为笑。

从以上记载可以推断出,五岁的石定忠只知道父亲不见了(应该不曾亲见行刑),天天哭闹。于是被人提议用布包石灰呛死。实施行动的狱卒谢福把这个情形告诉孩子。孩子很天真地问:我死了,可以见到父亲吗?谢福应该是心有不忍,善意骗他可以,孩子就破涕为笑了。

文字虽短,读来悲伤。可怜稚子,全不知性命将无,只知可去与慈父团聚……


钱多多读文史


“翼王”石达开,太平天国高级将领,战功赫赫国。他能将名震四方湘军的首领曾国藩都逼得要跳河自尽,不用说,他的军事能力能力不比任何人差。

然而因为太平天国内部的矛盾,他走出天京,最后在大渡河,为求清军放过他的亲人,他的士兵,他被清军俘虏。最后满清政府以谋逆罪,判石达开全家凌迟处死,也就是常说的千刀万剐。然而当时还在被关押的石达开的儿子才五岁,却破涕为笑,这样一幅画面让人十分无奈及心痛,这是为何?


石达开5岁的儿子-石定忠

石定忠因为父亲被捕,自己也不得幸免。看着自己的父亲去行刑,这种阵仗岂是5岁孩童见过的,离开了自己的父亲,孩子本能就哭声震天。出于对父亲的想念和独自一人的恐惧,整天哇哇大哭,此时的清军完全不在乎一个小孩的死活,不管不问。最后狱卒谢福不忍告诉孩子真相,哄骗孩子马上就能与父亲相遇。于是石定忠问:“我死可见父乎?”谢说:“正好见于天堂之上”。或许在五岁孩童眼里,对于天堂是没什么概念,只想着能见到父亲,心里就非常开心,于是就笑起来。可是这种笑狱卒眼里是多么的讽刺。可惜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父亲已经英勇就义的事实。

然而因为年纪小的原因,根据大清刑法得要成年,所以石定忠被羁押,等长大再行刑。这不得不说,石定忠这一辈子可能都会有心理阴影,毕竟他的成长只是为了方便行刑,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生擒逆首翼王石达开等并剿灭发逆巨股恭摺》记载:其子石定忠现年五岁,例应监禁,俟及岁时照例办理。

另外据文献记载,石达开临刑前,清将把他五岁的孩子石定忠带来让他见上一面,满足石达开最后的相思之苦。也许是石达开伪装的好,没有告诉他这次见面之后天人两隔,以后要多多保重。孩子没有感到危险,见到自己的父亲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于是天真的笑了。或许石达开的内心正在滴血,或许又是一种悲愤!

(石达开与儿子石定忠)

石定忠破涕为笑的根本原因是见到了自己的父亲,见到了亲人,对于5岁的孩子来说这就是最高兴的事。然而石定忠的结局会像文献记载的成年后再凌迟处死吗?

  • 石定忠被阉割发配新疆等地
据大清刑法《刑律·贼盗上》记载:拟凌迟之犯,其子孙讯明实系不知谋逆情事者,无论己未成丁均解交内务府阉割,发往新疆等处,给官兵为奴。

因此按照大清刑法,石定忠应该是被内务府阉割后发配新疆等地,给官兵做奴隶。理论上石定忠的后半辈子只能为奴为仆,但实际上由于满清政府也处于崩溃的边缘。内忧外患不断,人人自危,只想着保命,毕竟绝大数老百姓都觉得要变天了,就更不会为朝廷办事, 因此很大程度上,石定忠并没有被阉割。

记得有一份报道,讲的就是有个人进宫做太监,可没想到醒来之后,清朝没了。所以执行官也有很大程度上觉得麻烦就没送到内务府,但可能他的命运就是不到成年就死了。


  • 石定忠被害死在牢狱里
据《石达开在川陷敌及其被害的事实》记载:以布包石灰堵口鼻压毙之。

毕竟石定忠是满清罪臣,留着始终是个祸害。而且5岁小孩子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内心那种害怕会促使他大声啼哭,或许狱卒觉得烦心,就私下用布包裹着石灰处决了他。如果真的是这样,这能说这些狱卒真的是毫无人性,对5岁孩子还下得去手,从侧面也是反映出晚清时期各种暴政。

不管哪种情况,石定忠的结局应该是不得善终,毕竟满清还没灭亡,当时还算是满清最后的疯狂。特别对于反清人士,谋逆之罪,都用处以最恶劣的刑法。


面对满清的斩草除根,石达开依旧主观选择了相信清政府,用自己的命来换取亲人,将士们的命,这是他的大义,他的舔犊之情。5岁孩子只要能见到父亲,就能忘却一切恐惧和不安,是父子情深,是血脉的传承,所以孩子破涕为笑的原因其实就真的不重要了。


历史每日说


石达开,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客家人,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1863年5月,石达开的远征军从米粮南坝渡过金沙江,突破清军长江防线,来到大渡河。见对岸并无清军驻守,心下甚喜,当日命令大军准备船筏,次日渡河。

如果一切顺利,石达开便可彻底摆脱清军的围追堵截,实现战略安全大转移,一举袭占成都以立足。随后,将利用蜀中的有利地势与清朝展开对抗。

谁知天意弄人,当夜凌晨,原本晴朗的星空突然阴云密布,百年不遇暴雨连下数个时辰,造成水位暴涨,河流湍急,船筏河面无法通行,就连日前准备的诸多船筏也被河流冲走。

三日后,水势依旧汹涌,清军却已逼近大渡河,并且从东、南、西三面对石达开军形成合围,而大渡河对面的清军也已赶到并做好布防。

但是,石达开并没有放弃,不断调整战略,寻机突围,奈何举步维艰。

  • 无奈之下,石达开只能勉强指挥大军强渡,又由于船筏较少,因此多次抢渡均未成功,损失却高达5000多人。

  • 见此,石达开调整战略,打算抢渡松林小河,从大渡河南岸向泸定转进。但是,松林河同样水流湍急,数千人的竹筏被激流冲毁。

  • 接着,石达开又打算从磨坊沟进行泅渡,但是此处河流均是雪山融化的冰水,寒冷彻骨,下河的士兵很快被冻僵,尸体顺水漂流。

  • 不久,清军趁着石达开率领大军抢渡林小河、磨坊沟的时机,偷袭了石达开军的马鞍山屯粮大营,营中粮草被清军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面对前有堵截,后、左、右三面有围剿,军中粮尽的绝境,石达开再次调整战略,打算从东面的清军防线撕开一道口子,冲出包围圈。经过一日血战,虽然损失惨重,但最终还是带着六千军队冲了出来,并且到达利济堡。谁知, “水劫”好像和石达开杠上了,必经的老鸦滩又是水势暴涨,根本无法强渡。

悲愤之极下的石达开,又再次率军南下凉桥,打算采用宰辅曾仕和的建议,伺机抢占桥对面的清军屯粮之所洗马姑。

然而,此处却有清军南字营都司王松林大军驻守,多次突围无果。

叹息之下,石达开为了六千将士能够活命,毅然同意了王松林的劝降谈判。并提出留下两千带甲将士,先让另外四千壮士放下武器,待他们平安离开后,他才会带着儿子一同投降。

石达开的马氏、吴氏、潘氏、胡氏等四位王娘,心知必死,为避免身体遭到清军侮辱,携带石达开的一岁幼子石定基,跳进河水中。而5岁长子石定忠,则留给了石达开。同时,许多重伤将士也纷纷跟随投河自尽。

然而,当石达开、石定忠、曾仕和、黄再忠、韦普五人刚过凉桥,就被重庆总兵唐友耕捉拿,并押往成都。同时,雅州知府蔡步钟依照唐友耕的吩咐,于深夜率领清兵突袭石达开留在大树堡的二千将士的营寨,结果仅有三百老幼幸存,其余将士全部遭到杀害。

1863年6月27日,令人感叹的是,审讯石达开的当日,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尚未渡河众人,不知如何下落?”

接着,石达开、曾仕和、黄再忠、韦普四人身受凌迟酷刑而亡。但是,受刑之时,石达开被割数千刀,直到死亡,也未曾发出一声,其凛然正气,令四川布政使刘蓉大为赞叹:“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

由于石定忠年幼达不到受刑条件,那么他的结局又会如何呢?有四个版本,而提主所问,仅是其一。

版本一:据费行简《石达开在川陷敌及其被害的事实》一书中记载,连日来,由于石定忠一直见不到父亲,日夜啼哭不止。因此,杨忠雅(四川代理按察使)对四川总都骆秉章提议道:“如此啼哭实在烦人,不如直接用石灰包堵其口鼻处死算了。”

得到骆秉章点头后,杨忠雅又安排牢头谢福实施此事。谢福将实情告诉了石定忠,石定忠流着泪问他:“我死可见父乎?” 谢福回道:“正好见于天上。”因此,石定忠破啼为笑,并抓着自己胸前挂着的玉佩大声道:“这是天王送我的生日礼物,你们不要拿走”。最终,石定忠被害,尸体葬于庆云庵旁的荒地。

大家想想,如果真想处死一个年仅五岁的幼童,更简单的方法不知道有多少,有必要增加麻烦找来石灰和布做一个石灰包吗?显然此版本并不可信。

版本二: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香港出的《广智录》中的《骆文忠》一文写有,石达开在临死之前将石定忠托付给了骆秉章,而骆秉章也将其抚养到快成年。一日,骆秉章问他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石定忠慨然道:“为父报仇!”听了此话,骆秉章心中生寒,他不就是杀害其父的仇人吗?因此,暗中毒死了石定忠。

如依此例,骆秉章在石达开死后三年病逝,此时的石定国只有八岁,又怎么可能抚养他到成年。显然,此版本也不可信。

版本三:据任乃强《记石达开被擒就死事》记载,石达开没有带石定忠一同投降,而是随王娘跳河自尽后,侥幸活了下来,遂后改名时雨化,并考入了四川绵州州学。到了1897年,通过拔贡,入读国子监,不久被朝廷派到贵州任知县。

此版本依旧疑点重重,一个五岁的孩子掉进滚滚河流,活命的机率有多大;作为石达开的后代,不但不想为父报仇,反而为仇人治理一方,这也太有辱先父之名了吧;朝廷难道不作选拔人才的背景调查吗?

版本四:据骆秉章奏折《生擒逆首翼王石达开等并剿灭发逆巨股恭摺》中写道:“石达开……凌迟处死。其子石定忠现年五岁,例应监禁,俟及岁时照例办理。”

如果按照《大清律例·刑律·贼盗上》记载:贼人子嗣,十岁以下的男童,交给内务府阉割后,待其长到十一岁,发往边疆,给披甲人为奴。

如果据此而言,石定忠的结局应该是被送到清朝的内务府,先行阉割,在牢中监禁到十一岁后,流放给披甲人为奴。

此版本既有处理石达开当事人的奏折,又正好和《大清律例》相吻合,应当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也有令人费解地方,石定忠真得会被养到十一岁吗?

难道石达开就此断子绝孙了吗?其实不然,石达开还有一子,名叫胡永活。

1861年6月,石达开回师广西贵县,带着两个儿子与姑母见了一面。当时姑母说:“行军打仗,生死难料,带着两个孩子在身边,实在不方便,不如将两个孩子留下。”为此,石达开考虑一番后,将一岁的次子留给了姑母抚养,姑母和丈夫胡善彭为了掩人耳目,给孩子起名胡永活,意为好好地活下去。后来,胡永活又生二子,分别为胡天浇、胡天祥。

而三岁的石定忠,依旧被石达开带在身边,最终结局成谜。


祥子谈历史


这个问题,老梁有过研究!

谈起太平天国,我们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翼王石达开!他简直堪称是太平天国里的一股清流,其为人正直,体恤民情,作战勇猛,战无不胜,是一位素养极高的军事天才,又是一个人品极佳的三军统帅。纵览其短短32年的一生,我们几乎是找不到一丝的劣迹,哪怕是后来足足将他处以千刀万剐之刑的清朝将领大臣们对之也是只有佩服二字!石达开是一位英雄,真的,是一位铁血的汉子!

历来石达开的结局我们都知道,足足凌迟3000刀却一声不吭,时人无不惊叹和佩服,那么他这5岁的儿子石定忠究竟结局如何?究竟有没有所谓的“养大再活剐?”如果不是,那么他为何还能破涕而笑呢?事实如何,且听老梁一一分析:

石达开的一生

石达开十六岁出山,二十岁便被封王(太平天国翼王),直到32岁的兵败大渡河凌迟而死,他是一生是无比的辉煌!所谓生如夏花之绚烂,虽短暂,却尽是芬芳!

这短暂的一生中有几段不得不提的事件,其一便是1854的九江罗湖之战,24岁的石达开战大名鼎鼎的44岁的湘军统帅曾国藩,结果曾国藩打败甚至几度想投水自尽,从此一举成名天下知(其实以前也挺有名了)。曾国藩评之: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虽然话不是啥好话,但是石达开的勇猛以及计谋便可见一斑了。

其二便是其失败的大渡河一战了,这一战中他为了自己的军中兄弟们前去求和,只为想清军投降,但是只有一个条件,别杀害这些同生共死的兄弟们,因为天京事变中他的一家全部死于北王韦昌辉之手,这个时候的他最看不得亲人被杀戮,于是他送上希望清军统帅骆秉章、唐友耕投诚书,望之能“依书赴奏,请主宏施大度,胞与为怀,格外原情,宥我将士,请免诛戮,禁无欺凌,按官授职,量材擢用,愿为民者散为民,愿为军者聚为军”。(《太平天国》第二册)。

可惜,清军可不和他讲道理,当把他骗进大营来谈判的时候,或许他就已经知道了结局了。

石定忠的真实结局

当时石达开的带着自己身边仅存的亲人,儿子石定忠过去的。当时石达开直接就被凌迟了,这点人尽皆知,但是他儿子石定忠的结局很多人都不得而知。当时确实是有这么个说法,说谋反之罪的必须得凌迟的,但是石达开的儿子石定忠只有5岁啊,暂时满足不了凌迟需要的3000刀,于是便有一个说法说他最终被养大了之后再凌迟而死的。其实我们想一想,至于吗?当时是内忧外患不说,再加上这孩子才5岁,见不到爸爸而且有被关在黑暗潮湿的监狱(总不可能还给舒服的伺候着吧),所以定然是哭闹不已,这谁受得了?就这么一直把他伺候好养大了再杀掉?清军统治者有病啊?不会算数?所以以上结局肯定是不成立的,那么真实结局是什么呢?其实他被用石灰呛死了。

其实石达开死后,“定忠自不见其父,日夜啼哭,于是杨重雅建议,以布包石灰堵口鼻压毙之。”未毙前禁卒谢福以实告之。定忠问:‘我死可见父乎?’谢说:‘正好见于天上’。定忠遂破涕为笑。年仅五岁,挺好骗的,这一对父子,可惜了!


对于翼王石达开他们的结局,对于石定忠的结局,你怎么认为?欢迎评论下方一起交流哦~

论人文历史那些事,且听老梁为你一一道来。认认真真的原创,不搬运,不剽窃,喜欢文史类的朋友们关注我,一切去看看更有趣的世界吧!你的支持我最大的动力,谢谢!(图片来源于网络)手机码点字真的是不容易,真心求点赞和关注,谢谢。

老梁说历史


只觉苍天方愦愦,莫凭赤手拯元元。

三年揽辔悲羸马,万众梯山似病猿。

我志未酬人亦苦,东南到处有啼痕。

石达开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被告人对于他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人。他的一生富有神奇的色彩,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人。

从他的自身经历来讲,出生于1831年3月是广西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虽然家里还是一个农民,但是家里还是有点钱的,完全不用,跟着洪秀全进行太平天国运动。造反,可是要杀头灭九族的大事,而且洪秀全是靠不住的,在我们现在看来,洪秀全就是一个神棍一样的人,甚至和邪教首领差不多。

可是石达开却跟着洪秀全义无反顾的造反了下去,虽然是被洪秀全挤出山,而且年仅只有16岁。这个真的是让人看不透,一个只有16岁的年纪,在我们当地也就只是刚上高中而已。果然是英雄出少年,等到他19岁的时候,已经在太平天国被封王了。说实话,太平天国运动本来是一场闹剧,跟着这样的首领,迟早是要完蛋的。还是依靠石达开这个人物,太平天国才能够维持很久。可是最后起了内讧,石达开逃走了,实在是待不下去,否则的话太平天国还是有可能成功的,都怪洪秀全这个人实在是太不可靠了。

自从石达开离开之后,太平天国从此一蹶不振。照着这样的形式下去,太平天国的灭亡是注定的,像石达开这么优秀的人都混不下去,能不灭亡嘛?可惜了,像石达开这样的人。

在一次战争中,石达开为了能够保全自己手下和百姓,希望自己能够换所有人,宁愿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去换全城百姓的性命,最后选择了屈辱投降。于是有了今天这样一幕。

当石达开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并不是十分的害怕死亡,而是非常痛恨清军的言而无信,没有放过其他人。于是他带着一心求死的愿望,只想要痛痛快快的死,反正什么也没有怕。

他5岁的儿子当时也在旁边,虽然他的儿子也10分的想,也特别的懂事,他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英雄。毕竟虎父无犬子,而且他也知道父亲不希望自己这样哭泣,实在是有损父亲的形象。他知道父亲的心思。

石达开当时在现场上的表情是这样的。

石笑曰,是俗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今生你杀我,安知来世我不杀汝耶。遂就梆。石下阶,步略缓,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均默默无声,真奇男子也。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个结局已经注定了,还能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嘛?输了就是输了,像石达开开这样的大丈夫,又何必害怕生死了,就算被凌迟处死,也是一股浩然正气。

这时候特别心疼他五岁的儿子,对父亲这么残忍的死亡,还能够从哭泣中笑出来,这个儿子又不是什么傻瓜。心里十分的强大,像成年人都不能够做到像这样,果然就是一门忠烈啊,可惜历史终究是历史。

当时石达开死后,人们在他身边发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首诗,全文充满了遗憾,令人唏嘘不已。

就连清军领袖都动容了。

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

寻找历史穿越者:石达开真乃神人也!


汪公说


太平天国自从在广西金田起义后到打下南京并在此建都城共封了大大小小2700多个王,虽说他们的“王”非常多,但是在这些“王”里面被人熟知的其实并多,最为人熟知的无非就是他们的“六大王”,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而这“六大王”中以翼王石达开等级最低,但是石达开却是他们中死的最悲壮最有骨气的一位!



石达开外号“石敢当”,是太平天国最早期的将领之一,因骁勇善战被封为“翼王五千岁”,意思是“羽翼天朝”。后来在四川的作战中,由于战略上的失误石达开所率军队被四川总督骆秉章率兵围困在大渡河,在粮草枯竭的情况下,石达开展示出了大将之风,他自缚来到骆秉章的军营,只为了能保全手下士兵的性命,而骆秉章也敬重石达开是条汉子答应了他的请求!


士兵虽然被放过了,石达开的儿子石定忠却没被饶过,在石达开被清廷判处残忍的凌迟之刑后,他5岁的儿子石定忠死因也成为了一个谜团,有传说当时清廷觉得石定忠当时太小,就把他关进了大牢之中,留着等他长大以后在处以凌迟之刑,这样也算是对他的一种折磨吧!

还有一种说法是:石达开死后,5岁的石定忠见不到其父亲就每天在牢里大哭大闹,狱卒不厌其烦就准备用石灰将他呛死,在行刑前一个叫谢福的狱卒告诉了石定忠实情,石定忠就问自己死后能不能见到父亲,谢福就说能在天上相会,此时石定忠才破涕为笑,最后被狱卒用石灰呛死,结束了其短暂的一生!

未毙前禁卒谢福以实告之。定忠问:‘我死可见父乎?’谢说:‘正好见于天上’。定忠遂破涕为笑!


5岁的幼童能懂什么,此时的石定忠甚至还不知道死之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的破涕为笑很大程度来说只是对父亲的向往而已!


唐古看今


要说起太平天国将士里面谁最深得人心的话,那非翼王石达开莫属,他外形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武功也十分高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这个人十分的讲义气,他的下属都十分的信服他,所以在人群中有很好的人气。

他曾经把曾国藩打得大败,曾国藩曾一度想要自杀,清朝的军队都把它叫做石敢当,可见他在对手心目中也是十分厉害的,后来太平天国的内部斗争据说十分激烈,这让我们这位石大人可以说是离开了南京,最后来到了云南的地区,但是因为他是北方人,根本不了解南方的情况,所以最后吃了不少败仗。

南方是一个洪水频繁的地区,面对着湍急的洪水,石达开的军队移动十分的困难,再加上因为军队的长途跋涉,粮草严重不足,自然灾害也让他的人马出现了伤亡。

面对着清朝士兵的堵截,太平军队眼看就要走投无路了,石达开带着他的儿子来到了清朝的军营,请求用他们父子俩的性命来饶恕太平军队,清政府面对他们俩人的自投罗网凌迟处死了石达开

石达开据说被清朝的刽子手割了3000多刀,一直到死,他都没有吭一声,这让处刑的刽子手感到十分的震撼,更加佩服他的胆识。

对于石达开的儿子,清朝政府想要对他的儿子网开一面,这笔账等到秋后再算,可当时的人叫骆秉章,为了斩草除根,他派人用石灰堵住了石达开儿子的口鼻,把他给活活闷死了,可见他的手段有多么的残忍,但是他在历史上却被高度评价,这也可以说是名不符实了


我们的历史故事


石达开是太平军中少有的传奇将领,十九岁参加金田起义,期间在湖口、九江大捷中迫使曾国藩兵败投水,在攻克庐州时迫使名将江忠源自尽。石达开在天京事变爆发后被迫出走,后兵败大渡河,在成都被凌迟,时年三十二岁。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

石达开出走天京六年后,于1863年5月来到四川省石棉县的安顺场,准备渡过大渡河建立根据地。当时的大渡河对面还没有清军,按理说石达开应该能顺利渡河。那么为何会突然兵败大渡河呢?民间一直有石达开“诞子误军”的传说。

话说石达开在准备渡河的当晚,有一位妾室生下了儿子,石达开因高兴而令全军犒赏修整三日。第二天便大雨倾盆,河水暴涨。两天后被骆秉章的部军层层包围,石达开只得选择冒死突围,终因弹尽粮绝而选择投降,后被凌迟处死。

其实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石达开“诞子误军”传说出自于《擒石野史》一书。该书作者是土司王应元的记室, 曾参与阻止石达开抢渡大渡河支流的战斗。虽然此书属当事人所记载,但书中虚构的故事太多,可信度并不高。

根据其它史料文献记载,石达开率军于5月14日到达大渡河,当晚大渡河的水位就因暴雨上涨很厉害,已不能径渡。这些史料中并没有石达开诞子之说,记载的是当天河水就已暴涨,石达开次日试探抢渡不利,六天后强渡,损失精锐五千。

之后连续两天强渡都不利,6月4日最后一次强渡,被清军击退。于是石达开决定向土司王应元赠金请求让路。两次谈判不成,石达开决定率残部六千人突围,后被老鸦漩水势所阻。石达开遂与清军杨应刚谈和,欲以自己性命换取众将生路。

最终的谈判结果是,石达开先遣散四千人,二千人不缴军器,移驻大树堡待命。6月13日,石达开携五岁的幼子石定忠和部下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等人轻骑前往洗马姑与清军订盟。清军设伏于凉桥,将石达开俘获。

石达开父子兵败被杀

石达开在谈判之前,他的三个妻妾为免遭侮辱,抱着自己的孩子跳河而死。接到洛秉章六百里加急的快报,朝廷很快传旨:“石达开勿庸槛送京师,即在四川凌迟处死,并传首滋事地方示众”。骆秉章为免意外,决议施行“鱼鳞剐”。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被押赴刑场。据说鱼鳞剐是将受刑人衣服剥净,用渔网紧紧勒全身,使其皮肉凸现于网眼之外,刽子手持一柄极薄极利之刀,细细脔割,直到受刑人死亡为止。骆秉章的目的,就是看看石达开到底有没有反骨。

在行刑之前,骆秉章还特意叮嘱刽子手预备生石灰,有出血的地方就往上撒。行刑的刽子手共有三人,其中一人叫余宝,他的师爷就是段一刀。与石达开绑在一个木桩上的曾仕和发出了嚎叫,后被石达开大声喝止。

石达开、曾仕和、韦普成和黄再忠自始至终再没有发出任何声响,上身割完,肋骨原形毕露,血水及大小便流了一地,接着剐下身,共持续四个多小时。骆秉章不耐烦的叫余宝前去查看,余宝挑起石达开双眼上的头皮,结果被其目光吓得瘫软在地。

石达开在行刑时,被关押的五岁幼子石定忠不停的哭闹,因为此时母亲已投水自尽,他已十多天没有看到父亲石达开了,思父亲切哭闹不停。石定忠哭问看管他的兵士,死后是不是就能见到父亲?兵士说可见于天上,石定忠遂破涕为笑。

五岁的小孩怎么会知道,等待他父子两的只有死。哭闹着的石定忠在听到死后能见到父亲石达开,便高兴的笑起来。石达开死后,在大树堡待命的二千将士全部被杀,五岁的儿子石定忠被用布包着的石灰捂住鼻子,很快也窒息断气。

与石定忠对话的是清军臬台长杨秀雅,当时的这些狱吏后都被扫地出门。石达开死时三十二岁,被割下的血肉埋在府河边的下莲池,头颅在送京过程中被扔进长江。一代名将就此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