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關於民國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用戶61403323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民國也存在網紅大師。

所謂網紅,就是通過專業人士進行包裝,然後通過各種媒體造勢,形成的所謂網絡明星。

很多時候這個網絡不但沒有真才實學,甚至道德品質惡劣,是卑鄙小人。

民國時期,就有這樣的事。

這個人,叫做羅振玉。

直到今天,羅振玉在百度詞條為:是中國近代農學家、教育家、考古學家、金石學家、敦煌學家、目錄學家、校勘學家、古文字學家。

然而,溥儀卻認為羅振玉是個騙子,網紅。

1924年,羅振玉被溥儀召喚,經常去他身邊做客。

溥儀本不認識羅振玉,請他主要是因為羅的名氣比較大,是所謂考古方面人才,多面手。

同時,羅振玉還是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的親家。

溥儀認為,羅振玉的真實才學和傳說的名氣完全不符合。他在《我的前半生》裡面這麼寫:有人說,羅振玉人品固然不佳,才學還好。據我看,他的才學究竟有多少,也很值得懷疑。在偽滿時有一次他拿來一批漢玉請我觀賞。我對漢玉說不上有什麼研究,只是因為十分愛好,收藏了不少,所謂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當然,所謂漢玉,並不是非漢朝的不可,這只不過是對古玉的慣稱。我看過羅振玉拿來的漢玉,不禁對他的“才學”暗吃一驚,因為全部都是假貨。

另外,溥儀認為羅振玉的人品非常低劣,主要是兩件事。其中之一,就是羅振玉成為網紅的原因。

第一是羅振玉經商行騙:羅振玉在日本的那些年,靠日本書商關係結交了一批朝野名流,有許多日本人把他看成了中國古文物學術的權威,常拿字畫請他鑑定。他便刻了一些“羅振玉鑑定”、“羅振玉審定”的圖章,日本古玩商拿字畫請他蓋一次,付他三元日金,然後再拿去騙人。後來他竟發展到仿刻古人名章印在無名字畫上,另加上“羅振玉鑑定”章,然後高價出賣。

第二是羅振玉還是了自己的親家王國維:我後來才知道,羅振玉的學者名氣,多少也和他們這種特殊瓜葛有關。王國維求學時代十分清苦,受過羅振玉的幫助,王國維後來在日本的幾年研究生活,是靠著和羅振玉在一起過的。王國維為了報答他這份恩情,最初的幾部著作,就以羅振玉的名字付梓問世。羅振玉後來在日本出版、轟動一時的《殷墟書契》,其實也是竊據了王國維甲骨文的研究成果。

我在特赦後,聽到一個傳說,因已無印象,故附記於此,聊備參考。據說紹英曾託王國維替我賣一點字畫,羅振玉知道了,從王手裡要了去,說是他可以辦。羅振玉賣完字畫,把所得的款項(一千多元)作為王國維歸還他的債款,全部扣下。王國維向他索要,他反而算起舊賬,王國維還要補給他不足之數。王國維氣憤已極,對紹英的催促無法答覆,因此跳水自盡。據說王遺書上“義無再辱”四字即指此而言。


看看,這種欺名盜世的人,歷朝歷代都有。

羅振玉可以說是最早的網紅,利用自己得名氣獲得利益最大化。


薩沙


關於民國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從《偽廷幽影錄》上看到一個有關汪偽政權後期的故事,感到很有意思。

到了抗戰後期,汪偽政權的漢奸們已經非常清楚日軍必敗,末日即將來臨,所以都在悄悄的尋找退路,私下裡和國軍以及新|四|軍聯繫。

這個時候,偽軍們的關卡基本上都成了擺設,新|四|軍的探子光明正大、大搖大擺的通過這些關卡,為了防止偽軍搜刮老百姓誤傷新|四|軍,這些探子甚至明確的告訴偽軍“我們是新四軍的”,偽軍們聽到後都客客氣氣的,然後裝作沒看到,趕快放行。

此時的日軍也感到很無奈,敗亡的氣氛籠罩著每個人,但還是要維持現狀,於是就打算樹立親日的典型來提振士氣。

某地是一個親善模範縣,號稱本地沒有一個抗日分子,日軍聽說後非常感興趣,就派了一個軍官前去調研,打算搞出點經驗然後進行推廣學習。

這個軍官到了縣裡後,當地的偽政府熱情歡迎,待若上賓,好吃好喝好招待,意思很明白,你就馬馬虎虎的算了,在這裡吃美了玩美了,回去寫個好的彙報稿就算了。

沒想到這個日本軍官非常盡職盡責,酒足飯飽之後一定要去偽軍的營區看一看,沒有辦法,當地的官員就陪著他一起去了。

到了營區後,這個日本軍官就感到有點不對勁,這裡的偽軍和其他地方的偽軍明顯不一樣,完全沒有那種大禍臨頭的感覺,精神狀態非常好,身上乾乾淨淨很利索,訓練起來也是有模有樣的,這些偽軍見到日本軍官的時候,眼光裡滿是不屑,宿舍的營房裡也是非常整潔,就是沒有親日標語。

這個日本軍官隱隱感到不對勁,到了晚上就把當地的官員找來談話。

經過一番不斷的查問,當地的官員終於說了實話,原來,白天看到的這些士兵根本就不是偽軍,而是當地政府向抗日武裝借來應付檢查的,這就清楚了,長期以來,日軍支付給偽政府的糧餉都被當地的頭腦們和抗日武裝們二一添作五給分了。

第二天,按照計劃還要進山查看共榮成果,這個日本軍官徹底害怕了,當地偽政府的官員一再保證“沒事,都打過招呼了,絕對不會出事兒!”這個日本軍官到底還是沒膽子去,臨走時撂下一句話。

”你們中國的事兒我真的搞不懂!“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看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以前想過,以前著火了是通過什麼來通報的?靠喊嗎?消防局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在老廣州,火災可是經常發生。據相關的數字,從1922年至1928年,廣州共發生火災447次。

當時廣州的火警區域一共分為老城、新城、南關、西關南路、西關北路、東關、北郊、河南、芳村花地九個地段。老城一般是指現在的解放南路、解放中路、解放北路與越秀南路、越秀中路、越秀北路之間的地域;新城一般是指解放路與人民路之間的地域;南關一般是指大德路、大南路、文明路以南到珠江的地域;西關南路一般是指人民南路以西、長壽路以南的地區;西關北路:一般是指人民中路、人民北路以西,長壽路以北的地方;東關就是指現在大東門以東的地段;北郊一般是指越秀山以北的地域;河南就是現在的海珠部分,芳村花地主要是現在的芳村地段。

鳴鐘為號 通報火警

從1928年的媒體報道中可以看到,當時的火警是以鳴鐘為號。不同的地區敲的響聲是不同的,共分為九種:老城敲一下,新城敲兩下,南關敲三下,東關敲四下,西關南路五下,西關北路六下,河南敲七下,北郊敲八下,花地芳村敲九下。並要求各聲之間的聲音要均勻。火熄滅了,也要通知。那就是緩敲十下,表明火已經滅了。

娛樂場所必須購置滅火筒

1929年11月,廣州市“公安局消防總隊”進行了一次全市消防大檢查。第一項措施是“換置帆喉”,經過檢查發現,很多“帆布喉”已經開始腐爛,故而要求所有更換所有腐爛的“帆布喉”;第二項措施就是“添置內街救火機”,因“內街及河南等處,大機不能赴救”,只能用小機器,但小機器又“不敷應用”,所以要向洋行訂購,以增加內街的消防能力;第三是“強迫公眾場所置滅火筒”,要求所有的戲院酒店以及其他娛樂場所,購置滅火筒;第四是將總隊的警察分期調入各分點加強滅火實操訓練。


大洋網


說到這個民國就不得不說下康有為。一個說他是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主張男女平等,倡導一夫一妻制,可是他自己一生卻是娶了6位老婆。另外一個就是他的死因,有人說是朝廷派人暗殺,有人說是食物中毒,當然最冷的說法是他做手術換猩猩睪丸產生嚴重的排異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