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明世宗:哈密危机如何解?问题在于朝贡,开放嘉峪关即可

序言:

自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封哈密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以后,出于“迎护朝使,统领诸番,为西陲屏蔽”的需要,故而又在哈密设立哈密卫,让其扼守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带。但现实往往与理论不符,由于哈密时常面临诸多部族侵袭的缘故,反而成了明朝的一个沉重包袱。直到嘉靖年间,受明朝大臣“王琼”的影响,明世宗朱厚熜发现其问题是出在了“朝贡”身上,选择开放嘉峪关以后,才算是解决了哈密被频繁侵袭之危机。——《明史·西域一》


明世宗:哈密危机如何解?问题在于朝贡,开放嘉峪关即可

丝绸之路示意漫画插图

哈密接连遭受侵袭的原因

而哈密之所以会出现诸多部族接连侵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其地处“西域要道”,乃为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带,所以对于物资匮乏的西域诸多部族而言,无疑就有着很重要的经济、战略价值。——《明史·西域一》

另一方面则是哈密自身统治体系的混乱所致,由于“其王率庸懦,又其地种落杂居”,文化习惯各不相同的缘故,所以也就导致哈密的实际掌控者并非“忠顺王”一个,而是处于一种“一曰回回,一曰畏兀儿,一曰哈剌灰,其头目不相统属”,各自独立的不良政治局面。——《明史·西域一》


明世宗:哈密危机如何解?问题在于朝贡,开放嘉峪关即可

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示意画像

这无疑就让哈密陷入了一个类似“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再加上史书所记载的“王莫能节制”之类的言论,很显然,此时的忠顺王在哈密,实则就跟春秋战国时期被架空的“周天子”无异,——《明史·西域一》

除此以外,哈密周遭诸部落的实力强悍也是哈密接连受到侵袭的主要原因,“其地北瓦剌,西土鲁番,东沙州、罕东、赤斤”,南面不用说,是明朝,但光南面的安稳不顶用啊,其它三面均是被强敌重重包围,而且关系也是处于一种“交恶”的状态。——《明史·西域一》

所以也就导致哈密在出现侵袭事件的时候,往往会顾此失彼,疲于应付,以至于形成了“罕东兵抵城外,掠人畜去。沙州、赤斤先后兵侵,皆大获。瓦剌酋也先,......亦遣兵围哈密城,杀头目,俘男妇,掠牛马驼不可胜计,取王母及妻北还,胁王往见,王惧不敢往,数遣使告难”的局面。——《明史·西域一》


明世宗:哈密危机如何解?问题在于朝贡,开放嘉峪关即可

癿加思兰示意剧照

癿加思兰控制哈密

继而到了天顺四年(1460年),当时居住在“土鲁番”地区的明代蒙古西部乜克力部首领“癿加思兰”,眼看时掌哈密国事的“卜列革”病逝,虽说暂时由其母“弩温答失里主国事”,但其却并未受封“忠顺王”,所以也就跟“

哈密无主”无异。——《明史·西域一》

所以也就有了天顺七年(1463年),癿加思兰“乘隙袭破其城,大肆杀掠,王母率亲属部落走苦峪,犹数遣使朝贡,且告难”的事件发生,王母“弩温答失里”迫于无奈,只能向明朝求援。——《明史·西域一》

但是反观明朝,在对待哈密的问题上显然是有点力不从心。

因为早在“癿加思兰”攻破哈密之前,其实就已经有礼官曾上奏“癿加思兰见哈密无主,谋据其地,势危急”,而当时的明朝统治者明英宗“朱祁镇”也确实是做出了相应的举措。——《明史·西域一》

先是“命都指挥贺玉往”,但是这贺玉在行至西宁的时候,却害怕打不过“癿加思兰”,说什么也不走了,明英宗朱祁镇无奈只能是“逮玉下吏,改命都指挥李珍,而敕安定、罕东护使臣偕往。

”——《明史·西域一》

赫然是李珍一个不够,那就再加上安定、罕东等两个卫所的势力,此举无疑就大大增强了阻止“癿加思兰”谋据哈密计划的成功率,更何况当时的“安定王阿儿察与忠顺王同祖”,所以明英宗会派遣这两个卫所前往也无可厚非。——《明史·西域一》

但问题在于,此前王母“弩温答失里”曾“谓臣不可继君,而安定王阿儿察与忠顺王同祖,为请袭封”,显然是想要阿儿察承袭这忠顺王之位。——《明史·西域一》


明世宗:哈密危机如何解?问题在于朝贡,开放嘉峪关即可

明英宗示意画像插图

可如此一来,岂不就等同于“安定卫”以及“哈密卫”合为一体了吗,那哈密卫的势力范围定然就会进一步的膨胀。故而,明英宗朱祁镇权衡利弊,出于促进中央集权的需要,虽未拒绝,但也没有同意这个提议。

既然明朝廷不同意阿儿察承袭忠顺王之位,阿儿察又怎么可能会愿意带兵阻止“癿加思兰”呢?

所以,阿儿察便打着“哈密多难,力辞不行”的旗号,明文拒绝了明朝廷的调遣,而如此一来,剩下的李珍以及“罕东卫”同样有可能打不过“癿加思兰”,还是不行,所以李珍终究还是没去成哈密。——《明史·西域一》

从而也就导致了“癿加思兰”在发动战争之时,一路长驱直入,王母弩温答失里求援无望,无奈只能外出逃亡的事件发生,哈密失守。


明世宗:哈密危机如何解?问题在于朝贡,开放嘉峪关即可

明英宗御驾亲征示意画像

哈密失守困局

综上所述,相信大家不难发现,“哈密”之所以会失守,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明朝廷未能及时阻止“癿加思兰”对哈密的侵袭。

但明朝这边之所以会没办法支援哈密,其实也情有可原,因为早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随着“土木之变”的爆发,就已经造成了明军“死者数十万”的惨败,甚至连御驾亲征的明英宗自己,都被瓦剌也先给俘虏了。——《明史·英宗前纪》

随后瓦剌也先更是“拥上皇至大同”,且一路攻“陷紫荆关,孙祥死之,京师戒严”,俨然一副挟天子以令诸侯,直取明朝京师的模样,历史上有名的“京师保卫战”也就因此而爆发,同样造成了巨大的兵力伤亡。——《明史·景帝》

所以说,是明朝不想派大军支援哈密吗?并不是,属实是因为当时明朝单是面对蒙古三大部族之一的“瓦剌”部族就已经捉襟见肘,只能以防御为主了,哪里还能腾的出手来给哈密派兵。

换言之,哈密的失守,实则正是“癿加思兰”料定明朝廷定然不会大军压境,这才有恃无恐的发动了针对哈密的战争。

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但凡明朝派出大军,那“癿加思兰”控制哈密的困局便可迎刃而解?


明世宗:哈密危机如何解?问题在于朝贡,开放嘉峪关即可

明朝军队示意画像

诚然,只要明朝能派出大军,哈密的失守困局确实能迎刃而解,但问题在于不等明朝大军过去,“癿加思兰”就已经把哈密掠夺一空,然后骑上马不知道跑哪去了,这仗又怎么打?十分被动。

而且,结合成化二年(1466年),“兵部言王母避苦峪久,今贼兵已退,宜令还故土”的事件,以及成化八年,“土鲁番速檀阿力乘机袭破其城,执王母,夺金印,以忠顺王孙女为妾,据守其地”的事件——《明史·西域一》

再加上成化十八年(1482年)春,“罕慎纠罕东、赤斤二卫,得兵一千三百人,与己所部共万人,夜袭哈密城破之,牙兰遁走;乘势连复八城,遂还居故土”的事件。——《明史·西域一》

这诸多事件的发生,都足以表明明朝廷是和哈密的诸多敌对部族陷入了一场漫长的“拉锯战”,即便是派出大军解决哈密失守危机,但也只能暂时的解决,治标不治本,哈密失守困局依旧存在,百姓依旧会面临被掠夺的巨大风险。


明世宗:哈密危机如何解?问题在于朝贡,开放嘉峪关即可

明朝朝贡情景示意画像

哈密失守的问题根源在于“朝贡”

因此,如果想要真正解决哈密失守危机,单凭大军去镇压显然不行,还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行,而这个根源,便是“朝贡”,只不过在明世宗执政之前,一直都被明朝统治者给忽略了。

就好比成化元年,这一年的王母“弩温答失里”其实还身处“苦峪城”避难,并未回到“哈密”,但是在这一年,却出现了“哈密贡马二百匹,而使人乃二百六十人”的景象。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哈密的这次“朝贡”,是在“癿加思兰”的主持下进行的,其目的也正是为了通过这“二百六十人”的使者团来换取明朝的“回礼”。

说白了,“癿加思兰”此举其实还是为了换取西域所缺乏的“物质资源”。

毕竟早在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稳固统治地位,定下了“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的规矩,显然“癿加思兰”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意图主动与明朝交好。——《明史·外国六》


明世宗:哈密危机如何解?问题在于朝贡,开放嘉峪关即可

嘉峪关示意插图

但同样是洪武五年,明太祖却开始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北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修建了一座“嘉峪关”,而后待嘉峪关建成后,无疑就间接切断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联系。

那西域势力想要从内地获取物资该怎么办?只能是从“哈密”入手,攻破哈密,然后通过哈密来跟明朝联系。因为在地理位置上,“先是太祖置罕东、阿端、安定三卫,至是又增置三卫”。——《读史方舆·卷九》

继而到了明成祖朱棣执政时期,又设立了“哈密卫”,为“关西七卫”的第七卫,然而,“六卫在嘉峪关西,哈密又在六卫之西”。——《读史方舆·卷九》

也就是说,“哈密卫”显然是最容易被攻破的,也是在攻破之后最容易撤退的一个关卡。那“癿加思兰”不找哈密下手强行打通“关卡”又还能找谁呢?毕竟找其他卫所下手的话,势必会面临一个诸多卫所遥相呼应,左右夹击的战争局势不是吗?

可是,明朝统治者却并未领会到“癿加思兰”攻破哈密的初衷。


明世宗:哈密危机如何解?问题在于朝贡,开放嘉峪关即可

阿黑麻派使者朝贡示意画像插图

即便是到了弘治元年(1488年),叶尔羌汗国第五任君主“阿黑麻”抱着同样的想法,自土鲁番起兵,攻破哈密,甚至还“

遣使叩关求贡”,明文指出“愿还陕巴及哈密”,但是在明朝廷的眼中,这赫然是阿黑麻在为他发动战争、攻破哈密的事件找借口。——《明史·西域一》

所以在面对阿黑麻“贡使频至”的情况下,明朝廷虽然“仍善待之”,但是却频繁的“薄其赐赉,或拘留使臣,却其贡物,敕责令悔罪”,只是单纯的把问题归咎于“哈密不可弃,陕巴亦不可废”身上。——《明史·西域一》

显然在明朝廷的意识里,别的暂且不提,阿黑麻攻打哈密就是不行,想要向明朝朝贡,那就先还回哈密,不过由于双方谁也不信任谁的缘故,所以就又一次的陷入了“拉锯战”。

继而明朝又在经过一番“廷议”后,认为“先已降敕,今若再降,有伤国体,宜令海等自遣人往谕”,派遣土鲁番使臣回去“

归谕其主,令献还侵地”。甚至还于弘治七年(1494年),下诏“逐其贡使,闭嘉峪关”,彻底切断了土鲁番势力朝贡的可能。——《明史·西域一》

如此一来,那这些土鲁番部族攻破哈密的意义何在?既然没了物资,那也就只能是继续犯边,从哈密及周边一带去掠夺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源”。反而使得明朝的边关局势进一步恶化。诸如后面所发生的“满速儿犯边”等事件。


明世宗:哈密危机如何解?问题在于朝贡,开放嘉峪关即可

张璁示意画像插图

明世宗开放嘉峪关,接受土鲁番诸部族朝贡

而后直到嘉靖年间,明世宗执政以后,才算真正的意识到哈密危机的根源,其实是出在“朝贡”的身上。

是时,先是大臣“张璁”向明世宗提出,“土鲁番大举入寇甘州,诚未必无所由也”,继而于嘉靖七年(1528年),更是举荐了明中期名臣“王琼”,让他来担任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负责提督陕西的三边军务。——《明经世文编·卷一百八》

而王琼自打一上任,便总结了此前历代在面临哈密危机时的解决方案,得出了一个“止知泥古,欲绝其入贡之路,而不知度今不能绝其入寇之路也”的结论。——《殊域周咨录·卷十三·土鲁番》

也就是说,即便明朝大军能打退土鲁番这诸多势力,但打退以后呢?总不能一直派兵驻守在哈密吧?而一旦明军撤退,那土鲁番诸多势力定然会卷土重来,所以,如果不能解决西域“朝贡”的问题,那哈密被侵袭的危机显然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毫无疑问,从这个时候开始,王琼的主张显然是一语中的,正好就指出了土鲁番诸多势力接连侵袭哈密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明朝拒绝其朝贡的缘故。


明世宗:哈密危机如何解?问题在于朝贡,开放嘉峪关即可

满速儿示意剧照插图

正如此前于嘉靖三年(1524年)秋,当时明朝依旧是以拒绝入贡,专心巩固边防为主,时值满速儿汗“

拥二万骑围肃州,分兵犯甘州。九畴及总兵官姜奭等力战败之,斩他只丁,贼乃却去。......九畴因力言贼不可抚,乞闭关绝贡,专固边防,可之。明年秋,贼复犯肃州。”——《明史·西域一》

赫然还是处于一种“你来我就跑,你撤我再来”的“拉锯战”状态。

所以,在王琼提出的“今不能绝其入寇之路”主张获得明世宗的支持以后,王琼又顺势提出了“哈密地界群虎之中,今若大发兵粮,远冒险阻,强驱垂亡之部落,复还久失之封疆,是送羊入虎耳”的主张。——《明世宗实录·卷一百》

顾名思义,在王琼的意识里,本身经历了这漫长的战乱,哈密属实已经没有了继续劳民伤财,派兵驻守的必要。何不如就让这哈密由土鲁番诸多部族去代为管理,谁能让哈密变强,就让谁朝贡。如此一来,再有什么事就是土鲁番势力的事情了。明朝也只需要接受土鲁番部族的朝贡即可。


明世宗:哈密危机如何解?问题在于朝贡,开放嘉峪关即可

嘉峪关示意照片插图

这也就意味着是要开放嘉峪关,“番酋许通贡,而哈密城印及忠顺王存亡置不复问”,从而达到让“河西稍获休息”的目的。——《明史·西域一》

对于王琼的这个主张,明世宗是“深纳其言”。就连《明世宗实录·卷一一四》都对明世宗大胆采用王琼主张的做法做出了一个“

王琼敢于任事,行人所难,讫能康济一方,实我皇上知人任旧之明效”的高度评价。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哈密的危机才算是彻底得到了解除,开始了从战乱到和平的良性转变,明朝与土鲁番也由原本的对抗转向了和平交流。

与此同时,在明朝“内修武备”,以防御为主的大环境下,受嘉峪关开放的影响,明朝西北边境的贸易体系也日益健全且繁盛,明朝与西域诸部族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开始了缓和,再也不复此前那剑拔弩张的模样,故而终明之世,明朝的西北地区赫然是呈现出一副相对稳定,且贡使络绎不绝的和平景象。


明世宗:哈密危机如何解?问题在于朝贡,开放嘉峪关即可

明世宗示意画像插图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信大家不难发现,固然明世宗最后的解决方案是将哈密让给了土鲁番势力,但是实则却相当于是运用了“移花接木”之法,将“哈密”交给了“土鲁番势力”去“代为”管理,实则还是归附于明朝自身。

因为土鲁番势力之所以会入侵哈密,其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通向明朝朝贡的通道,借以满足他通过“朝贡”来换取物质资源的最终目的。

如此一来,将哈密交给土鲁番势力代为管理以后,土鲁番势力如果想继续朝贡,那么首先就得承担起“哈密”自身的安全问题,毕竟他就是靠“哈密”才有机会朝贡的,没了哈密,自然也就失去了朝贡的机会。


明世宗:哈密危机如何解?问题在于朝贡,开放嘉峪关即可

明朝军队练兵示意画像插图

而明朝也就得以趁机“内修武备”,一门心思的提升军事实力,继续加强西北地区的边防力量,而不是天天都在担心如何解决哈密危机的问题。

很显然,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对土鲁番势力还是对明朝廷自身,两者的利益需求都得到了保全,土鲁番势力得到了他想要的物质资源,而明朝也得以解除“哈密”危机,保证了“丝绸之路”咽喉地带的安宁。

而且,显然明朝廷所获得的利益还要更大一点,毕竟土鲁番势力同时还要承担这哈密的“安危”之责,间接的也就等同于成了明朝制衡“瓦剌”势力、且驻守丝绸之路咽喉地带的极佳“助力”。否则继续战争的话,接连被侵占的“哈密”又还能给明朝带来什么呢?

恐怕除了让明朝兴师动众去解救以外,就再也没什么了吧?

因此,明世宗“开放嘉峪关”,允许西域诸部族朝贡的举措,属实是对明朝镇固边防,巩固丝绸之路咽喉地带的安宁、以及加强边防官兵实力、维护明朝边关安宁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