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1985年,“窮後生”考上清華,吃窩頭堅持學習,35年過去怎麼樣?

1985年,“窮後生”考上清華,吃窩頭堅持學習,35年過去怎麼樣?

志氣和貧困是患難兄弟,世人常見:他們伴在一起. 古有鑿壁偷光,懸樑椎骨;今有半工半讀,啃窩頭。古往今來,貧窮從來都不會磨滅一個人的高貴品質,與之相反,財富叫人喪失了志氣。

莘莘學子,多數貧窮者更立志。曾經,一名清華大學的“窮後生”即便吃著窩頭,也要堅持學習。時隔35年之久,如今的他過得如何呢?一起來看看。

名校清華

人人都想考清華,清華是每個莘莘學子的夢想。無論是上世紀教育普及還不算高的時候,還是如今教育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在,若能考上清華大學,可謂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而來到清華的學生,無疑都是學霸。學霸的背後到底付出了多少不為人知的汗水?

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若你的目標是清華,那麼你就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與辛苦。人人皆知,清華的分數是極高的,容不得半分鬆懈,必須要有異於常人的毅力與堅持。

1985年,“窮後生”考上清華,吃窩頭堅持學習,35年過去怎麼樣?

付出汗水考上清華,並不意味著辛苦就此結束,清華為期半個月的軍訓生活是非常嚴苛的。半夜也會有突擊行動,並且20公里的拉練也是不可避免的。清華的校風很多人都沒有聽過:行勝於言。

在清華的校園裡面,人們走路通常都是一陣風,大多數都是在小跑,而騎車的同學速度超級快,為的就是可以多做一道題,爭分奪秒的學習。據說清華的體育課也超級的嚴格,為的是鍛鍊學生的身體健康,可以說從清華出來的學生跑個3000米都是小事情。

清華大學1911年4月9日建校,在建校初期外籍教師為主,後來,中國教師慢慢增多,但在教學上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從清華大學建立到現如今,依舊是所有人的夢想。而清華大學的嚴苛也是非常有名的,也有人懷疑即便是可以成功考入清華大學,也不一定能吃的了清華的苦。

就著涼水吃窩頭

王瑞峰

出身農村,家庭條件一般,父母為了給他省學費,每晚只點一會煤油燈就將燈芯滅掉。而王瑞峰深知他讀書的機會是多麼的不容易,因此在讀書的時候非常的刻苦。因為王瑞峰深知讀書是改變命運唯一的出路

1985年,“窮後生”考上清華,吃窩頭堅持學習,35年過去怎麼樣?

從上初中開始,王瑞峰每次從家去學校,揹包裡面滿滿的都是玉米窩頭。並且還有用自家種的山藥做成的丸子,這就是王瑞峰下個月的口娘,而那時的王瑞峰被鄉里的人們稱為“

窮後生”。

每每其他人在吃香噴噴的飯菜時,王瑞峰只能沾著涼水吃著窩頭,丸子也是省著吃。雖然生活貧窮,條件艱苦,但王瑞峰沒有放棄學習的機會。相反他抓住了每一分每一秒可以學習的機會。每天最早一個到教室最晚一個離開教室。可以說那時的王瑞峰是在拼命的學習,因為他知道自己在學習方面還是有些天賦的。

河曲縣的狀元

80年代,人人難,家家難。尤其是農民,家裡收入除了幾畝地基本沒有其他收入。而對於這樣的家庭,若想要供一個大學生,可以說是難上加難。收成好才會有點餘錢,若遇上鬧饑荒,吃飯都是問題,上學更是一種奢望。

河曲縣的王瑞峰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村中戶戶生活頗為窘迫。而面對這樣的家庭條件,王瑞峰沒有放棄自己的學業。家人為了王瑞峰的學費都是省吃儉用省出來的。王瑞峰深知家裡困難,學習起來非常用功,上初中時數學老師對其印象深刻。

1985年,“窮後生”考上清華,吃窩頭堅持學習,35年過去怎麼樣?

上學總是第一個到教室,因此也有非常好的成績。而高考時,參加的學生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這其中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大有人在,因此更是要把知識點做到極致。最終1985年的時候,王瑞峰成為了河曲縣第一個考上清華的學生,並且成為了高考狀元。

清華的生活

考取清華大學之後,王瑞峰依舊非常清貧。清華大學的學習非常的緊張,而王瑞峰來自貧困農村,更是要抓住這大好的時光,去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開始各種研究,雖然生活依舊很拮据,但所有心中都明白,從收到清華通知書的那一刻起,王瑞峰的命運就此改變了。

很多時候,人們都認為,只要考上大學就可以輕鬆下來了,整日的生活大多數是天南海北與吃喝玩樂。但清華大學的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並非如此,他們每天做的題要比高中時更多。並且他們學習的東西更細緻,而清華的教師並非都是像我們認為的老師一樣講解的那麼細緻。

通常老師只給題目,而之後的學習只能靠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不斷的研究才能獲得答案。表面看起來是老師懶惰,而實質是老師們把學習的機會給了學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這樣的教風也是非常強大的,學生畢業之後,都可以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

1985年,“窮後生”考上清華,吃窩頭堅持學習,35年過去怎麼樣?

主席說:活到老學到老,這大概也是清華大學老師的良苦用心吧。而大多數從清華畢業的學生,都會有所成就,並且他們也一直堅持著跑步的習慣,清華學生有句名言健康服務祖國50年,這就是清華體育老師的功勞。

當然,並非所有考取清華的學生都會留在國內。

也有一部分人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讓自己的眼界更加的寬廣,會選擇出國留學,從而留在別國。雖我國不是吝嗇之國,但面對留在國外的學子也會有一絲絲失望之情。而大多數的學子學成之後還是會回到自己的祖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回報祖國的養育之恩。可以使我們國家和祖國更加的強大。

時隔35年之後的王瑞峰,早已成家立業,工作優渥,並且家庭非常幸福,與之前所受的苦相比,又算的了什麼呢,昨天受的苦就是為今天的幸福做鋪墊。在高考的道路上,惟有堅持不懈,奮發向上的人,才能登上勝利的巔峰。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高考可以改變人的一生。現如今,大家生活條件都好了,反而像王瑞峰那樣刻苦學習的人也少了,筆者真心勸告廣大莘莘學子,雖說讀書不是唯一通往成功的捷徑,但讀書確是通往成功最輕鬆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