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家長該怎麼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攸攸熊


規則意識是指一個人發自內心的、以規則為自己行動準繩的自覺意識。讓孩子從小就能夠理解明白這種意識,同時也能用語言用行動表達出來,而且關鍵是行動上能夠去遵守規則,這才是完整的規則意識。

如果在外能夠做到尊老愛幼,而回到家裡卻一副小皇帝的威風,對父母姐妹,長幼不分,惡言相向,這是人格畸形。規則意識必須是言行一致,裡外統一。比如不論何時何地都要尊敬師長,愛護弱小,日常文明禮貌,功德禮儀、交通規則、道德準則、法律知識等這也是最起碼的人生價值觀。

教孩子尊重他人就是基本的規則意識。當家長遇到孩子“不守規矩犯錯”的時候,一定要對孩子進行教育是必要的,懂規矩守規則是原則問題,不可縱容。比如看到拾荒老人就言行鄙視,就是做人原則所不容的,這要比作業沒有按時嚴重得多。而我們很多父母,卻可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反而看到作業沒做卻棍棒相加,這是本末倒置。但是要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當眾教育,不當眾讓孩子出醜,因為如果當眾批評孩子,在他們看來就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反而無論多麼有意義的教育都成了無效教育,甚至適得其反。

教孩子學會自我反思也是規則意識。犯了錯不知道存在哪裡,不知道反思,這不是人之所為。《大學》 有講: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指為人者以修身為本,修身先正心,學會反思自己。反思本就是一種自發性的自我審視,如果能讓孩子經常進行自我反思,久而久之形成習慣,那麼孩子對規則的認知就會越來越完善和深刻,自律能力也就越強。比如過生日、過年時,可以問問孩子,長大了1歲後,對過去有什麼總結,對未來有什麼計劃等。

教育孩子成為具有規則的人,父母自己要做好榜樣。古人所說“梨子無主,我心豈無主乎?”,就是規則意識的具體踐行榜樣。常言說:“上樑不正下樑歪。”要想讓孩子做個懂禮貌守規矩的好孩子,父母首先就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做個自制力強、有耐心、高素質的父母。要想孩子具備頑強的意志,很好地融入社會,最基本準則就是要有自我約束的毅力,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才能跟上社會的節拍。所以,各種道德準則、做人的基本準則、合理的行為規範等,孩子從小就應該知道。


大嘴英


" 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 " 是句俗語,常強調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規矩、規則、做法,否則無法成功。而至今這句話依然受用,在社會中行走,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規矩束縛,但是正是因為有了這樣那樣的規矩才有了這個安定祥和的社會。同樣,人要想有一個穩定而美滿的未來,也離不開規矩、規則。而遵守規則的意識,應該從小樹立,這樣才能快速的適應社會。

讓孩子樹立規則意識的重要性

1、 樹立規則意識有利於幫助幼兒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2、 樹立規則意識有利於幫助幼兒適應社會,更好的成長。

3、 樹立規則意識有利於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4、 樹立規則意識有利於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品質。

如何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1、規則應從小事做起

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有很重要的作用。就拿早晨起床來說,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但是如果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而整天賴床,一旦形成這樣不好的習慣,可能會對他以後的發展有影響。懶床可能造成孩子上學遲到,以至以後的上班遲到,不僅影響工作,而且還會給老闆、同事留下不好的印象,對其升職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2、結合遊戲活動對孩子進行規則教育

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我們通過角色遊戲、結構遊戲等活動,使孩子在認識周圍事物、認識社會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很多相應的規則要求,避免了脫離實際的說教。例如在玩 " 影劇院 " 遊戲時,我們重點培養幼兒遵守公共場所秩序的規則,使孩子們知道在影劇院、圖書館等公共場所應保持安靜,不大聲講話、喧譁,以免影響別人。

3、賦予孩子一定的權利,自己制約違規行為

孩子理解了規則的意義,接受了它的存在,但若要使這種認識內化為習慣性的行動則需要練習和強化。很多的規則是比較細緻的,孩子光是知道,不進行練習,不從思想上轉化到行動上,那都是 " 紙上談兵 "。

4、對孩子要加強規則引導,適當鼓勵

家長可以時常反問孩子,如果不遵守規則會怎樣?讓孩子設想違規的後果,引起他對執行規則的正視。如果孩子遵守了一些設定的規則,家長要適當鼓勵和讚揚。

5、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居高臨下

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父母做的每一件事孩子都會看在眼裡,所以父母平時當孩子面說的一些規則,一定要遵守,要和孩子處在平等地位上。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件【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置中設置學習休息時間。

更多孕產、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可愛的嚶嚶醬


規則的制訂要給孩子留有希望。當孩子想做某件事而家長必須拒絕時,家長應對孩子的心情表示理解。舉個例子:晚上,孩子沒寫完作業就要看電視。您可嘗試用以下方法分步予以拒絕:

  第一步:媽媽,我想看動畫片耐心傾聽孩子的要求。

  第二步:可我們已有約定,沒寫完作業不能看電視啊明確亮出規則。

  第三步:明天,你早點兒寫完作業再看吧給孩子留有希望。

  顯然,以上做法會比您一口拒絕孩子,更易為他接受。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家長在制訂規則的時候要考慮全面,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儘量避免使他產生牴觸情緒。家長鬚知,規則的制訂在於建立警戒線與使孩子有秩序感,保障孩子沿著安全健康的軌道成長,而不單是為了樹立家長的威信。

  儘可能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訂,尤其是涉及與孩子關係密切的事情。共同制訂規則除了表示對孩子的尊重外,還會增強他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另外,規則內容務必明確、具體,不能給孩子討價還價的機會,更不能乞求他遵守規則。


萌萌兒郎


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的成長需要規則來約束行為習慣。

關於如何給孩子建立規則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大人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孩子的行為習慣,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大人的影響,很多事情上會模仿大人的做法。

大人以身作則很重要,比起言傳教育孩子,身教的力量更強大。所以,我們平時的言行舉止要特別注意,我們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

為人做事,我們要有原則底線,得給孩子樹立起榜樣的作用。

2.多引導孩子,堅持原則。孩子出生就是一張白紙,我們給他什麼就是什麼,可塑性很強。

關於規則的建立,我們需要耐心引導孩子,凡事堅持原則,切不可溺愛孩子,突破原則。

在很多事情上,孩子還比較缺乏是非觀,我們要反覆教會孩子一些東西,涉及原則的事情不能輕易答應孩子,也不能為了哄孩子開心隨意突破底線。

規則是用來遵守的,不是用來挑戰的。我們能夠守住原則,孩子慢慢就會明白規則,也會自覺去遵守規則。

3.規則建立宜早不宜遲,孩子遵守規則需要多監督多提醒。孩子兩歲左右就有自我意識,兩三歲是建立規則最關鍵的時候。

及早給孩子建立規則,孩子養成了習慣後,以後我們就可以少些操心,否則孩子的麻煩會很大。

孩子畢竟是孩子,容易忘記我們的話,所以,給孩子建立規則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我們需要多提醒孩子,多監督孩子的行為舉止。

4.跟孩子解釋規則的重要性。建立規則,我們有必要告訴孩子,什麼事該做或不該做的原因,不能定了個規定就直接讓孩子無條件遵守,孩子不理解,覺得我們強行要求他,會產生反抗心理。

我們需要跟孩子解釋清楚,不守規則的後果,讓孩子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守規則,這樣孩子更加容易接受規則,也願意遵守規則。

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規則,否則世界就亂套。給孩子建立規則十分重要,父母千萬不能忽略。


檸檬遇上姜


1. 家長以身作則,遵守規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影響非常深遠,因此,讓孩子守規則,家長要先行,特別是在日常生活小事中,不能一邊要求孩子排隊遵守秩序,一邊帶著孩子插隊付款或者購物;不能一邊告訴孩子遵守交通規則,一邊帶著孩子闖紅燈……

2. 制定家庭規則,讓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家庭規則制定過程中,要考慮這幾點:家庭規則不超出孩子的年齡範圍;規則內容要具體細化;家人的規則態度要保持一致;規則內容上要注重孩子生活規律及習慣等的培養;執行規則時,清楚底線,不能一味地忍讓。

3. 利用繪本對孩子進行引導

家長枯燥的說教也許對孩子作用並不大,這時候我們可以藉助繪本來引導孩子,繪本內容豐富,生動有趣,在閱讀的過程中,繪本里的那些道理,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讓孩子有代入感,要做繪本里的小小主人公,逐漸建立起規則意識。

願每個孩子都做講規矩的好孩子,畢竟,幼時養成良好習慣對人一生起到的作用和深遠影響。


小小思維家


你好,我的孩子現在兩歲五個月了,他知道垃圾丟垃圾桶,出門要帶垃圾走,知道超市東西沒我付錢不能吃,知道超市東西不能亂拿,我們上班會說再見,睡覺前會跟奶奶說晚安。這些規則意識是怎麼養成的?我覺得

1.說——言傳(立規矩)

首先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告訴他,這事應該怎麼做,也就是立規矩。比如:你要告訴他垃圾是要丟垃圾桶的

2.示範——身教(樹榜樣)

孩子六歲之前,特別是三歲之前,所有的東西行為基本是模仿大人而來的。這個時候你的一舉一動,一定要樹立好的榜樣,孩子模仿的自然是好的,規矩的。比如:你經常用過的垃圾,你自己拿一些,孩子拿一些,帶他一起丟垃圾桶

3.糾錯——是非觀

那我們跟他立了規矩,他違背規矩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明確的告訴他,這個事是錯的。如果不說時間久了他會認為這是對的,所以把是非觀的種子種在他心裡。比如:垃圾沒丟垃圾桶裡,你發現了,要立馬叫住他告訴他這是不對的,而且帶他把垃圾丟桶裡

4.鬥智——找弱點

孩子有的時候就是你說也不聽,你教也沒有,他就是不跟你做,而且唱反調,那這個時候讓他聽話的就是他喜歡的東西,找它下手肯定奏效。比如:我家孩子亂扔東西時,我就拿他喜歡的挖機跟他講,你亂扔垃圾,我就亂扔你的挖機,丟到外面去,😇😇😇😇他一般會乖乖的聽話[呲牙][呲牙][呲牙]

5.多讚美

孩子做對了,要及時給予鼓勵,讚美,讚美的力量是無窮的,越鼓勵越懂事,聽話。比如,我家孩子主動把垃圾丟垃圾桶裡,我會豎起大拇指給予最及時的鼓勵,或者抱抱他親親他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可愛][可愛][可愛]






宇兒樂園


俗話說得好,上樑不正下樑歪。雖不好聽,但是真正可以反應出現實情況!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所以說呢!孩子的規則意識取決於父母的規則意識!人之初性本善,小寶寶出身就是一張純白色的紙,是那麼純潔和乾淨,往後的生活中,這張紙上畫上了什麼顏色,更多的取決於父母!家長總是在找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教育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先做到,孩子也就跟著學著做,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也就成型了!不要刻意的去糾正和束縛孩子,這樣做反而會得到更糟糕的結果!



新疆曉江


你好。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要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中國有句話叫做: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們應該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這樣才能讓孩子以後有更好地發展。讓孩子從小便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小樹立規則意識。對孩子來說,規則有些簡單化,也就是有規律的生活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三歲以內的小孩子做不了太多的事情,但時間久了,他們也會因為熟悉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些規則的制定是從保護的角度進行的,在這樣的規則下,孩子能夠自我保護,也不會因為不守規則而傷害到其他人。

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需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孩子慢慢的對規則方面有更強意識。

在吃飯時時可以規定孩子,吃飯時不能看電視玩手機,吃飯是可以聊天,但嘴巴里有食物時不能說話。

冬天孩子會喜歡懶床,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能說:“沒事,起晚了也沒事。”這樣會讓孩子覺得遲到並不是大事,還會讓孩子從家長的態度上覺得,不上學也不是什麼大事。

讓孩子每天都有固定的個人時間和看書時間等,養成一個自己分配時間的觀念,但是要注意的是,以上規則,不能只針對孩子一個人,要全家一起以身作則的交給寶寶什麼是規則。


孕期育兒小貼士


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的成長需要規則來約束行為習慣。

大人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孩子的行為習慣,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大人的影響,很多事情上會模仿大人的做法。

大人以身作則很重要,比起言傳教育孩子,身教的力量更強大。所以,我們平時的言行舉止要特別注意,我們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



陽陽寶媽


從孩子一歲開始就可以給孩子樹立規矩,前提是家長首先要做到,樹立榜樣,才能達到培養孩子優秀品質的目的。

1、在公共場合讓孩子不要大聲喧譁,並且在地鐵和公交車等乘車工具孩子不能打鬧,發現孩子有打鬧以及亂串等不文明行為時立即制止。在乘車工具上不佔座,有上車人時教會孩子立即讓座的意識。

2、在家庭方面給孩子樹立規矩分為以下方面

(1)吃飯時,長輩沒有上桌,孩子就不能提前上桌,再餓也要等長輩上桌說開動才能允許孩子動筷子吃飯;

(2)孩子有所需求時,做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孩子懂得只有通過努力勞動之後才能獲得自己喜歡的東西;

(3)家長要想孩子是一個愛整潔和愛乾淨的話,首先家長要把家收拾的井井有條,才能督促孩子去做此類事情。在孩子不滿3歲開始就教會孩子睡覺前把自己的衣服疊整齊(換洗衣服先天晚上就找好)放到枕頭旁邊,第二天自己穿衣服等等生活瑣事教會孩子就可以了,無論開始做的有多麼糟糕都不要訓斥孩子,慢慢就會做的很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