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理解有些人欠你一百块钱,但是非得等他有了五百块钱才还,这是什么心态呢?

是你有哥啊


不想还你的人,既使有一千也不会考虑还的。有一句极精典的话叫,“脸壮,吃的胖,耍了心事,吃不上"。如果讲脸面也不会等到攒到五百才还你,耍脸皮的人就是有一千也不会还你,有一种人就是,"把脸一抹,赛如铁壳,给个耳光,面不改色”,利益,便益,耍赖,大于一切。



一辈子焊工


人生百态,尘世万象。钱这个东西就是个试金石,真假朋友一试便知,但还是不要轻易去试,不然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借钱不还这个要分两种人来谈。

有一种是真心也想还你,觉得很惭愧,无奈确实也手头紧张。就拿你打的比方来说,欠你一百,手上也只有一百,一次都还你了,遇到突发情况,还是要再去借钱,不如手头稍微宽裕了一点再来还你,他这样做也是为了应急。

还有一种人就是压根不想还你,告诉你有了五百再还你,也只是一时的托词,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有个朋友问我来借2000元,说好的一个月就还。时间到了,打电话去问,说马上还。又过了一个月,再问,还是说马上还。毕竟都是从小玩到大的,没有催的那么急。就这样来来回回,用了一年才还我。这个朋友条件也不差,做点小生意,借给他的钱,他就喜欢握在自己手里,问他要钱真难,更别提问他借钱了,更难。

救急不救穷,遇到做事懒散,不思上进这种人来借钱,就不要借了,估计很难收回来。毕竟现在欠钱的都是大爷。人心隔肚皮,好心借给人家,结果把自己的生活品质搭进去了,还落成了仇人。


落叶随流水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杜甫)

晚年的杜甫生活过得贫困潦倒,家中孩子嗷嗷待哺,十分艰难。这年秋天,一家人饥寒交迫,于是写诗给朋友的朋友,问这个彭州的官员,可否救这个急。杜甫写得恳切,也写得直接,将自己的目的明明白白。

古代的文人气节是很高的,“诗圣”杜甫开口向人借钱,可见是被逼到无法生活的地步了。历史没有记载这位彭州牧是否借钱给了杜甫,但我们从他的诗中得知杜甫晚年很是落魄。

现如今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每个人人生中,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坎,有时不求人帮助,自己真的很难度过。张口向人借钱,自己无形中就低人一等,不是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很多人不会提出来。

借钱时会有两种结果,借或者不借。借钱是情分,不借是本分。被借者也会思忖该不该借,借了能不能还的问题。

作者年轻时也有过借钱的经历,虽然金额不大,但还是会告知对方用途,何时归还等事宜,及时归还并道谢。自然,下次再借时对方也明显爽快了,正所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后来,就很少向别人借钱了,一是经济条件转好,再就是不想欠别人的人情,人情债不好还。

再后来,遇到向自己借钱的人越来越多,能收回来的寥寥无几。我也开始反思,究竟哪里做错了,我明明想帮助别人,结果却被对方拖累。于是,开始研究借钱人的心理。我注意到,有的人收入不高,消费能力却很高,应该是虚荣心在作祟。即使他手里有了钱,也不会想着先还账,老账未还还会继续张嘴向你借,这种人简直就是无底洞,永远也填不满。

父亲在1989年左右,曾经借出一千元,那时的一千元相当于父亲的半个身家。借钱人还算老实人,那人家庭很是贫穷。他有多个儿女,又赶上计划生育,都成了生活的拖累,借钱后一家跑到了新疆。山高皇帝远,几年后那人回家探亲,勉强要回三百。要账时才知晓,那人已经借了几十户人家,可谓是债务累累,那人在家呆了几天就又跑回新疆去了。多年后趁对方回家又要回几百,至到2003年左右,父亲才把借这个人的一千元债务讨完,前后经历十几年。由于货币贬值,89年一千元的购买力,跟2003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怎么算都是亏了。

喜欢借钱的人,他欠的账也很多。你不跟对方索要,甭想着对方会主动归还,你低三下四向其讨要,反倒把交情抵消了。若是这种朋友,尽早划清界线,离他们远点,不要跟对方有金钱上的往来。

也有的不是故意为之,他不是不想还钱,而是实在没钱。他借你的钱,已经花完,本就指望着新米下锅,你却要他还旧账,无疑是难为对方。没有还款能力的借钱,跟赠予没多大区别。

还有一种人,以借钱度日,这种人的认知里只有借没有还,还不懂感恩,人家凭本事借的钱,即使不归还,也不会同情你一分。

挣钱是一件辛苦的差事,如何守好自己的财富,保障家人的基本生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学会拒绝,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借钱,借出的是情谊和交情,换回的也许是失望,和对要不回债务的懊悔。把别人遇到的问题,转嫁到自己的身上,他人却置身事外,是很多讨债人无法言说的痛。

如果一定要借钱给别人,人品不好的不借,没有还款能力的不借,借急不借穷,吃喝嫖赌有恶习的不借,对方用途不靠谱的不借,不诚信的不借,拉自己做生意入股的不借,久不联系的不借。即使借也不要碍于面子,空口白牙的说借就借,要写正规的借条,先小人后君子,免得以后扯皮。

关系有远近,遇到兄弟姐妹,或者很铁的交情,可不必拘泥于此,毕竟有的人脉价值千金。也许对方在试探你,或者只有你能帮他,太有原则失掉了人心,人家以后也不会拿你当回事。

借钱是一门学问,当你打算借钱给别人时,要量力而行,不要打肿脸充胖子,最好跟家人商量好。借钱给对方时,要有要不回来的打算,要有赠于对方的心态。不要因为这一次借钱,而严重影响到以后的生活,否则还是不借为好。总之,大额的借钱,还是三思而后行比较好。

人人都为借钱累,好借好还不后悔。为保交情不枯萎,勿当他人口中谁。


LaoHuang188


题主观察的很细致,这其实是人类正常的心理反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相比较收获所获得的幸福感,人类对丧失所造成的痛苦更加敏感。这两者之间的比例,大约为1:5。也就是说,一个人丧失一个东西所感受到的痛苦,需要用五个同样东西才能够弥补。

在没有道德法律约束的情况下,一个人借了5块钱,在归还时他只愿归还1块钱,这样他在情绪上才能够感到平衡。但是,因为这样做道德法律是不允许的,所以,许多人必须在挣了更多的钱之后,才愿意归还之前欠下的钱,这样他才不会因为还钱,而感受到强烈的痛苦。


姜丁粽子


对于这样的人,我个人觉得不是一个赖帐的人,这样的人人生路走的不平坦,历经了很多的风风雨雨,胆小怕事,他存了五百元才还一百元,留下四百元应付意想不到的事情,并不是他想赖帐,这样的人一般来说并不坏,只是为自己想的多一点而己。


肖昌洪0304


有人欠了你一百块钱,但是他非要等到有五百块的时候,才还给你的一百块!这样的人我觉得肯定是遇到困难了!

或许他可以还欠你的一百块,但是,给了你之后,他或许还要去朝别人借钱,那莫不如就先欠着你的吧!等手头宽裕了,再还给你!

所以,我不觉得这样的情况,欠钱的那个人有什么奇葩的心里!因为人在缺钱的时候,真的拿几百块钱都很吃力!

既然都借了,对方也不是不还钱,而是等手头不是那么紧张时再还,这也不算什么人品的问题!更何况仅仅是一百块钱而已,这点钱犯不着逼债,也没必要非得上升到道德问题上!


炎焙焙


只要是不想还你钱,等他有了五百元只不过是借口而已,而且一百元你又不好意思找他还,说白了他想不了了之。





吴智勇905


想还你的人,即使他身上只有一百,他也会马上还给你。不想还给你的,即使他身上有五万,也见不得会还你。所以借钱要看人,也少借给别人为好,除非你家里有矿或者那个人遇到急事,比如家人突然生病之类的。。


零度动漫酱


我问过他了,他说现在老赖遍地都是,他不过是慢几天还给你,已经很不错,他就是想还掉后能留下四百元钱防患於难。他还说了,现在欠钱又不犯法,属于民事案件,问你还想咋的,借到今天的钱,第一次碰到你这样的人,如果你动真的,他立马就给你。好像口气蛮大的。


user2967448950190


哈哈,从理财的角度,这人优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