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此人写下《除夕》,人生结局悲惨,名字却千古流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礼拜的浪漫豪放,杜甫的沉郁深沉,李清照的婉约,高适的苍凉,但也有一位爱国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句经常被书法家书写,中小学校爱国主义宣传也经常提起他的事迹和引用诗句,大家已经知道了,她就是南宋著名抗元首领文天祥。但他 有时医生命运多舛,九死一生,颠沛流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历经一千多年,经久不衰。但不幸在即将度过新年时留下虎落平阳,英雄末路的《除夕》

此人写下《除夕》,人生结局悲惨,名字却千古流芳

文天祥雕像威武庄严

先来介绍文天祥雕像地址在何处:南宋景炎三年(1278),文天祥从江西起兵勤王,转战至潮阳东山、海门等地,追随幼帝。同年年底在海丰的五坡岭不幸被俘,最终就义于大都(北京)。文天祥在海门时,曾登上海滨的莲花峰,遥望帝舟,在峰下一块石头上仗剑刻下“终南”二字,表明他南随国君而死战的决心。今“终南”石碑仍存。潮人感其忠义,在海门建立“忠贤祠”以纪念。近年又立有文天祥大型石雕像,形象威武、庄严。潮阳东山也建有大忠祠祀文天祥。谷饶等乡镇还有多处文天祥部将阵亡者坟墓,民间统称为元帅坟,并于每十年举行大祭。此外,潮阳还有多处纪念文天祥的胜迹。

此人写下《除夕》,人生结局悲惨,名字却千古流芳


此人写下《除夕》,人生结局悲惨,名字却千古流芳


(宋)文天祥 除夕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释义:山河虽然空旷广大,但是时间太短暂。遗憾的是自己抵抗蒙古族的抵抗,保护家园却遭到失败。自己不幸被俘,押送 到燕京(现在北京),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战斗几经风雨,饱受风雨沧桑。生命将要随着年终消失了,但是自己决心殉国,一切都会遗忘,绝不会留恋贪生。除夕之夜独自在囚牢,只有一盏孤灯相伴,连痛饮屠苏酒的梦也布置有了。

重点词语:(1)除夕:是指公元1281年(元朝至元十八年)的除夕。(2)穷边:及远的地方,这里指燕京。(3)夜未央:夜深未尽之时。曹丕在《燕歌行》中有“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这是南宋文天祥人生最后一个除夕夜写的诗,时间在蒙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其时其刻,文天祥三年囚牢在大都,欲与家人共聚欢饮屠苏酒守岁而不得,想着国既破,家何能全,骨肉团聚就意味着变节投降,寂寞、凄凉、悲怆,平淡、平和、平静。字里行间,平凡中见伟大,朴素里显人性,人这一辈子,还有比纸币、比亲情、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要坚守,这是今天这个特殊日子最大的收获。仰俯之间,横扫天下,古今几人?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富田(今江西青原区天玉镇富田村)人。文天祥这首诗值得我们深刻领会人生意义:

第一:此时的除夕春节,蒙元大军三路会师,扎营于杭州城北的阜亭山,即今天之半山,真正是兵临城下了。议降开始,首相陈宜中派人携传国玉玺出城交与元军伯颜后竟置宋室于不顾,独自逃避去了温州老家清澳;宋将张世杰见不战而降,率所部离去,屯军定海,大有弃都亡命之嫌;文天祥独撑危局,商议时被伯颜扣留依然大义凛然。押解途中,文天祥在镇江幸得逃脱,南下温州临危授命募军游击抗元,苦战东南,辗转到伶仃洋。直到广东海丰五坡岭再被生擒宁死不降,艰难困苦可想而知,赤心可表,忠义可嘉。当然也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一片丹心照汗青”千古佳句,激励后人。

其二:宋亡这年(1279年)冬十一月,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此后两年多时间,文天祥被囚于斗室,心志不移。面对忽必烈给予大元宰相位的高官厚禄,无动于衷。面对已经臣服的宋恭帝及其他数十位降元的南宋高官,慷慨陈词,或讥、或讽、或骂,并写下了《为或人赋》:“悠悠成败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终。金马胜游成旧雨,铜驼遗恨付西风。黑头尔自夸江总,冷齿人能说褚公。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江东。”,宁死不降。特别是面对妻儿骨肉亲情之动摇,最为难熬,英雄岂是草木之心?为此文天祥撕心裂肺作《得儿女消息》一诗:“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孔明已负金刀志,元亮犹怜典午身。抗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表明自己宁死不屈之拳拳报国忠心。

这首诗平和、平淡,没有“天地有正气”的豪迈,字里行间充满寂寞、悲怆,但是反衬出文天祥的钢铁意志,无论时光如何改变,民族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后人,成为我们中华道德标杆和典范。

假如人生真的到了最后一次除夕,什么人能够做到如此平静坦然?这是中华文化内涵的结晶,这是最丰盛的年夜饭这是传统文化忠孝节义得到了完美诠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