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当你遇到小孩没有自制力的时候该怎么办?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这要分情况,看是哪个年龄段的小孩。

如果是还没有自我意识的小孩,如四五岁以前的孩子,这个时候没有自制力,便需要父母纠正甚至有时候需要采取强制措施去让孩子慢慢有自制力,让孩子养成习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自我意识,做事情全凭自己喜怒而来,我不想干什么便会采取哭闹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是已经四五岁以后的孩子,这个时候便开始有自我意识,这个时候便不能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去跟小孩讲道理,慢慢去启发TA,要有耐心,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好的帮助。

大一些的孩子没有自制力,我们可能采取一些奖惩的方法,或者转移注意力。


爱吃板栗大军迷


当父母遇到小孩没有自制力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认识问题,一起探讨帮助孩子提高自制力的方式和方法。


一、父母要清楚地自制力的概念和特点

自制力,也叫自控力、意志力,就是指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

知道了自制力的概念,父母就知道了自制力是一种能力,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得到提高。





二、从“棉花糖”实验中得到启发

棉花糖实验,是斯坦福大学WalterMischel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学经典实验。



在棉花糖实验中,研究人员招募了一些幼儿园的小孩,并让他们单独进行实验。研究人员在盘子里放了一块棉花糖,并告诉桌前的孩子,自己有事情要出去一下,如果孩子能坚持等到自己回来再吃棉花糖,就会多奖励他们一颗。



实验开始后,有的孩子看着研究人员离开了,便马上吃了棉花糖;而另一些孩子则通过环顾房间四周、玩手指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不去吃那颗棉花糖,还有孩子虽然拿起来闻了闻,但是最后还是放了回去,直到等研究人员回来。



通过跟踪调查发现,经过多年以后,当初在棉花糖实验中能够抵抗住诱惑,能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孩子,通常都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比如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成绩和事业成就。


根据“棉花糖”实验的结果,研究人员提出了“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并且形成了当时一个心理学观点,即对于预测孩子将来的学习成绩来说,学龄前儿童的自控力和延迟满足的能力,是比智商更好的一个预测指标。


三、重新认识“棉花糖”实验,了解孩子的自制力和父母的行为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关

虽然,认为具有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将来取得的成就更高,这种说法也在当时的心理学界得到了广泛认可。


但是,就在2018年的5月25号,纽约大学的泰勒·瓦特、加州大学的葛瑞格·邓肯和权浩南,在心理学领域的顶级期刊《心理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得出了一个结论:


“孩子能否取得成功,并不取决于延迟满足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孩子背后的家庭。”


这个结论相当于质疑并且推翻了之前经典的“棉花糖实验”。


这几位教授在原实验的基础上稍作改进,又做了一次“棉花糖”实验。


实验人员先招募了一批幼儿园的孩子,并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让孩子们在纸上画画。并且,让研究人员事先告诉了孩子,先暂时用旧的蜡笔画,等一会会给他们拿来新的蜡笔。


两组不同的是,一组的实验人员真的拿来了新的蜡笔,而另一组的实验人员虽然答应了孩子,但并没有信守诺言,说自己忘记了,什么也没带来。


在经过这个插曲之后,实验才正式展开。后面的实验内容与之前那个棉花糖经典实验完全相同。



然而,与之前那个经典的“棉花糖”实验结果不同的是,本次实验发现,得到研究人员新蜡笔的孩子,他们通过测试的比例,要比另一组的孩子高出4倍。


由此可见,当孩子们感受到大人能够遵守承诺时,他们自制力表现会更好。

也就是说,孩子的自制力会受到大人行为的影响,如果孩子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信守答应孩子的事情,孩子也会更加信任大人,从而不去动那颗棉花糖。



于是,这位教授对棉花糖实验之前的结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孩子会不会立刻吃掉棉花糖,并不能预测其未来的成就。


因为,在棉花糖实验选择参与的孩子的时候,并没有严格控制孩子的生活背景,也不清楚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因此原来的棉花糖得到的结论也就不够严谨。除非孩子一直在同等的环境条件下生活,那个棉花糖的结论才能成立。


这些孩子的成长条件,包括了孩子自身的安全感、对自己父母的信任感,与父母对孩子的接纳程度等等,还有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处的外界环境。例如学校、老师、同学同事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而棉花糖实验并不能预测未来能否成功,只能表明孩子们当时的自制力水平。


让父母清楚地知道:孩子的自制力与父母的行为、家庭条件和外界环境都有关,这一点对于客观认识孩子的自制力水平,做信守承诺的父母,为孩子创造有爱的家庭环境,这对帮助孩子提升自制力非常重要。



四、具体来说,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一)刚开始的时候,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时间自娱自乐

特别是对年龄很小的孩子来说,“想象游戏”是早期自制力体验的重要内容,也是操练自制力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玩游戏的乐趣可以让孩子有动机参与其中。




(二)除了自娱自乐,孩子还需要与父母一起做一些有趣的活动来训练自制力

这些活动涉及一些规则,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下棋,规则就是要轮流进行。

父母可以让孩子为自己设定规则,当游戏很有趣时,孩子会有动力去遵守自己定下的规则。

如果在玩棋牌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就要基于他们现有的自控水平,寻找其他类型的活动,最终让他们成功体验到什么是自制力。



(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成功的自控经历的回忆会带来更强的自制力。

研究人员把发展自制力比作锻炼肌肉——我们锻炼得越多,肌肉就会越发达。

正如神经科学家桑德拉.阿亚默德和山姆.王在他们合著的《欢迎进入孩子的大脑世界》一书中所说:


要想玩好“上学游戏”,你(孩子)必须像一个老师或一个学生那样行动,同时,要抑制住像一个战斗机飞行员或一个小朋友那样行动。按照自己设定的规则行事,让孩子有了最早期的控制自身行为的体验,并通过这种自控来实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


正因为自制力是一种能力,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得到提高。父母要确保你的孩子有很多练习的机会。那么就要记住:


自制,不是为了取悦他人或避免惩罚而遵守规则,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学会控制个人的情绪和冲动。




五、需要提醒父母注意:不要把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较

因为孩子最初表现出自制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父母要从孩子现有的自制水平开始培养。


父母需要观察,相比以前,孩子有了哪些进步。如果这次做得更好了,要及时表扬他,一定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

因为,如果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做得更好的孩子进行比较,或者,由于任务难度太大而导致孩子的操练反复失败,这些都可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卑,从而会抵制进一步的自制力训练。




六、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能力提升,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情感的付出

要想帮助孩子提升自制力,父母首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情感。

然后,父母要陪伴孩子一起做自制力训练游戏和反复练习,并且要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每一滴的,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真诚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孩子不断地去取得进步。



当父母为孩子构建一个充满爱的良好家庭环境,并且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积极的正向循环时,相信孩子的自制力也会像身体的肌肉一样,越锻炼,越发达。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悠一格”,共同探讨育儿路上的感悟与心得。

悠一格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5b5000207cd07ece104\

胖哥生活记事录


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喜好制定一些可以逐步提升自制力的小遊戲和好的習慣養成,有鼓勵獎勵,也有懲罰,每件事都要提前和小孩子說好,先做好什麼才能做什麼,不然會怎樣,結果要讓違反的成本大一點,比如你作業要先寫完才能看電視,沒有做錯功課才能玩手機,不聽話玩具就會遲一點買,引到小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思做事情,就會慢慢養成自製的好習慣,不自製後果不好接受。



范統戶外1314


自制力不管对于孩子还是对于大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据研究表明,有自制力的人能获得更高的成就。自制力是一项很重要、对人的发展影响很大的能力。当孩子没有自制力的时候,父母要引导孩子去养成:

1.制定时间计划表,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规划好哪个时间要做什么,哪个时间要做什么,让孩子该学习的时候不玩耍,娱乐的时候不沉迷。注意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做到孩子学习、休息、娱乐的时间平衡。要跟孩子协商时间计划表的计划,引导孩子明白自制力的重要性,不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

2.父母也做一个有自制力的好榜样,监督好孩子的执行。当孩子有意识地做了表现自制力好的事情,给孩子肯定。如果父母有时间,要多陪伴孩子,给孩子安全感,给孩子多些指导,扫清自制力养成路上的障碍。


才智宝贝学堂


可以做一个自制力控制表。每当完成一件事后,可以在上面打钩,然后完成多少项后,可以得到一个奖励。 这样坚持半年以上,孩子就形成习惯了。


梵林文化


这个时候一定要理智出手去帮助遏制,用道理开导和强行制约并用,制约过程中,若有必要,就可拿他平时想要的不影响学习的物质诱导使他冲淡原有的不良行为!使其分散原有注意力逐步解脱出来,同时多带他出去玩,附加适当道理解说,使其明白道理,和明白自己的歪途害处,就会有本身抗体能力结合,辅导新兴趣,就能使他在新兴趣的环境中,脱离和淡忘旧的不良行为,这样不出多日就能成功摆脱旧恶习。


飞哥歌


从小事培养,让小孩觉得自制其实也没有那么痛苦。


车轩轩


谁的孩子,谁就该承担起来。


寻你25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自制力的概念,它是指个人控制和调节自己思想感情、举止行为的能力。善于执行采取的决定,又可以随时停止不正确的行为和情绪。自制力是意志坚强的重要标志。

自制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让孩子懂得尽管你不想做某些事情,但还是尽力去做,这样你才能做成你想做的事。

拥有很强的自制力需要父母和孩子一同努力,孩子只有在拥有自制力的环境中才能学会克制欲望,否则自制力很难形成!比如很多家长知道总看手机不好,却在孩子面前手机不离手,很多人家长知道应该快速完成工作或家务,在孩子面前却一拖再拖…………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原生家庭的影响对孩子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教育,只有父母做得到,孩子才会学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