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最偉大的科學家袁隆平,是哪所985或211畢業的?

宏揚正能量的電工


袁隆平院士的成就不需要用學歷和出身來衡量,而且他在讀大學的時候,我國大學建設還沒有985或者211一說。

據筆者瞭解,袁隆平當時就讀的西南農學院農學系後來經過院校調整,併入了現在的西南大學。現在的西南大學是一所211院校,但是由於歷史久遠,西南農學院已經被撤銷了編製成為歷史的塵埃,但是西南大學依舊把袁隆平院士列入其學校的知名校友第一位,可見袁隆平院士的影響力確實夠大。

袁隆平母校——西南農學院的演變歷程!

雖然袁隆平院士當時就讀的學校現在已經被其他學校合併,但是從這所學校的歷史演變來看,這所學校還是很厲害的。

據筆者瞭解,西南農業新建立於學校建於1950年9月,袁隆平院士算是這所學校的第一批學生,這所學校為當時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的農業研究學者。

到了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西南農學院更是成為了全國重點大學,由農業部直接領導。

到了1985年10月,西南農學院正式更名為西南農業大學,有經過20年左右的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西南農業大學和西南師範大學合併,共同組建了現在的西南大學。

這就是袁隆平母校西南農學院到西南大學的歷史演變。

袁隆平心繫西南大學發展!

據筆者查閱相關信息,這些年,袁隆平院士一直關心母校的發展。

在去年秋天,袁隆平院士再次重返母校西南大學,特意出席首屆“袁隆平獎學金”頒獎典禮,並勉勵學子們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2.25


糧油市場報


袁隆平高中畢業時,針對考哪所大學的問題,袁隆平全家都在考慮。當時,在南京政府僑務委員會事務科任科長的父親袁興烈,希望袁隆平考南京的重點大學,日後學成,走“學而優則仕”的道路。

  19歲的袁隆平,已有了自己的獨立見解。他小時候在重慶(抗戰後遷往重慶)讀書的時候,袁隆平就愛上了花花草草、愛上了農業。袁隆平沒聽父親的建議,義無返顧地報考並考取了四川重慶相輝學院的農學系。

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學院的農藝、園藝和農產製造等系與1946年創辦的私立相輝學院等合併建立西南農學院。1985年,更名為西南農業大學。2001年,西南農業大學、四川畜牧獸醫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合併組建為新的西南農業大學。2005年,西南師範大學、西南農業大學合併組建為西南大學。

所以追根溯源,袁隆平畢業於:國家“211工程”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也是目前“雙一流學科”的“西南大學”。只是袁隆平讀大學時候,學校名教相輝學院,然後後來才屢次合併。那個時候,也沒有211、沒有985的說法。

而袁隆平的成功,離不開小時候良好的教育、對農業的濃厚興趣、個人的聰明才智和持之以恆的科研精神和家國情懷。倒是和他所讀的大學的級別和名氣,關聯性沒有那麼強。

有些人,以大學為榮,有些人,大學以他為榮。


五角星


袁隆平1930年出生於北京協和醫學院,青少年時期隨父母輾轉北平、天津、漢口、重慶等地,在漢口博學中學和南京中央大學附中讀完高中——從袁隆平這段經歷可以看出,他的家庭在當時不是一般家庭。


1949年9月,袁隆平考入重慶北碚的相輝學院農學系讀書。相輝學院是一傢俬立大學,抗戰期間復旦大學為躲避戰火,於1939年遷到重慶北碚夏壩辦學,抗戰勝利後,復旦大學遷回上海,留下了一處空置的校園。當時在重慶的復旦校友決定利用復旦夏壩舊址辦一所大學,為了紀念復旦大學的創辦人馬相伯先生和校長李登輝先生,他們將此學校命名為相輝學院。

1950年,新政府整合重慶原有高校資源,成立了西南農業學院和西南師範學院,作為西南地區農業和師範教育的最高學府。相輝學院的農學系等幾個系併入西南農業學院,其他文理方面的院系併入西南師範學院。


袁隆平所在的相輝學院農學系併入西南農學院後,他繼續在農學系讀書。在校期間,袁隆平曾經報名參軍,但不知什麼原因沒有成功,今天看來,對於社會和袁隆平個人,這都是件好事。

1953年7月,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被分配至湖南安江農校教書。袁隆平畢業幾十年後的2005年,原來就是同根同源的西南師範大學和西南農業大學合併組成了西南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農業部和重慶市共同建設,位列211工程、985平臺和雙一流一流學科高校,是國家部署在西南地區的全國性重點大學。作為西南大學知名校友,袁隆平經常回母校參加活動,西南大學也將袁隆平作為自己的學術名片,在校內設立了“袁隆平班”、“袁隆平獎學金”等,受到社會各界的注目。另外再多說一句,西南大學有兩個大人物,一個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另一位是“中國比較文學之父”吳宓(已故),這兩位老先生成為西南大學的兩張名片。



綜上所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畢業於中國雙一流、211工程學校西南大學。


民國年間那些事


我嚴重懷疑這個提問是有預謀的一番炒作,看看下面這些認證自媒體瘋狂而肉麻的吹捧就知道這個問題的實質目的是什麼。

袁隆平畢業於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為中國做出什麼貢獻。袁隆平自述他最初是研究紅薯的,後來覺得紅薯沒有前途,轉而研發雜交水稻。他於70年代初進入湖南農科院工作,參與了單位研發雜交水稻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當時工作中既不是項目主導者,也不是業務骨幹,純打醬油。

直到今天,袁隆平的炒作非常成功,公司上市了,也成了科學院院士,但其成果至今為零。他的所謂超級稻,雜交稻更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轉基因作物。袁隆平這一輩子自吹自擂,自我炒作非常成功,但他所有的成果都是他自己蹲在試驗田裡發佈的,他從未獲得任何商業推廣種植的許可,別說養活中國人,他僅僅養活了些死不要臉的水軍罷了。哪個不服,說出他的雜交稻種子推廣品名打我臉,我當眾道歉。



隔壁老王A0A


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傾其一生為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有如此巨大的成就,那麼袁隆平畢業於哪所985過211院校呢?其實,在五十年代,還沒有985、211院校之稱謂。985是98年五月提出來的,211是1995年11月正式啟動的,而袁隆平是1953年從重慶相輝學院的農學系畢業的。

相輝學院本身是一所私立大學,後來經過院校調整併入西南農學院農學系。1979年 ,經國家批准,西南農學院升格為全國重點大學。1985年,西南農學院改為西南農業大學。2005年西南農大和西南師大兩所高校併為成現在的西南大學。

現在,西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高校,由教育部、農業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的211、“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下設32個院部,105個本科專業;2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生物學

國家重點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基礎心理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

袁隆平畢業於211院校,但當時的他成績平平,並非學霸。從他四年八個學期的成績來看,那時的他,真的不優秀,可後來呢?

從一位成績平平的學生到成為一名科學家,袁隆平給了你怎樣的啟示呢?


靜靜助學


袁隆平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也就是今天的西南大學,既是211工程建設學校,又是985優勢學科項目建設大學,還是我國首批雙一流高校。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爺爺曾任海南文昌縣縣長,父親袁興烈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今天的南京大學,這也是我國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雙一流大學,尤其是中文系常年和北京大學不分伯仲)中文系。母親華靜就讀於英國教會學校。袁出生於北京,後在全國輾轉求學,小學歷經湖北漢口扶輪小學,湖南澧縣弘毅小學,重慶市立第十一小學校,中學歷經重慶復興初級中學,重慶贛江中學,重慶博學中學讀書。

抗戰勝利後袁隆平就讀於博學中學(武漢第四中學),中央大學附中(南師附中)。1949年8月,袁考入重慶相輝學院農學專業。院系調整後,併入位於重慶的西南農學院農學系。1953年,袁畢業後到湖南省懷化安江農校任教。在1960年全國饑荒中,袁隆平深感震撼並立志要在農業上發憤圖強。當年7月,它在試驗田中發現了一株特殊性狀水稻,他認為這是天然雜交水稻,並去除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並結出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種子。隨後袁通過培育雄性不育恢復系,雄性不育系和雄性不育保持系三系法成功大幅度提升水稻產量。

1981年,袁成功育出中國秈型雜交三系水稻,獲得我國首個“國家特等發明獎”。1997年,袁開始研究超級雜交稻。2017年10月16日,袁隆平團隊的超級雜交稻畝產達1149.02公斤,創下新的世界紀錄。他們團隊在迪拜熱帶沙漠種植的水稻最高畝產也超過500公斤。


航空之家


上海科技報科普回答主持人:主任記者吳苡婷


袁隆平雖然是一個著名的科學家,但是他的母校卻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出名,1949年8月到1950年10月,袁隆平就讀於重慶的相輝學院農學系。


大家對相輝學院很陌生,但是很多人對於復旦大學相輝堂並不陌生,相輝堂的命名來源其實源自於馬相伯和李登輝兩位先生的名字。馬相伯是復旦大學的創始人,李登輝是復旦的重要建設者,相輝堂是對他們貢獻的永恆的紀念。而重慶的相輝學院與他們兩人也有關係。


抗日戰爭時期,復旦大學的師生們為了躲避戰火,在1939年把學校遷到重慶的北碚夏壩,在那裡建設起了臨時校址,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復旦大學的師生又把學校遷回了上海。但是為了要紀念這段歲月,復旦大學當地的校友會在重慶北碚夏壩附近建立了一個私立大學,取名為相輝學院。所以袁隆平與復旦大學是有淵源的。


1950年,這所相輝學院因為國家院系調整,又被併入了當時的西南農學院。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走上了工作崗位,當時的大學生都要服從統一分配,袁隆平來到湖南省懷化地區的安江農校任教。



西南農學院也是一所名校,它在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全國重點大學,1985年10月西南農學院正式更名為西南農業大學。之後的2001年,原四川畜牧獸醫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又被納入到了西南農業大學,2005年,西南農業大學又和西南師範大學合併,成為了西南大學。西南大學被納入了國家"211工程",擁有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科壇春秋精選



袁隆平院士讀書的時候,我國沒有211、985大學之說,當時他大學是在西南農學院學習的,西南農學院於1985年10月更名為西南農業大學,2005年與西南師範大學合併組建西南大學,西南大學是中央部屬高校,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校和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大學,因此以現在標準看袁隆平院士畢業學校,則屬於人們常說的211。



袁隆平,世界雜交水稻之父,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1930年生於北京,江西九江德安人。

求學經歷:

1930年9月7日出生在北京協和醫院。1936年8月至1938年7月,在漢口扶輪小學讀書。1938年8月至1939年1月,在湖南弘毅小學讀書。1939年8月至1942年7月,在重慶龍門浩中心小學讀書。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在重慶復興初級中學讀書。1943年2月至1944年1月,在重慶贛江中學讀書。1944年2月至1946年5月,在重慶博學中學讀書。

1946年8月至1948年1月,在漢口博學中學讀高中。1948年2月至1949年4月,在南京中央大學附屬中學讀高中(即現在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1949年8月至1950年10月,在重慶北碚相輝學院農學院學習,1950年11月院系調整,併入重慶新建的西南農學院農學系學習,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即現在西南大學)畢業。



袁隆平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半個世紀,不畏艱難,甘於奉獻,嘔心瀝血,艱苦奮鬥,為解決中國人及世界的其他人的吃飯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使我國用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

感謝袁老!祝袁爺爺長命百歲!大家有沒有與袁老是校友或老鄉?

我是掘史官,歡迎關注!


司馬長史


題主提問這個問題的意思是什麼呢?袁隆平先生於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業學院。西南農學院後來院系調整時被併入西南大學。而西南大學是一所211高校。所以可以說袁隆平畢業於211高校西南大學!

但是,實際上211工程是1995年才實施的,985工程更是到了1998年5月才開始實施的。可見,在袁隆平老先生上大學的時候根本還沒有這些劃分學校檔次的工程。但是,相比40多年後的這些985和211院校,其實當時的西南農業學院實力一點也不弱,而且袁能在建國初考上大學,那絕對比1998年考上985高校還要難很多倍!

題主可能對現在招聘方,經常限制只有211和985高校才能參加,有些不滿。實際上這是一種就業歧視,國家應該立法禁止!不能因為你招聘方為了減少工作量就設立這樣的無理條件!應該對待所有畢業生一視同仁,讓就業公平成為事實!


地震博士


準確的來說,中國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上大學的時候,尚未有985、211高校這一說法(985、211是20世紀90年代才有的說法),那麼敬愛的袁隆平院士學習生涯是怎麼度過的呢?

袁隆平於1930年9月7日,出生於北平,祖籍江西德安,在當時效戰火硝煙瀰漫的年代,一家人輾轉於北平、天津、江西、湖北等地。

求學經歷


可以看到,袁隆平院士在1953年8月,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在的西南大學。袁隆平院士從1960年開始進行水稻的有性雜交實驗,並在安江農校實習農場的早稻田中,發現了特異稻株,在經過無數困難和挫折後,終於在1973年,選育第一個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強優高產雜交水稻組合——南優2號,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袁隆平院士獲獎無數,堪稱當代神農



袁隆平院士從事雜交水稻的研究已經有了半個世紀之久,他不畏艱難、甘於奉獻、嘔心瀝血的付出,終於解決了中國糧食短缺的問題,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是當代年輕人的學習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