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虎儿闻言,长跪在地,呜咽悲鸣

【前言:青州城西,有一古村,曰

北薛村。村后有一山峰,状如倒置的金斗,谓之金斗山。峰崖形似虎头,人称虎头崖。山阴有溶洞群,各洞将山崖扮若狐面状,称狐面崖。山形奇特,故生出许多传说故事。】

仲夏,黄昏,残阳如血。一妇持刀提篮,辗转于青州金斗山阴,索寻菜色。

蓦地,阴风骤起,一声惊吼穿林而过。妇人大惊,回身望焉,一虎于松林出,吊睛白额,血盆大口,凶残森然。妇人颓然酥软,滚于一老松处。虎长啸一声,腾空而起,扑至妇背,欲断其颈。

“虎儿住口!”忽然,空中一声断喝,一白衣女子倏然而至。眉清目秀,粉面朱唇,颦眉紧促,一手将虎儿掀将在地。女子踞于妇前,查其伤情。妇人双目微合,身下血出。女子大惊,取腰间药瓶,取一丹药,喂于妇口。遂举妇人至一平处,解衣铺地,置妇人于其上,按其腹。少顷,一声婴啼,一儿坠出,女子遂以羽肩裹之。乃一声大呼,顷刻二女至,亦白衣秀面。女子命其送妇及子至山下薛庄将息。

此时,暮色将垂。女子疲累至极,回身但见虎儿面露愠色,大怒:“逆子!母命岂可违?”

虎儿怨道:“母离山数日,山中无猎,饥渴难耐,唤母拂归,岂可怨虎?”

女子哀然:“虎儿不知,今民遭天害,粮草尽矣,无物充饥,饿尸无数,瘟疫盛之。母怜其疾苦,终日煎药救之,无暇顾虎!”

虎儿闻言,长跪在地,呜咽悲鸣

“虎亦三日未食,母既不顾儿,莫阻矣!”虎怒而奔走。

“虎儿且住!”女子阻之。然倏忽不见其踪。女子甚急,恐虎作乱,才欲追之,忽觉头晕目眩,晕厥过去。

夜半,金斗山阴,虎啸声声。女子惊醒,见身卧洞内,众狐围之。

“姊姊醒矣,身上可好?”一狐躬身问道。

“众妹勿虑,无大碍。速去寻虎,令其归,莫作乱!”女子欲起。

狐道:“姊姊勿躁。虎儿业已困于笼。”

盖二女送母子下山归,恰逢虎入村行凶。二女即时阻而捉之,以笼困之置于金斗山狐峪洞外。

女子闻言静听,洞外果为虎儿啸鸣。唉!女子长叹一声,悲从心来。

事有五载,那日春寒料峭,明月垂悬。忽的,金斗山有虎哀鸣,其声甚凄。少顷,一白狐自狐峪出,循声登至山巅。但见峰巅罩一竹笼,笼内一母虎俯卧,利剑穿背,血染腹衣,其状甚苦。

白狐怜之:“汝缘何困于此?”

母虎悲叹:“吾与夫新婚居于山阴丛林,恩爱有加。昼伏夜出,以野物为生,从不伤及人类。一日暮出,为猎人追杀,夫护吾中箭身亡。吾悲,狂加报复,伤数人。今为一士追杀,吾恨之,断其颈。未料为一老妪困于此,吾命休矣!吾毙不足惜,虎子初生,若随母去,吾痛也……”

虎儿闻言,长跪在地,呜咽悲鸣

狐泪水涟涟,细观笼内,果见母虎腹下有一幼崽,含乳劲食。欲撞笼救之。

母虎阻之:“谢狐妹相怜,竹笼牢甚,非凡人所破。唯期妹逐日送食喂子,吾不胜感激。”

狐应诺:“虎姊放心,妹但有一食,必喂虎子!”

翌日暮,白狐至,衔一黄鼠。但见母虎已逝,幼虎含乳鸣。狐甚哀,以鼠投于笼,唤虎食之,幼虎拂用。狐思之良久,遂去。

未几,一白衣女子至,手捧钵盂,盂内盛乳。虎嗅其香,狂饮之。女子大喜,拂袖而去。日日送食,风雨不止。

及虎三年,金斗山獾兔猖獗,庄稼尽毁,百姓痛之。一日暮沉,一老妪突现,揭笼而起。虎出,逃入山阴丛林,遂昼伏夜出,捕兔捉獾,百姓庄稼渐好。

念往事,哀思如潮,女子起身出洞。

虎儿怒目相对,啸声如雷。

“虎儿稍安!实不相瞒,吾非汝母,汝母在山阴,汝父在山阳。”

虎甚惑,敛声凝视。

女子凄然,遂将往事一一细说。

虎儿疑曰:“救虎之狐焉在?”

女子愧叹:“狐即吾。吾本一九尾神狐,为女娲遣入凡间离间纣王,自感罪孽深重,帅众姊妹欲逃。为姜太公困于金斗,久之,金斗化作一山,世人谓之金斗山。幸山有溶洞,为吾容身之所。”

“虎儿且看,汝父母尸骨化为山崖,母在阴,父在阳。”

虎儿望焉,但见金斗山峰有二山崖,状如虎头,一阴一阳,背对而伏。遂伏跪于笼,悲鸣长啸。

女子不忍,放虎出笼。

虎儿闻言,长跪在地,呜咽悲鸣

虎出跪拜:“谢母养虎,父仇子报,虎去矣!”遂怒起欲走。

女子阻之:“虎儿勿躁,乳母有言,嘱吾告之。”

当年母虎感狐怜之,涕泪沾衣,嘱曰:“若虎子生还,望妹告知,父毙罪在猎人,不在百姓,且父仇已了,切不可伤及无辜!否则,下场如母……”

女子拭泪又道:“虎儿可知,盂内之乳皆是山下薛庄母乳也。”

虎儿闻言,长跪在地,呜咽悲鸣。良久,跃入松林。自此,薛庄村口常见猎物,皆断颈骨。

  • 王爱芹
  • 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
  • 青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 小说学会会员
  • 成人组
虎儿闻言,长跪在地,呜咽悲鸣

主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协办:山东省作协 澳洲山东同乡总会 澳中文联

法国山东商会 德国山东同乡会 加拿大齐鲁同乡会

执行团队: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