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读完博士生的人为什么劝年轻的学生不要报考研究生?

ww13142010


前面两位答主都说到了要点上,往往读博士耗时太长,出来后面临很实际的现实压力,所以往往自己读完博的人对读研读博并不热心,甚至不少人内心会有后悔之意,所以并不希望后来者“重蹈覆辙”。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对于读博(读研)的期望值的问题。一个读博或者打算读博的人,无论如何,都是在内心有一定期望值的,这个期望值很多时候会高于后来发生的实际情况,说白了,心理产生了落差,所以对读博这件事本身不一定认可。自己都不认可的事情,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亲友、学生“重蹈覆辙”了。

所以,这个问题的核心,一言以蔽之,就是期望与现实不够匹配。读完博的大学老师建言学生读好本科就去好好工作,其实是对自身读博所产生的价值并不满意的一种反馈。当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善意满满的。

其实,人生很多时候之所以过得累,一定程度上说,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期望与现实的匹配程度。这个期望值,有自身的,也有周围亲友赋予的。所以往往寒门博士是最苦逼的一个群体。

因此,落实到具体的个人,是否读研或者读博,就完全要因人而异了。如果一个人读研或者读博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改变命运,那么,多数情况是要失望的,因为这个期望值太高,绝大多数情况下,读研读博是撑不起这个愿望的;如果当作一种进步的途径,只是相对于自己有进步有提高,那么,读研读博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的。

现实中,普通本科学生热衷考研,并且希望考重点大学的研,这个选择,在我看来,多数时候都是对的。自身起点不高,往往不会对读研期望过高,而通过读研,往往确实会有一定的进步,这通常是利大于弊的。

而名校的本科生则情况有所不同。在本科时起点已经不差,读研未必能有多少提升,至于读博,在排除对于知识和学术的兴趣的情况下,单纯从个人外在收获而言,一个花五年到七年去读博的名校本科生,结果往往并不比本科后就出去好好工作的同学强,很多时候,除了学历强于本科后就工作的同学,其他方面还往往不如。

所以,这种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而期望与现实的匹配程度是问题的核心。

如果你要读研,你要读博,你得问问自己,我读研读博的期望是什么?读完的结果会在多大程度上与我的期望匹配?


博雅燕园


这个问题我可能会有不同的体会。

我硕士毕业后就在高校做管理工作,也正在努力考取在职博士研究生,虽然这是我目前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目标,可欲望却不怎么强烈。或许是因为目前对工作相对比较满意,但读博却是一件永远不想撂在一边的事情。

我硕士将要毕业的时候,志向就是想读个博士,然后在大学做一名老师、一名学者甚至一名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虽然也有不少老师劝我要慎重,经常有听老师开玩笑说他的同学都发财了,只有他在高校做一个清贫的老师。可当时就是一股脑地准备考博,最后却失利了,之后开始找其他工作,导致我比其他同学工作都晚。回想当时的执着,我认为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这或许也能为他人提供一些读博的参考意见。

  1. 与个人的志向有关。最后读博的人,一部分是因为他们一直志向如此,说是志向可能仅仅是想在大学当老师的愿望,一部分是因为专业特点限制了就业机会,而不得不读博。我大概属于前者,可能从我高中时期就盼望着在大学做一名老师,后来考上大学再考硕士时,这种愿望就更加强烈,所以后来不管有人怎么劝我不要读博,我都坚持着这种愿望,虽然失利了,但现在依然在坚持。我也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坚持着这样的愿望。

  2. 与个人的职业选择有关。每个人毕业的时候都会面临职业的选择,不管是本科还是硕士时期,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说,去哪做什么类型的工作都是未知数,即便你有志向有愿望,等真正面临就业机会的时候,你都要做出选择。即使我当时志向是去大学当老师,也不可能放弃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其他企业的机会,毕竟现在的社会只有少数人可以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如果你有多个就业机会可以选择,肯定会选与自己的愿望相近的机会。虽然我当时没考上博士,但我放弃了在国企做管理工作而选择在高校做管理工作,这是因为我觉得以后还可能有机会选择读在职博士。

读过博士的人劝你不要再读博,我认为他们是真心在你的未来就业选择提供建设性的意见;而劝你读博的人呢,我认为他们或许出于对你的了解,认为你可以在读博这条路上能够坚持下来。对于社科类专业的来说,读博并不意味着未来有高薪收入,或许只能在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教学或科研岗位上一条路走到黑,和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相伴一生。但这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如果你能耐得住寂寞,在科研的路上独树一帜,最后成为专家,那时的生活还是非常另人羡慕的。

可以举个例子,我的身边有很多60岁退休的专家,甚至有一些能力强已经评上教授的年轻老师,如果没有行政职务,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上课、讲座和参加学术会议。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最自在的时候,上课可以和年轻人交流,被邀请去各地做学术报告或讲座即有钱拿(而且还不少)又可以全国各地跑和交朋友。有一位专家曾被邀请到一千公里外的某地做持续两天的讲座,他选择带着自己的老伴自驾去,而不是坐飞机,这种性情可能只有读书人可以做到,但又有多少人羡慕他们这样呢?!

总得来说,读博之路意味着寂寞和孤独,艰辛和煎熬,但总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以前的寂寞和艰辛,对于你的人格和性情塑造,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


Pleeza


现在要读书学好文化,最好是看自己能力。从读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要规划自己今后的人生。如果想做学问,搞科研,就去读研究生。如果不想做这个就大学本科毕业去找工作。特别是女孩子,最好在读完大学本科毕业找份好的工作。案例:上周出差到一城市,一个开门店的裁缝50多岁快到60岁了。告诉我两个女儿一个博士毕业,29岁学医的,一个硕士研究生在校读书27了,可是婚姻问题把父母伤透脑经。一谈要给她介绍对相立马不高兴,叫别管了。可是他说女儿呀,你都29岁了还不急吗?


郁金香137652766


同行相轻。

我实习的时候,就发现:

妇产科医生劝我不要学妇产科,又脏又累风险高。

外科医生劝我不要学外科,呆在手术室里暗无天日。

内科医生叫我不要学内科,病情多变而复杂,讨论写到吐血。



要是听他们的话,学医可就没活路了,早就改行了,去医药公司工作之类的,轻松又赚钱。

但是一旦进入医药公司,跟医药公司的前辈交流,他们可能也会跟你说啊,医药公司行业不稳定、竞争压力大。

其实每一件事情,每一个行业,都有其为难所在,读博士也是一样,读博士的过程非常艰辛而且寂寞。但是坚持下来,必然会有所收获。

但是如果对学术感兴趣,希望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读博士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不要因为别人片面的话语而改变自己的选择,了解自己,兼听则明!


妇产科小超人


我能说我人生最失败的投资是读硕士读博士吗?同学聚会,混得灰头土脸的都是学历比较高的,而我们那些本科毕业的同学都已经人生事业小成,纵横江湖了。

一是收益问题。我属于80的头,本科毕业时好多同学都考公务员,做生意,或者去北上广打拼,而我一直秉遵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家训,刻苦读研究生,然后读博士,然后去高校做老师。人到中年,蓦然回首,真的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做公务员的很多到副处,做生意的身家千万,大城市打拼的已然买房买车在城市立足了,而我依然过着一如既往缺钱的生活。

二是选择问题。甭以为你的学历越高,你在市场上的价值就越大,事实上是你读书越多,你年龄越大,你在人才市场上就越劣势,你的就业范围就越窄。本科时你在人才市场上发现岗位众多,硕士时发现岗位减少一半,博士时就业市场真的是高处不胜寒,你能选择的就是去科研所或者高校。而且读了多年的书,身上的书呆子味与内心的道德约束使得你没有办法去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因此人际关系与上升渠道变窄。在很多高校,博士都是一线干活的,而且因为不识时务成为很多人的谈资。

三是压力问题。读博真的很累,当然大牛除外。你所面临的是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尤其是穷人家的孩子更是经济压力巨大,做学位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必须有时间保证有起码的温饱物质保证,一边为生活担忧处处打工挣钱一边要求你沉静淡泊做学术,臣妾真的做不到。再则即使你忍受住清贫,读博的心理压力非同一般,小论文大论文,尤其是论文写作真的是一个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纠结阶段,因此头发大把脱落真的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失眠、焦虑、抑郁真的是读博同学的通病。

但是读过博士也不后悔,因为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如果你家有矿,或者你是二代,真的可以利用衣食无忧的生活去做做学术,这是我的梦想生活,如果为生计发愁,上有老下有小者真的是慎重考虑,这是一条艰辛的道路,如果心理不够强大,真的也可以绕这条道而行。读博不易,多谢后来者,戒之慎选择。


黄黄66336


硕士可以读,博士不要读,除非自己非常想读。

其实主要原因在三个方面。

(1)收入。博士生的工资,在目前处在非常尴尬的地位,偏低,基本只够日常生活。读博士的人基本都在25岁以上,难免有大的花销,但是如果仅凭工资,真的捉襟见肘

(2)压力大。博士生是导师负责制,而导师的研究成果都是由博士生完成。目前的考核体制下,有些导师为了成果会拼了命压榨学生,博士生首当其冲,甚至要求学生签合同(我强烈怀疑没有法律效力),如不满意就扣补贴;每天加班到十点以后,周末无休,都是常见。博士生不是工作,不受劳动法保护,投诉无门,无加班费。同时,导师负责制决定了,博士生必须完全听从导师安排,否则有各种办法治学生,甚至直接不让毕业,扣毕业证

(3)退学难。这里说的难,并不是难以办理,而是后果严重。退学记录是要进档案的,日后但凡调档,这个退学记录是个“污点”,为何原因退学,因为没有实质性材料支撑,对方会怀疑你退学的原因,是否可能因为受处分而被迫“自动”退学。这是个巨大的bug

综上所述,以个人所见所闻,建议存在犹豫的人不要读博,这是个巨大的坑


琴酒221


题主你好,我想这就是传说中所谓的围城效应吧,这也是近些年很多毕业后工作多年的人,仍旧选择回来考硕士或者博士的原因之一了。因为当下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还有很多工作岗位提干对学历的要求,让很多人考虑再回熔炼一番,这都是无可厚非的。

言归正传,为什么很多博士毕业后不建议再去读博士?在我看来,博士是通过学术研究的必由之路,所以如果一个人的理想是致力于科研,那么读博士是必然的行为,尤其是学习影响力越大,在圈里的名声越大,越有利于学术人脉的汇集,所以如果想进高校工作或者从事研究所工作,读博士是必然的选择之一。但是在读博的过程中,很多事情可能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以我一个朋友为例,按正常毕业逻辑,发了两篇核心期刊,写完了毕业论文,就达到了该校的博士毕业要求,可是在很多学校而言,学生能不能毕业,不是取决于这些标准,而是老师的项目有没有完结,说白了就是导师让不让你毕业,这位朋友科研方向是人工智能,是导师学生团队里的科研主力,是大师兄,所以很多研究离不开他,导致他延期一年毕业,因此他和老师的关系很不和谐,所以在读博过程中,诸如此类的小细节,很影响个人的发展和心情,所以才有了不建议读博的想法。

还有就是博士生活比较枯燥,每天研究读资料搞研究,生活比较淡单调,所以好多人觉得不值得。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各地都注重人才的引进,很多的单位为了招揽博士,给出的条件越来越好,很多省部级的行政单位,给博士的待遇一般会是正科级待遇,甚至是年薪制,尤其是南方的高校和行政单位,给出的条件更是令人心动,所以,博士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大可不必担心啦。


大野泽的风


不知题目中的提法是如何得出的,我想读完博士劝年轻学生不要报考研究生的人看问题很多时候一定只看一面。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读研读博比较辛苦,特别是博士生,能够正常三年毕业的少之又少,没有拿的出手的成果想要顺利毕业确实非常困难而且做研究的过程相当辛苦,整天泡在实验室,图书馆,其他方面必然难以顾及,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产生到了30岁还一无所有的感觉,心累。二是即便博士毕业,也不一定能马上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更增加了心理压力,所以还有部分人还要继续读博士后等,在科研这条道上基本上是一直往前走了。


再对比自己大学时的同学,很多很早就成家立业,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和积累,个人事业也有了一定发展,这样的情况下,心理难免有些落差。

但是只要稍加了解一下当今的就业形势就可以发现,为了吸引人才,各地也算是开出了相当具有吸引力的条件,比如高年薪,高福利,职级,分房,解决配偶工作等,而所谓高水平人才,基本是博士及以上的,或者留学归国的高素质人才。前段时间某企业开出80万年薪招聘应届博士,也足见企业对高水平人才的重视。这对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来说,恐怕奋斗多少年都不一定能够达到。在学有所成后,博士生的起点比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要高出太多。


还应该看到,国家对博士的补贴也是相当丰厚的,绝大多数博士生不用家里帮助,依靠奖学金和工资完全能够自立,部分一流高校的博士生在校领的奖学金等甚至比一般的硕士研究生在企业里领的工资也不少。

读书深造,做科研本就是需要沉得下心,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心情过于浮躁说明并不一定适合科研的道路,有部分人本就是本科或者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不得已而选择继续深造,抱着这样的心态去读研读博难免焦躁。


对比现下就业情况,通过继续深造来获取更高平台是一条相对容易的道路,其特点就是前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但到后期发展相对要快得多。以我身边的人为例,两人同时入职,硕士研究生入职定九级职员,博士生入职就定为七级,优秀者还可申请定六级,单位两年定一次级,但是不是说到年限就自动升级,升级也面临激烈的竞争,其中又涉及到资历,毕业院校,工作业绩等多方面因素,从九级升到七级不是简单工作四年就可办到。简言之,工作后去升级比起毕业直接定更高级相对难度大太多。

所以在条件允许,自己又有深造意愿的情况下,还是尽量深造吧。


象牙塔里讲故事


如果你立志要做学问搞科研,那么读硕士博士根本不用犹豫,尽管读。但是如果你把找工作谋生放在第一位,那么就要考虑清楚了。对于一个硕士毕业三年的老人来说,我想跟大家说道说道。学位越高,风险越大,这个风险在投入了个人时间成本前提下,引发的就业风险。可以说研究生学位好比一个坑上面架着一个跳板,如果你方向对,力量足,那么你就会跳到另外一个高平台,可以是好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学习平台,但是一定方向错了或者是力道拿捏不好,就会掉到下边的坑里,具体感受就是郁郁不得志,工作不喜欢,收入不美观。归根到底我们需要就可能早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有目标性的调整学习策略,而不是一味追求学历越高越好越稳妥。有种说法是国外孩子在高中毕业上大学之前会有一年的空档期,自己可以出去了解社会了解生活,进而发现自我,然后再有目的性的报考专业,我觉得这个就很好。身边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稀里糊涂的报专业,又在大学玩了一把,即便是读了研,如果二次选择还是盲目的话,那么研究生阶段又将是晃悠,很可悲的。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我们唯有未雨绸缪,认清自己,才不至于做炮灰,生活不仅仅是活着,更要活的有意义有价值。


浪迹1022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就像前几年大家讨论的读书无用论一样,对于这样的话题,大家还是要客观辩证的去看待的。我本人有三个学士学位,还有一个硕士研究生的学位,我的同学中也有好多人读完了博士。那么对于个人的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我想和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下。

给予这个建议的博士,它是基于以下两种可能而给你的回答。

第一种可能,他在读博士的过程中是非常艰辛的,可能面临着工作的压力,面临着毕业的压力,以及面临着社会和家庭给他的压力,所以让他对读博士这件事情产生了一定的心理抵抗情绪。他只不过是对个人情绪的一个正常表达而已啊,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对于一个读完博士的学生来讲,他给没读过博士的人这么说也有可能是种谦虚的表达,告诉大家放平心态,本科毕业或者专科毕业你也可以一样去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这是一种很大公无私的表达,但是他并不能否定学历教育对于你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对于刚博士毕业的人来讲,年龄可真到了30岁左右,她的本科同学已经工作了大概有六年的时间,67年的时间,有的本科同学可能已经做到了公司的中层领导岗位,甚至月薪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收入,刚毕业的博士,虽然起点比较高,但是起点的这个收益肯定要比那些奋斗了7一8年的同学要差一些。这种情况也容易使刚毕业的博士产生心里的落差,感到很不平衡,由此而产生这样的感慨。


但是如果再从这个博士毕业以后的十年时间来看,博士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肯定要比大部分的本科生空间要好,他的成长性也要好,所以不要拿眼前的问题看长远的问题,不要被眼前的个人得失左右了未来十年或者20年以后的得失。

正如大家所谈到的,很多事情就像一个围城一样,在外边的人感觉城市里好,而城市中的人又感觉到城外的郊区是那么的美。这些问题需要大家放平心态,客观的对待。

但是无论如何,读书求学问对个人的成长,乃至个人将来财富的积累、人脉的积累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以前听到有些人讲到读书无用论,那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已,在更多的时间段内,读书虽然不能保证你获得多么大的成功,但最少通过读书,它可以使你不至于生活在最底层的低谷。所以这个问题也体现了当代很多人的一种错误的生活价值观的取向问题。


所以我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家能够追求更高的学历,还是要去努力的,将来你所创造的价值和成长的路径也都会与人不同。

希望对您有助!

汽车MBA学堂,陪你读不一样的高端商学院!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共同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