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106年前的共和黨黨員證“現身”屯溪

106年前的共和黨黨員證“現身”屯溪

日前,家住屯溪的謝吉龍向記者展示了一本民國時期的共和黨黨員證。由於共和黨僅存在一年便合併,它的發現對研究民國史有著重要意義,也填補了我市關於這段歷史的空白。

這本黨員證的主人叫謝秉珍。記者注意到,雖然年代久遠,但封面上“共和黨黨員證”幾個字仍依稀可辨,封底還能看到模糊的交叉的五色旗和共和黨黨旗;內頁從右至左依次寫有“謝秉珍君於民國元年八月初十日經俞燮、許廷光君介紹入黨此證 第十三號”,並蓋有紅色的“共和黨印”和“共和黨屯溪分部之印”。

據瞭解,在1911年武昌起義推翻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後,民主共和的建國思想得到廣泛傳播,中國廣大民眾特別是社會中上層人士參與政治的熱情極高。人們的政治思想活躍,紛紛組建自己的政黨,發表自己的政治見解,小的黨派經常分建組合,參與政治權力的爭奪。資料顯示:自1912年2月至10月間,國內政黨組織多達84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同盟會、共和黨、統一黨、民主黨等。共和黨為民國元年即1912年5月9日成立於上海,由統一黨、民社聯合國民協進會、民國公會、國民黨(非同盟會系統)合併而成。該黨以“防止小黨分裂,便利政務進行,實行共和政治”為宗旨。本部設在北京,上海設駐滬機關,全國各地設支部。理事長黎元洪,張謇、章炳麟、伍廷芳、那彥圖、程德全等為理事,湯化民、劉成禺、林長民等50多人為幹事。1913年5月又與民主黨、統一黨合併,組成進步黨。

謝吉龍認為這本共和黨黨員證的珍貴之處在於當年共和黨成立的時候,屯溪反對帝制、期望共和的思想已十分活躍,“從證上的印章來看,當時共和黨在屯溪設有分部,並且發展成員。我把這個證給黃澍老先生(已故)看過,他對此也有研究,曾跟我說過,當時屯溪發展了一些共和黨黨員。謝秉珍是我的二伯公,就是我祖父的二哥。俞燮是婺源人,在屯溪開辦茶業學習所,我二伯公當時做茶葉生意,兩人認識後,俞燮就介紹我二伯公加入共和黨,我三伯公也一起加入。”三伯公的兒子謝永貽此前長住上海,1960年返回老家漕溪村,在整理房間時無意中發現這個證,就交給了謝吉龍。謝吉龍透露,據說,俞燮和他的二伯公、三伯公曾在屯溪還淳巷和榆林巷辦過一份報紙——《新安報》,是雙日刊,但辦的時間並不長。記者隨後查閱《黃山市志》,上面明確記載《新安報》是“民國元年(1912年)12月16日在屯溪還淳巷創刊,四開3張6版,油光紙單面鉛印,隔日一期,是徽州最早的一張招股經營報紙。現存創刊初期的幾期《新安報》,用較多篇幅宣傳共和黨的政治主張,組織建設和競選議員等黨務活動,同時為反對封建專制、擁護民主共和、宣傳議會制度組織新聞報道。”可見,這與《黃山市志》的記載相符,但《黃山市志》上對《新安報》報館負責人及何時終刊的記錄則為“不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