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浙江日報》整版點贊湖州

導讀

今天,《浙江日報》整版刊發了題為《湖州:打造“分類示範”,爭當“治理模範”》的文章,聚焦生活垃圾精準分類和精細管理模式在湖州的生動實踐,和小布一起去看看↓↓

全文如下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湖州作為“兩山”理念的誕生地,從倡導光盤行動,到推動低碳生活,再到推廣垃圾分類,始終致力於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探索實踐。生活垃圾的精準分類、精細管理模式,更是成為城市文明靚麗的新風景,成為新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時尚。

《浙江日报》整版点赞湖州

範曉偉 攝

今年以來,湖州更是以“走在前、作示範、當標杆”的精神,確立了建設全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市的目標,建立了“五統一”標準,首創了“4+3+N”分類體系,全力以赴讓每一個市民參與垃圾分類,讓每一類垃圾找到“家”的歸屬,在全省率先實現了生活垃圾的零填埋、負增長、全分類、全處置。

制度強保障

下好“一盤棋”

“今年以來,尤其是8月份全市萬人動員大會召開以來,全市垃圾分類工作按照市委‘一流目標、一鼓作氣、一嚴到底、一盤棋局’的要求和市人大的相關部署,以建設生活垃圾分類全國示範市為目標,狠抓生活垃圾精準分類工作,繼續保持走在全省前列。”近日,在湖州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湖州市政府分管領導專題報告全市生活垃圾精準分類工作推進情況。

作為“兩山”理念的發源地,湖州圍繞建設生活垃圾分類全國示範目標,深入推進高規格工作機制制度化、常態化,以高站位、高標準落實好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各項工作。

《浙江日报》整版点赞湖州

範曉偉 攝

在頂層設計上,湖州構建了“1+4+10”的政策標準體系,先後編制了《湖州市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這1個規劃、《湖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等4個方案和《關於限制一次性消費用品的工作意見》等10個主要配套文件,德清縣出臺全省首個垃圾分類縣級地方標準規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範》,以更高標準推進“全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市”建設。

目標既定,行動必隨。湖州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定期開展基層調研活動,圍繞宣傳教育、“八進”工作落實、基礎設施建設、標準體系建立等內容,開展了各級人大代表生活垃圾分類情況聯動監督、市政協“三級民主監督”等專題督查活動,督促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各項工作的落實。

《浙江日报》整版点赞湖州

生活垃圾精準分類定時定點投放試點小區

為了讓監督行之有效,湖州市人大專門成立全市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協調組,組織各級人大代表參與本區域內聯動監督,並以“五督助推”為抓手,明確了“單月看、雙月聽”的常態化監督機制,已出臺的《湖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湖州市美麗鄉村建設條例》和《湖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均對垃圾分類相關行為作出立法規定,進一步規範分類行為、保障監督有效。

為了把垃圾分類做精做細,湖州市還率先引入第三方評估,對全市各區縣的城鎮及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及垃圾資源化處理利用工作實施現狀進行分析評估,督促各區縣補齊短板弱項、打造特色亮點,全面提升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精細化管理水平。

流程全暢通

打造“一個環”

“當我們生活中產生了各種垃圾後,只要經過簡單的分類,最後都能找到各自的歸宿,比如易腐垃圾找旺能、可回收物問鐺鐺、有毒有害尋環衛、裝修垃圾先預約,最終使我們的生活垃圾無所遁形,還我們一片綠水青山。”在湖城各個社區,如今這樣的垃圾分類宣教課堂正一場一場地開講,已經成為了每個社區居民的必修課。

據瞭解,為了讓每一類垃圾都能得到妥善處理,湖州在現有四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提升,建立“4+3+N”分類體系,將日常生活垃圾分為四大類,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同時,將大件垃圾、園林垃圾、裝修垃圾納入生活垃圾分類體系,根據湖州產業特色,制定垃圾細分清單,將與日常生活垃圾性質相近或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服裝廢料、竹製品廢料、木板加工廢料、新能源蓄電池等納入強制分類體系。對於未分類或分類不正確的垃圾,環衛部門有權拒絕收運。

《浙江日报》整版点赞湖州

安吉零垃圾蛹工坊

混合是垃圾,分類成資源,湖州圍繞垃圾“資源化”三大舉措並進,做好回收利用文章:建立流動回收車、回收網點、分揀中心和集散市場(產業園區)“四位一體”的市場佈局,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與垃圾收運體系融合、線上線下融合的“兩融合”;培育和引進美欣達、小黃狗、聯運、智達等一批再生資源回收龍頭骨幹企業,促進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積極推進與工業企業在工業垃圾回收利用上的合作,利用園林垃圾製造生物有機質,利用布條、竹木製品等製成RDF(固體垃圾衍生燃料),最終實現各種可回收物循環利用。

如今,湖州已在全省率先實現了生活垃圾分類處置設施全域覆蓋,基本建成了以焚燒處理為主、資源化利用為輔的多元垃圾分類處置體系,實現了城鄉生活垃圾“零廢棄”,生活垃圾總量“負增長”,生活垃圾處理“零填埋、零死角”等質的突破。一組數據顯示,今年湖州市生活垃圾焚燒量由去年的3187噸/日降至3024噸/日,減少5%;市本級餐廚中心噸發電量從37度提高到42度,增長13.5%;南太湖垃圾焚燒發電廠噸發電量從334度提高到394度,增長17.8%。

管理靠數據

構建“一張網”

“垃圾分類智能管控駕駛艙是藉由大數據、雲存儲平臺、數據模型等智能化技術,實現分類垃圾收運處置的全流程管控、信息存儲、數據分析、實時監控等綜合職能。在地圖上輕觸鼠標便能在智能大屏上獲得實時的項目運營視頻,並實現生產數據風險控制、生產效率實時把控等功能。”美欣達運管調控中心負責人介紹。

在如何破解全市垃圾分類信息量大、動態變化快、統計分析困難等難題上,近年來,湖州市通過建立大數據管理平臺,促使垃圾分類管理趨於精細化、智慧化、嚴格化。

據瞭解,在全市開展精準分類的小區中有500餘個小區已實現了智能管理,如在“湖州市生活垃圾精準分類智能管理平臺”上可以看到易腐垃圾投放參與率、合格率,在“南京志達”“愛家物聯”等平臺上可以準確計算出可回收物的收集量,此類智能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清楚地展示分類小區易腐垃圾收集量、可回收物量、居民參與率、分類準確率等信息,便於管理者源頭追溯、跟蹤管理。

《浙江日报》整版点赞湖州

旺能餐廚處置中心沼氣儲存罐

除了在小區建立智能平臺以外,餐飲單位依託“廚房革命”平臺建設,可在APP上直觀地看到廚房後臺餐廚垃圾的產生及投放情況,在美欣達智能管控中心依次看到餐廚垃圾的收運及處置情況。今年以來,湖州市餐廚垃圾處置中心已處理10.1萬噸餐廚垃圾,提煉油脂4000餘噸。

此外,湖州市建立推進“個人誠信分”評價指標體系,將對個人及企業垃圾分類不規範行為的行政處罰納入信用體系。今年以來,市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共計處罰2.01萬例,對評價結果為“差”級的在整改到位並履行行政處罰後,可進行信用修復。同時聯合銀行開展“雙綠創業,環保致富”垃圾分類綠色信用貸項目,對連續兩次列入“垃圾分類”黑戶的上浮貸款利率,對評為“垃圾分類示範戶”則享受貸款利率優惠、上調貸款額度。

《浙江日报》整版点赞湖州

在已建立多種智慧化管理平臺的基礎上,湖州市加快推進城市數字大腦建設,有效整合現有的各類管理平臺,統一納入數字大腦,全域、全面、全方位智能監管垃圾分類體系。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接下來,湖州將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久久為功的韌勁,全面推進生活垃圾精準分類工作,全力打造生活垃圾分類全國示範市,在更高起點上共推高質量發展、共享高品質生活。

安吉:

全力打造“無廢縣”

堅定地走綠色發展之路,安吉創新探索垃圾分類處理方式,各級黨員幹部、“螢火蟲”城管義工、“家園衛士”(公安民警)等積極參與分類宣傳引導,讓垃圾分類成為全民參與的新時尚。

在城鎮,安吉已建成34個虎哥回收服務站、26個回收網點和標準化生活垃圾分揀中心,為生活垃圾打通“回收利用”高速公路。安吉虎哥每天回收生活垃圾約55噸,其中97%得到再生利用。同時,全面推進源頭減量,今年7月起機關企事業單位禁用一次性水杯,已減少一次性水杯3萬餘個;8月起在住宿業推廣取消“六小件”,每天可減少一次性消費品3萬件。回收利用和源頭減量“雙管齊下”,讓安吉的城鎮生活垃圾總量減少約4.1%。

《浙江日报》整版点赞湖州

在農村,安吉正上演著垃圾不落地到垃圾不出村的演變。在“零垃圾村莊”橫溪塢村,秸稈、樹葉、菜葉等迴歸田園作為養料,廚餘垃圾集中收集進行沼氣發酵,可回收物被做成手工藝品,各類垃圾都能得到有效的分類利用。

如今安吉縣上中下游一起抓,城鎮農村全覆蓋,全力打造全省首個“無廢縣”,垃圾變成了綠色資源。

長興:層層創新助推基層治理

在長興縣水木花都小區,今年的物業費的收取卻比往年容易了許多,通過垃圾分類進一步提升物業服務水平和業主滿意度,今年物業費收繳率從不足70%提升至85%以上。

作為一個擁有5561戶、近2萬常住人口的小區,水木花都是長興縣“定時定點”投放和“定人定桶”管理的“四定”精準分類模式的試點小區,社區通過“撤桶並點”,投放點從153個撤併為13個(僅為西區),原投放點位用於改造停車位26個、復綠33處,目前垃圾分類準確率達95%以上。

垃圾分類,成為了社區治理的“潤滑劑”,水木花都小區只是一個縮影。畫溪街道白蓮橋村誠信引領垃圾分類標準化管理,如今這項工作已經在全縣推開,長興將農村生活垃圾精準分類工作納入農村誠信體系建設,對正確分類投放垃圾的農戶給予兌換積分、綠色信用授信等鼓勵措施,對不配合、經常錯分的農戶納入村級誠信體系黑名單。

此外,長興把垃圾分類與綠色金融結合,聯合長興農商銀行創新開展垃圾分類示範戶集中授信工作,被授予綠色信貸家庭的,可獲得長興農商銀行10萬元信用貸款額度。截至目前,長興縣共為3056戶示範戶家庭頒發“綠色授信證”,發放2.9億元信用貸款額度。

德清:垃圾監控有了“千里眼”

步入新時代,生活中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無處不在。德清縣基於智慧城市建設,充分運用“地理信息+”優勢,將智慧化貫穿於源頭、中端、末端,以“一套系統一雙慧眼一個訣竅”推動垃圾分類管理智能化、信息化、精細化。

基於智慧城市建設,德清縣開發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智能管理系統,為全縣12個鎮街的143個行政村、106個小區的居民發放編碼,城區居民手持印有編碼的智能卡,農村居民將印有編碼的芯片貼在入戶桶上,居民分類投放智能稱重、自動採圖、積分自主關聯,實現實時監管、結果量化、分類工作可視化、多部門信息聯動的監管體系,有效提高生活垃圾分類的參與率、準確率。

同時,德清縣組建29人的信息採集員隊伍,深入背街小巷尋找垃圾分類短板,將問題定位並拍照上傳至“智慧城管”信息服務平臺,技術人員通過數據分析、地圖比對,將信息派送至相關部門,實現2小時精準處理。

此外,為進一步推進精準分類,實現便捷投放,德清縣抓住“新”訣竅,以便民利民為出發點,開發了生活垃圾分類搜索引擎和收集車巡航系統,搜索引擎收錄了近300種生活垃圾的名錄,形成基本覆蓋所有生活垃圾的龐大數據庫。截至目前,全縣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98%,參與率90%,投放準確率達85%。

記者:楊斌英

《浙江日报》整版点赞湖州

畫中勞作忙

12月,攝於長興縣龍山街道渚山村車渚港

攝影:譚雲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