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大棚養三黃雞,不妨試試這些方法,減少損失

三黃雞大棚養殖技術是廣西農村規模養殖中興起的一項投資低、效益高、環境汙染少的養雞新技術。筆者就廣西優質三黃雞規模化養殖的主要技術作具體介紹,以供同行養殖參考。

1 雞舍建築

棚址選擇。選擇地勢高燥、平坦、運輸方便、遠離村莊、水電來源有保證的果園、山坡或荒地。棚舍坐北朝南,東西向開門,南北向開窗。棚的面積。根據飼養量多少而定,一般以750m2左右,養雞6 000~9 000 只的棚為好。棚的材料。

①經濟棚:竹木框架,磚砌牆,開窗,水泥地面(下鋪一層尼龍布,上澆3~5 cm 水泥)。棚頂由內而外依次為尼龍布、稻草(3~4 cm)、石棉瓦(或油毛氈)。②簡易棚:竹木框架,泥土地面,尼龍布或遮陽網作圍牆,棚頂由內而外依次為尼龍布、稻草、遮陽網(或尼龍布)。稻草起到夏天隔熱、冬天保溫的作用。棚的形狀。下部長方體,棚頂“人”字形。棚的規格。①棚體:長60 m,寬12.5 m,棚高3.5 m。其中圍牆高1.8 m,頂棚坡度1∶4。②窗門:南北兩牆上每隔0.5 m,開一個寬為1.3 m、高為1.0m 的窗。③天棚:在棚頂最高處每隔10~12 m,開一個長8.5 m、寬3.5 m、高1.0 m 的天棚,利於有毒氣體逸出和散失。

大棚養三黃雞,不妨試試這些方法,減少損失

2 環境控制

2.1 飼養量

每棚最大飼養量按密度約為:春、秋季8~9 只/m2,夏季7~8 只/m2,冬季11~12 只/m2。

2.2 大棚調溫方法

冬季溫度降低時,選用透明度好,保溫性強的塑料膜或大棚膜覆蓋窗、門、天棚,當室外溫度降到零度以下時,窗、門內加蓋一層塑料膜,地面加墊礱糠、稻草或棚內加設熱源。但應注意通風換氣,防止疾病發生。春秋季隨著溫度的升高或降低, 及時適度揭開或覆蓋塑料膜。夏季主要做好降溫工作。偏熱時,要打開所有的窗和通風口,有條件時開電風扇降溫,被陽光照射到的地方外掛遮陽網。

2.3 做好大棚的消毒工作

每批雞售出後用生石灰、燒鹼、百毒殺或甲醛等進行徹底消毒。

大棚養三黃雞,不妨試試這些方法,減少損失

3 飼養管理

雛雞(0~6 周齡)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差;絨毛稀短不能禦寒,體溫調節能力差,因此在育雛過程中必須做到認真細緻。其技術要點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3.1 做好育雛前的準備

提前1~2 周將育雛室徹底檢修一次,及時維修破損的門窗、牆壁、頂棚、通風孔、網板、水電設施等;準備好取暖設施,分群用的擋板、簸箕或薄膜、料盤、飼槽、飲水器、水槽等用具;對育雛舍內外及飼養用具進行徹底清洗,用3%來蘇水或燒鹼水進

行消毒,爾後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15 mL、高錳酸鉀7.5 g 燻蒸2 h;根據育雛的數量準備好足夠的飼料(每隻雞出殼到21 日齡需飼料1 kg 左右)、墊料、常用藥物和疫苗;提前半天給育雛室升溫,育雛溫度達到要求後方可進雛。

3.2 選擇健雛是提高成活率的基礎

健康雛雞生命力強,容易飼養。養殖戶應到種雞健康水平較高、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雞場進購雞苗,以保障雞苗的質量。一般來說,在孵化正常的情況下, 按時出殼的大部分雛雞(98%以上)均為健康雛雞(購買時注意挑選出殼時間正常,腹部軟,臍帶收縮好、體質健壯、眼有神、行走靈活、大小一致、活潑健康的雛雞)。

3.3 溫度控制是育雛成敗的關鍵

出生第一週要求育雛溫度為33 ℃左右,室溫28 ℃左右,以後每週下降2~3 ℃。供溫形式有紅外線燈、取暖器、炭爐、煤爐、煙道等,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採用。判斷育雛溫度的方法:除可藉助溫度計(溫度計需掛在距離熱源50 cm、距離地面5 cm 處)外,主要是以雞群的活動狀態為依據(溫度適宜時雛雞精神活潑, 疏散好動, 睡眠安穩,伸頸舒腿;若雛雞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頻頻喝水,則是溫度過高;雛雞擁擠打堆緊靠熱源則是溫度過低),必須保證育雛溫度的相對平穩,發現溫度過高或過低時應立即採取措施進行調整。脫溫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寒冷季節35~45 日齡,春秋季節25~35 日齡,夏季不需人工供溫),並遵循逐步過渡的原則。

3.4 飼料和飲水是雛雞正常生長髮育的保證

一是要滿足營養需要,4 周齡內最好供給地方優質雞專用的全價成品料、開食料;二是飼餵宜少量多餐,一般白天每3 h 左右加一次料,夜間加1~2 次料;三是要保證採食均勻,應按群體數量配備足夠的採食位置, 每次加料時應讓95%以上的雞能夠同時吃到料;四是及時調整採食高度,1 周齡內先用薄膜或簸箕或淺食盤喂料, 以後逐步換成料槽或料桶,料槽或桶放置的高度應和雞背平,每次加料量以佔到料槽的2/3 為宜;五是要提供充足、清潔的飲水,10 日齡內每50~60 只雞用1 個小飲水器,以後逐步換成中、大飲水器;飲水中可加入適量的電解質多維和防病保健的藥物;水質應達到畜禽飲用水標準;注意防止脫水。

3.5 保持合理的密度

育雛第一週內的合理飼養密度為:地面平養50 只/m2,網上育雛60 只/m2。以後每週下調5%~10%。注意處理密度和有效空間的關係。

3.6 做好通風換氣

要求育雛室內氨氣的濃度不超過0.002%,二氧化碳含量不超過0.2%。以進入育雛室內聞不到臭味和無刺眼為適。冬季應選在中午較暖和時、其它季節白天適當打開門窗進行通風換氣, 注意處理保溫和通風的關係。避免穿堂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