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下,为什么企业级SAAS在中国发展的并不好

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下,为什么企业级SAAS在中国发展的并不好

据阿里巴巴财报显示,阿里云2017年销售额顺利突破百亿大关,近日金山云也宣布融资2亿美金,年初还有ucloud,以及青云等诸多企业拿到巨额融资。在整个企业级服务市场,一边是laas如火如荼的发展,另一边整个SAAS市场逐渐变的“安静”来下来。

年前获腾讯投资的teambiton基于产品的延伸开始尝试做CRM相关业务,SAAS客服领域,受于运营成本压力,一部分企业也开始调整销售佣金,整个行业近两年虽然拿大大把大把的融资,但业绩增长明显放缓,甚至停滞不前。

2016年我统计了528家企业相关发展状况,迄今为止,这些企业中,纯SAAS(订阅式服务)业务业绩能够过亿的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出来。不少垂直大领域,诸如客服,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等相关SAAS企业,销售额千万级以上都能算得上行业内的佼佼者。

而大洋的另一边,Salesforce以一骑绝尘的姿态飞速发展,Zenefits在HR领域也快速向前冲刺,与此同时 Domo,DocuSign,Slack都在各自领域发展的不错。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级SAAS业务就这么难发展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下,为什么企业级SAAS在中国发展的并不好

一.服务提供商内部的问题

在分析市场原因,外部原因之前,我们先聊聊关于我们,关于我们自己方面的原因:

  1. 产品的成熟度

  • 企业级SAAS产品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领域,需要对行业的理解,认知,分析达到一定深度才能做出好的产品。虽然SAAS更多的是强调标准化服务但如何在标准服务内,使得产品具备充分的可配置性,变的非常重要。而事实上目前市场,大部分SAAS产品可配置性,较差,并且由于对于服务行业业务流程理解分析较浅,制作出的产品,往往差强人意。

  • 譬如:在供应管理,采购业务服务的产品中,大部分系统只能基于标准件的采购进行管理,在此之外对非标准件采购支持非常差,只能简单做到数据流的流转。

2.产品的定性

  • 一切的管理都是为了支持业务。但从现实的情况来讲,大部分软件的定义都偏向于管理支撑工具,而非业务支撑工具。更多考虑的功能在于员工的监督考核,少部分是功能是支持操作人员效率提升,至于如何做好服务的延伸(支撑生意),往往很少考虑到。

3.易用性较差

  • 虽然TOB端的产品更多的是服务于组织,考虑的应该是组织价值。但任何组织都是由个体组成,一些产品在产品设计过程终,对产品体验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最终造成实施成功率低,用户留存率低,以及NPS低。

  • 每个企业都需要评估下自己产品在用户心中是哪个层次(有用,能用,好用,易用,爱用

4.安全性不够

  • 随着云计算的兴起,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SAAS,但是在安全性保障方面,国内企业做的还是不够。

  • 缺乏良好契约精神,目前在一些互联网公司“示范”下,滥用用户信息,未经授权泄露用户信息情况特别严重。在利益和用户安全上面,大部分中国企业很少把用户放在第一位。同时由于创业企业不稳定性,客户很难放心把自己数据,全部放在厂商的产品上。

  • 产品的稳定性不足。采用SAAS的方式,理论上来讲,应该是能够更好的给客户最佳体验,最好稳定性。但实际来讲,目前国内SAAS产品稳定性还是有所欠缺,偶尔会出现故障影响用户业务正常开展,同时由于服务意识不足,但客户也不知道,不清楚,何时能够解决,原因是什么。同时在产品升级的过程中,不尊重用户习惯,随意调整,隐藏,改变某些功能常常存在。

5.服务能力不足

  • 产品服务能力不足。很多产品在用户引导,用户学习上门槛很高,会制约用户增长速度。

  • 服务人员能力不足。虽然我们一直在讲客户成功,但从目前国内SAAS企业来讲,其实只是一个幌子,和过往的实施,售后并没太大区别。不管是服务的意识,对客户的重视,服务的方法论,服务的能力都很欠缺。

  • 运营能力不足。不少企业,往往很多从市场,活动吸引上来的注册用户,或者线下签约的用户,进入产品或者平台之后,基本上就放置不管了,放任用户野蛮生长,没有制定有效的规则,或者方式,引导客户“玩着玩着”用起来。本人早些年观察钉钉发展时,不是很看好钉钉。但看这几年钉钉的用户运营能力,不得不佩服阿里的运营,逐渐把用户都盘活了。

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下,为什么企业级SAAS在中国发展的并不好

二.市场方面的问题

做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忽视市场的力量,有时候市场就摆在那里,你来的早了,会死的很惨,来的迟了一样会死的很惨。如果把SAAS市场分为三个时代的话,中国的SAAS市场正处于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的交界点,一部分企业的意识已经觉醒,另一部企业,好比农耕时代,你向农民销售自动收割机,他们没意识,没柴油,很难去接受这种理念,也不知道如何使用。


那么市场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哪里方面呢?

  1. 用户习惯

  • 目前当家做主的企业主依旧以60,70这一批人为主,对于这类产品的接受度较低。包括使用微信,他们往往也是最后一批用户,处于强行被改变的对象。

  • 另外实际上,很多操作人员,对于使用软件也是敬谢不敏,不愿改变工作习惯。

2.企业寿命

  • 事实上从1978年改革开发至今,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还非常短,包括我们所知的BAT成立时间也才20年。能够支持经营10年以上企业太少太少,大部分企业都在温饱以下挣扎,求的是生存,而非发展。

3.管理意识

  • 管理意识的薄弱也是非常重要的点,主要表现在管理的规范性差,管理方式不科学。

  • 管理的执行力差,很多事情开了头以后,执行力很差,缺乏延续性,往往变来变去的,最终无疾而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