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现代中国继承了哪些对你我生活影响很大传统文化?

clancy1201


中国道家文化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流之一,积淀丰厚,影响深远,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道家思想提倡的是一种非人工的“自然”的理想之美,尊崇的是天地万物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成之道。在对中国传统绘画、文学、思维方式、法律等各方面的影响,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即使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

一, 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整个宇宙的普遍规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必须遵循“道”以“自然”的法则才能到达和谐。首先认为,色彩不是本质,仅起炫耀眼目“五色令人目盲”的作用,“色”和“华”作为表象与“腹”和“实”作为本质形成明确的对立。对于“素”与“玄”二种无彩色高度重视。文人们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投入山水绘画创作中,便选择了更本质的墨白,即水墨。中国画水墨山水的兴起,道家美学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庄子发挥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宇宙的最高实体,是事物本源、本质和规律的总称。“道”是无限的、永恒的、必然的和稳定的。在“道”的关照下,一切可感知的事物都是有限的、暂时的、偶然的和流变的。但是,形而上的“道”又是借助形而下的“器”得以显示的。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悟道”,但这个“悟道”的过程却要通过“味象”即通过对具体的事物的观察与思考,才能涉向精神的彼岸。自然景观就是“道”的映像,山水的存在意义是“以形媚道”,因此山水画的审美意义同样体现在对“道”的传达上,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对一时一地的自然景观的简单再现,创作必须体现出艺术家的主体意识,即创造过程不单是技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以神法道”的精神升华过程,正是基于这种创作宗旨,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在形神关系上的特有观念。画家认识到“情无景不发,景不情不活”的道理,将画中渗透纯真的情感,才能获得神韵。

二,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

老庄认为素朴最美,所谓“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确立“自然”“素朴”为最高审美原则。老子说“无言”,庄子说“得意忘言”,使得文学常追求“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

人总是在自然中,人感情的喜怒哀乐也是与自然运动变迁相辅相成的。从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的辉煌,诗歌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流。中国文人的抒情对象更多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是更宏大的存在——自然。其创作空间是“天地大美,四时明法“的框架内,写的总是:乘风破浪、江山如画、春花秋月、飘絮落红……中国诗的最高境界就是:敏锐的洞察力与捕捉自然与人在刹那间的交流。

“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念天地之悠悠”;必须要“抬头望”过了“明月”才能“低头思故乡”;是“大江东去,浪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而“问君能有几多愁”,也必须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中国的诗歌里。

三、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道家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显著贡献主要在于相反相成的辩证思维模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无为”方法论。所谓辩证的思维模式体现在对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有深刻把握。这种所谓模式可以使人在看问题时不太容易走向形而上学的绝对化,避免固执、僵化和教条主义。

“无为”既是一种思想主张,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思维模式。“无为”的方法教会人们在看待问题和处理事情时要善于顺其自然,不要蛮干、硬干,要学会换个角度想问题,退一步想问题,要善于因势利导,以柔克刚,以退为进。这种所谓方式构成了中国文化之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道家思想对中国法律的影响

法律理念需要以普遍的自然理性为准则。道家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就是“道法自然”的理念。’道家以自然界理法为万能,以道为先天的存在,且一成不变,故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认为,在人类创造的各种秩序文明产生之前,整个宇宙就已经按照一种永恒而明智的秩序在运转了。这种秩序的本质,是一种超越了一切人类理性的先验的自然理性——道。在道家的观念里,“道”是关于正义的基本的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是一切人定法的基础和本源。所有人定法都必须受制于它,服从于它,并从它那里获得力量源泉。“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由此,道家形成了“自然法”至上的观念,“道”俨然成了统领一切秩序、支配一切秩序的“至尊法则”,“道法自然”也就成为道家法律思想的精髓和最高准则,成为其阐述一切法律哲理的出发点。

因俗而治的法律原则。道家提倡的“无为”和“自然”,对君主的绝对权威和国家强制力提出了挑战,具有朴素的反专制和反对法律一元化的因素。事实上,道家已经注意到民间自发形成自我约束规范的能力,并且认为这种以民情和天道为基础形成的自然规范,远比统治者煞费苦心设计的法律要明智得多。道家的“无为”限制了君主手中“无限”的政治资源,要求统治者信赖和依靠人民自我调整、自我正化的力量,并给予民间的政治智慧以充分的发展空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白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道家的观念推翻了统治者自上而下“赏赐”法律与民的运行顺位,而对民“自均”、“自正”、“自定”的自下而上推动社会和谐的能力给予充分的肯定。











道艺2


现代中国继承了哪些对你我生活影响很大的传统文化,这个问题,除了社会管理体制和国家发展战略决策不断深化外。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有相当部分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着你我的生活,甚至永远不会改变。

特别在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和传统文化娱乐很明显。并占据了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很大部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带来幸福快乐。为此,用现代中国流行传统通俗易懂的俗话和古诗句,分别来加以说明。

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

①“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遭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一传统语句也无时无刻地影响到现代社会的每个人生活和工作。在社会上人与人的交往中,不会乱为,更不会恶为。

②“顺世者昌,逆世者亡”在个人与社会关系层面上,虽然没有传统的“三纲五常”那样严紧规矩,但是,人们都有自我道德修养和自觉地遵守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否则,受法律制裁,严重犯者定惩处!

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艰辛。为自己求生存,尽自己的责任和努力。

直到如今,也同样地反应了广大人民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坚定信心以及勤劳致富热情。劳动光荣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肯定,积极投入到劳动致富中去!

④“你我相识皆有缘,面带笑容结人缘,布施欢喜种善缘,你对我错相惜缘”这句传统佛经教语,自古以来,反应人们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精神。

当今社会倡导和谐社会,每个人都懂“多个朋友,多条路”的道理,在居住的小区中“以邻为伴,以邻为善”形成新风尚。讲客气和谐文明话,互相帮助随处可见,这也有着中国文化传统美德至深影响。

二,传统文化的家庭责任

①“三十而立”这一传统文化语句,就是人在三十岁之前,必定成家立业,才是人生重要起点,也是传宗接代的理念。

而今,现在的人们都一样,年轻人的追求结婚,父母着急操办。为此,三十岁之前大多也就结婚成家生子,除非有特殊情况,也会千方百计解决。

②“养子不教父之过”还有“养子不读书,犹如在养猪”,这句传统的俗话,反应古代社会家庭教育重要性和文化知识的追求,尽显家庭光耀。

如今的社会也深受影响,随着当今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更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督促子女上学读书,找出息改变人生命运。

③讲究孝道是中国文化优良传统,古训“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就是说“孝”是人伦之理,立人之本。民间也有句俗话“子不善爷,如畜牲”,“孝”乃是礼仪之帮,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孝敬父母,也越来越重视,也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孝敬父母在任何社会,都是一个重要内容,每个社会中的人们深知,不孝敬父母,家庭就不会有和谐,并会遭到全社会的指责,深知不和谐的家庭人员在社会上混,是混不下去的,也难有发展前途。

三,传统的文化娱乐

①传统诗句“每逄佳节倍思亲”,自古以来形成,过大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加看重传统的节日,欢聚娛乐一场。

“过大年大团圆,正月初一要拜年”,这传统俗话就是,大年三十家人团圆见了面。但是,初一大早起来还要同自己长辈拜年送上祝福。这也是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经久不衰而现代更加作兴。

②传统的亲情来往也是自古以来影响着人们。有句古俗话“亲情来往好似锯,扯来又拉去”,为此,现代人们也很作兴家庭庆典活动。把亲戚朋友请来欢聚一堂,拉近了亲情之距离,又带来了快乐,如:生日,祝寿,婚庆,状元庆等。这也是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所在。

③传统俗话“死者为大”,也影响着现代社会办丧事。凡是亲戚间有人去世了,并不用请。所有亲戚朋友知道后互相转告,自觉地送上祭祀品参加葬礼,使亲情间更加团结起来,这也是自古以来形成了规矩。

综上所述

以上就是,以传统文化形成的俗话和诗句,说明继承了传统文化并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只是引用了其中几句,还有更多的教育人们,启迪人们的传统文化俗话和诗篇,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当今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人民生活富裕安康,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果。但是,传统文化在民间还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更加传承发扬。

总而言之,

现代社会倡导孔子和老子思想形成的“仁义道德”教育,更会使人们在生活中产生积极的更大影响。不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依然经久不衰,对构建稳定和谐社会有很大的促进,更会大扬光大!


刘梦辉1445414400581


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节日、古文、古诗、乐曲、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等都是传统文化,深深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汉字和书法就是深刻的传统文化,“道”字,是由“走”字偏旁和一个“首”字组成的。古人造字也真是奇妙的很,“走”字代表的是动,是行走,是经历阅历;“首”字代表的是头,是头脑,是思索思考。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行万里路,并一路上阅人无数,他才可能会成为一个得“道”高人。

琴棋书画,中国风,包括现在流行的中式装修,都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孔子,老子的文化精神,仁义礼智信,孝道,礼法,传承着每一代中国人。《诗经》讲:人应该时常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合不合天道。很多福报,不用求,自然就会有了。《易经》第一章说:经常行善的家庭,必定会有多余的福报,传给子孙。

国学的基本精神是道、礼、和三字。顺天性而行即为道,各行其道即为礼,各得其所即为和,最终归结为一个“中”。中华文化是以中庸精神为核心的礼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弘扬中庸精神。





释俗子


文化继承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我们就从儒家经典著作《大学》说起:《大学》对孔子的思想继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孔子的思想主要在《论语》,而《大学》对《论语》的继承,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价值观及责任感,重视个人在国家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重在个人对国家社会实践的参与精神,与儒家积极的入世观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

第二,《大学》强调重视个人伦理与社会的政治关系,完善和发展了儒家伦理思想。比如:“一人贪戾,一国作乱”,这对激发每个人的修养有其现实的积极意义,也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大学》强调家庭与社会的关系,认为治家才能治国,“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以此突出:“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的思想,彻底丰富了孔子儒家社会学的内容。这一伟大的观点,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即是现在也有其借鉴的现实意义。

总之,《大学》对孔子儒家思想作了重要的继承

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开心71972637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华夏儿女更是不断的继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传统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

儒——仁义理信智

由孔子创立,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经典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

佛——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佛家文化以慈悲为怀,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道法自然,从人生,社会,自然的角度出发,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现实意义

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中流砥柱,为我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不断提供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不断的促进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的继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春夏秋冬L


1、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没有中华文化,就不成其为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只有牢牢站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立场,才能从根本上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

2、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文化发展长河的内在延伸,对于中华文化有多方面的需求: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建设与巩固;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价值观建设;吸取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

3、围绕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依托中华文化的智慧,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和中国价值的“中国方案”。中华文明赋予我们的世界观和以此处理复杂事变的能力,是支撑这个大文明数千年发展的内在力量。



留香好茶


传统的易经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学文化对我们影响深远,"佛家开智、道家修身、儒家为人"一直是中国人行事的一个标准,当然好的传统文化我们还是要继承的,如"仁、义、礼、智、信",人不可无德、无智、无礼;诸子百家、孔、孟、老、庄更是博大精深,多学多闻也能让我们修身开智,传统智慧一直影响着国人!


福善易学讲堂


中通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

比如,家文化。一个家庭,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些非凡的意义。

俗话说

“哪好都不如自己家好!”

“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家和万事兴”等等。

家是个人情感的依托,在生活中,家作为饮食起居的场所,亲情血缘的纽带,具有极高的地位。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治理国家上的基础。“家”对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懂了家的文化,就懂了中国人。

“舍小家而为大家!”

“一家不圆万家圆!”

这是今年说的最多和心里想的最多的话。中国人常来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爱家情怀。在今年的全国疫情发生之后,国家一声号令,所有中国人,都为了这场突来的战役,做好了准备,做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行动。

这正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个以家为大的民族。这给每一位中国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根深蒂固,雷打不动!中国加油!



小張老師


筷子,中文。

见微知著,传统文化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更可贵的是,我们的筷子和中文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传统文化。

这类文化的实用性、广泛性,根本不需要辩驳。

我们文化自信的资本太多了,生活中俯拾皆是。

跑去找那些艺术形式或者文学形式,我觉得你们简直是骑驴找驴,不自知且不自信。



赖床的国宝


这个问题复杂了,也不是简单的写点东西就能理顺清楚的,再说我们一直在传承发扬我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并且无时无刻不受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要说继承了那些是不准确的,只能说我们抛却了那些不合时代的传统文化更准确一些!

什么是传统:

传统,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传统是历史发展继承性的表现,在有阶级的社会里,传统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积极的传统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保守和落后的传统对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起阻碍作用。

如果简单的理解就是关于一个国家或者文明体系的“总成”都在传统的涵盖影响之下运行。

现在我们对我们自己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基本上和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处于相似的阶段,也就是说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庞大的国家体却同时具备了一个单独的世界体系所能拥有的全部要素。

记得有一个国外研究中国的专家说过类似的内容:中国其实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体系。

这从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和历史传承中都可以分析出来。

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庞大的文明体系生存传承了数千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其实许多人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有许多人其实疏忽了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明体系在很早的时代便已经稳定和成熟,并具有强大的成长性和适应性。

即便现代国家的雏形在欧洲启蒙以来所有的国家元素的成型不过一二百年,但是如果对照现代国家体系和中国古代自秦以来的王朝体制就会发现,现代国家的大多数元素在秦始皇时代便在中华大地形成了制度并逐渐开始成熟起来。

文字,语言,律法,执行制度等等在古代中国王朝范围内很早就是成熟的存在。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以中国古代庞大的疆域所拥有的治理能力来说,古代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比一些现代国家的治理能力还要超出一筹。

也就是说中国自古很早就已经是一个有序的社会体系。

而这其中关键的因素就是必须有一个成熟的文化体系来保持整个王朝的稳定和发展,而这其实就归功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惯性作用力在潜移默化的主导着秩序的走向。

我们都知道中国很早便确立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教化体系,但道家等学说同样精彩纷呈的积极参与文明秩序的构建。

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厚重深沉,至于说那些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可以简单列举两种影响最深刻的。

第一种:孝,这是作为一个传统中国人都会自然不自然的去秉承的行为准则。关于孝的文化和先哲训语举不胜举,不比赘述。

百善孝为先,也就是说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居百善之首,其实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典型的“秩序”属性表现,孝不仅仅包含亲情,血脉,赡养和品德的问题,其内在的影响是遵从和守护,也就是说深受孝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天然的具有服从的纪律性和守护的责任性文化烙印.

从一个小家的角度我们懂得孝敬父母,敬爱长辈,甚至长幼的权威幅度大小都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那么这种影响放大到宗族和天下的高度,就是尊敬先辈,尊重权威,上下有序,这就是伦理范畴上的秩序井然引导着整个社会体系的稳定和传承。

孝文化之所以为百善之长,主要在于其完整的的贯穿每个人的一生岁月,从出生到老去,孝关乎每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可以说每个中国人在孝文化的熏陶中既是主动者也是受动者。这也是迄今为止最稳固的中国传统和文化之一。

简单的说就是孝文化塑造了中华文明中第一重的道德秩序,就是伦理有序,家国有秩。现代社会孝文化的继承并没有太大的缺失。

第二种:忠,这是当今时代最为尴尬的传统文化之一。

古人讲究的“忠孝仁义”到如今已经被现代生活冲击的七零八落,特别是中华文化中与孝文化几乎并重的“忠”文化,以前凡与“忠”挂钩的概念和行为都是备受敬重和推崇的,到如今发展到几乎人人嫌弃“忠”这个字。

这与西学渐进以来西方的自由主义和讲究个体的思潮有很深的关系,同时也是因为往往与“忠”有关的文化几乎都与帝王将相密不可分,而这往往被认为是封建陈旧思想的糟粕。

其实古代传统文化讲究的“忠”十分复杂,并非是仅仅把对帝王的忠诚当做忠的全部来解读,其实“忠”文化的至高大义可以是对于整个天下黎民百姓的忠诚和维护,像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这里主要泛指的是对整个王朝和国家的忠诚维护。这是一种不二的担当精神。就像我们常听的那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其实“忠”文化的精髓在于责任,专注,守护和感恩,这些是一个文明社会有序稳定的阳光传承,忠诚往高里说要忠于国家和民族,往小处说要忠于责任,忠于本心,忠于道德的约束。

现代社会把“忠”文化那种“愚忠”或者说呆板的阶级属性以偏概全的当做了“忠”的全部从而予以抨击,却忽视了“忠”文化中秩序良善的有利传承部分。

以前中国人无论是修德,立身,齐家,平天下一直以来讲究“从一而终”,这其实是从秩序的角度传承和维护文明的稳定发展。

看看现在中国社会的形态万象往往能发现很多不和谐,这就是背离了曾经的优良文化传统却迟迟找不到替代所导致的混乱所致。最近几十年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文化传统的秉承却不尽如人意。

比如家庭的建设,离婚率节节攀升,家庭的不稳定超越了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时代。

公司员工跳槽如喝水,毫无忠诚度可言,一切以利益为先。

这些乱象其实到最后受伤的是身处其境的每一个人,也就是说失去传统文化的守护,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而每一个人可能都反受其害。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所有人都是利益相关者,忠诚和不忠诚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一个员工可以不停的跳槽,可当这个人如果成功以后想要创业当老板同样会遇到不停的跳槽员工,那么到时候他就会知道一个忠诚可信的员工对公司的稳定发展有多么重要。


“忠孝”的传统文化至今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深刻的,现阶段“忠”文化的传统对我们的深刻影响是负居多,也就是说我们缺失了太多“忠”文化的精髓指引。

“孝”文化至今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有生命力的,毕竟家国天下观的中华文明史传承了几千年,而“孝”确实是每一个人无法回避的现实存在,每一个人都是“孝”文化的主动者和受益者,所以“孝”文化在中国几乎无可动摇。

关于文化自信,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所拥有的文化底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文明无法匹敌的存在。

就像西方文明所倡导的自由,权利和平等这种思潮,中国古代先贤们都讨论了无数次,经书记载不胜凡几,可以说这种西方文化中对个人自由权利的放大和追逐在中国古代早就被先哲们所发现并完善,这些东西都是老祖宗玩腻了的东西。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这些话那一句不是富含中国文化的自由精神,斗争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精神?

朱元璋以乞丐之身最终一统天下,西方文明的历史上有这么强大的乞丐皇帝吗?这只有中华文化的传统精髓才能塑造出朱元璋来。

中国的传统文化充斥着对权威的敬重但同样具有极强的抗争精神,两者相辅相成组成了中国历史前进的波涛汹涌。

还有像法治和德治这种国家治理体系的对比,许多人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以文章教化万民,以仁德统御万邦,也就是说中国自古以来主要是以“德治”代替“法治”。因此在现代社会才被称为迂腐和落后,认为“德治”远不如“法治”,但是这根本就没有考虑历史的背景和环境的作用对一个王朝统治的影响。

中国自秦始皇时代就开始真正大一统的王朝之路,国家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在古代交通落后,信息不通畅的背景下,一个王朝想要高效有力的掌控整个天下的态势基本是不现实的,而天下需要稳定发展,这种情况就需要用教化治理万民。

以德育民,开化天下,其实就是用文化道德的力量不断的约束王朝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让人自己从内心深处获得道德感悟并自然而然的去遵循社会道德价值观,长此以往,文化道德的烙印不断加持,就形成了文化传统,这种德化治理的最重要基础就是让人自己不自然的约束自己,哪怕天高皇帝远,只要文化的力量能够覆盖之处,王朝的统治力就会深入人心。关键是这种道德治理模式无视生产技术的落后,也无视空间距离的远近,只要德化入人心,整个社会的秩序形态就是稳定而坚韧的。所以“德治”在古代是最高效稳固的治理办法,但中国古代同样没有放弃“法治”,每一个王朝几乎都有自己的基本律法,只不过古代中国疆域宽广,“法治”的力量无法高效稳固的传输。

“法治”的基础是遵循和监督,监督是很重要的,没有监督的“法治”还是“人治”,但是古代中国封建王朝的范围和生产技术决定“法治”监督不及时,最终归为“人治”,既然如此只能从“人”的角度去改善治理,提高整个王朝的每一个人的道德遵从肯定比“法治”更持久稳定。

你看现代国家形态的诞生,或者说现代法治国家的诞生,其前提要么是国家小,要么是人类的生产技术获得高效提升,也就是说法治的基础是迅疾有效的监督管理,国家小当然好管理,国家如果大的话必须要有技术支撑来实现法治的过程。

最典型的例子比如现代最早确立的法治国家是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其体量较小,法治运转比较通畅,再比如美国的诞生,美国基本与工业革命一起成长,所以虽然美国面积广大,但有工业技术支撑才能够较好的执行法治管理。

如果像美国这么大的国家,没有工业技术的支撑,没有迅疾的信息传输和交通的便利妄谈法治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说中国自古以来都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发展,文化自信是自然而然的存在。

有人会说中国一直这么强大为什么近代屡屡遭受外敌欺辱!这牵扯文明的基础层次的高度问题,非只言片语所能明了。只说一句,就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汉字的层次太高,用同样的时间以汉字为基础的文明进化到科技道路的难度远远大于字母文明,但汉字一旦获得科技进化爆发的能量远远超过字母文明,也就是说在汉字的学习和理解上我们的文明力量积蓄还是不足,汉字平台太高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