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膏药”该如何用?

从中成药数据库中能查到的作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的膏药就有159个品种,在中药五大剂型中,膏药的起源也是相当早的,早期的膏药多是动物脂肪或者用动物脂肪为基质,加以药物用来外敷,到了魏晋以后,膏药得到推广。与打针吃药相比,贴膏药治病,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如今除了医院的药房,大大小小的药店、诊所,甚至地摊上都可见到膏药的身影。面对眼花缭乱的膏药市场,我们该怎么选用呢?

膏药的分类

外用膏药在历史上分类很多,到目前也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根据其用药,可以分为寒凉膏和温热膏。根据膏药基质成分的不同将膏药分为黑膏药、白膏药、油膏药、胶膏药、松香膏药等。根据膏药的临床应用可分为痈疽、疔疮、瘰疬、皮肤、臁疮、外伤、关节风湿、烧烫伤、冻疮、生肌收敛、眼耳鼻喉等以及其他杂症。根据被衬物分为布膏药、纸膏药、狗皮膏等。

膏药的临床应用

宋代以前,主要用于治疗痈疽、疮疖等外科疾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膏药可用于风湿、腰腿疼痛,跌打损伤等疾病,清代吴尚先撰写的《理论骈文》则认为膏药可治百病,对各种急、慢性疾病,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疾病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膏药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的作用。同时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对创伤,皮肤疾病,粘膜病变的治疗,均有防腐消炎止痛等局部作用。此外,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大部分膏药可经皮透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瘀、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

如何选择膏药

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不可随意“通用”。它是遵循中医辩证论治及中药的功效、主治与归经的原则,由多味药物组成的复方。没有通治百病的膏药,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适应证。因此,最好是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根据适应症来选择合适的膏药。

其次在选择的时候应选择正规合法销售的膏药,应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药品准字号。合格的膏药应满足以以下要求:帖于皮肤上有适宜的黏性,不会移动位置;外观滑润细腻,对皮肤无刺激性;在常温下保存,两年内不变质,不失去黏性。但是对于普通患者来说,这些都只有在用后才知道,所以在选购膏药时应注意了解膏药外包装是否有药品准字号、生产日期、保质期。

对于地摊上的“祖传膏药”,良莠不齐,在购买时应谨慎,最好到正规医院或药房购买具有药品准字号的膏药,正规医院的自制膏药也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膏药”该如何用?

如何使用膏药

对于膏药的贴法也是有讲究的,在贴膏药前应选择正确的贴药部位,对于跌打损伤、各种皮肤病可贴于患处,但有些膏药是必须贴于体表特定部位,如治疗小儿寒积腹痛的小儿䁔脐膏,必须贴于肚脐上。所以在使用膏药前应向医生或药师咨询或阅读说明书,不要盲目贴,这样不一定有效,还有可能有损健康。

贴膏药应剃净汗毛或尽可能避开汗毛较多的地方,否则一是粘不住,二是撕揭时带起汗毛会引起疼痛。在贴膏药之前,应先用毛巾蘸温水洗净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然后再贴,对于红肿痛部位应用医用酒精消毒后再贴膏药。这样有利于患处的毛细血管开放,可以让药物更好地透过皮肤和皮下脂肪进入血液。

冬天气候寒冷时,使用橡皮类膏药时,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热敷一下,以便粘贴牢固,增加治疗效果。使用黑膏药类膏药时,可先将膏药放在微火上加温或将其漂浮在开水上面软化,等烘烤后不烫皮肤时再贴于患处。

使用中应注意什么

很多需要用膏药的,也不是一张或一剂膏药可以治愈的,并且膏药不能长期贴于皮肤上,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换贴膏药。更换时间,也应咨询医师、药师或认真阅读说明书,并结合自己的皮肤是否过敏而定。一般情况下,一张膏药的药效可维持1-2天,连续贴和最多不超过7天。因为皮肤也需要“呼吸”、汗腺、皮脂腺需要排泄。长时间敷贴膏药,会造成局部温度高、湿度大、代谢废物不能排出,而刺激局部皮肤,产生瘙痒等不适。在两次贴膏之间还应适度清洗患处,清除掉黏附在皮肤表面的药垢和伤口中的分泌物之后,让皮肤适当休息1-2小时再贴。

在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均应谨慎使用:

患处有红肿及溃烂时不宜使用,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在受伤72小时内,不宜立即使用活血散瘀类的膏药,因这类膏药没有消肿、止痛的目的,而且有可能会导致损伤部位出血、肿胀加重。

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特别是孕妇脐部、腹部、腰骶部都不宜帖膏药,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女性在月经来潮期间,腰骶椎或腹部都应停贴膏药3-5天。

如何揭膏药减少疼痛

膏药贴在皮肤上,而皮肤上有汗毛,揭膏药时必然要拔起一些汗毛而引起疼痛,那么怎样揭膏药才不疼呢?在揭膏药前将润肤油均匀涂抹在膏药的表面,让润肤油浸到皮肤与膏药之间,减弱膏药的黏性,在撕揭的时候动作要轻柔,防止撕裂皮肤。对于粘贴比较牢固的膏药,可以用热水袋热敷或电吹风吹一下,或者用温热水浸泡或用毛巾打湿,然后再揭膏药,可减轻疼痛。对粘在皮肤上的部分药膏,可用纱布蘸少许汽油擦净,然后再用酒精消毒。

如何处理的不良反应

多数人贴膏药后并无明显不适,部分人会感到局部发热、发痒,这属于正常反应,可以不管,如果在再使用药膏后,局部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有过敏,应立即停止使用,严重的应进行抗过敏治疗。

如果过敏反应较轻,应立即揭下膏药,用温水将贴膏药处清洗干净即可。若贴膏药处起疹子、水疱等,应立即将膏药取下,用盐水清洗,然后用酒精消毒,再用纱布包扎。如果水疱大,应到医院用消毒针管将泡内液体抽出,再作相应处理。在用同一种膏药,出现2次过敏反应,则以后禁用这种膏药。

“膏药”该如何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