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结肠癌会不会死?

民谣176860746


当然会,但不是所有结肠癌患者都会死于结肠癌。


我见过很多数十年病史的结肠癌患者,比如患者在30岁的时候得了结肠癌,后面通过手术切除的方法治愈了结肠癌,一直没有复发,一直活到80多岁,后来因为肺炎、呼吸衰竭住入我们科,患者最后是死于呼吸衰竭,而不是结肠癌。


结肠癌能治愈的,关键是早期中期的结肠癌,没有远处转移的,仅有局部的淋巴结转移,这时候有可能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做淋巴结清扫,病情是可能得到完全缓解的。但并不是所有结肠癌都会有这么好的预后,有些结肠癌一发现就是晚期了,这时候丧失了手术机会,患者有可能因为结肠癌的多个器官转移、功能衰竭而死亡。


结肠癌的症状有腹痛、腹胀、腹泻、便血、便秘、大便性状改变、大便习惯改变等等,比如以前喜欢早上大便,但是有了结肠癌后,大便就不规律了,中午晚上都可能有便意。而且拉完后又想拉,这就是所谓的直肠刺激征。另外,大便可能改变了性状,以前都是软的大便,现在可能拉稀烂便,或者现在的大便变得很小很细,这是因为直肠管腔缩小了导致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早起发现直肠癌。发现直肠癌靠自己的意识,然后去找医生,医生会给做直肠指检,必要时会做结肠镜检查,一旦明确诊断,尽早治疗。


李鸿政医生


结直肠癌也是目前最可预防的肿瘤之一。

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发病中位年龄约为57岁,男女比为1.65:1。

肠癌的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及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长期高脂、高磷、低纤维和低钙饮食是肠癌发病的危险饮食。

肠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治疗。根治性治疗方法迄今仍首推外科治疗,联合放疗、化疗。一般癌肿只限于肠壁者预后较好,浸润到肠外者预后较差,年轻患者、癌瘤浸润广泛、有转移者或有并发症者预后不良。

(网络图片)

结直肠癌也是目前最可预防的肿瘤之一。肠腺瘤是最重要的肠癌癌前病变,目前多数研究认为80%以上的肠癌由肠腺瘤演变而来。

从腺瘤演变为肠癌大约需要5年以上,平均10-15年,但也可以终生不变。腺瘤发生癌变的几率与腺瘤的大小、病理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及外形有关。一般>2cm、绒毛状腺瘤、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广基腺瘤癌变的几率较大。

建议>50岁的一般人群,应进行结肠癌和结直肠腺瘤的筛查。如发现腺瘤样病变,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或电凝圈套等手段切除。

(网络图片)

在全面肠镜筛查,并切除最大径>5mm的结直肠腺瘤的患者中,与对照人群相比,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减少76%-90%。但内镜下切除后结直肠腺瘤的4年再发率高达46.7%,甚至11.2%发展为进展型的结直肠腺瘤,0.6%演变为结直肠癌。所以,术后的坚持随诊很重要。

如果通过筛查,早期发现并摘除“息肉”,就能及时阻止它变成肿瘤。研究表明,如果及早发现,肠癌是最易治愈的癌症之一。

湖南医聊特约问答作者: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东院内四科主治医师 周园芳

湖南医聊


得不得癌症都得死,没得癌症的人觉得死亡遥远而已。

二十九年前我公爹直肠十公分有三个肿瘤,手术割掉十公分结果就一个肿瘤,另外两个游离了。这样术后两个月又做了三次化疗,嫌遭罪就没有再做。公公爹心态好,什么事都放得下,就连我奶奶婆婆有病都没到跟前,我公公爹姊妹七个他老大,最孝顺了。从知道自己有病以后什么事都看淡了。病例很多不一一列举。祝福你们平安健康!


额仁苏布道


现在医疗技术水平已经在不断提高了,谁都会有一死,但我们可以尽力把生命期延长。香港那边的医疗水平是和国际接轨的,所以在药物引进和医疗技术方面相比内地都比较先进,其实可以去香港那边接受治疗,说不定有更大的生存希望。建议找一家专业的转诊机构帮忙预约去香港看病,比较方便快捷,毕竟癌症拖不得。


悦兮悦兮yi


真的会死的,我爸爸就是死于结肠癌肝转移没多久,肠梗阻是个大问题,就是下支架也支撑不了几个月,造瘘更受罪,直接手术切除更彻底。如果没转移恭喜你,切除并化疗,生存率还是很大的。,别那么悲观。


善欲人见非真善矣


听到癌字就让人怕,要防范未然,肠道健康,身体才健康,肠道占人体70%的免疫反映,保护肠道健康,平时补充益生菌,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但益生菌种类繁多,怎么选,菌种和品质是关键,我用这个益生菌还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