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一個字練到什麼程度可以再練下一個字?

賽大家書法集字字典


一個字要練到什麼程度才能練下一字?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標準:

一、    形相似。

我臨習的是柳公權的法帖,古帖是經過歲月沉澱和久經考驗的書法經典。下班後,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安靜到只聽得到毛筆接觸宣紙的沙沙聲,下筆前先仔細看一下該字的整體寫法,然後一筆一劃臨習,點橫豎撇都不能馬虎,同時結構、線條粗細都要方方面面兼顧,剛開始寫字時,顧此失彼,點畫滿意了,結構不理想,反之結構可以了,粗細得不到要求,如此反覆,直到初步滿意。

   二、神相似。

話說春秋時代,越國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無論舉手投足,還是音容笑貌,樣樣都惹人喜愛。有一天,她心口疼的病犯了,只見她手捂胸口,雙眉皺起,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

鄉下有一個醜女子,名叫東施,相貌一般,沒有修養。她平時動作粗俗,說話大聲大氣。今天穿這樣的衣服,明天梳那樣的髮式,卻仍然沒有一個人說她漂亮。這個醜女人只知道西施皺眉的樣子很美,卻不知道她為什麼很美,而去簡單模仿她的樣子,結果反被人譏笑。

東施穿著打扮和西施一樣,動作一樣,只落得一個笑柄。因為她缺乏西施內在修養和煥發的神采。

古代書法家大多文學修養很高,寫出來的字神采飛揚。臨摹法帖,神似比形似更高出一個臺階。在無限接近原法帖線條結構的同時,我們平時要抽出時間多讀一點書法理論和國學知識,多參加一些高水平的書法展,腹有詩書氣自華,力求在氣質上提高自己,寫出來的字書卷氣十足,魅力十足。

三、放大臨帖。

學習書法者都有一個體會,字寫小的時候,即便有小小的瑕疵,不是內行人,看不出好大問題。但只要把字放大了寫,線條結構稍微不合理,大家都看的清清楚楚。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臨帖要按照原帖字體大小臨,覺得可以了,還要放大臨,直到看不出明顯毛病為止。

四、背臨

把法帖放在一邊,自己把臨寫的字在腦海裡面過一遍,再寫個三五遍,頭十遍。覺得可以了,再打開字帖對照臨寫情況。

如果不看法帖,自己腦中完全沒有印象,就說明練少了,還要對照進行無數次艱苦練習,直到做到心中有字,筆端自然能流露。

五、階段性複習

練一個字或者一本字帖,可能當時覺得滿意了,過個半年一年以上再看原來臨摹的東西,覺得慘不忍睹,為什麼?是我們的書寫鑑賞能力提高了,眼界開闊了,就是俗話說的眼高手低,這不是壞事,是就要求我們重新拿起字帖,全方位審視、臨摹,觀察每個字的線條美、結構美,自然就會有新的發現,寫出來的字相比原來就有更大提高。

這種情況,有可能在我們一生書法臨帖生涯中要出現很多次,不足為奇,有時候要經過終身學習,才能在形似和神似方面無限接近原貼。

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寫出具有自己的特色的字體。


寫字秀


遵循黃金律原則,如果普通愛好者,可以練到六七分熟度,專業愛好者可以二八原則。八分熟已經到位了,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由於各種外在條件和內部條件,沒必要繼續下去,繼續下去就是邊際效用遞減了。花費更大的氣力,最後只進步一點點。十年可以達到八成,再花十年不一定到八成五。如果再花五年,由於之前基礎,另外的書體也基本可以達到七八成,再花三五年另外書體也可以達到七八成。這時候可以再回頭第一種書體,這時候理解更深一層,超越百分之八十五了,筆下也某些東西有可能超越第一種書體。好了,同樣二十年,明顯第二種方法獲得了更高的收益。臨帖忌死臨,如果人生的目標是照相機和複印機,實在是選錯了對象了。沒必要,也沒有意義。


田寬讓書法


這裡提到的問題是一個字寫到什麼程度就可以練下一個字了。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採取一個字一個字的臨,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練字當然是對著法帖練,真草隸篆,不論練哪一種字體,寫哪一個字,首先都要認真地觀察,揣摩,弄清楚他的筆法,結構,乃至每個細節,叫做"察之者尚精",做到腦子裡已經有了這個字的基本形象。臨寫時,筆法,點畫,形態,墨色,都要像那個字,叫做"擬之者貴似"。如果臨寫到大小,筆法,結構都與所臨的字無二,並且脫開了貼,揹著也寫得與貼上的字幾乎一樣,就可以臨下一個字了。自然界沒有一片完全一樣的樹葉,臨的字與原帖也不會100%的像,但總是要像。

當然不會永遠的一個字一個字的臨。對於一種貼上的字基本掌握,就可以成段成篇的臨了。為了吃透所臨法帖的精髓,可以把所臨書貼的字放大了縮小了臨,直到終篇所臨都與法帖極似。


張泗端


得心應手,字形大方有力在練下一個字,且忌心急。


泥人161


我不是一個字練好,再去練下一個字,我感覺那樣練會枯燥的。如果是米字格,我一般寫個一頁,二頁後,就換個字練。當然,這是我自己的方法,不一定適合別人

。至於毛筆書法也是同樣的道理!


一笑貫長天


練字不是一個字一個字地練,而一一個帖一個帖地練……當然幾個帖同時練也不是不可以。


高長寬4


練到隨心應手的時候,在練下一個字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