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彼得林奇谈选股:做好功课,业余投资者亦能战胜市场

彼得林奇谈选股:做好功课,业余投资者亦能战胜市场

编者注:根据回测,PEG策略在过去13年间的回报接近150%,远超恒生指数。

作者/华盛学院Jay

市场究竟是什么?

当你在周末翻开财经杂志,看到里面谈起某位投资大师“战胜市场”时,你可能会对“战胜市场“这个概念感到困惑,或者想当然地认为,“战胜市场“就是在股票市场里赚了很多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实际上,“市场”指的是将一系列股票按照特定权重所编制的指数,该指数往往用来反映市场中一系列股票的整体涨跌情况。例如香港恒生指数,便是以在港交所挂牌交易的50家上市公司为成分股样本、以其发行量为权数编制的加权平均股价指数,反映的是香港主要蓝筹股的价格波动。

彼得林奇谈选股:做好功课,业余投资者亦能战胜市场

资料来源:HANG SENG INDEXES


在某些时候,投资人可以在亏钱的情况下仍声称自己“战胜市场”,例如恒生指数在一年内大跌了40%,而你的账户却只损失了30%,你依然可以向外炫耀自己的战绩“起码跑赢市场”。

然而战胜市场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一段非常漫长的时间内更是如此。据统计,在1969-2000年间,接近70%的职业基金经理业绩未能战胜被动管理的标普500指数。在某些支持有限市场理论的学院派实验中,连让蒙着眼睛的大猩猩扔飞镖来选股的表现,也超过权益型基金的整体收益……

彼得林奇谈选股:做好功课,业余投资者亦能战胜市场


彼得·林奇是谁?

尽管有效市场理论的支持者喜欢搬出他们的核弹(权益基金整体收益远逊市场)来嘲讽基金经理们,但不得不承认市场中的确有反例存在,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连续13年战胜市场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Peter Lynch)。

根据统计,彼得林奇管理的麦哲伦基金在1977-1990年间的年复合收益率为28.9%,累计升幅达到27.1倍,而同期的道琼斯指数仅仅上涨2.2倍。换言之,在1977年你将100万美元交给麦哲伦基金,13年后你将得到2700万美元,而你买道琼斯指数的话则只有220万美元。

彼得林奇谈选股:做好功课,业余投资者亦能战胜市场


更加让人唏嘘的是,彼得·林奇在1990年登上巅峰时却决意激流勇退。咔嗒一声,他关上股票报价器,潇洒地带着在股市中赚到的巨额财富回归生活,从此不再为公众管理资产。尽管已经利剑入鞘,彼得·林奇并不吝啬于分享自己在股市中投资经验,并且撰写了《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等回忆性作品。

本文将分享彼得·林奇的PEG选股原则以及他对股市的部分思考,并与当前的港股市场相结合。

彼得·林奇的绝招——PEG

股票的估值手段非常丰富,其中包括最基本的市盈率(PE)、市净率(PB)、市销率(PS)等,然而这些估值手段是静态的,难以反映一家企业的未来潜力。以市盈率举例,腾讯控股(00700)当前的TTM市盈率大约为30倍,远超恒生指数9.43倍的整体PE;但假如腾讯控股未来若干年内能够营收净利都翻两倍,那市盈率将仅为7.5倍,就显得很便宜了。

彼得林奇谈选股:做好功课,业余投资者亦能战胜市场


此外,目前在专业性较强的估值研究中流行的是自由现金流折现估值法(DCF),通过两段模型计算企业在生命周期中所创造的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但该方法的局限较多,仅适用于特定企业(例如确定性较高的消费、公用事业)。简单地讲,有点像你去算隔壁老王一辈子能赚多少钱,把这些钱的折现值算出来,就是老王目前的“内在价值”。然而问题在于,你很难预测老王会不会离婚然后娶富婆(商业并购),或者因交通意外失去劳动能力(政策变动)。

PEG,便是将企业成长属性与当前估值相结合的一种手段,具体的处理方法是将市盈率除以净利润增长率,例如腾讯控股上半年净利增幅约为25%,TTM市盈率为32倍,PEG=32/25=1.28。

按照彼得·林奇的理解,PEG大于1时则意味着企业的估值较其增长率有所高估,而小于1时则表示低估。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净利润增长率时需要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真实收益

,因为当企业出售旗下资产增厚净利润时PEG会显得过低,而某些非经常性的大笔开支亦会放大PEG。

PEG选股在港股市场的执行

方法灵不灵,回测一下便知。笔者将PEG指标在港股市场中的表现进行了回测,至少阶段性证明该方法能够跑赢指数,战胜市场。

笔者的具体参数是购买PEG小于0.8的股票,调仓周期设置为1000天,最大持仓股票数为10只,回测的时间区间为2007-2019年。回测的结果是PEG策略在13年间的收益为149.72%,而恒生指数期间涨幅仅49.27%,PEG策略大幅跑赢恒生指数,期间年复合回报率为7.71%

彼得林奇谈选股:做好功课,业余投资者亦能战胜市场


再看看期间所选择的股票。在2011-2019区间中,选择的股票PEG策略包含中国平安、友邦保险、汇丰控股、和记黄埔等涨幅翻倍的超级成长股。

彼得林奇谈选股:做好功课,业余投资者亦能战胜市场


彼得林奇谈选股:做好功课,业余投资者亦能战胜市场


尽管彼得·林奇的PEG指标在港股市场中大幅战胜被动指数,但仍需要提醒的是,PEG仅是一种简化的指标,考虑的是成长属性和静态估值之间的比率问题。彼得·林奇自己曾无数次表示,PEG是一种思维方式,并不存在万能的选股指标

彼得·林奇的数项原则

彼得·林奇曾反复强调,跟数学和物理不同,股票投资更像一门艺术。想要战胜市场,只看一个指标是不够的,需要了解一个更大的全局。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中,林奇总结了数项原则,作为他多年心得的结晶。

原则一:了解你所持有的股票。买股票就像结婚,草率的代价是惨重的。彼得·林奇认为,股票的背后是一家有血有肉的企业,企业下面还有不同的分部和产品,分部和产品又涉及到行业和竞争对手……了解你所购买的企业,提前做好充足的功课,就像你买房时仔细勘查社区环境、下水道状况和房屋结构一样。

原则二:不要预测宏观经济。美联储上调或者下调利率,通货膨胀的增加或减少、苏联解体或者全球温度上升,这些都不是你卖出或者买入的理由。彼得·林奇认为没有人能够预测宏观经济的走向,尝试通过判断经济未来的景气度来交易股票是徒劳的。

原则三:花更多时间关注公司,而不是大盘。关注个股,而不是大盘的整体表现。投资者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担心目前大盘是否存在泡沫,有实力的企业股价即便在指数回落之际,仍能有效盈利,而有些股票,即便是在牛市,也有可能一败涂地。

原则四:不要急躁,投资者应该有足够多的时间对公司进行充分的研究。林奇认为给他带来丰厚回报的股票都是在关注它们的第二年、第三年、甚至第四、第五年后才买入的。在股市赔钱会赔得很快、但是赚钱却赚得很慢。

最后,投资者需要的是耐心。公司的成长一定会反映到股价上,也许不是就立刻反映,但最终最终,一定会反映。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