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閒說大缺本

閒說大缺本

閒說大缺本

各行都有各行的行話,行話也就是隱語。在藏書界,大缺本就是其中的一句行話,對於此行中人,就應知其一二,也就在此閒說幾句。

何謂大缺本?在一套書或一套期刊中,那些最難得到、以至讓收藏者急的抓耳撓腮,甚至不惜以重金求購之書刊也。它們為何一書難求呢?狼多肉少之故耳。說白了,就是想得到的人多,而它又偏偏因印數少、名氣大,很難流入市場,就是偶爾露崢嶸,則群起而攻之。久而久之,藏友們就將此類書刊稱之為大缺本。所以說,它是在藏書大軍越來越壯大的近十來年,才出現的一種新事物,於是也就創造出了這句新行話。

那麼,大缺本又都有哪些呢?舉一個明顯的例子,孫犁《劫後十種》中的《老荒集》或《陋巷集》,就是最典型的大缺本。喜歡孫犁的書友,都因擁有它們而自豪,也都因一書難求而苦惱。此處所說《劫後十種》,當然不是後來又再版的那一套,而是它的初版本。它難求到哪種程度呢?這麼說吧,你就是拿再版的那一整套來換它其中的一本,恐怕也難以如願。這從一些書話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來,作者因終於得到它而流露出的那份喜悅,真是讓人替他高興,這也就是大缺本的價值和魅力。

大缺本在各種各樣的圖書中都有,網格本中有,《三國演義》等連環畫也有。期刊當然也不例外,舉一個簡單例子,《藏書家》的第三期,就屬於前十期中的大缺本。《藏書家》因不可定閱,只能見之即買。身居小鎮,當然得之就晚而難。但幾年下來,從創刊到停刊的九期都買到了,唯獨這第三期難見芳容。在網絡中搜求,也不見蹤影,終於有一天露面了,其售價竟然比創刊號還高了許多。想配全套,又唯恐別人捷足先登,就趕緊定購匯款。待書到手後一查版權頁,見其印數還是四千冊,更加大惑不解。它與每期印數相同,此期為何就難得一見?不得而知,看來世間真是處處都有學問。但從售價上來看,售書者確是行家裡手,否則他其他幾期為何不標高價?他正是懂得大缺本價值,知它因何所缺,所以才標出個高價。知識也是生產力,也可以創造價值,此話真是一點也不假。

一般說來,造成大缺本的直接原因就是印數少。《老荒集》和《陋巷集》,就是因印數奇少,才讓“孫迷”為得到它而喜而憂。《藏書家》並不算熱門書,就讓它第三期缺少點才售價不菲,難怪《老荒集》和《陋巷集》可突破百元大關了。關於舊書刊的售價,曾有人稱其按年而計,說什麼一年增其一元,還有人認為創刊號就一定要比其他繼刊售價要高,在大缺本面前,這些所謂理論都難站的住腳,有些民國之書,售價幾元十幾元的照樣無人問津,其按年增值說也就可以休矣。創刊號呢,較常見一兩元錢就可拿下。“物以稀為貴”,這才是千古不變的法則,至於一些所謂行家,預測什麼經典和突破口一類書刊前景是如何看好,都不過是在自說自話而己。

造成大缺本的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受政治影響。其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文革書刊,“四人幫”倒臺後,《朝霞》《學習與批判》之類的“幫刊”因大量銷燬,它們之中後幾期有的就成為了大缺本。其實它們的印數都非常大,但因為到達各地的時間有快有慢,快的就流入讀者手中,慢的就進了造紙廠。收藏之風興起,它們因配套之需也就成了大缺本。比如《朝霞》叢刊中的《鐵肩譜》,就屬於這種情況。因是大缺本,有人在孔網上高價求購,但振臂一呼,應者無人,何故?無書可供也。這當然也有好處,它裡面就有劉心武的電影劇本《清水湖的孩子》。他以寫小說而聞名,現在又以研究《紅樓夢》紅極一時,但知道他還寫過這種電影劇本的人,就少之又少了。凡事有利也有弊,這種大缺本對他們這些作者而言,當然是越少越好。

大缺本還有許多值得一說的地方,藏書界的行話也非只這一句。但因已是黔驢技窮,再多說就要露餡,也就趕緊打住。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瞭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