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二战时日本能造世界一流的航母,为何却造不出像样的坦克?

王新阿宝


诚邀,如题。这个问题就像问一个刽子手为何不能做厨师一样,虽然同样是用刀,但是具体的用途不一样,效果自然也不相同!

言归正传,众所周知日本在二战的时候异常强悍,其海军排名世界第二,拥有众多高水平的航母,战列舰以及舰载战斗机。然而日本陆军的坦克制造技术实在是太烂了,诺门罕战役中日本的97式坦克在苏联T-26坦克的对比下就像是纸糊的。那么问题来了,二战时日本能造世界一流的航母,为何却造不出像样的坦克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其一:不想造

日本是个岛国,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海军和空军是其首选的力量,陆军只是个陪衬,再加上日军进攻的重点是东南亚,是以日军将其大部分科研人员和资金投入了海空军,坦克嘛,糊弄一下就好了。

其二:没必要

日本在东南亚和东亚的对手是落后的中国等国家,由于国力不好,这些国家的军队配置多是小米加步枪,日本的坦克已经够用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日本为什么能造出一流的航母,却造不出一流的坦克?首先:根本原因是,日本没有这个需求。打一群游击队用的着坦克?有钱烧的?装甲车就够了。

第二日本是一个岛国身为岛国,日本必须优先发展海空军(陆航)至于陆军,则处于最末。因为岛国要和别人在自己的领土上打陆战的,那已经凉了。


第三点,日本资源主要依赖进口优先供给的海军了那陆军之间只能是砸锅卖铁勉强活着了。

第四日本内部也有过南下还是北上的争论,但是因为,被苏联打得脸疼。南下的海军,那又是各种高歌猛进的,所以说日本打个毛的苏联啊,那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嘛。


第五点,海军打向哪里,至少能给日本本土带来一些利益,但是日本陆军占领的地方,那就是各种的游击队,各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且再加上日本陆军那种愚蠢的屠杀政策,也导致了被占领区民众反抗非常激烈。

然后,日本陆军不但无法为日本本土带来利益,反而会让日本本土大量输血,那么日本本土更偏向谁?结果不必明说。


啸鹰评


那时候,中国等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作战力量非常薄弱,日军以步兵炮兵足以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所以日本对于发展坦克的需求和动力都不足。直到在诺门罕战役中踢到了苏联装甲机械化部队的铁板。

日本作为岛国,一直以来都将海军建设放在首位,这也导致了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逐步成长为一个强大的以海军为本的东亚国家。但在大笔的军费投入到海军之后,日本军方高层逐步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二战时期被证明是日本的一大软肋:那就是日本陆军的武器装备过于落后,除了在中国战场上欺负军工体系更为薄弱的中国外,日军在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军队较量时,并不能取得太多优势。

诺门罕战役中,日军的八九中战车。

在20世纪初,日方曾和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地区较量过一次,而这次日俄战争中,日方“惨胜”,意识到陆军存在的问题后,日本加强了关东军的训练和发展。然而日俄战争后30年,日本和苏联在蒙古的哈拉哈河爆发的诺门罕战役中对苏联的试探,就让日本军部意识到,本国陆军武器已经落后了太多。尤其是在诺门罕战役中,苏联的BT-7和T-34就让日本关东军吃了不小的亏,而日本的八九型中型坦克(简称八九中战)的17mm装甲在苏联坦克的76mm L-11坦克炮面前简直就跟纸糊的没什么区别,而八九中战的九〇式57mm炮一般只作为支援使用,真正用于反坦克的话,穿深几乎为零,这还是日本军部和三菱重工协商加强八九中战火力的结果,早期八九中战使用的是更差的37mm炮,更为不堪。

诺门罕战役中苏联的BT坦克,无论是火力还是机动都领先日军一大截。

日本军部清晰地认识到,仅凭九四轻战“豆战车”和其他的八九、九七中战车是无法在路上对决中取得哪怕一丝一毫的优势的,在见识到德国的四号坦克、美国的M4谢尔曼和苏联的T-34之后,日本认为本国也需要一种火力出众(是和之前日本本国的小车相比的)的至少不比上述几款车落后太多的中型坦克,并兼具机动和防护,该计划以一式中战为基础而研发,这就是日本军方的三式中战计划。

日军的三式中战坦克

然而三式中战并没有达到日本军方心目中的预期,只能和二战初期的M4谢尔曼初代M4A1性能差不多,而经过升级改良的量产版M4A3以及之后的76谢尔曼、“巨无霸”谢尔曼还是领先三式中战太多,于是,1941年,日方的“决战用坦克”:四式中战计划就此提出。

日军的“九四”豆战车,仅重三吨,甚至只能算作装甲车而不是坦克

四式中战较之三式中战有了不小的飞跃,首先装甲厚度从50毫米增大到75毫米,可以防范M4的短75中程距离直射,早期型号的T-34-76也不能轻松射穿四式中战的装甲,另外四式中战装备了一门五型75mm坦克炮,在1000米的距离上可以拥有100mm的穿深,这门炮还不是日本自主研发的,而是仿制于中国战场上缴获的国军用瑞典M1929高射炮,但无论怎么说日本还是东拼西凑能把四式中战凑齐了。

日本的四式坦克样车,但该样车已经丢失

但四式中战根本没有大规模建造,仅仅于1942年到1945年这4年间造出两辆样车,至今这两辆样车都下落不明,日本一度有希望和盟国“一教高下”的末日坦克就这么草草收场了。

德国的“末日战车”:八号鼠式坦克,坦克重188吨,造出了两辆样车,仅存的一辆存于俄罗斯库宾卡博物馆,另一辆被炸毁

但四式中战真的配称作“决战用”坦克吗?先不说美军后期的谢尔曼大规模升级,苏联方面的T-34-85和KV-85、IS-1这些怪物一般的存在任何拉出来一辆都比日本的四式中战强,轴心国中的德国的末日战车都是“猎虎”、“鼠”、“E-75”这些上百吨的“钢铁怪兽”。另外,决定一辆坦克成功与否还要看其是否能量产,美苏的坦克都具备上千辆的流水线量产,而反观日本,仅有2辆的四式中战只能让美国和苏联看到后“泯然一笑”了。


科罗廖夫


有网友问:二战时日本能造世界一流的航母,为何却造不出像样的坦克?其实,日本在二战早期和中期,不制造中型坦克的原因非常简单。没有这方面的急迫需求。

日本是海权国家,日军要想在太平洋战争获得胜利,必须的是三样装备,第一就是海军军舰,第二就是大航程飞机,第三就是运输船,而且排名不分先后。日本就是有10万辆虎式坦克如果军舰,大航程飞机和运输船这三样装备弱小,同样没有丝毫用处。

没有足够的航母,驱逐舰和大航程飞机,制海权和制空权都抢不到,你凭什么在太平洋岛礁和东南亚战场部署虎式坦克部队?让坦克部队游泳去塞班岛,硫磺岛,还是游泳去菲律宾?

其实,就是德国也没有能力在远海部署虎式坦克。德国海军连附近的地中海制海权都拿不到,而且,德国运输船也没有能力运输虎式坦克。

首先德国的船用起重机,运输船甲板等等,都不无法承载虎式坦克这样的重量。日本运输船其实也运输不了这样的坦克部队。原因除了制海权和制空权以外,同样是运输船起重机和甲板无法承受。

一直到1944年塞班岛战役以后,日本发现很有可能要爆发所谓的本土决战了。才开始发展中型坦克,因为没有运输能力限制,也不需要舰队护航了。直接就制造了18.8吨车重,配备75炮的三式坦克,全部部署在九州岛准备反登陆。

随后又匆忙研发和制造了,30吨车重,使用75高炮的四式坦克。本来这种坦克还要安装世界上第一种自动装弹机,但是时间紧迫,才取消了自动装弹机。

到了1945年,美军登陆已经迫在眉睫,日本又匆忙研发了5式坦克。重量为35-37吨,使用88炮。这种炮其实就是德国的88炮,是日军根据从我国缴获的88炮仿造出来的。还有一个版本是75炮加半自动装弹机。

日本在二战是有能力研发中型坦克的,但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武器优先级里,坦克的排序非常靠后。只有本土决战迫在眉睫的时候,才匆忙研发了3式,4式和5式坦克。


深度军事


作为二战的策源地之一和邪恶的轴心联盟之一,日本在二战时期建造了637艘战列舰以及25艘航母,其实力比起美国来也相差不远,这说明它的工业实力以及相关的配套实力还是不错的,甚至还能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炮巨舰,七万吨的大和号。

这一切都说明了日本还是有相当强的工业实力的。

但这样的工业实力就仅仅只造出了全重只有15吨,装甲厚度只有25mm的二战最寒酸之中型坦克吗?

其实原因很多,主要的几点我们来看下。

首先,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是一个海权国家。因此,二战时期,日军主要发展的是大型水面舰艇,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的水面舰艇总吨位甚至超过美国。

其次日本在陆地上主要面对的是东亚、南亚地区,诸如中国、缅甸等重武器缺乏的国家,这些国家很多没有装备坦克,即使有也是少量轻型坦克,日军的坦克也能应对,而且很多国家连反坦克武器都没有,日本的坦克在这些战场上足够使用。

最后就是其工业实力因为其整体国策而有一定倾斜导致的工业体系匮缺,日本造大和号的钢材用的是德国进口的酸性平炉和水压机。造坦克用不上。其日本陆军火炮和装甲板的制造水平过差,其坦克制造技术比欧美落后了几乎一个时代,比意大利都差了一大截。为了走捷径,日本从德国进口了先进的坦克制造工艺,但由于工艺跟不上,日本根本造不出来,只能望着图纸兴叹。同时也依然是国策的原因,所有的国力物力都拿来去造军舰了,根本没有资源给陆军,日本曾在97式战车基础上研制出比较先进的“一式”、“三式”和“四式”战车,水准接近美国的谢尔曼坦克,但这些坦克只做了几辆样车就下马了,根本没有批量生产,主要原因就是没资源。由于缺乏资源,日本都到了用木板做飞机,把院子里铁栅栏拆了炼钢的地步。资源短缺是日本的短板,日本没有多余的资源给陆军打造坦克,即使研制出先进坦克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关河南望


看了许多历史大v又在胡说八道,笔者还是决定站出来辟谣了。

首先说这个所谓的日本是岛国,所以只注重发展海军的那个谬论。事实上,日本陆军到后来战败前,发明了三四五式坦克。其中有那么一种说法,好像是四式坦克吧,有美国人说,如果四式坦克早点投入太平洋战争,那历史就要改写了。虽然笔者不清楚这话的可信度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后来造的坦克,还是可以上台面的。

而且早在侵华战争以前,日军的装甲部队就向军部代表提出要求,希望造更大,装甲更厚的坦克给装甲部队。这就是日本97式坦克的起因了。而这时的日军的独立坦克部队,实力不强的(笔者在8月3日回答的问题,为什么抗战时日军很少出动坦克部队里面,就有笔者的回答,读者请自行检索)。

在二战爆发前,事实上,世界各国都不怎么注意坦克。比如欧洲国土最大的波兰,虽然发展了坦克部队,但还不如一些装甲车好。再比如制造了老虎,黑豹,虎王,猎虎一系列坦克的德国。在攻击波兰的时候,德军一共出动了2650辆坦克,这其中后来被淘汰的二号坦克高达1127辆。而且在攻击法国的时候,德军后来装甲兵主力的四号坦克,这时候的其威力就和我们知道在苏德战争中的一样。

除了日本陆军在时间不对头上的客观条件以外。另外就是资源分配的问题了。有那么一种说法,昭和天皇在中日战争时候,或者说比较长得一个时间段内,天皇更倾向的是日本海军,所以日本海军可以得到钢铁资源。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日本陆军内部的兵种矛盾才是日本坦克滞后的原因。

比如前文说到的坦克部队申请这件事。军部代表还好是梅津美治郎,他当时同意坦克部队进行实验。也就是同意将陆军的一部分预算给装甲兵了。如果换东条和阿南惟几,一个八嘎呀路骂完,鬼管装甲部队用什么坦克。

日本陆军将领山下奉文在太平洋战争前,去欧洲考察了闪电战的威力,回国后,也希望集中使用坦克部队。在太平洋战争前,关东军的对苏作战大演习中,关东军,甚至是日本陆军唯一的一个机甲军出现在了中国东北(就是装甲军团,虽然和德军不能相提并论,但可以看作是类似的部队),存在时间也很短。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欧洲战场被德军打成路上神风敢死队的m3斯图亚特,在被日军俘虏后,日军装甲部队抢着要这个战利品。会发生这个历史,和日本陆军内部的打压是分不开了。


魏博镇节度使王前策


这是有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

第一,受到国家资源的限制

日本要往外发展,必先跨越茫茫大海,因此海军是日本优先发展的军种。岛国面积不大、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本来就少,又都给了海军,陆军能得到的非常有限,因此资源只能紧着急的先用。日本从1922年建造的“凤翔”号航母开始,到二战结束时,日本共建造了25艘航空母舰。反观日本陆军武器系统,远远落后于美苏英德等军事强国,甚至不如意大利。

第二,工业发展水平限制了大吨位重型坦克的研发和生产

虽号称世界第五大工业强国,但日本工业水平发展 ,但工业实力比欧美差了一大截。因为没有精密度机床和加工制造工艺,二战时日本造的汽车和坦克就像拖拉机。假如德国把本国最新研究成果-虎式坦克的设计图纸给日本,日本也造不出来。

第三,在武器优先序列中坦克排不上。

日本的能力只能研发中型坦克。但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武器优先级里,坦克的排序非常靠后。只有本土决战迫在眉睫的时候,才匆忙研发了3式,4式和5式坦克。这些坦克应该安装世界上第一种自动装弹机,但是时间紧迫,装自动装弹机也来不及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满足大家,我关注日本及二战时期日本问题,喜欢的话可关注我每日更新的文章。






浩瀚北斗星


图为二战时的日本“瑞鹤号”航母

作为世界上较早研发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日本从1922年建造的“凤翔”号航母开始,到二战结束时,日本共建造了25艘航空母舰,可谓是声势滔天了。反观日本陆军武器系统,远远落后于美苏英德等军事强国,甚至不如意大利。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们来简单探讨一下:

首先,作为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日本本身资源匮乏,底子薄弱。虽然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国力飞速增长,但仍然摆脱不了国小资源少的特性。在这一特定限制条件下,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资源储备,日本都无法和欧美列强相比。因为,战前的日本既没有英法那样辽阔分布全球的殖民地,也没有美苏那样自身拥有广袤的本土,日本的资源尤其是钢铁、石油、橡胶这样关乎军工建设的战略性资源几乎全靠进口。

此外,日本是一个岛国,欲侵略他国,必先跨越茫茫大海,因此海军是日本优先发展的军种。日本资源本来就少,又都给了海军,陆军能得到的非常有限,因此资源只能省着用。日本使用步枪和薄皮坦克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节省资源。如果日本像苏联和德国那样大规模发展自动化武器和装甲部队,估计用不了一个月军工生产就会出现无资源何用的尴尬局面,日本很可能就会不战而败,早就破产了。因此,日本国力的限制和自身国小资源少的尴尬国庆是日本陆军武器落后甚至造不出中型和重型坦克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日本工业水平发展不如美英苏等国。二战前的日本虽号称世界第五大工业强国,但工业实力比欧美差了一大截。且不说日本和欧美工业产能的差距,单说技术水平,日本就没法和欧美相比,甚至落后于意大利,意大利的很多武器装备比日本要先进,所以二战中日本进口了不少意大利武器。此外,很多德国先进技术意大利可以直接引进生产,而日本却不能直接拿来生产,只能进行借鉴,因为日本科技发展相对滞后,根本造不出来德国的先进装备。举个例子,二战时日本造的汽车和坦克就像拖拉机,只能说解决了有无的问题。假如德国把本国最新研究成果-虎式坦克的设计图纸给日本,日本也造不出来,因为没有精密度机床和加工制造工艺。因此,工业发展水平落后是日本的一个软肋。

第三,二战时日本军事思维落后。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在多次对外作战中,日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独有的战术。例如,日俄战争中,日本尝到了拼刺刀的甜头,所以非常迷信刺刀,把拼刺刀看成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日本比较看重个人的拼刺,而不是像德国、美国、苏联那样,依靠装甲部队的集群冲锋。

纵观整个二战,日本陆军的战术基本就是先用大炮轰炸,然后步兵端着刺刀冲锋,最后白刃战定胜负,用德军的话说就是日本陆军水平仍然停留在一战时期。二战时期当各国都开始向机械化部队发展的时候,日本仍然是步兵加刺刀,完全没有现代化战争的意识。日本的坦克和装甲车只是步兵支援武器,运输仍然主要依靠骡马而不是汽车,其陆军现代化水准连一战时期的德国都达不到。所以,在二战后期,日军陆军与欧美强国遭遇很快被美苏英打成了狗,即使换装的中国远征军都在缅甸狠狠的教训了日本人。武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前提是没有代差。如果让日本人拿着木棍去对付美英的飞机大炮,日本再勇敢也没用。

第四,日本作战需要。日本是亚洲唯一也是第一工业强国。其作战对手基本上都是落后的亚洲农业国,即使与英美开战后,其依仗的也是海军和航空兵部队,因此,二战时日本没有必要大规模发展先进的陆军装备。就如日军的薄皮坦克在中国战场耀武扬威,中国拿他一点办法没有,但在二战后期,中国军队接收了美苏装备后,不仅可以与日本装甲部队一战,甚至可以在局部取得胜利,因为日本薄皮坦克在美苏装备前就是一堆垃圾。再说日本的九二式步兵炮和掷弹筒在中国战场已经算是先进的装备,日本根本没必要去制造虎式坦克生产复杂,且费钱费资源的新装备。

二战后期,日本本土遭遇盟军特别是美军轰炸

其实二战后期,由于各战场局势危急,日本大本营科研单位也憋出了不少先进陆军武器,不过已经为时已晚,因为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轰炸机已经开始轰炸日本本土,许多兵工厂及资源储备地均遭到轰炸,根本来不及造出与应美苏等国相对应的自动火器,尤其是造不出重型坦克,因此,二战结束时的日军只能拿着三八大盖继续战斗。


独舌视界


二战时期日本能够制造出,瑞鹤,翔鹤,赤城,加贺等世界著名的航空母舰,但是却没有能力制造出一款合格的中型坦克,实在是令人惋惜。但是事实上日本的这种现状其实仅仅是日本海陆矛盾的冰山一角罢了,日本军队长时间处在一个,海军造坦克陆军造航母的尴尬阶段,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所以说在资源的使用上面一定会对一方进行倾斜,而日本也明白自己可以没有陆军,但是一旦没有海军就只能被困死在海岛上面,所以说日本才会全力发展海军。

所以日本在二战期间制造的坦克都是一些吨位轻火力差的轻型坦克,和谢尔曼坦克战斗力接近的四式中战直到日本投降都没有批量生产,这个年日本陆军接受的资源少有很大关系,反观德国和苏联,这里两个国家都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坦克的研发生产上面,所以才会生产出数量众多的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在大平原上面驰骋。

更何况日本面对的是中国,一个幅员辽阔但是工业薄弱的国家,这个国家所有的坦克都依赖于进口,而中国也仅仅拥有数量不多的德国一号坦克、英国维克斯六吨半战车和后来苏联援助的T-26坦克。所以说对付中国完全没有必要生产坦克,也完全没有必要研发坦克,这也是日本坦克技术薄弱的一个原因。

而且日本的所谓120吨实验战车(就是坦克世界里面那个),从始至终都是海军设计生产的产物,和陆军没有半毛钱关系,甚至膛线的缠绕方向都是和陆军相反的。这样一个海陆割裂的国家怎么可能生产出优秀的坦克呢?


双马尾班长


地理限制

日本是一个岛国,这就注定了它优先而且是必须侧重发展海军,因为资源贫乏,有多山地,像样的中型重型坦克很难成批量生产更别谈展开大规模部署。在二战中后期,资源完全消耗殆尽,及时出现类似四式战车那样可以媲美谢尔曼的设计也很难真正对战场造成影响。毕竟,你刚醒悟人家那边已经上千辆的规模和各种改进型号外加各种空海打击,怎么打?


日本当时统帅部应该是权衡之后,宁愿把有限的钢铁用在海军身上来的更实际。只能说曾经的东乡平八郎的荣耀让他们过度迷信海军单兵作战,陆战思维仍处于一战水平。

心理因素

日本地处东亚,经过日清,日俄战争之后可以说基本上处于其在国内吹嘘的无敌论一样。外物强敌,本身就是对军备发展的一种潜在制约。在一开始,陆军的科技研发就已经落伍世界,一战可以说大大加强了欧美列强对于新兵器尤其是装甲军团的认识,而日本在这里就已经先天不足。

再加上两次所谓赌上国运的战争都是以海军的大胜促成的,虽然日俄战争时期日本陆军抢占高地炮轰龟缩在港内的俄军军舰乃是最重要的一环,但当时由于伤亡太大,不久就被东乡歼灭俄军远征舰队的喜悦掩盖了。

这体量,汽车都鄙视

别人家的孩子

二战时期的日本过于迷信所谓精神力量,天皇制度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刻意贬低武器的作用。轻视世界军事发展,尤其是陆军在战争初期的势如破竹,让日本满足与当前,不思进取。

而日本海军的大步发展得益于大量战争赔款外,还有的就是美军太平洋舰队的时刻压迫。让日本人不得不持续点亮海军科技树,可以说日本海军在前中期在世界上绝对算是一流的。

国贫,目空一切

前面也说了,日本错失一战的学习机会,在心理上以及知识层面就先天不足。进而影响的就是上层决策,大幅度倾斜海军。但是当时初期的欧美列强还都是三号坦克,Bt系列等小家伙,并不比日本好多少。

日本由此沉浸在东南亚战场节节胜利的喜悦中,当诺门坎战斗以及德国出现颓势之后,其大本营或是有些醒悟,扩编了一些装甲师团。但是日本所谓的20吨以上重坦克,呵呵,在美国那里还是轻型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