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一枚海归博士后的有魂创业路

一枚海归博士后的有魂创业路

张朝阳,1964年10月31日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于同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199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麻省理工学院继续博士后研究。1996年8月手持风险资金,回国创建了爱特信公司,公司于1998年正式推出其品牌网站搜狐网,同时更名为搜狐公司。

2019年是搜狐成立21周年,在21周年庆生酒会,下午搜狐员工前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参加"搜狐21周年跑"活动。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表示,如果把一个公司或者一个人生比作马拉松的话,半马刚好是21公里,有时候巧合有某种意义。

张朝阳说,"如果把搜狐的成长比作马拉松的时候,我们刚刚过了半程。中国互联网的竞争或者整个互联网媒体和资讯以及各个方面的事业刚刚完成了上半场,下半场刚刚开始。"

"So we are back,我们回来了,归来依然少年!"

一枚海归博士后的有魂创业路

在那个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张朝阳顺势而起,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头羊,腾讯、新浪、网易、搜狐齐头并进,被称为四大综合门户。

张朝阳作为联络人,主要是负责对接学校与中国相关的商务活动。正因如此,张朝阳接触到了很多的商业人士。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张朝阳对互联网产生了着迷。

"我们在文革中长大的,从小接受的是阶级斗争的文化,成王败寇。考试也印证了这样一种价值观,要把别人比下去,自己才能成功。"

外人最能看到1990年代之后萦绕在整个中国社会之上的拜金疯狂气息。描写中国商业社会的畅销书《十亿消费者》的作者James McGreger在书中写道,"由于文化大革命导致的对政治体系的不信任,以及腐败和改革年代持续的变化,很多中国人把他们全部的信任都放在了'钱'上……'在中国的自由就是满口袋的钱。在中国,要么你得有钱,要么你就得听话。

一枚海归博士后的有魂创业路

创业初期,他因资金拮据,需要拦送啤酒的平板车来帮自己搬公司家具。那是一个风险资金在中国几乎还没有记录的年代。现在被风投包围的创业者几乎很难想象当年张的灰暗与无望。1996年~1997年的每个周末,张朝阳都在写商业计划书中度过,一版又一版,在互联网的蒙昧年代挖空心思寻找可以向风险投资交待的商业模式。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度成为了国内最领先的新媒体、通信及电子商务公司,也是全球最强劲的中文互联网品牌。在2000年7月份的时候,经过四次融资的搜狐最终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尽管当时国内的新浪和网易都在互联网行业当中取得一些成绩,并且被称为国内互联网"三剑客",搜狐在当时却一直都是行业领跑者。

一枚海归博士后的有魂创业路

在张朝阳的带领下,搜狐在早期发展的那几年时间里面,除了搜狐门户之外,他还先后推出了搜狗、畅游、搜狐视频等业务。这不仅让搜狐公司具备了更好的发展优势,还在2008年的时候,助力搜狐将北京奥运赞助商的资格给拿了下来。这让搜狐当时成为了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最兴盛的公司,也让搜狐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其他互联网公司很多。

张朝阳每天沉浸在自己每天铺设的学习与工作轨道中:学习与练习英语、重新开始研究高等数学、学习机器学习、尽一个CEO的本分、锻炼……他做这些事时重复、持之以恒与稳定的状态,与一个和尚每日准时打坐念经一般无二。唯有自律才可以实现掌控搜狐如此之大的商业帝国。

文字\\天阑 版式\\尹嚞 图片\\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