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揭秘古代状元选拔制度:除了学富五车,还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

状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特产”,历史上无数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有的人甚至满头白发,仍然在考秀才,我们从“范进中举”的故事,就可以看出其中的辛酸与无奈。中个举人尚且如此艰难,更不要说是中状元了,在古代,要考上状元得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个阶段,其中殿试相当于终极毕业考试,通常由皇帝做主考,殿试结束,取得第一名则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格者皆为进士。

揭秘古代状元选拔制度:除了学富五车,还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

状元

古代的层层考试实际上就是科举选士制度,一般可以分为六级(各朝代略有不同),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其中,县试、府试通过是童生,取得童生身份就可以参加院试了,通过院试的才是秀才,秀才可以申请免除自身的赋税徭役,这也是科举考试的魅力所在。考上秀才的人,就具备参加乡试的资格了,乡试每三年一次,一般在秋天举行,所以也被称为“秋闱”,考上的就是举人,第一名又称“解元”,这时如果家里有点钱或背景的人就可以做官了,明朝海瑞就是举人出身做官做得不错的人。拥有举人身份的人还可以参加会试,会试在春天举行,也叫“春闱”,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又称“会元”。

揭秘古代状元选拔制度:除了学富五车,还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

古代科举考试

经过层层的选拔,接下来才是重点:会试结束,通过考试的贡士们就有资格参加殿试了。殿试是以皇帝为主考,参加过殿试的人,只要不出大的纰漏,就可以金榜题名取得进士。殿试结果分为三等,一等为进士及第,前三名金榜题名者分别叫做状元、榜眼、探花(如武侠小说的李寻欢就曾经考中探花),二等为赐进士出身,三等为赐同进士出身。

揭秘古代状元选拔制度:除了学富五车,还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

殿试前三甲

以上是状元选拔的过程,要取得“状元”的称号,除了经历以上复杂的考试过程,还得有学富五车的知识水平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因为考试的结果是由皇帝主观钦定的!不管怎么说,考状元对于读书人来说可以说是“难以上青天”,所以中国历史上能够中状元的人可谓屈指可数,一朝金榜题名,便可永载史册。

揭秘古代状元选拔制度:除了学富五车,还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

殿试

科举制度下万人挑一的状元,可谓是人中之龙,名声显赫,但是历史上的这些状元之中,真正称得上一流人才的却是凤毛麟角。据统计,真正有真才实学、有影响力的状元有王维、柳公权、吕蒙正、文天祥等寥寥十数人而已,大部分状元的表现可谓虚有其表、甚至相当平庸!文章做得好,未必就会治理天下,毕竟状元大多是皇帝钦点的,所以皇帝本身的主观臆断和学识水平都会直接影响状元的选定。他们录取状元多凭自己的偏好,没有一个客观选定标准,或以貌取人,或以好名字而被看中。另外,科场作弊现象也屡见不鲜,有钱的高中,没钱的名落孙山。可见有时候状元的选拔,也并非是完全公平公正的。

揭秘古代状元选拔制度:除了学富五车,还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

状元王维

从公元622年至公元1904年,约1300年间,科举考试共录取有姓名记载的状元654名。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最年轻的状元年龄不满18岁(唐朝的苏瑰和郭元振),年龄最大的状元70多岁(唐朝的尹枢),太平天国时期还出了个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

揭秘古代状元选拔制度:除了学富五车,还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

唐代状元榜

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激励着古代无数读书人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刻苦追求。不是科举制度有多大魅力,而是因为“中状元”这个结果能让每个读书人为之疯狂,正因为如此,状元的选拔难度才有如登天,比我国当前高考中状元的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章由历史人物故事会原创,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