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這次疫情過後,人口是否會向西部地區進行分流呢?

趙教先


這次疫情過後,人口會不會向西部分流不好說。

但是從2003年的非典到這次的新冠肺炎來看,在胡煥庸線(黑河—騰衝線)尤其是西北地區得確是疫情較輕的地區。而這片土地差不多快佔到了我國領土面積的百分之六十。

所以有一點國家應該予以重視。從戰略發展角度考慮,應該把西北作為一個國家系統重啟的備份,來應對未來可能面對的威脅。

現在的科研,生產製造等等都集中在沿海和東部發達省份。如果一旦這些地區遭受了自然災害或者戰爭威脅導致停擺。我們國家必須要有應對災害和發起反擊的後備力量。

而這種備份應該是要全方位的。

不只是單純的戰略物資儲備。應該從生產製造,科技研究,各種人才培養等等全方位的備份。

也許未來的大西北地區會是一個重啟系統的U盤和火種。

…………………………………………………………………………………………

回覆一下有些朋友的問題。

首先要弄清楚戰略儲備不是建設什麼上千萬人口的超大型城市。

而且從這次疫情來看,過度把資源都集中在超大城市的弊端已經有所顯現。

另外,我只是重提要重視把胡煥庸線以西尤其是西北地區作為戰略儲備地位的重要性。因為這個問題黨和國家早在1964年8月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就提出過,定名為“大三線建設”。

但是隨著冷戰的結束和我們國家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經濟建設中去之後。西部戰略地位的重要性逐漸逐漸就淡化了。

剛好借這次“戰疫”再回頭審視一下西部作為國家戰略後備的重要性。我們不能因為和平太久而忘了。

PS:什麼是“大三線建設”

1964年8月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中毛澤東發表講話指出:“我們不是帝國主義的參謀長,我們不曉得他什麼時候會發動戰爭”。毛澤東進一步提出的:以國家安全為前提,以國家長遠發展為指導的“戰略經濟學”思想得到了絕大多數與會人員的強烈支持,扭轉了近幾年的“吃穿用”經濟導向,確定了“三線”建設方案。

“大三線”建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拉開帷幕。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當時中國70%以上的工業分佈於東北和東南沿海地區,從國家安全的角度看,這種工業佈局顯得非常脆弱。東北的重工業完全處於蘇聯的轟炸機和中短程導彈的覆蓋之內;

而在東南沿海地區,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工業區則完全暴露在美國航空母艦的攻擊範圍中。一旦戰爭開始,中國的工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體系將很快陷入癱瘓。按照毛澤東的“戰略經濟學”思想,這種被動、脆弱的現狀必須改變。

8月30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做出了將一部分對國家經濟及國防建設有重大影響的電子、能源、航空、兵器等相關工業相繼內遷西南、西北等戰略縱深地區的決定。這場工業“大搬家”,定名為“大三線建設”。


地球人194940188


有可能。

首先,這次疫情會讓人們覺得人群過於集聚的地方,容易傳染疾病,甚至可能引發疫情,而且疫情中傳染源多,不易防控。

第二,現在西部地區發展很快,人居環境逐漸開善。去年,我去過新疆伊犁,那兒環境美,生態佳,人口稀少,生活成本低,非常適合中老年人居住。此次武漢疫情中,老年患者不治身亡的不少,對中老人是一次有力的提醒,也許會引發從大城市向人居環境良好的西部地區移居潮流。


靠譜的知心大哥


筆者覺得不會,人口的聚集反映人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人口分佈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和政治等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而在歷史上疫情很少有改變過人口的分佈,從而導致人口分流。

首先自然環境提供了人口分佈的地理框架,對人口分佈的影響最為深刻,就緯度位置而言,高緯度太冷,農業生產受到限制,赤道地區溼熱,導致人口稀少,而且經濟發展受到很大影響,至今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國家,沿海位置具有交通的區位優勢,國際貿易的發展,更刺激了沿海港口城市的成長,促進了海岸帶人口的密集。海拔因素也會影響人口的發展,至今世界上80%的人口生活在低海拔的平原地區。

我國人口主要分佈在胡煥庸線以東地區,面積佔比43.8%,人口占比94.1%,主要以平原為主,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還有一些低山、丘陵地區,這裡集中在我國90%多的城市,而且城市化水平較高。而西北地區人口非常稀少。

儘管我們近期發生新冠狀病毒,出現了大面積人口感染,從長遠來看,只是暫時,一方面我們加強對病毒的研究,下大力氣控制傳染源,病毒總有被控制的那一天。另一方面東部沿海地區的優越自然環境才是人類最適宜生存環境。

從病毒本身來說,人類也有一個進化適應過程,隨著病毒一代代繁衍,這些病毒的也在不斷弱化,我們人類的對抗病毒手段也在提高,最後疫情總會平息下來。不會因為疫情的發生,採用人口分流的辦法,改變人口分佈。

從歷史上來看,歐州的“黑死病”,前前後後導致了近2億人死亡,至今歐洲人口依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非洲的埃博拉病毒是目前最烈性的病毒,主要是分佈在剛果河的一個分支河流上,雖然爆發過兩次,也沒見有大量人口遷移 ,只是因為這裡降水量充沛,而非洲過於乾旱,人類的生存太需要這塊溼潤的土地了。

上圖是我國人口流向,從歷史上我國人口遷移來說,由於東部地區環境或資源容量有限,出現了環境汙染與城市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問題,為了開發邊疆建設才引導人口向邊疆地區遷移。我國西部地區儘管地域遼闊,但生態環境脆弱,這裡也不適合分流過多的人口。

從長遠來看,正確的對待這次疫情的發生,不要悲觀,更不要恐慌,遲早也會過去,歷史也有過病毒的發生,在今天看來,都是人類歷史上的過往雲煙,我們不要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要團結起來,眾志成城,少走動,不會客,不宴請,相信美好的日子就會到來。


地理縱橫


回答啦。疫情過後,人口向西部去創業和工作的會很少。因為西部生活條件很落後,交通不發達,包括氣溫的變化無常。導致人口都不願意去西部找工作。除了一些大城市,條件優惠,交通發達。人口流動很大。嗯。像新疆,西藏這些西部地區。氣溫變化無常,海拔高,缺氧,交通不便,人少地多,給的條件都很豐厚,有吃有住,工資還很高。但是很少有人去,人總是往高處走,都想去一線城市發展,這次疫情過後,不管他們以前在哪裡打工掙錢,還創業者,還會去原來的城市工作上班,必定那裡有打好的基礎條件。還有地盤和人脈,有團隊有朋友。還可以大展宏圖,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未來生活。如果換一個新地方,人生地不熟,生活習慣,環境條件的過度都不習慣。得很長時間適應。所以不會向西部分流,這是我的見解。謝謝,我是河南大媽。


河南大媽在成都


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遷徙是:下南洋、走西口、闖關東。

1.下南洋。下南洋是從明末清初開始的,到清朝末年達到高潮。到1905年,海外華僑總數計,印尼兩億人口中,約一千萬是華人;馬來西亞兩千五百萬人口,華人約六百萬;泰國六千五百萬人口,華人約二千萬,佔了將近三分之一;新加坡三百多萬人,華人多達90%,是海外華人佔所在國人口比例最高的一個國家。

2.、走西口。走西口的時間,大概是在明代的中期開始,那麼截止時間大概到清朝末年,其中的高潮應該是在明末清初,這個時候數量是最大。由於山西當時人口比較多,所以生活比較困難,去內蒙一帶,當時的邊防需要,一部分人走西口到口外去發展商業,發展貿易。

3、闖關東。“闖關東”是中國近代向東北移民的略稱,闖關的以山東、河北、河南、山 西、陝西人為多。

發生人口遷徙,至少是發生社會變革、自然災害等嚴重的民不聊生的事件,這次疫情突發的,時間不長的,可控可治的,國家實力如此強大,雖然有短暫影響,但不會發生人口分流,社會在幾個月內就會恢復元氣,而且會更加蓬勃發展。


格爾圖青年


我猜的哈,有幾類人可能會萌生想法和作出計劃,比如退休養老和有餘錢的,目標可能是西部小地方,不用管教育但會關注環境、醫療條件、物產物價這些。隨便提個例:雲南紅河州蒙自,知道的不多,30萬人的小城,100平方公里內四家三甲,房價5000,地處溫帶四季花開,海拔1300(比昆明低500),有點農業蔬果不少,(圖一中心醫院,後為城郊村落農田及車少路寬密度低的巴掌大的城區)










微酒坊


我覺得會。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西部地區之所以要去沿海城市發展,是因為改革開放讓沿海經濟先發展了起來,擁有大量的務工崗位,賺錢持家之道。

但是在4g網絡時代的衝擊下,許多年輕人都不願離家太遠上班,網絡讓地球變成了一個村,地球村,信息、交易、教育、技術、會議都可以在網絡上進行,成都大量行業在進入,很多廠商分廠在建,再加上政府給政策多,四川已經出現這種情況了,所以向西部轉移的趨勢會增加,然後再收入上和沿海城市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再者,會到主題,現在疫情影響,一是健康,二是新辦公行業,三是農業,都會發生鉅變,西部擁有乾淨的空氣土地,西部擁有大量勞動力,西部擁有大量可用農業用地,必然會成為下一個風口。

綜上,對於這個主題我覺得是會向西部發展,但是重心肯定還是在比較有技術基礎的沿海城市。



夏天3687528684001


這次疫情後黨中央對國家的治理理念會有所改變,向西北部傾斜的思路會有,另外城市的發展要學習國外,城市要從集中發展一線城市向平鋪型城市發展過度,特大的城市發展不是很有利於國家的建設,發生戰爭、瘟疫、以及其它自然災害,特大城市壓力大、損失大,美國五十個州,最發達的州GDP是最落後的州的一倍,他們在發展特大城市上就吃過虧、買過教訓,平鋪式發展穩妥,另外對西北部考慮戰略思路要多關注和多投入,留足戰略縱深和緩衝裕度很重要。


思龐


疫情後人口不會往西部分流,原因如下;

一、疫情不影響生存。歷史上經歷疫情的地方,由於當時科技條件限制,疫情在短時期內,很難控制。為了逃命,人們不得不外遷他鄉。現在國家和各地政府抗擊疫情已得成效,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也不影響人們生存。

二、疫情對生活影響有限。疫情給我們生活帶來不便,在當今物流便利的情況下,都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中國人是比較戀家的,只要有吃的,就不會外遷。

三、全國已復工,務工務農影響有限。在國家的統一佈署下,全國各地大都復工,農民也在澆地施肥,農民工進城也都有便利安排。

人們有吃、有工作做,疫情基本上已控制,為何要向西部分流。

當然,正常的人口流動是有的。現在新疆地多,優惠條件多,一直在吸引內地人員去創業等。


老張說點事


個人看法,我認為不會,原因有以下幾點。

1: 沿海一線城市基礎設施比較完善,交通,教育,醫療,養老等等,因此帶來的機會就比較多。2: 環境氣候的影響,南方相應的氣溫比較好。3: 畢竟疫情只是暫時的,不會長久,以後科學技術也會不斷的發展,提高,我相信任何問題都會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