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狮虎狼同为食肉动物,为何只有狼在各种故事里都是坏蛋的形象

我曾经和很多人一样,从小就一直笃信狼是凶残狡诈的动物,这当然跟我们听过的众多关于狼的故事有关,在这些故事里,狼永远都是反派,它的形象就是凶恶无比的。

难道仅仅因为它们是食肉动物么?但是在食肉动物中狼并不是食物链的顶端,比它们厉害的还有老虎、狮子、熊等等,比它们凶残的如鬣狗、柴狗等等。出现在故事里的老虎、狮子有时候是蠢萌的,有时候是威风八面的,唯有狼永远是阴险狡诈、凶残无比的。


狮虎狼同为食肉动物,为何只有狼在各种故事里都是坏蛋的形象


为何狼的“形象”在人类的心里如此不堪呢?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探寻隐藏的奥秘。

狼是群居动物,和人类一样以家庭为单位,它们通过合作分工去狩猎,通过紧密协作、令行禁止和互帮互助而运转。

狼与狼之间以家庭为纽带联结,它们和人类一样,家庭成员之间血脉相连。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极尽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强壮的青壮年负责外出狩猎,就连幼小的狼也会负责其照顾弟弟妹妹。在狼群中,成员们都很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遇到事情应该听谁的。

狼群成员之间稳定的家庭关系是依靠大量的仪式行为来保证的,大家会通过不断的互动和固定的仪式来确认对彼此的爱慕与尊重,狩猎后其他成员对头狼夫妻的问候,以及狼群一起嗥叫等,这些巩固成员间关系的仪式活动是狼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强烈的家庭纽带关系正是野狼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


狮虎狼同为食肉动物,为何只有狼在各种故事里都是坏蛋的形象

狼的嗥叫仪式


对于狼群来说,家庭秩序与权力结构是一致的:父母为子女做决定,年长的替年幼的做决定。这种等级秩序并不会因为争斗、政变而发生更迭。在狼的家庭里,大家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决定,尽全力保障成员的利益和安全,它们的权威不需要佐证,因为它们天生就有这个权力。

狼群中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岗位,每一个成员都有它的重要性。但具体从事什么岗位,并不是由狼群的大家长或者头狼来决定的,而是它们从成长过程逐步领悟到的。所以每个狼群里既有步伐矫健的追击手负责狩猎,也有身强力壮的大块头负责在积雪天领路,当然也少不了耐心细腻的成员担任保姆的角色。它们有着极强的自律和自觉性。

这种不需要命令,不需要刻意学习,就能够心领神会的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及分工,是我们很多人类都不具备的品质。它们是一个个家庭也是一支支随时可以作战的军队,这样的集体是十分令人恐惧胆寒的。就和宋朝的杨令公一家令辽国人害怕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在远古狩猎期,狼和人类都出于生存需要去狩猎,狼的这种军队式作风一定给我们的祖先们带来过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挫败感。

狼的这种作风及生存技能是小狼们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行为“习得”的,而守规矩则是被“教会”的。虽然,在幼狼时期它们也是可以胡闹的,但该守规矩的时候,必须守规矩。与许多人类父母不同,狼群的大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意见从来都是统一的。小狼们没有机会利用父母的不和钴空子,在教育问题上,狼群里所有长辈都会协力参与。

在艾莉.H.拉丁格《狼的智慧》里,她曾经观察到一只小狼慢腾腾地走在后面,大概是觉得和狼群在一起实在无趣,当它掉队的时候,整个狼群会停下来等着它赶上。但几经折腾后狼群就径自往前走了,当小狼意识到自己已经跟不上狼群的时候,它开始害怕地大叫,希望能够像前几次那样,把大家喊住等它。可是,这次它的叫声不管用了,一直到晚上,这只小狼オ赶上大家。经过这次教训,这只小狼再也不敢随意脱离狼群了。


狮虎狼同为食肉动物,为何只有狼在各种故事里都是坏蛋的形象


狼家长们从来不管小狼们成年前的冒险行为,而小狼们也在一次次冒险狩猎中渐渐知道自己的能力,渐渐习得各种狩猎技能。野狼终其一生都在学习如何狩猎。它们通过观察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在狩猎时的表现,将演练在狩猎时付诸行动,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所以,每一只狼都是从小就接受训练的“童子军”,它们都是在实践中一步一步磨砺出来的。试问,当它们到老时该积累了多少的实战经验和狩猎技巧,所以,在狼群中老狼的位置十分尊贵。


狼的智慧无与伦比,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坚毅顽强的性格远超人类。

野狼的生存能力、狩猎技能在狼群中薪火相传,去狩猎的狼群会像军队作战一样部署狩猎计划,并根据环境和猎物的变化适时调整战略,它们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与“人”和,最后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扑杀。

它们像军事家、战略家一样。狼群深谙“应未雨绸缪,勿临渴掘井”的道理。在每次行动之前,它们都会预先评估各种行动计划。狼群目的是猎杀对手,所以它们不打无准备的仗,那样不仅损耗体力,还有可能带来丧命的危险。狼群在狩猎时,会严格按照年龄、性别及地位分配任务。狼群中最好的猎手般是2~3岁大的狼,公狼在击倒猎物方面更具优势,而母狼则在追捕方面更胜一筹。

狼这种外表粗狂物种却有着极其细腻的心理,敏锐的探察力是它们与生俱来的能力。狩猎时,野狼会通过细心观察,先在一群猎物中寻找体弱多病的个体。它们能探察到人类不易注意到的事情,像细微的脚步声或是微弱的叹息声。《狼的智慧》作者艾莉.H.拉丁格在狼园实习时深有体会:狼园里生活着若干个狼群和一大群美洲野牛。他们将几只健壮的狼赶进野牛群,那几只狼只会在开始的时候围着牛群转上一两圈,然后发现自己在这些健硕的家伙身上根本找不到进攻点,而后就会倖悻地跑开。但有一次,狼群似乎找到了进攻对象,它们合围了其中一头野牛大概半个小时,期间还跃跃欲试地对其展开攻势。直到一周后,那头野牛被发现得了肺炎,我们才意识到,原来狼群已经先于我们发现了野牛不对劲的地方。

对猎物敏锐的探察力不仅能帮助狼群找到猎物身体上的弱点,还会在心理层面给猎物以极大的威慑。在对付目标猎物的时候,野狼还会兼顾同伴的情况。在整个进攻过程中,它们不断地利用动作、声音进行交流,快速高效地把所有潜在猎物都试探一遍,最终锁定进攻对象。

狼群可不是无组织的散兵游勇,它们分工明确,团队配合默契。在这时它们又像一支出色的足球队,在配合默契中临门一脚射进对方阵地。

狼的战略方式充分显现它们的智慧:能投机倒把就绝不傻傻的冒险;能伏击就绝不正面硬钢;能战胜就绝不留情;攻击难度大的就设法将对手逼入绝境再扑杀。狼非常擅长在逆境中制订新的战略,谋定而后动以求得成功。它们能够审时度势,伺机而动,后发制胜。绝不会将自己置身险境,而是以守为攻,顺势而为。

人类对狼的憎恶来源于人类社会对现实的反映,来源于人类的偏见及恐惧。

其实,恐惧是现代人的通病。虽然同这种病症进行了不解的抗争,但我们仍然会惧怕很多东西,怕敌人、怕生人、怕邻居、怕自己、怕权势、怕爱情…在通常情况下,狼恰乎象征着那些邪恶的令人恐惧的事物。

对狼的恐惧是人们想要消灭狼丑化狼的一个重要原因。任何一个开明的人都知道狼不会无缘无故冲进人群随便撕咬的,当走在有狼出没的森林里的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焦虑不安,前瞻后望。人类对狼的惧怕已经根植于基因,对狼的恐惧似乎已经经过基因编码了。”

现在绝大部分人并未与狼有过负面的接触经历,也没有被狼实际威胁过,但人们依然会很快对它们形成病态的恐惧,仅仅因为他们看到过别人对这些动物表现出来的害怕。

当然还因为在我们还未对这个世界有着正确认识的童年时期,许多关于狼是坏蛋,狼狡猾凶残的童话故事就蜂拥而至的灌入了脑海,植入了心田。

而女性作为人类生命的起源,狼作为野性的代表,这二者在神话传说里,狼总是和人类的两个特质有关系:“一个是恐惧,另一个是控制欲。”男性会恐惧那些他们不能控制的东西,不能征服的大自然、独立自主的女性或者森林中的野狼。这和女性会害怕幽暗的森林、暴力的男人和凶恶的野狼一样。而恐惧的作用是:它驱使人类去征服那些不甘屈服的事物。

在许多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里,我们都可以读到这种人类与恐惧博弈的游戏,《小红帽》、《七只小山羊》中都是大灰狼出现,先以诱骗的手段去欺骗接近,然后再入室吃掉他们,最后猎人出现杀了大灰狼。


狮虎狼同为食肉动物,为何只有狼在各种故事里都是坏蛋的形象

《小红帽》中的狼形象


在这些故事中无一例外的受害者都是孩子,女性,而出现的猎人则肯定是男性,因为在古代狩猎者以男性为主。所以这样的情节正好被男性用来证明自己特权的合理性。从而使男性在性别竞争中获胜,并帮助他们建立起统治地位。

偏见是人类大脑的典型特征,是大脑用于信息加工时节省能量的一种策略。人进行信息解码和编码的速度越快,留给其他思考的能量就越多,对风险做出的反应也就更早一步,所以偏见的形成与事实无关。偏见一旦形成会很难摆脱,因为它能控制对信息的处理并一再自我证实。就像寓言故事《疑人偷斧》一样,一旦认为邻人偷了自家斧子后,邻人的一切行为都像是在掩盖。

与狮子老虎凭着力量的优势猎杀对手不一样,狼和人类太像,它们有着非凡的智慧和坚强的意志,它们善于谋略,善用计策,懂得协作,最关键的是它们只有战死的,没有叛变的。所以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肉体上,人类都惧怕这样的对手,而狼投机取巧去猎食人们圈养的牲畜又却曾给人类带来过损失,故而人们从孩子牙牙学语时就输入狼的信息,将狼塑造成坏人的角色,让孩子从小就对这个强大的对手牢记在心,同时也满足了让男人们成为保护者,在人际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