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50岁以后,警惕这个隐形的健康杀手(一)

一提起骨质疏松,很多人认识普遍模糊,并未引起重视,认为自己年龄大了,有骨质疏松是很常见的事,总觉得骨质疏松离自己很远,不像心血管病和癌症那样可怕,其实,威胁就在我们身边,现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悄无声息的“流行病”,而且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它的发病率很高,我国的骨质疏松患者已经从2013年的6944万上升到了现在的1亿。它的危害性很大,可能面临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

50岁以后,警惕这个隐形的健康杀手(一)

一、我们为什么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化性的骨骼疾病,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特征是骨内的矿物质含量少了,骨头密度降低,脆性增加,很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

人体在30岁时,骨量和骨密度最高,到60~80岁时,男性骨丢失量可达20%~30%,女性可达35%~50%。骨组织的代谢与更新比较缓慢,成人松质骨的骨重建周期为4~5个月,皮质骨更长,全部更新一遍大约为10年,松质骨每年的骨质转换率为25%,皮质骨为4%。

骨细胞同样存于破骨和成骨中,如果破骨细胞活性大于成骨细胞时就会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和内分泌功能减退、遗传、营养等因素有关。人到老年,随着激素、代谢水平的改变,致使体内活性维生素D缺乏,继而引起机体对钙的利用率降低,骨量减少。

肥胖、药物(如皮质激素)、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类风湿、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吸烟、饮酒或咖啡、缺乏体力活动、饮食中钙缺乏、维生素D缺乏等都容易引起骨质疏松。

50岁以后,警惕这个隐形的健康杀手(一)

二、骨质疏松的医学诊断

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采用骨密度仪(常用的是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的检测。

50岁以后,警惕这个隐形的健康杀手(一)

注:骨密度的T值是将检查所得到骨密度(BMD)与正常年轻人群的BMD相比,以得到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SD)数,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有意义的数值。


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都适合做骨密度检查

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引起的脆性骨折已经是危害我们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关注骨质疏松,就是关爱我们自己和亲人的现在及未来健康!最后,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全体医务人员送大家《骨质疏松防治三字经》,祝大家骨骼都棒棒哒!

明天小编和大家聊聊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记得来看哦!

《老年骨质疏松防治“三字经”》

老年人,骨质脆,轻微伤,易破碎;

发病多,行动累,早防治,少受罪;

强筋骨,平衡贵,免外伤,防再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