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分析高考志愿时,什么方法最实用?

apple45071


线差

线差的算法是这样的:

线差=院校录取分数-批次线

线差最常用的算法是三八线差。在使用三八线差的时候,需要分别计算学校的最低分线差和最高分线差:

最低分线差=院校最低录取分数-批次线

最高分线差=院校最高录取分数-批次线

三八线差的原理就是在最低线差的基础上,上浮整个学校录取分数段的八分之三,算法如下:

最后用三八线差的分数加上今年的批次线,就是院校的预估录取分数线。

举例说明,例如一个院校在2017年的最高录取分数为560分,最低录取分数为530分,2017年该批次的分数线为500分,那么可以分别算出其线差:

最低分线差=530-500=30分

最高分线差=560-500=60分

加入2018年该批次的批次线为495分,则该校的预测分数为495分+495分=537分。

三八线差是一种保守估算法,不好操作。现在一般用等位换算法(就是你说的排名)。

等位分折算

软件中一般使用正向等位分算,就是把去年的、前年的、上前年的院校录取分数都换算为本年的分数;而手工填报时使用反向换算,就是把自己本年的分数分别换算成去年的、前年的、上前年的分数。

举个例子来说明等位换算方法:

2017年高考的时候,我接待了一个湖北的理科考生。他高考成绩为439分,少数民族,可以加10分投档,加分后的成绩为449分,这个分数属于第二批分数段。

该生找到我的时候,十分失望的告诉我,他这个分数感觉啥好点的学校也考不上。他依据2016年的录取分数进行查询,查到的院校大致是这样的:

这里面基本上是以学院居多,分数再往下就更多的是独立学院了。而且压线报考的话,基本上只能被学校最不受欢迎的专业录取,所以他很失望。

这是考生最普遍最容易犯的错误。正确的做法有三步:

第一步,查找2017年的一分一段表,找到自己分数所对应的位次。一分一段表由本省考试院在公布高考成绩当天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如下表:

上表中的累计人数就是你的位次。从表中可以看出,447分(注:写本文的时候脑袋短路了,把449分搞成了447分,原理是一样的,所以后面也懒得改了)所对应的位次为69611,记住这个位次号。

第二步,找到2016年的一分一段表,一般在学校发的那本参考书上面有;在考试院的官方网站上也能下载到。然后查找与位次69611最接近的分数,如下表:

我们找到相邻的两个位次69305和69748,使得69611介于这两个位次之间,这样就可以找到对应的分数为475分和476分,我们取其小值475分。这就是说,2017年449分与2016年的475分是相同的,这就是分数折算,折算后的分数叫做等位分。我们在挑选学校的时候,应该使用475分,而不是449分。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查出2015年和2014年的对应分数,其结果如下表

第三步,按等位分475分挑选学校,可以找到这样的:

查询到学校范围后,就可以在此范围内挑选院校。在实际报考的时候,还需要查询比该分数高的院校进行冲刺。比如该分可以查询分数在455分至490分之间的院校进行挑选,该分段范围内的院校一共可以找到145所。

如何从查找到的学校中筛选院校,是一个比折算分数要求更高的技术操作,我会在我后面的文章中逐步讲解,欢迎大家关注后收看。


校园网高考志愿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分析高考志愿,最忌直接使用原始分数对照往年录取数据,最常用的方法是线差、排位法,但要分析的学校、专业数量较多时,用这两种方法工作量会非常大。

  我为你介绍两种简单、实用的分析志愿学校的方法。

 一、同位分法

  同位分法是根据考生分数的排位,换算成以往年度相同排位的成绩以分析志愿的方法。

  如2017年高考,某理科考生510分。

  我们先看到2017年一分一档表,510分名次为15968名(实际应为15805-16132名之间,我取中间值)。

  再看2016年一分一档表,我们发现15968名对应的分数为539分。

  因此,我们可以说2017年510分与2016年的539分等效(排位相同),两者为同位分。

  那么,我们在分析2016年数据时,可以直接用考生的同位分539分对照各院校、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不再需要将学校、专业的录取分数转换成名次),即可知道考生的成绩在2016年度能被哪些学校、专业录取。而且考生的同位分比当年的录取线高出越多,说明考生的排名超出录取线越多。  

  如上图,我们以539分的同位分与各专业录取线作对比,很容易知道考生的成绩在2016年能被哪些专业录取。

  利用同位分法对比的结果,与应用排位法是完全相同的,但却便捷了很多。利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考生其他年度的同位分进行志愿分析。

 二、等线差分法

  我们在使用线差法时,麻烦之处在于要先求出每个学校、专业录取的线差值(每个专业都要计算一次,工作量大),然后再与考生的线差作比较。其实我们只要换一下思维,将过程简单化。

  依然以前面2017年理科510分的考生为例,他的线差为37分。

  当我们使用线差法对照2016年录取数据时,先要将2016年各学校、专业的录取分减去分数线(做减法),以求出线差值,再与考生的线差值作对比。

  等线差分法:我们用逆向思维,不再为往年的录取分做减法,而是为考生的线差做加法(考生的线差值+要分析年度的分数线),然后将这个和值与该年度的录取线作比较,效果是完全一样的。这个原理就是等线差分法。 

  如上图,要对比A、B、C三个专业的录取线差,我们既可以做3次减法求出3个专业的线差值43、18、8,然后与考生的线差37作对比;也可以只做一次加法求出考生2016年等线差分(37+502=539),然后将539直接与545、520、510作比较。显然,只须做一次加法的的等线差分法更方便、快捷。

  如2017年某考生成绩超一本线37分,我们要从线差的维度分析其志愿学校最近三年的录取数据,怎么计算等线差分呢?

  假设2016年一本线为 502分,则考生该年的等线差分为502+37=539分;其它年份计算方法相同。

  计算出当年的等线差分后,我们打开相应年度的报考指南查看录取数据时,只须直接以等线差分与各学校、专业的录取分作对比,便可以知道考生当年能被哪些学校、专业录取。

 三、两种方法综合应用

  明白上面的方法,我们只要根据历年的一分一档表,就很容易找出考生近年的同位分,而根据历年的分数线,也很容易就能计算出考生的等线差分。下面是根据一位考生的成绩换算最近三年的同位分、等线差分。  

  至此,我们不再需要逐一对照一分一档表查找报考指南中录取分数的排位,也不需多次计算线差,而直接以考生的同位分、等线差分与报考指南中的分数作对比,一明便能看出哪些专业在当年高于考生的排位和线差,哪些专业低于考生排位与线差。下图是报考指南中的录取分,你知道应该怎样对比了吧。

   同位分法与排位法、等线差分法与线差法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作用也完全相同。本文中介绍的两种方法,是否让填报志愿的操作过程是更简单、容易了呢?如果觉得实用,给点个赞呗!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的教育工作者,专业从事高考、中考管理工作,基于职业原因长期研究高考志愿,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高考志愿梁老师


题主已经说的很明确了,需要利用线差和排名。

分析高考志愿,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自己的分数确定自己有意向的学校,当然这个需要实际点,别考个三四百分也想着清华北大,这个就不现实了。

第二步,根据自己的分数,在网上查阅自己在本省的排名,打个比方,700分排名第一,600分排名2332,然后查阅自己分数所在的排名。

第三步,结合省级划分的一批二批线分数确定自己高于一批线多少分或者高于二批线多少分,这一步比较容易,如果是想考外省院校的话,这一步作用不大。

第四步,查阅自己这个分数段的院校,每个划线区域分三段,比方说一批线,可以分为一批上等院校,一批中等院校,一批下等院校,一般来讲,30分左右是一个小阶段(各个省份有所不同),如果500分是一批线,那么500到530之间属于一批下等院校,560到590就属于一批上等院校(211高校)了。再高于这个分数30以上就属于国家级985高校了。

第五步,根据自己分数段的学校进行规划,选择自己比较看好的学校,现在一般都可以填6个到9个学校,从上到下依次录取,选择的余地很大。

第六步,分析选择院校的专业,这个就需要更加了解这个院校,分析它的特色专业,发展专业,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关于高考志愿,关键性的一般就这几步,希望可以帮到一些学生分析志愿,仅供参考。


三国春秋


高考之后,对于刚刚解放的高三学生来说,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俗称小高考的高考志愿的填报,这个是最后决定你去哪所大学读书的关键,是如何充分利用你高考分数的决定因素,那么怎么去选择呢,怎么填报才是合理的志愿填报呢?

我认为“一冲,二稳,三保”这个方法还是很实用的,一冲就是第一部分志愿先是选择你认为比较想考的而且是有一点希望上的,这时候就适合填上去,二稳就是第二部分志愿选择和你分数差不多的大学进行填报,这样就是为了防止第一部分志愿没能录取到,三保就是第三部分志愿选择你认为绝对能考上的学校,这是为了防止前二部分志愿都没能录取到的!



那么怎么样能去判断自己是否能考上这所大学呢,一个关键的标准,就是省排名,一般一所大学录取的最低省排名都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所以你只要查好你的省排名和想考大学的录取最低省排名就可以知道有没有希望上的了!


带伞鱼


分析志愿填报线差法和排名法的应用

线差法和排名法是志愿填报的两种基本方法。线差法和排名法都是基于排名的定位方法。排名法是直接定位,线差法是间接定位。

一、线差法(分差法)

线差法又叫分差法。线差法的线是指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叫省控线,例如一本线,二本线等等。是省级高招办每年为本省高招设定的各个批次录取的最低资格线,达到了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才具备被本批次高校录取资格。由于这条线相对考生排名比较稳定,因此常常被考生用来作为志愿填报的参考线使用。其基本原理是认为,高于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相同分差值的考生具有相同的录取实力。如果用来评价高校,那么录取线高于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相同分差值的高校具有相同的录取实力。

例如考生高考成绩是580分,当年一本线是540分,那么580-540=40分,这个40分就是分差。考生580分就被视为高于一本线40分。比如上一年某高校/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是570分,而上一年的一本线是550分,高于一本线570-550=20分。这个高校/专业的录取线高于一本线20分。这位高考成绩高于一本线40分的考生就被评价可以被这所录取线高于一本线20分的高校录取。可以把这所高校作为志愿填报的目的高校。

同样道理,在高考分析阶段,每次模考学校或者区县教育部门也会划定模拟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根据考生模考成绩高于模拟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分差,同样可以判断考生定位,预估考生可以填报志愿学校的目标选择。

二、排名法(位次法)

排名法的机理是在全省考试排名位置相同的考生具有相同的录取实力。如果用来评价高校,那么录取线在全省考试排名位置相同的高校具有相同的录取实力。

例如考生高考成绩是580分,在全省排名是12000名。比如上一年某高校/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是570分,在全省排名是14000名。这位考生的排名位置高于这个高校/专业的录取线的排名位置。这位考生就被评价可以被这所高校录取。可以把这所高校作为志愿填报的目的高校。

同样道理,在高考分析阶段,每次模考也会得到排名。或者能够换算称为全省排名。根据考生在模考中的排名位置同样可以判断考生定位,预估考生可以填报志愿学校的目标选择。

在线差法(分差法)和排名法都能使用的情况下,应优先使用排名法。


晨雾



您提出分析高考志愿时,什么方法最实用?解答如下:

我帮高考学子填志愿有八九年了,失误较少,让高考学子考分不浪费,充分利用考生有效的分数,被理想的高校录取,就是最好志愿了。下面简单介绍我填高考志愿的一些方法,供参考。

一、计算出高考分数与省控线的分差。现在都是公布高考分数和省批次控制线后,才填报志愿。考生首先算出自己的高考分数与省批次控制线之间的分差,这是第一步。

二、查询高校近三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与省控线分差。从高考填志愿指南书中或省高考信息网查询,前三年高校在本省录取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与省控线的分差。选择跟自己分差相近的高校,高校最低录取分差高于自己的分差的不考虑,低于自己分差分别列出来,再从中选择十所自己意向性的高校。


三、查询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与省控线的分差。在你选定的意向性高校后,再查询您意向性专业的专业分差,录取分差高于自己意向性专业的不要考虑,再确定自己想填报的专业。

四、按“冲、稳、保、垫”原则填报学校和专业。

“冲”就是您分数刚好接近学校的校线分,您又十分想读这所高校或专业,可以冲一冲,这是有一定风险的。

“稳”就是一般情况是可以录取的,通常考生的分差高于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10分至20分之间,不出现意外是可以被录取的。但是防止扎堆,就可能掉档。

“保”就是确保在本批次录取,不掉到下一批次,通常考生的分差高于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20分以上。

“垫”就是万一前面几个志愿都未被录取,选择最后一个志愿垫底,只是保证不掉到下一批次。

填报志愿时,要注意拉开学校档次,填报好点学校或专业就是“冲”;填报一般的学校或专业就是“稳”;填报稍微差点的学校或专业就是“保”;填报边远地区或冷门专业就是“垫”。同时对学校录取分数不稳定的学校,还要注意学校的大年或小年。如去年某学校在本省录取分数很高,今年有可能录取分数线就会降低,这就是考生填报志愿扎堆造成的,所以要分析近三年录取分数线,综合考虑。

这是我给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一点体会,希望能给今年即将高考的学子们或考生家长一点帮助。


劳动维权田博闻


位置,位置,位置!

这是李嘉诚总结的买房的秘诀,小区在城市的位置,楼房在小区的位置 ,自家单元在楼房中的位置。这些决定你的房子的价格,更决定再出手时的差异。

高考志愿同样适用。考生在全省考生中的位置,考生在要填报的大学中的位置,考生在要填报的专业中的位置。第一个是明确的,第二第三要通过推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