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太原|“一湖點睛、一水中分、九水環繞” 喜看八河綻新顏

太原|“一湖點睛、一水中分、九水環繞” 喜看八河綻新顏

一城清水潤民心

水、城、人,是疏離?還是親近?

太原城,“一湖點睛、一水中分、九水環繞”的自然稟賦,是一種得天獨厚的幸運。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生態優勢、發展優勢,太原市提出修復水生態,打造水韻龍城,八河治理工程為其重要組成部分。

而今,八河快速路主線放行,一路通坦,沿河群眾出行不再犯難。更有叢叢綠色撲入眼簾,市民在家門口附近就有了休閒鍛鍊的好去處。再有埋設在河道兩側的大口徑雨水、汙水管道,從源頭上消除了黑臭水體。隨著下一步河道內引入達標處理的再生水,一處處市民可親近的濱水空間將精彩呈現。

從汙染到治理,從疏離到親近,一城清水潤民心。綠色浸潤、清水環繞的美好景象改變的豈止是城市容顏?

完成治理的八河沿線不僅是景觀帶,更是橫跨城市東西的經濟增長帶。那些河道兩側的、東西山腳下的城市邊緣地帶前所未有地被攬入城市發展大框架,東西融通帶動城市整體發展。在東西山的溝溝梁梁間,已建成的20餘處城郊森林公園與外界的連通更加通暢,為下一步開發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河道沿線棚戶區、城中村此次一併完成水、電、氣、暖、通信等基礎服務設施建設,迎來全新發展機遇。水韻龍城,水潤民心。太原八河治理的成功實踐體現的正是愛省會、建太原、樹形象的奮鬥精神。繼續釋放八河治理工程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探索出具有太原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也離不開這種精神。而這種精氣神正是城市最為寶貴的財富。

太原|“一湖點睛、一水中分、九水環繞” 喜看八河綻新顏

他們眼中的“八河”

帶動區域發展駛入“快速路”

受訪者:萬柏林區委書記楊俊民

去年以來,萬柏林區堅持服務全市“八河”治理大局,把玉門河、虎峪河、九院沙河“三河”治理作為一項暢通工程、提質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八河”治理在推動區域融合、激活發展動力、助力綠色發展等方面發揮出了積極作用,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兼具,帶動區域發展駛入了“快速路”。

我們堅持以“三河”沿岸道路快速化改造為先導,將西山煤電“礦區”等城市邊緣地帶納入城市發展的大框架內,全面關停取締汙染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加快完善道路、通信、路燈、水電氣暖、綜合管廊、汙水垃圾處理和環衛設施建設,改造快速化道路約29.1公里、沿線拆遷約53.36萬平方米。通過治理,不僅打通西山煤電“礦區”至城市中心區的道路、實現交通分流,也疏通了城區各主要街道交通堵點,完善了整個城市的公共空間體系,拉近了城鄉距離,大大提升了城市綜合承載力、競爭力和區域一體化水平。

與此同時,我們積極推進“三河治理”與拓展西部空間、利用西山資源相結合,並將其作為吸納創新驅動、轉型升級項目的平臺,全面加快東社產業轉型示範區、白家莊(杜兒坪)生態修復樣板區、西銘(化客頭、王封)文化旅遊特色區和神堂溝溫泉休閒度假區“四大片區”建設,著力打造現代都市農業、生態文化旅遊、軌道交通、電力信息裝備、現代金融、電子商務、陽光養老等新業態,在推動軍民融合、產業融合發展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從而實現產業集聚、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今年上半年,招商引資簽約4個項目,總投資156.61億元,開工率達75%,資金到位44.16億元。我們堅持黨建引領、創新轉型、改造提升、文明創建、服務群眾“五大行動”,在率先完成城中村改造整村拆除、率先啟動城邊村改造提升的基礎上,正在結合傳統文化機理、景觀風格,連片改造、全面提升,大力實施城市美化靚化精細化“三化工程”,全面加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力度,不斷提升全區整體生態環境和城市品質內涵。如今,秉持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玉帶穿城、水清岸綠、青山綠水的良好生態環境已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宜居宜業萬柏林的新名片。

太原|“一湖點睛、一水中分、九水環繞” 喜看八河綻新顏

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可期可待

受訪者:太原汾河景區管委會主任張建民

汾河景區自2000年開園以來,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長度達20.5公里,佔地面積10.25平方公里。以往由於市區市政管網的排水能力有限,且雨汙水尚未徹底分流,導致汾河沿線邊山支溝在遇到中至大雨時會攜帶著河床淤泥及岸邊居民傾倒的生活垃圾直接漫過東、西暗涵後排入汾河景區。洪水過後,大量的淤泥、生活垃圾滯留在支溝入暗涵口處,給景區防洪造成巨大隱患。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汛期我們景區清理、打撈各類生活垃圾及建築垃圾5000餘立方米。

更為嚴重的是,每到汛期雨季,沿線邊山支溝進入景區的汙水總量相當於景區的蓄水總量,由於水體受到汙染,景區水質由接近景觀四類水質標準,直接降為劣五類水質標準。“八河”治理不僅完善了城市路網結構,提高了河道防洪標準,最重要的是從根本上解決了邊山支溝汙水進入汾河河道的問題。

“八河治理”工程竣工後,其工程效益和生態效益將是十分顯著的。通過對邊山支溝的環境綜合整治,各邊山支溝進入汾河河道內的淤泥,各類建築垃圾、生活垃圾將大大減少,河道淤積情況較以往也會有較大改觀,可大大減小河道洩洪隱患,景區防汛壓力也可得到有效緩解。隨著雨汙分流工作的開展,各邊山支溝的汙水被截流進入市政汙水管道,汾河河道水體汙染源也會大幅度減少,無論對景區水質還是水生態都將起到較大的保護作用,同時也會讓景區水環境治理和維護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我們相信,通過“八河治理”,汾河風光美起來可期可待。

太原|“一湖點睛、一水中分、九水環繞” 喜看八河綻新顏

路通了景美了未來會更好

受訪者:市民閆玉玲

我在白家莊礦區長大,成家後搬到五一路居住。近幾年,因為照顧生病的母親,每隔2天就要從市區回一趟白家莊。坐著公交車顛簸前行,經過九院沙河和虎峪河,兜兜轉轉要1個多小時才能到達。

回想以往的“回家路”,感受只有一個字——愁。以前這兩條河水質不好,周邊的路也是坑坑窪窪,更不用說生態綠化了。而經過這一年多的改造,現在虎峪河快速路打通了西山至市區的道路,經由九院沙河快速路也只需12分鐘,就可以從白家莊路直接到達濱河西路,再也不是“漫漫回家路”了。

“門前是快速路,路口有小公園。”這段時間親戚們總喜歡出門散步,回來又總跟我念叨,說是路邊又新栽了銀杏和五葉楓,不僅路走著順暢,環境也好得很。母親去世後,我回去的次數就少了,但老家的新變化我一個也沒落下。這不,前兩天剛和朋友約好,最近一定要回去一趟,實地體驗體驗。路通了、環境好了,我們礦區的發展也就按下了“快進鍵”。今年4月,依託白家莊礦建設的太原西山國家礦山公園正式簽約,等旅遊景點建起來,人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好!

太原|“一湖點睛、一水中分、九水環繞” 喜看八河綻新顏

虎峪河

西起白家莊路,東至濱河西路,河道長8.6公里。

工程建高架橋4座、跨河橋13座、人行天橋2座、河道擋牆17.2公里,道路下穿隧道26座。虎峪河高架橋蓋梁造型獨特,總體呈“船”形,側面設計為空間漸變的弧形曲面,“船”形蓋梁亦開全國先河。經改造後,所有路口均南北平交貫通,與立體交叉相配合形成快速化路網,不僅打通了西山至市區的道路,同時整體實現了交通分流,疏通了河西城區各主要街道的交通堵點。

風峪河西起太山植物園北門,東至濱河西路,河道長6.4公里。

通過與高速路、太古公路、西山旅遊公路等道路的互聯互通,風峪河快速路加快推進了市區棋盤狀的網格路網向放射形的出入境路網轉換,形成西山旅遊公路至濱河西路間的連續、快速化通行。治理後,風峪河的防洪級別達到了百年一遇。河道擋牆外側建有6.4公里的彩色健身步道,為市民提供了一個健身的新場所。

玉門河

西起西山煤電廠,東至濱河西路,河道長11公里。

為真正實現“快速化”,新建3處上跨跨線橋、12處下穿地道。地勢落差高達190餘米,站在小西銘村東、普國路西側新建的高架跨鐵路橋上,向東遠眺,鬱鬱蔥蔥的綠化帶擁簇著一條河流、兩條道路向東延伸。兩岸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在經過公園段時採用地道形式連續下穿,長約700米。在通過玉門溝鐵路和杜兒坪鐵路時,為提高道路通行率,採用連續高架方式通過。

北沙河

西起濱河東路,東與307國道相接,河道長10公里。

配置調頭橋11座,沿岸居民駕車出行時,可以在河道南北兩條路上實現自由轉換。北沙河快速路在下穿金剛堰路與新建北路這兩條道路時,採用了連續下穿方式,通道上方則被設置為地面輔路,避免了下坡、上行,再下坡、再上行的情況。北沙河在穿越多條全國重點鐵路線時,工程建設者利用每天半夜的4個小時“天窗期”,快速頂進,兩座框構歷時8天一步到位。

北澗河

西起濱河東路,東至牛駝村東1公里,河道長10公里。

改造中全部新建了鋼筋混凝土大堤,大堤深埋河道底部,有大洪水來襲,也是一道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為與上層的臥虎山高架路形成多層次立交,又新設了兩條地下通道,北岸長614米,南岸長313米。地下、地面、地上,三路並行。整個北澗河快速路共設置了15座方便車輛在河兩岸轉換方向的調頭橋,同時實現與既有澗河路、石太客專及石太鐵路上下行線的立體交通。

冶峪河

西起西山旅遊公路,東至濱河西路,河道長7公里。

工程建有1.39萬米的快速化道路、8座下穿通道、13座跨河橋,除與濱河西路為平面相交外,其餘節點均採用上跨、下穿方式通行,形成西山旅遊公路至濱河西路間的連續、快速化通行,同時成為晉陽湖北片區一條東西向連續交通通道。這條路使市民前往蒙山景區、龍山景區更加方便快捷。綠化工程方面,綠地的面積、遊園的設置、栽種花木的搭配等都有科學合理的規劃。

北排洪溝

西起上莊街,東至濱河西路,河道長6公里。

工程全線共設11座橋樑,15處下穿通道。管線施工採取了頂管作業,還引進了分體鐵路框架橋同步頂進技術,有效降低了兩框架橋的方向以及兩橋的高差等問題,做到了涵身節間無錯位、無間隙,保障了下穿既有鐵路分體框架橋頂進施工的安全。此外,該工程引進國內先進的清水混凝土技術運用於北排洪溝的景觀擋土牆,大大提高了擋土牆的美觀性。

九院沙河西起白家莊路(西局二中處),東至濱河西路,河道長10公里。

工程將雙側道路從原來的9米進行拓寬,實現了道路主線由單向單車道向雙車道的進階。該路段新建的1座匝道橋、1座跨線橋、4座掉頭橋、7個下穿通道及11個掉頭箱涵有機組合,將河道兩岸的“斷點”立體銜接。工程實施的長約900米、寬30米的白家莊連接線道路,使九院沙河與虎峪河快速化道路形成環狀路網。治理工程堅持將提升排洪能力與打造水文景觀相結合,河灘河床生態種植設計分為城區段和城鄉段兩段。

太原|“一湖點睛、一水中分、九水環繞” 喜看八河綻新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