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我已经成为我想嫁的那种人,不想结婚了!”

“我已经成为我想嫁的那种人,不想结婚了!”

1

身边又有两个女性朋友最近刚买了房,并且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一个人买房的感觉真是太太太爽了!

“我再也不想等着一个白马骑士一样的男人来接我了。我真是受够了那种等待的感觉,好像我这一生都只有等待这个人加入我的生活,开始人生下一个阶段。等我买房之后,我发现自己也可以迈入人生下个阶段!”

“原來我一个人也可以这么棒,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老娘还结什么婚呀,我已经成为我想嫁的那种人了!”

听着她们开心喜悦地吐槽,忍不住觉得:这真是一个不结婚也可以过得很好的时代啊!

假期跟好朋友佳佳聚会,她说起一个远在英国读博的女闺蜜,已经认真地跟父母沟通好,做好冷冻卵子的准备了。

与其等到年过30后入睡时听着时钟的嘀嗒声提醒着自己孕育自己孩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不如等以后想要孩子的时候,在国外精子库找代孕生个小孩。

“那得花多少钱呀。”我忍不住感慨。

“所以她在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一直在赚钱啊。”

我们努力赚钱,努力工作,不是为了去过想过的生活,而是想过有选择的生活——可以选择单身,也可以选择成为单身母亲,当然,也可以去结婚。

前几天我在《单身社会》,随手po了一张笔记在朋友圈,“她说:‘尽管很多时候,我已经确信我终将孤独终老,死在自己老处女的床上,可我从来也未考虑为了结婚而结婚。’”

好几个女性朋友说:单身这么爽,一点也不想结婚好吗?

1962年,40岁的海伦·格利·布朗在《性与单身女性》一书中写下:

“单身女性,绝不是需要同情和保护的生物,她们正蜕变为这个时代最具魅力的女性……她们的迷人之处在于她们依靠自己的智慧生存,自给自足。为了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他们不断磨砺自己的心理和个性,直至闪耀发光,这个磨砺与结果一样美好而吸引人。

经济上,他们更充满梦幻般的魅力,她们不是寄生者,依附者,她们是奉献者而非索取者,她们是成功者而非失败者。”

2

从什么时候开始,单身不再是一种耻辱而是一种更加独立和自由的生活方式了呢?

灯泡家具可以预约修理工上门维修,动动手指就有几百家外卖严阵以待,如果不开心,周末就可以坐着飞机飞到外地购物或者喂鸽子。

这个时代的便利,似乎也成为单身的便利。

啊!终于不需要刚出校门就被迫去过必须恋爱结婚的日子了。

许多许多年里,女性除了嫁人没什么其他的选择。在西方社会,如果你不嫁人,你可以去教堂成为修女,意思是如果你的一生无法奉献给家庭,那就奉献给宗教吧。

但时代真的变了,比起匆匆忙忙组成一个家庭,我们终于有了“做自己”的自由。可以热情饱满地投入于工作和学习,也可以选择跟闺蜜朋友们一起去酒吧喝酒唱歌。

在二十多岁的似水流年,正是一个人的脑力和体力最充沛的时光,我们可以学习新技能,可以尝试换几个喜欢的城市生活,建立自己更为宽广的人脉圈。

根据数据表明,美国当代女性,34岁依然保持单身的比例为46%,且每年都在增加。

她们没结婚的理由有很多,或是恐惧被亲密关系伤害,或是更喜欢一个人的自由生活,也或者是结婚后的离异人士,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不需要结婚”。

就像著名美剧《欲望都市》中四个女主角,她们成熟、经济独立、感情生活丰富,虽然遇到好对象时也会有“恨嫁”之心,但总的来说一个完美丈夫对她们而言属于锦上添花的东西,而非生活必需品。

从更理智的角度来看的话,第一,爱情开始成为婚姻的基础,提供的更多是跟另一个人的情感亲密而非经济互助,第二,爱情很难长时间维持,而即便在爱情中也难以消解人生的孤独感。

3

虽然我身边的独身女性越来越多,并且活得很恣意潇洒。但是无论在家人眼里还是在同事眼中,都还是“怎么还不赶紧嫁人再晚就来不及了”的被男人和时代“抛弃”的剩女。

并且常常以“可怜”的目光审视着她们。

是真的可怜吗?

或许可怜的不是单身女性,而是无法经济独立的单身女性。

无从猜测简奥斯汀在现实中放弃了她的达西先生,选择独身一生时,内心是不是充满遗憾,但纵观她的一生,她的著作和给后辈女生带来的启发,即便她成为那个时代的剩女,也依旧是令人赞叹的。

她或许后来也兜兜转转喜欢过其他男人,也曾有过与谁共度一生的念头,但权衡之下,最适合她的仍旧是自由而丰盛的,一个人的生活。

她是否觉得孤独无从得知,但是2017年她被选作为英国最新10英镑面钞的头像。她取代的是,达尔文。

她说过最经典的一句话:“没有钱,就没有自由”。

我又突然想到民国时期的才女萧红,在她短暂人生的最后阶段,尽管结了婚,依旧不被爱,依旧在渴求爱,嫁给了一个自己看不上的男人,最后的紧要关头,那人在战争中独自逃走。

她或许也不曾对这些男人们深爱,只是依附于他们能提供的一些微薄的物质收入。

如果历史倒一个弯,如果她选择不依靠任何男人和婚姻,自己孤勇地面对那个时代,潜心写作,不必被生孩子,家暴困扰,是不是能有更多的著作。

萧红曾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

她带着渴望爱情也渴望自由的遗憾,永远的留在了31岁,那么后辈奋起的我们,还要把自己困在婚姻的牢笼里吗?

4

如果决心进入单身生活,有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

1. 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即便是单身或独居状态,培养亲密关系都是一个必要的技能。

人是群居动物,单身女性当然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找到人生伴侣,但这不代表就要与众隔离,孤苦度日。

2. 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尝试多样化的挣钱方式

持续不断的经济来源是过好独居生活的保证,当下有那么多赚钱的渠道和平台,学会把精力从爱情放到自己身上后,我想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学会好好赚钱。

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来保障自己喜欢的生活。可以偶尔奢侈,也可以学会做理财规划。

3.有一个可以持续的爱好技能

在独处中不觉得孤独,靠的是一份专注和热爱。喜欢读书也好,旅行也好,或者是画画。最好是可以挣钱,但自娱自乐也很好。

重要的是,它会让你的独处时光变得更有意义。

4. 为自己选择一份保险

疾病是单身生活中不得不面临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在与家庭生活对比时,一场大病很容易给你小确幸的日子带来一次“经济震动”,为了避免因为生病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可以地为自己买一份保险,包括定期寿险,重大疾病险和意外险等等。

5.建立自己对生活的自信

无论是舆论压力还是家庭压力,选择不结婚会承受更多的道德“谴责”,甚至被称为“自私”的人。而在职场上,也会因为自己不需要养育孩子,比起之后的同龄有娃女性,需要投身更多的时间来工作。

这都需要你拥有一点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来面对,用漫长的一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对当代女性来说,结婚是一条路,单身也是一条路,能找到投合的人陪伴固然好,但如果没有运气遇上,单身也可以过得很愉快很自在。

5

有一点想说的是,其实我身边这些可爱的女孩子和姐姐们,她们并非反对结婚,她们只是相信——结婚不是唯一确定她们人生价值的途径。

甚至是为了想要更好的进入婚姻,她们甘愿有一段长时间的独身时光,因为当你懂得在毫无依赖的时候好好爱自己的前提下,你才能不自轻自贱,心平气和地爱别人。

而即便日后婚姻生活不完满,重回单身生活,也不至于是天崩地裂的大事。

“我愿为你放弃全世界”,这的确很浪漫;但是背后的潜台词却是:从此你必须扮演我的全世界,担负起全世界的责任来爱我。

这时代已经不需要爱情传奇了,能够平平常常地做自己就很好。

不希望你成为别人眼中出色的大人,只希望你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自己想嫁的那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