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諸葛亮七擒孟獲,孟獲管轄的南地是現在什麼範圍?

東方視覺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孟獲盤踞的瀘水,就是今天的大渡河。

孟獲其實就是當地的少數民族,以彝族為主,絕大部分沒有開化,處於奴隸制度。

他們和其他民族一起,分佈在四川西南部和雲南的北部。

在古代,這裡都是不毛之地,漢人不多。

其實,即便到了今天,這裡也是彝族人的主要聚居地。

其實,真實歷史上諸葛亮南下主要是對付叛亂的漢族軍閥雍闓。

雍闓在劉備夷陵戰敗後,認為機會到了。他趁著蜀漢新主登基,策動了牂牁太守朱褒、越嶲夷王高定的反叛,試圖割據一方。

為了壯聲勢,他也邀請當地少數民族頭領孟獲等一起叛亂。

公元225年3月諸葛亮出兵,2個月後就把高定部擊破,殺了高定,收復了今天的大涼山地區。雍闓的部下見勢頭不對,將雍闓殺了獻給諸葛亮。由此,這兩股力量被消滅。

5月渡過大渡河南下,很快擊破孟獲部,在今天雲南省曲靖市境內生擒孟獲。期間,牂牁太守朱褒被高定所屬的顎煥所殺。由此戰爭結束。

到了9月,諸葛亮主力到達今天滇池,炫耀武力後撤退。

在這裡繼續維持南中的統治,南中各郡分別為永昌、雲南、建寧、朱褒、越嶲、興古、牂柯,合稱南中七郡,全部由蜀漢任命的漢族官員治理。

但之後,當地少數民族仍然不斷叛亂,主要是蜀漢在這裡軍隊太少,不能掌控局面。


薩沙


蜀漢是割據西南的漢族政權,佔據的是今四川,雲南,貴州等地。按照地緣特點來說,經濟最為發達的為成都平原和今重慶靠長江水路一帶。而長江以南雲貴高原等地,自然環境較為惡劣,也是西南各個少數民族聚集區。其實是歷來的中央王朝都難以控制的地區,有的時候勉強納入大統一政權的版圖也基本是默許其地方政權相對自治的狀態。

孟獲就是這樣一個情況,他所在的地區舊稱“南中”,實際就是今四川南部彝族以及雲南大部,貴州西北部的其他少數民族聚集區。

對於諸葛亮是否七擒孟獲,史學家無定論。包括對孟獲是否為少數民族也無定論,更多人偏向於他為彝族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諸葛亮有卓越的治國才能,在蜀漢不斷征伐的情況下,西南少數民族沒有大規模騷擾漢族地區,諸葛亮在當地推行了先進的農業生產,起了穩定的作用。孟獲的後代應該在西南地區繁衍生息,生兒育女。現在,他們都融入我中華血脈。

一首《情深意長》本是彝族同胞歌頌劉伯承小葉丹友誼的歌曲,我覺得其實也適合諸葛丞相。


先啟歷史


在南中挑起叛亂的人並非孟獲一人。第一個在南中造反的人是益州郡的漢族豪強雍闓。所謂益州郡,並非是在四川,而是在雲南。益州郡所在的地方原為“南蠻”古王國滇國的領地。漢武帝派唐蒙平定西南夷,設立益州郡,治所在滇池縣。東漢時期,益州郡的治所在今天雲南省昆明市晉寧縣的晉城鎮。到了蜀漢時期,郡治則到了平夷縣。

雍闓在劉備夷陵戰敗,病逝白帝城之後,趁著蜀漢新主登基,國勢衰頹之際,策動了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數民族頭領孟獲等一起叛亂。他們殺死了益州郡太守王昂,又把接任的太守張裔抓起來送往東吳,越嶲郡則殺死了郡將焦璜,而牂柯郡則殺掉從事常頎,一起反對蜀漢政權。

公元225年春3月,蜀漢丞相諸葛亮親率大軍從成都出發前往南中平叛。大軍先由水路進發,從成都到達僰道,即今天四川省宜賓市。諸葛亮以僰道為大本營,兵分三路發往叛亂地區。以馬忠為首的東路軍進攻牂牁郡朱褒部。以李恢為首的中路軍則進攻益州郡孟獲部。諸葛亮、楊儀率領西路軍,主要進攻盤踞在今天四川西部涼山州一帶的高定主力,在消滅高定之後,隨即南下益州郡進攻孟獲,並在今天雲南省曲靖市境內生擒了孟獲。從四川涼山到雲南曲靖,需要渡過瀘水,也就是現在的金沙江。這就是諸葛亮《出師表》中所謂的“五月渡瀘”。

可以看到,諸葛亮平南的戰爭規模並不大。3月從成都出發,5月便已經打敗了叛軍中最有實力的高定,而且此時叛軍內部出現的內訌也幫了諸葛亮的大忙。挑起叛亂的漢族豪強雍闓被高定部將所殺,因此雍闓這一路的平定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到這一年的秋9月,蜀漢三路大軍會師於滇池,整個南中叛亂被徹底平息,諸葛亮也就班師回朝了。

也就是說,諸葛亮南征到達的最南端就是今天雲南省昆明市的晉寧縣。而到了小說《三國演義》裡,在羅貫中的生花妙筆之下,這場戰爭主要成為了諸葛亮與孟獲的對抗,圍繞著七擒七縱的故事,戰線一路向南拉開,最後竟然到了烏戈國境內,也才有了戰象、獸兵、藤甲兵這樣的特殊兵種。

諸葛亮明明在雲南北部連昆明都只是最後的終點站,卻又在七百里開外的盤蛇谷火燒藤甲軍大敗兀突骨,成為結束南征的關鍵一戰,成就七擒七縱的美談。不得不說,在故事的精彩面前,方位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了。


傅斯鴻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是出自《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其後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可以算作史實。但孟獲並不是《三國演義》中描述的南蠻王,他只是南中地區一位部族首領,甚至不一定是蠻人,而可能是移居南中的漢姓大族首領。

東漢時期的南蠻並不是同一支民族,自然也不會有同一位大王,在當時的四川、雲南境內有著數不清的部落,少則數千人,多則上萬人,不同的部族獨立生活,漢人籠統的稱為南蠻。著名的夜郎國就是漢代時南方的一個部族勢力。

瞭解這些,才能理解孟獲實際上統治的地區並不多。孟獲最早是追隨益州大族雍闓起兵,而雍闓才是當地最具有實力的家族,雍闓恩信著於南土,他的祖上是漢高祖劉邦的一位老朋友雍齒。諸葛亮南征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平定雍闓,雍闓相當於當地的部落盟主,孟獲是加盟成員之一。當時一同造反的還有牂牁太守朱褒,越嶲夷王高定,這幾個人物的身份各不一樣,朱褒被任命為牂牁太守,自然是漢人。

《三國志》描述雍闓跋扈於建寧,孟獲則出身於建寧孟氏,這兩家人有可能都是漢人,建寧郡當時的行政區域在現在的昆明市和曲靖市,雍闓造反的時候向孫權投降,生擒了益州太守張裔送給孫權,被任命為永昌太守。蜀漢的官吏呂凱、王伉率兵頑抗雍闓的統治,這時孟獲發揮了作用,他奉雍闓的命令去煽動周邊蠻夷響應叛亂,高定就是在這時加盟。

雍闓主要想控制建寧和永昌二郡,再加上牂牁的朱褒、越嶲的高定,這股勢力若能成功造反,將能夠控制四川南部,雲南全境,貴州和緬甸部分地區,題主所問的南地大致就是這麼些地方。孟獲在這其中發揮的作用並沒有雍闓、朱褒、高定三人重要,主要因為孟獲在當地有威信,充當了雍闓的大臣、謀士一類角色。跟《三國演義》中孟獲是南蠻之王的形象有許多差距。

諸葛亮出兵之前,雍闓就因為跟高定翻臉,被高定殺死。朱褒和高定則被諸葛亮大軍討平,七擒孟獲就發生在當時。諸葛亮的手段是殺死更有影響力的朱褒和高定,重用在當地有威信的孟獲為官,孟獲追隨諸葛亮返回成都,被任命為御史中丞,這是一個高級文官,可見孟獲不是一位蠻夷莽漢。司馬懿在曹丕稱帝以後,就擔任御史中丞一職。孟獲的同族孟琰追隨諸葛亮北伐,統領精銳部隊虎步營,在武功縣跟司馬懿激戰。

諸葛亮並沒用孟獲統治南地,蜀漢統治南中的官員是庲降都督,全是漢人將軍,地方官員也就是各郡太守,南中各郡分別為永昌、雲南、建寧、朱褒、越嶲、興古、牂柯,合稱南中七郡。

諸葛亮七擒孟獲以後,南中也並非不再叛亂,在哪以後南中依舊時不時發生動亂,蜀漢的地方官員龔祿、焦璜被殺,嚇得朝中沒人趕前往當地上任。只有張嶷接過這份工作去重新統治越嶲,才再度把當地納回蜀漢版圖。

蜀漢治理南中每一任庲降都督均可考證,就是沒有孟氏一族。

鄧方,任期215-221年。荊州南郡人,隨劉備入蜀。史評“夷漢敬其威信。”

李恢,任期221-231年。建寧俞元人,是南中大族出身,諸葛亮南征時,李恢軍功居多。

張翼,任期:231-233年。犍為武陽人。為人執法嚴厲,不得殊俗之歡心。曾導致南蠻部族劉胄的造反,被召回成都問責。

馬忠,任期:233-249年。巴西閬中人。馬忠治理南地寬濟有度量,處事能斷,蠻夷畏而愛之。

張表,任期:249-?。益州蜀郡人。張表是益州名士,《華陽國志》記載他是張松之子,《益部耆舊傳》記載他是張肅之子。

閻宇,任期:?-258年。蜀漢後期的大將,其後轉任永安都督。

具體地理可以看譚斯驤的三國益州地圖,裡邊標明瞭三國地理和現代地理對應地點,

至於孟獲的後人,現今很難考證,地方太多以訛傳訛的謠傳。有說孟獲是彝族人,但憑據只是因為當地有孟氏族譜,類似這種族譜都是把歷史名人全划進入,根本不管有沒有直系血統關係。孟獲在當地是被神話的,在唐朝和宋朝時期,雲南地區的人就有祭祀孟獲的風俗,民間為孟獲立像,敬若神明。《三國演義》的故事在宋元就已有雛形,大概就是在那時對三國人物神化,進一步把孟獲地位提升到南蠻王的位置。


蘇沉船


土司,古代中國西南地區的一種世襲官職,"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統其兵、世襲其職、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

土司是元朝始置的一種世襲官職,然而最早卻是出自於諸葛亮平定南中時的“七擒孟獲”。

土司是古代中國西南地區的特產,在其它地區根本就沒有這一官職,眾所周知,古代的緬甸北部也屬於中國,所以在緬甸北部的撣邦和克欽邦也有土司,並且他們的土司世襲制度一直沿襲至今。緬甸和中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對諸葛丞相是崇敬備至,視若神明,至今佤族還稱諸葛丞相為"阿公阿祖",家家供奉"武侯神龕",在中緬邊境一帶少數民族聚居區,隨處都能見到為紀念諸葛丞相而建的諸葛祠、武侯廟、孔明城等古蹟。

自漢朝以來,朝廷在南中地區設置了益州、牂柯、朱提與永昌四郡,統歸益州管轄。

223年,益州郡的雍闓,趁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病逝於白帝城之際,雍闓舉兵反叛並殺死了益州郡太守的正昂,同時號召南中四郡反叛蜀漢,他又聯合東吳,準備分東、南兩路夾攻蜀漢。一時之間,南中四郡中的三郡失守,只有永昌四郡在功曹呂凱、府丞王伉的堅守之下,才沒有被雍闓的叛軍攻陷。

雍闓舉兵反叛之後,南中地區的各部族酋長皆不順從雍闓,雍闓便策反了被南中少數民族尊為“南王”的孟獲。

因為孟獲是當時南中地區最大的部族酋長,而且深為當地的土著和漢人所信服,雍闓便蠱惑孟獲去遊說各部族酋長。於是孟獲就對各部族的酋長們說:朝廷想要徵收黑狗三百頭,而且胸前都要是黑色,還要蟎腦三鬥、三丈長的斷木三千根,你們可以拿出來嗎?"黑狗、蟎腦本來便難找,而斷木因十分堅硬,連二丈都長不到,更別說三丈長的斷木了,所以當地土著便認為是蜀漢政權故意為難他們,因此而便加入了叛軍。

公元225年,諸葛丞相為了削除南中地區的割據勢力,也為解除即將北伐的後顧之憂,便採取了這場南征軍事行動,即著名的“七擒孟獲”。

諸葛丞相親自平定南中叛亂出兵之時,參軍馬謖在給諸葛丞相送行的時候,為諸葛丞相獻上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戰略,諸葛丞相接受了馬謖的建議。南征大軍分兵三路,諸葛丞相親率西路大軍為主力,自成都由水路出發,東路馬忠由宜賓出兵,進攻牂柯郡,中路李恢從貴州畢節進兵,令人遺憾的是,史書上沒有關於有哪些將領、多少人馬隨諸葛丞相南征的記載。

諸葛丞相大軍到達南中之後數戰皆勝,雍闓也被亂兵所殺,三路大軍匯合準備迎戰“南王”孟獲。

孟獲在雍闓被殺之後,趁機收編了雍闓的部眾,繼續與諸葛丞相的蜀漢大軍交戰,史書中並沒有關於孟獲被諸葛丞相“七擒七縱”的過程記載,也沒有諸葛丞相渡瀘水、大破牌刀獠丁軍、活擒祝融夫人、盤蛇谷火燒藤甲軍,這些只不過是後人的揣測和神話。但諸葛丞相深入不毛之地,數次大勝孟獲,最終他對諸葛丞相亮徹底臣服了,孟獲對諸葛丞相說道:"公,天威也,南人永不復反矣。"並帶領蜀漢大軍來到滇池,與諸葛丞相對天盟誓,孟獲後來被拜為蜀漢的御史中丞。

諸葛丞相志在北伐曹魏,恢復漢室,所以用了馬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策略,從而達到了南人永不復反的目的,最終使“南王”孟獲心服口服。

諸葛丞相平定南中之後,從政治、經濟上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對南中地區進行治理,並將漢族先進的經濟、技術和文化傳播到這一地區,並進而傳到了緬甸。諸葛丞相"勸諸夷築城堡、務農桑,諸夷皆自山林徙平原",並在該地區推廣使用漢族先進的農耕技術和工具,推動了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如今,緬甸北部和中國的西南部分少數民族,仍在沿用當年諸葛亮丞相進的農耕方式。

諸葛丞相隨後又將南中四郡分為益州、永昌、牂柯、越巂、雲南、興古六郡,採取"不留兵,不運糧",重用地方勢力“分兵以配大姓、配大姓為部曲",創立了世襲的制度,這就是土司最早的雛形。而在緬甸北部的撣邦和克欽邦地區,土司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並且隨處都能見到為紀念諸葛丞相而建的諸葛祠、武侯廟、孔明城等古蹟。


王銘葦


據《曲靖市志》載,孟獲,建寧(治所在今曲靖)人。建寧郡領18縣,郡治味縣,這是雲南第一個首府。孟姓為南中豪強大姓。孟獲為該地區少數民族首領,被尊為“夷王”。劉備死後,孟獲聯合益州郡等共4個郡起兵反蜀。225年,諸葛亮徵南中,對孟獲擒而又縱。孟受感召,感概地說,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遂向蜀漢政權誠服。孟獲後遷入成都,擢升為御史中丕。。。後人狀況不知



阿鼎AD


劉備於蜀漢章武三年(223年)去世。

不久,諸葛亮等人就扶保著只有十七歲的太子劉禪即位,他就是歷史上的蜀漢後主。因為李嚴在白帝城鎮守,所以朝中的事務都由諸葛亮來處理。

因為剛剛吃了大敗仗,蜀國實力大大受損,益州南部的蠻夷部族就經常發動叛亂,擾亂地方。

諸葛亮打起精神,先鞏固內政、囤積糧草,使得國力慢慢恢復。又派鄧芝前往武昌和孫權修好,使得蜀、吳兩家重新結盟。

這樣過了一年多,蜀國的經濟終於有了起色,國力有所恢復。諸葛亮決定親自帶兵去平定南中地區的少數民族叛亂。

南中地區包括益州南部的永昌等四郡,大致相當於今天雲南、貴州兩省的西部和緬甸東北部、老撾北部、越南西北部的一些地區。漢朝時候,這裡雜居著許多少數民族,統稱為“西南夷”。在劉備死後,當地漢族豪強雍闓起兵造反,蜀國一直抽不出兵力平亂。

這時,諸葛亮覺得時機已到,就親率大軍去平定南中。臨走的時候,馬謖向諸葛亮進言:“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希望丞相能徹底收服那些蠻夷,長保太平。”諸葛亮笑著說:“和我想的一樣,我一定會記住這番話的。”

諸葛亮兵分三路,左路軍進攻叛將朱褒,中路軍進攻雍闓,自己率領主力攻打夷王高定。高定大驚,急忙向雍闓求救,雍闓親自領兵前來,還帶來一支夷人軍隊,首領叫孟獲,這個孟獲武藝高強,而且深得西南夷的人心。但是蜀軍勢大,高定是手下見勢不妙,就設計殺了雍闓,拿他的頭去向諸葛亮請降。

首領被殺,叛軍大亂,孟獲帶兵撤回了老家。諸葛亮對高定發動進攻,殺掉了高定,另一路也殺死了叛將朱褒。這年五月,諸葛亮渡過瀘水,直取孟獲的老巢味縣(今雲南省曲靖市)。

以蜀軍的兵力,要殺掉孟獲是很容易的,但諸葛亮要收服當地人的心,他在戰場上多次擒獲孟獲,然後又把他放了,如此這般一共進行了七次,史稱“七擒孟獲”。最後孟獲終於心服口服,向諸葛亮下拜說:“我再也不反了。”


萬卷縱橫眼欲枯


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孟獲是諸葛亮前往益州郡平亂的時候遇到的,而益州郡大概就是現在的雲南。

書上記載當時益州的豪強雍闓叛亂,孟獲是他手下的一個大將,當時孟獲所在的地方是益州郡的南中。這個南中大概在現在的雲南、貴州、四川三省交界的地方。

因為孟獲這個人在當地很有威望,在少數民族和漢族中間都能說得上話,所以諸葛亮決定不殺他,最好把他降服了用處更大。於是就上演了七擒孟獲的故事。

那麼歷史上有沒有孟獲其人呢,答案是有的。不過七擒孟獲的故事就是為了更具故事性而杜撰的了。


漂浮菌



要了解孟獲管轄的南地首先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孟獲這個人。孟獲是中國三國時期南中地區少數民族的一個首領,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漢,被諸葛亮率領大軍七擒七縱後降服,從此以後就不再叛亂。



現在很多人都比較同意孟獲佔據的地區大體上相當於現在的雲貴兩省以及川南地區,相當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雲南、貴州西省的少數民族彝族居住的地方。


在路上慢慢長大


其實孟獲真實老家在瀘西阿廬古洞,與諸葛亮瀘水之戰發生在曲靖陸良彩色沙林,孟獲部眾及其祝融夫人都是如今的彝族,崇拜圖騰是黑虎,在瀘西阿廬古洞那一直都保留著一個龐大兵寨洞穴群,其他部將什麼董茶奴還有金環石木鹿大王等姓氏在瀘西都有其後人,在瀘西東山上一直都保留著製作藤甲的傳統工藝,過節唱戲的時候才穿出來的。瀘西有個冒水洞的地方一直都住著一村姓孟德人,據說是孟獲後人,祝融夫人其實是姓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