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浙江深化殯葬改革,殯葬費最低可以“零消費”,鼓勵生態葬

自國家打出“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口號起,殯葬改革便是一項國家重點推廣政策。近年來,為響應國家號召,浙江民政部門也大力推行江葬、海葬、樹葬等生態安葬模式,並在農村當地推廣殯葬惠民新政策,現已逐步發展成一股生態綠色殯葬的新風尚。下面看看,浙江省是如何深化殯葬改革的:

浙江深化殯葬改革,殯葬費最低可以“零消費”,鼓勵生態葬

殯葬改革實施第一步:推廣火化政策,在2010年實行全省火化率達100%

推廣火化政策主要是為了改革土葬,減少安葬的佔地面積,且破除喪葬陋習,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在最初,推廣火化政策的效果並不理想,)據浙江省民政廳那的數據顯示,在1996年,浙江地區實行火化率僅達26%,這與政府推廣的力度有關嗎?其實不然,就溫州這一地區來說,當地的人對喪葬非常講究且愛攀比。例如:溫州當地的人均耕地才0.64畝,有的地方一座墳墓就兩三畝,而且墳墓是越造越大,越造越豪華,你家造了一個一畝大的,我家就造個兩畝的,嚴重的攀比跟風,造成了青山白化。

浙江深化殯葬改革,殯葬費最低可以“零消費”,鼓勵生態葬

對此,當地政府加大力度推廣火化政策,實行惠民殯葬補貼。例如當地普通人修建一座普通墳墓也要花費2000元,但火化的話只要費用不到400元。除了政策上的補貼,政府還大力宣傳綠色殯葬帶給人們的好處,這也令群眾們開始慢慢接受火化形式。在2001年時,浙江地區的全省火化率就已達到了100%,這比預期提早了將近10年的時間。

殯葬改革實施第二步:建設公益性公墓,全省多地對困難群眾實行免費墓葬

雖說浙江政府在推行生態葬時,惠民補貼的政策力度非常大,但是,在浙江這發達地區的公墓裡,幾百元至十幾萬元的公墓價格差距較大,特別是除了殯儀服務費之外,還會涉及公墓費用,造成經濟困難的群眾沒有經濟能力進入公墓統一管理,對此政府開始建設公益性公墓。

目前,浙江地區經營性公墓有200餘個,而公益性公墓的數量則超過了2萬個。為了能更好的扶持困難群眾,順利實施殯葬改革,在針對困難群眾時,實現免費墓葬。只要符合政策內的條件,困難群眾便可以“零消費”的實現殯葬服務。

浙江深化殯葬改革,殯葬費最低可以“零消費”,鼓勵生態葬

殯葬改革實施第三步:鼓勵生態葬,計劃2020年全省生態葬覆蓋率達95%

在浙江政府大力宣傳土地資源的緊缺及當地人們對生態環保意識的提高,近些年來,“綠色生態環保”的殯葬呼聲持續高漲。適時,浙江政府提出了“生態葬”的安裝形式,並在浙江當地的各大公墓陵園裡設計建設生態葬的安葬區域,讓逝者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浙江深化殯葬改革,殯葬費最低可以“零消費”,鼓勵生態葬

生態葬的方式主要以骨灰格存放為主,樹葬、花葬、草坪葬、海葬等為輔的生態葬形式。還加大了生態葬的獎勵力度,例如海葬的,獎勵政策由原來的6000元提高至15000元,實施樹葬、花葬、草坪葬的獎勵標準由原來的3000元提高至10000萬元。實行生態葬時,政府幹部也帶頭實行,鼓勵群眾積極參與,計劃在2020年實現全省生態葬覆蓋率達95%。

浙江深化殯葬改革,殯葬費最低可以“零消費”,鼓勵生態葬

在國家九部委也發佈的《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中,鼓勵群眾採用節地生態葬的安葬方式,這不僅節約了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達到了節地生態葬的目的,還使有限的土地資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這也將成為未來生態殯葬的一個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