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秦灭六国中,最难打的是哪个国家?

付宇慧


难打,一是指战争烈度(激烈程度),二是持续时间和规模。按烈度评判,赵国第一;按规模,楚国第一。



从秦的主观角度,在长达百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将强大的齐国视为强劲对手,“远交近攻”策略的逻辑基点和客观事实,正是因为强齐的存在有力地牵制了赵和楚!给了秦国腾挪、转换的时间与战略空间。因此,在无绝对把握时,秦国宁可与齐“相王”、也不与齐撕破脸,且灭国的时机与顺序是李斯与秦始皇早就定下的“通天大计”,将齐放在最后足见慎重程度。只可惜,不思进取的齐国短短几年便衰败到不战而降的窘境。



从激烈、惨烈以及秦国重视程度,赵国最难打!战国后期,战争规模越打越大,将战力最强的赵军主力、在秦国力昌盛时率先解决,此举不仅能震摄六国、降低日后统一难度,更能加速统一历程,这也正是昭襄王与白起君臣早就达成的共识。因此,当赵武灵王分别于19年、24年两次深化胡服骑射时,秦国君臣便敏锐感觉到赵之危胁,早在攻取野王数年前便开始了未雨绸缪,估计白起很可能那时就已构想好将长平做为预设战场。



后来的长平之战充分验证了彼此的实力与决心,只是一举坑杀45万的结局,怕是当初双方谁也没有料到的惨烈和悲壮! 很多人认为楚国曾在抗击时打败了20万秦军、最后以60万之众抗衡而认为楚最难打,孰不知,这正好反映出秦国高层对楚国的重视程度、与长平时对赵的重视形成鲜明反差!后来王翦索要60万才出征,并非楚军强大到非此不行,而是楚国巨大的国土面积和防御纵深非60万不能占领! 在各国的挣扎和反抗中,只有赵在邯郸之战中迫使秦将郑安平及手下2万秦军集体投降!唯一不同的是,楚是在亡国前、赵是在长平前后,但,都是在统一历程中!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大相无形


在秦军完成一统霸业的路上,并非所向披靡,东方六国也非完全坐以待毙。这当中属赵、楚两国军队的阻击最为顽强,他们给秦军造成的伤亡也几乎不分伯仲,而秦国也几乎在这两国上顷全国之力。但若从主要战役的结果来看,那么对秦国来说赵国无疑是那个块最难啃的骨头。这不仅仅在于我们熟悉的长平之战,还有着许多一般人都不知道的过往。

或许大多数人对于赵国都停留在长平之战惨败的印象里,那个只会纸上谈兵、满嘴跑火车的赵括也让人觉得赵国在那次惨败之后将无力反抗。但通过翻阅史料,令人惊讶的是秦军即便在长平取得大胜,却依旧难啃赵国一根汗毛。这个境况,还要看下文细细说来。

▲《大秦帝国》中的赵括

这第一点要声明的就是,赵国起用赵括并非无人可用。在《千字文》文里有这么一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这里边提到了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前两位是秦国的白起和王翦,后两位则是赵国的廉颇和李牧。这句话并非在于说这四人就是战国时期最好的四位将军,而是这四人都正好在战国末期,他们的一举一动几乎影响了整个历史进程。

从将才来说,赵国在当时足可与秦国相媲美。且自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军队一直都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加之赵国北境常遭匈奴侵扰,它的边境军队实战经验也非其他六国可以匹敌。即便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军队在李牧的带领依旧数次大败秦军。这也是我们将赵国列为秦国最难打的国家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在于赵国本身的国力,同齐、楚、秦、燕不同,赵、魏、韩三国乃是从春秋霸主晋国当中分裂出来的。这当中,魏国占有晋国曾经的核心地区,加之李悝变法,一度成为战国霸主。而赵国占有的是曾经晋国北部领土,也就是今山西北部、内蒙南部、河北、山东部分。同拥有八百里秦川沃土的秦国和占据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楚国来说,赵国的土地简直又小又不利于耕种。这么说大家或许没什么概念,那就且看下文给出的数据(长平之战前):

楚国面积150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万;秦国面积8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余万;赵国面积约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0万。

从上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比秦、楚两国,赵国的可用耕地简直捉襟见肘。即便如此,自伊阙之战(前293年)后到秦剪灭六国(前221)为止,这几十年间唯有赵国一直同秦国正面抗争。秦国坐拥4倍于赵国的国土面积,更为坚实的后勤补给,在长平之战后却仍要花将近40年的时间才将赵国消灭;而且这期间赵国还有反扑的机会,冲着这一点便可知赵国有多么顽强。

我们熟知的是:长平之战,赵括指挥无方,导致赵军大败,赵国士卒被坑杀40余万。不过实际上,这一场战役是赵军战死25余万,将领死后投降者被处决20余万;秦军自身伤亡也达25万。按照司马迁老爷子的话说,这一场战役后“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连秦国都“国内空”了,赵国的境况只会比这个更惨。当时赵括也是迫于无奈——赵国国君已派人去尚且富裕的齐国祈求粮食援助,齐国不肯。无奈之下,已经是几近断粮的前线军队只得被迫出门迎战。若是赵国军队能在正面打赢秦军,廉颇为何还要背负骂名坚壁清野而不出?只能说,赵国一开始就输在了后勤上,但是赵国的将士却用自己的意志顽强地扛了下来。当然了,这不是要为赵括翻案,毕竟他当时背负的可是赵国两百余年积淀下来的家底,就这样被他挥霍了实在可惜。

但即便主力打完了,赵国也并非空无一物。公关前259年,也就是长平之战后的一年,秦55万大军军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在廉颇、平原君等人的指挥下,赵、魏、楚三国联军共计28万余人大败秦军于城下,斩杀超过40余万敌军,一举抹平了长平之战的伤亡比。若不是秦国严苛的行政体系,连着两场大战下来,怕是没个7、80年都缓不过劲来。可惜的是,在几年之后的蕞之战中,赵国为首的五国联军共计百万余人惨败于秦军,使得东方六国真的无力再抗秦。

即便打光了最后的家底,赵国也没有被秦军轻易击垮。在李牧的指挥下,赵军仅剩下的不过20万人相继于公元前233、232年赢下了肥之战和番吾之战,斩杀秦军21万余人,自身伤亡不过数万人。若不是李牧的存在,赵国也不可能仅凭20余万众抗击秦军。

纵观战国末期整个秦赵战争,从公元前236至前228年为止,秦军共计投入80余万人参与到灭赵的战争中,伤亡高达28万人。最终,秦军通过离间计,让昏庸的赵幽缪王赐死李牧,这才顺利攻下赵国国都。

公元前221年,随着的齐国不战而降,战国这一烽火不尽的时代落下了帷幕。翻看秦军横扫诸侯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赵国的将士们宛若铮铮铁刺插在秦国推进的道路上,成为了秦国最难越过去的那道山门。

1、《史记》

2、《战国策》


WarOH协虎


秦灭六国中最难打的国家是楚国和赵国,这两个国家可以并列。如果一定要排名次,楚国最难打,赵国其次。但是楚国和赵国在抗打击这方面有很大的区别,赵国难打是因为赵国的军事实力爆棚,拥有与秦国互殴的能力。注意我说的是互殴!而不是像其它五国一样被秦国按着打;楚国的难打不在于楚军的实力强,而是两大方面:一是楚国国土辽阔,二是楚国的政治制度。



战国后期,秦国继续深化变法,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都超过了六国一大截。而反观当时的六国,原本的三大强国:魏国被秦国彻底打报废、齐国被燕国狠狠地祸害了一把、楚国直接被秦国打的迁了都城。至于燕国和韩国这两个存在感极低的国家,对秦国压根没有什么威胁。因此当时唯一还有能力跟秦国在军事上硬钢的国家,就只剩下一个赵国了。

赵国之所以还能保存实力,一方面是赵国的国内君臣一心,人才济济,像蔺相如、赵胜、赵奢、廉颇这样鼎鼎有名的人物,赵国一抓一大把,而且赵王还都重用了。另一方面,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以后,赵国的军队结构从传统的以步兵为主变为以骑兵和弓弩兵为主。并且赵国还在与匈奴、林胡、楼烦、中山等国的战争中积累了大量的战争经验,使得赵军在军事素质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所以可以说,当时的赵军都是百战之师,并非是花架子。截止到长平之战之前,赵军与秦军的交战过程中,互有胜负,并不吃亏。

但是长平之战,成为秦赵两国的转折点。这一战,导致赵国的四十万精锐尽丧,失去了与秦国硬钢的实力。不过就算是如此,长平之战后的赵国,它的军事实力在六国之中还是最强大的存在。秦国灭赵之前,赵军在名将李牧的率领下,还能在番吾之战和肥之战中两次大败秦军,最后不得不使诈,用反间计先让赵王杀了李牧,才得以灭赵。



所以总的说,赵国的难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军队的战斗力爆棚,二是人才济济,哪怕是最后都快灭国了,还能给秦国做最后一击。这两方面,是赵国比其它五国都强的。但是赵国也有两方面不如楚国,一是国土纵深不够,战争潜力不如楚国,首都要是完蛋了,赵国也基本上就完蛋了;二是政治制度一般般,属于没有什么特点的集权制。反倒是楚国,靠着非常奇葩的政治制度,让秦国伤透了脑筋。

那么楚国当时到底是什么政治制度呢?说来也不稀奇,但是在战国时期,则是非常另类的存在——分封制。

楚国这个国家,他的国君不是姬姓,对周王室没有什么感情。早年楚国还很弱小,不是很起眼。后来翅膀硬了,先是灭了汉水流域的姬姓诸国,后来在楚庄王的率领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完全就是奔着灭掉周天子去的。最后因为晋国的存在,楚庄王灭掉周王朝,取代周天子的计划没有成功。于是后来的楚王就放弃了一战灭掉周朝的想法,改为向周朝学习,搞跨越式发展,先吞并小国,再将吞并的小国分封给自己人,活脱脱的变成了一个小号的周王朝。

备注: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叫“国”,楚国分封的东西叫“县”。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完全就是周王朝的翻版。周天子称王,它也称王;周天子大封诸侯,它也大封县长;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君主按公侯伯子男来分级,它分封的那些县长也按公侯伯子男来分级。在楚国的国内,楚王分封的县长,就是叫某某公、某某侯。只不过其它诸侯国都不承认楚国的分封,还是以士大夫的级别对待楚王分封的那些县长。(这也是为什么诸侯国把楚国视为异类的原因之一)

靠着这套学习周王朝的分封制,楚国的领土面积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是最大的。然而学习周王朝大搞分封制,虽然扩张的很快,但是副作用也很明显。被诸侯们吊打周天子不就是下场么?

到了春秋后期,楚国的领土看似很大、人口看似很多,但其实都不是楚王一个人的,楚王在楚国国内跟周天子混的差不多。名义上是天下之主,实际上控制力并不强。他封的那些县长就跟周王朝封的诸侯一样,不忠于楚国,甚至卖国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当年伍子胥因为老爹被杀,怒而投吴,帮着吴国打楚国时,与吴国交战的楚军就都是楚王自己的部队。其他的那些县长,除了个别出兵帮忙外,几乎都没人帮忙。就像当年周天子被被犬戎吊打,中原诸侯看热闹一样。

国家实力不统一于楚王,这是楚国分封制的一大弊端。但是分封制也有好处,就是国家恢复的也特别快。还是吴楚战争,楚国在国都被攻破之后,迅速就复国了。为什么如此迅速?因为楚王封的那些县长的实力都没有受损失,只要他们都出把力,楚国复国是分分钟的事。

备注:楚国的复国,不全靠秦国援军。事实上秦国的援军只是帮助楚王重新树立了威望,就算没有秦国援军,楚国手握重兵的县长们还是有能力驱逐吴军。毕竟吴国跟楚王相比,实力占优。但是跟整个楚国相比,实力还是处于劣势。吴想灭楚,难度极大。同理,犬戎在灭了西周后,周王朝没死,犬戎倒先被秦国给干死了。这就是仰赖了周朝诸侯们的实力。


因此这也就是解释了两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楚国跟秦国的战争,秦国是一边倒式的胜利,楚军根本毫无还手之力?因为楚国分封的诸侯和士卿们,压根就不操心楚王的事,被秦国吊打的是楚王,跟他们没关系。只要秦军不打到自己家门口,他们就不出力。

第二、为什么楚国被打的两次迁都,但每一次都僵而不死?还是因为楚王的权力不够大导致的。楚王只能调自己周边的资源,而卿族和诸侯们都不配合他。所以楚国看似被秦军打的很惨,其实诸侯们手中仍然还有很强的实力。

以上两点,就解释了楚国为什么最难灭。因为其它的国家,也包括赵国在内,都已经完成了由封建制向中央集权的转变。各国君主可以集中全国的资源与秦军一战,也就是所谓的赌国运战争。秦国面对这样的对手,只需要集中兵力,一战定乾坤就可以。比如赵国,只要首都邯郸不丢,赵国就不会不亡。但倘若邯郸沦陷了,赵国就没有统一的指挥,不可能再组织强有力的抵抗了

反观楚国,虽然楚军都是鱼腩,压根就不是秦军的对手。但是秦国想靠一战定乾坤的办法灭掉楚国?不可能!因为秦军能蹂躏楚军,只是因为楚国的诸侯不出力罢了,真要是动了诸侯的利益,必然是死战。这也就是为什么秦始皇灭楚时,王翦坚持要求给他六十万兵,否则他就不去的原因。因为此时王翦面对的楚军,是楚国各地诸侯们自己的看家军队。这是真真正正的玩命之战,而非白起当年攻楚,形同于的秋草打兔子的战争。



所以秦灭六国,最难打的是赵国和楚国。赵国的难打,体现在赵国的军事力量强,而且赵王素有“吞秦之志”。赵国后来的灭亡,是输在了综合实力不如秦国。这就好比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军队很能打,但是国力不如协约国和同盟国。而一旦当首都被攻陷后,整个国家立刻停战抵抗。

楚国的难打,体现在楚国地域辽阔,楚王输得起。并且楚国特殊的政治制度,使得楚国并不像其它五国,一战就被秦军打的元气大伤。只要楚国王室还有人,依靠国内的那些县长,立刻就能组织二次抵抗与秦军继续死磕。这就好比当年的某中亚国家,中央政府不堪一击,但是想真的把这个国家给灭了,好难好难。


Mer86


秦灭六国,其实不能单纯地说哪个更容易。而且秦灭六国,也不能单纯地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十年来看。秦灭国是由秦始皇来完成的。但是,此前从秦孝公、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几代人不懈努力,不断增强秦国的势力,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到了秦王政亲政之后,秦国不仅比六国之中的任何一国都要强,而且其战斗力超过了六国加起来的总和。

所以,我们要从两个阶段来分析。假如从整个战国时期来说,秦灭六国,最费劲的是赵国。各国都经过了改革之后,都把富国强兵作为改革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出现了魏国一国独大。但是魏国处于中原四战之地,很快就各国联合给打趴下了。之后,出现了齐秦东西并大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里,出现了合纵与连横的思想。所谓合纵,就是韩赵魏楚燕,这五个国家联合以对付东方的齐国和西方的秦国。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到了齐闵王即位之后不久,以燕国为主导,五国联合,最终把齐国也给打残了。齐闵王被杀,齐国仅剩下两个城在固守。后来齐国虽然复国,但已经元气大伤。

之后,就进入到了秦赵大战阶段。在战国后期,能和秦国展开大战的也就是赵国了。在秦赵大战过程中,虽然秦国略占上风。但是,赵国也并不是一味地被动挨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军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赵奢、廉颇等战将,也并不逊于秦国。而这一切到长平之战,才彻底终结。长平之战,打了好几年。秦国几乎是倾国而出。最终,秦国也是惨胜。长平之战后,赵国彻底失去了和秦国相抗衡的能力。

至于说,秦王政给予关东六国最后一击的时候,东方六国其实都已经是在苟延残喘了。秦王政的军队,几乎是摧枯拉朽地消灭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楚国成为秦国付出代价最大的国家。

就整个战国时期来说,楚国地域广阔,物阜民丰。其基础是非常之好的。但是,在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图强的过程中。楚国始终没有什么起色。秦灭六国之中,何以是楚国成为最困难的国家呢?这是因为,首先,楚国是当时东方各国之中疆域最大的国家。几乎囊括了整个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当时的东方各国之中,韩国仅相当于一个郡的疆域。魏国也只是河南省的中东部区域。齐国占据山东大部分地区。赵国在河北的中部山西北部。燕国在河北北部和辽宁大部。仅就楚国的疆域来说,秦国要把它啃下来就没那么容易。其次,就文化上来说,和秦人文化差异最大的就是楚国。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国家没有了实力,民间依然会保持很强的反抗情绪。事实上也是如此。在楚国被灭之后,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反抗势力。当时流行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始皇也感受到楚人的反抗,说东南有天子气,所以要到东南去巡视,武力示威。而最终消灭秦朝的,主力也就是楚人。无论是陈胜的张楚,还是项羽的西楚霸王。就连刘邦也是楚人。再次,此前楚国没有成为秦国打击的主要对象。韩赵魏等国,始终是秦人打击的首要目标。当秦王政开始他的攻击的时候,韩赵魏等国已经奄奄一息,而楚国还保留有一定的实力。

因而,我们假如就看秦王政发动进攻的十年来说,最困难的是楚国。而从整个战国时期来看,至少是从战国中后期来看,赵国就成了最大的障碍。


野叟杂谈


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本该最容易打却打得很艰难的是赵国,本该最难打却轻易打下来的是齐国,一个将领打不赢换个将领就能打赢的是楚国,轻松打赢却后患无穷的是韩国,本来很强大却自己把自己折腾得不经打的是魏国,本来不经打却偏偏要去惹事的是燕国。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秦灭六国地图)

一、本该最容易打却打得很艰难的赵国。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啊,赵国在战国后期,是除了秦国以外,最为强大的国家。为什么却说它“本该最容易打”呢?

其实,我说的是长平之战之后的赵国。

长平之战,赵国一共损失了45万人,国内的青壮男子,几乎被杀得干干净净。剩下的,都是不到18岁,以及40岁以上的老年人(古代40岁以上已经是老年人了)。对于这样一个国家,要想拿下来,是轻而易举的。

但是,当长平之战一年后,秦国进攻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虽然先后派了25万大军,虽然把主将从王陵换成了王纥,并且一度想要起用名将白起,虽然赵国只是一座孤城以及一群老弱病残的守军。但是,秦国围攻了赵国近两年,却依然没有拿下邯郸。最后,赵国还在魏国和楚国联军的帮助下,反败为胜,把秦军撵出赵国。

而这一场战役之后,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足足往后推迟了20多年。

由此可见,赵国确实是最难打的。

二、本该最难打却轻松拿下来的齐国。

齐国是姜子牙的封邑,从西周初年开始就崭露头角。后来到春秋的时候,经过齐桓公称霸,齐国成为诸侯国中的老大。后来,齐国虽然有些衰败,此后又经历了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以及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称霸的君王。但是,齐国作为东方大国,其实力和地位,依然是数一数二的,是其它诸侯国都无法相比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在齐国后期,因为中了秦国“远交近攻”的计策,当秦国大肆攻打其它五国的时候,它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因此,丢失了良机。结果,等秦国把其它五国全部消灭,回过头来打它的时候,本来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竟然毫无反抗,乖乖地就束手就擒了。

(长平之战)

三、一个将领打不赢换个将领就打赢的楚国。。

楚国一直是一个存在感极强的国家,从西周初年开始,由于不满周天子只是封他为子爵,便开始和周天子叫板。后来甚至不服周天子管,自封为王(后来一度取消)。周天子率军打楚国,却遭到全军覆没。春秋开始,楚国一直往中原打,一直想在中原争霸。到了后来,吴越所在地,都成了楚国的地盘。楚国成为当时面积最大的国家。

战国后期,楚国虽然多次被秦国欺骗,但是其实力一直是相当强大的。最初秦王派李信率军攻打,被打得大败。后来,秦王让王翦带兵攻打,王翦却很快就打赢了,灭了楚国。

四、轻松打赢却后患无穷的韩国。

说韩国是秦国轻轻松松就打赢的,这话一点儿也没错。秦国在攻打六国时候的策略是远交近攻,先弱后强。所以,秦国选择先打的就是韩国。而事实上,韩国也非常不经打,秦国很快就获得了韩国大片土地,像箭头一样把韩国冲为两半。以至于另一半上党郡想要投降赵国,而赵国也欣然接受。这样一来,秦国才不得不打乱计划,先碰在当时来说最强的赵国。

秦国最后虽然轻轻松松就拿下了韩国,但是并没有一了百了。后来,韩国宰相后人的张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差点把秦始皇砸死。接着,张良又帮助刘邦最先打进咸阳,灭掉秦朝。再接着,刘邦在张良的战略规划之下,平定各路诸侯,建立汉朝。可以说,韩国虽然是六国中最弱的,但是强大的秦国却是被韩国的后人给灭掉的。

(荆轲刺秦王)

五、本来很强大却自己把自己折腾得不经打是魏国。

魏国一度是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但是强大之后,魏国就开始折腾,内部斗争加剧,人才大量外流。对于秦国强大来说起决定性的作用的三个人:商鞅、张仪、范雎,本来都是魏国的。魏国自己留不住这些人才,不容这些人才的存在。因此,最终秦国在魏国培养的人才的帮助下,强大起来。而魏国则因为内讧及人才的流矢,走向了衰败。

最后,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秦国只需掘开河水往大梁城一灌,魏国就崩溃了。

六、本来不经打却偏偏要去惹事的燕国。

燕国本来是比较弱的,但他偏偏要惹事。赵国很强,燕国偏要惹赵国,结果被赵国打败。一出“荆轲刺秦王”,更是让秦国勃然大怒。秦国本来没想过要先打燕国的,因此调整策略,加快了进攻燕国的步伐,打得燕国只得迁都。

事实上,秦国一直没把燕国放在眼里,以至于都是在灭掉韩、赵、魏、楚后,才顺道灭掉燕国,再顺道灭掉齐国。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个问题分两步来回答,一个是正面作战最难打的!一个是彻底灭国最难打的!

1、就正面作战而言,赵国是战斗力最强的,当时秦国流行一句话“拿下赵国,统一天下是迟早的事情”。赵国作战能力极强,通过赵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推行“胡服”、教练“骑射”等一系列军事改革,使得赵国军队战斗力空前提升,价值赵国军事人才辈出,当时比较有名的就包括:廉颇、李牧、赵奢、乐乘、蔺相如、肥义、楼缓等。

历史上赵国与秦国正面交锋7次,却只输了两场。分别是阏与之战(赵国胜),华阳之战(赵国先败后胜),长平之战(秦国大胜),邯郸守卫战(赵胜),平阳大战(秦胜),肥之战(赵胜),番吾之战(赵胜),秦灭赵之战(秦胜赵灭国)。所以对于秦国而言,平了赵国,天下如探囊取物。

2、最难彻底灭国的,当属楚国。楚国位于最南方,一直远离中原战场,幅图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是楚国的变法不彻底,从“吴起变法”失败之后,就没有新的改革政策。在历史上,楚国与其他国硬碰硬的时候,在人数相当的时候,从来没赢过,但是架不住辽阔的幅图,人数的优势,论纵深作战,楚国确实拖的秦国很吃力。有点想小鬼子当年入侵本朝一样。

最后楚国大势已去的时候,但是且占其退,在楚国名将项燕的带领下,突袭李信,使得秦国20万大军败退,并且秦国将领被诛杀多人。后亲王派王翦60万大军第二次征战楚国,这几乎是秦国95%以上的兵力,才堪堪拿下楚国。


笑尝历史百态


亡秦必楚,显然是楚国

秦灭韩是典型的闪电战,速度大概是六国中最快的,因为韩国本来就弱,外加国土小没纵深。(当然,齐国不算。因为齐国没有打仗。)

秦灭魏的速度不慢不快,靠水攻,淹了大梁城。

秦灭赵的速度跟魏国差不多,秦国灭赵之前投入很大。灭赵国,如果长线看,不以秦始皇那会儿为起点的话,那么可以说秦灭赵是最费劲了。因为六国之中,反秦最卖力的是赵国。跟秦人死克最猛的也是赵人。长平之战,赵国虽然败了,被坑杀四十万的青壮。但是秦人在长平打也很费力,折损了不少秦国的青壮。之后,邯郸之战秦国的形势大好,最后愣是被赵国人拖到无功而返。赵国人也算当时的战斗民族吧,他们实在太能打仗也太耐打了。长平之后,燕王觉得赵国被秦国打得差不多了。所以,他们也乘机打了赵国,结果被赵国反教做人。可见,赵国人战斗力之强。秦始皇那会儿可以一举破赵,除了从他爷爷辈开始的积累之后,那会儿正好逢赵国闹灾荒,然后秦灭赵,反间计也用得是666,用反间计诛了李牧。之后,秦人才这么顺利破赵。不过,破了赵国后,按着《史记》:赵之亡大夫共立嘉为王,王代六岁,秦进兵破嘉,遂灭赵以为郡。可见赵国人也又局部抵抗了一阵子。

秦灭燕的速度同上。不过,燕国没有废秦人太大的力道。因为他们战斗力实在比较一般。不过,灭国后也有局部抵抗。

秦灭齐,这个是兵不血刃,根本没有打仗。所以,这个应该是最容易的。齐王对秦,那叫一个不搞事情。

秦灭楚,可以说是重头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好不好打。楚国反秦动力没有赵国那么鸡血,但是楚国大。他们跟秦也有克过,不过没赵国那么悲壮。但是人家大,所以秦灭楚国,王翦调动了60万兵力,还跟楚国玩了一年的消耗战。之前,秦灭了三晋后,派李信打楚国,还报销了20万秦军,可以见楚国不好打。战国末除了没打的齐国,其他五国,只有楚国还能跟秦国玩消耗。


柳氏异闻录


公元前230年,诛杀了手握重权的吕不韦的秦王嬴政,在秦国波云诡谲的政治权力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仅仅七年,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亡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脚步。张仪适时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从与秦国国土大范围接壤的韩、赵、魏三国下手,再取楚国,最后灭燕齐。那么在这场持续了十年的统一战争中,哪个国家是最难打、最费劲、最让秦人头疼的呢?
毫无意外,应该是楚国。
周成王时期,大行分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国于丹阳,领地50里“。然而楚国民风彪悍,历代楚王皆以开疆扩土为己任,到庄王时期已有“问鼎天下”的实力,大败晋国成为春秋霸主;直至战国楚威王时期,楚国共计灭国40余个,是灭国占地最多、七雄中领土最为广阔的国家,更号称“甲兵百万”,诸侯莫不敢掠其锋芒。
这个九头神鸟所庇佑的国家,在秦发动灭楚的攻势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西起巫山,东至大海,南到南岭,北近黄河,拥有几近整个南中国疆域的“超级大国”。如此煌煌气象,纵秦国亦相形见绌。
同时,物产丰袤的江汉平原,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加上先进的陂灌和井灌技术,生产水平较中原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别说地处西北贫瘠之地的秦国了。当时楚国普通士阶层的贵族所使用的丝织品,其精美繁丽,都是他国贵族无法望其项背的。可见其生产生活水平之高,可以为这个近500万人口,拥有80到100万左右“常备军队”的大国,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楚国极其发达的冶炼业为楚人提供了取用不竭的武器来源。自春秋中期就为楚人所有的大冶铜录山中,曾制造出让其他六国为之惊叹的利器——“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坚如金石;宛钜(jù)铁釶 (shī) ,惨如蜂虿(chài);轻利僄(piào)遬(sù),卒如飘风”(犀甲铁器,强于弓弩,善于快攻)。有这样过硬的军事装备,楚国笑傲群雄,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虽然楚怀王登位后,楚国政治腐败,国势日渐颓靡,然而苏秦主持六国反秦联盟时,楚怀王仍是当之无愧的霸主。由此可见。楚国国力之强横,是各国公认的。
论土地,楚国更广袤;论人口,楚国不会输;论兵器,楚国冶铁业发达;论将才,秦有王翦,楚有项燕;论地形,楚国多川泽,秦地处西北,多习惯陆地作战;论民风,秦人彪悍,楚人也有的是血性男儿。不论从哪方面来看,楚国都是一块“硬骨头”。甚至需要出动张仪去楚国又骗土地又搞离间,最后又俘虏了楚怀王,趁着楚国大乱,群龙无首之际,发兵攻楚。
就算这样,秦攻楚,都倾尽了全国之力。
《史记》有载,秦王欲伐楚,问在灭燕之战中表现不俗的“年少壮勇”的李信,需要多少人马,李信说二十万足矣;问老将王翦,王翦说“非六十万人不可”。六十万人什么概念?有学者估计,秦统一六国后,全国人口也就在四千万左右,何况还在统一过程中的秦国。加上当时军队一走一两年,后线粮草供给又不能断,的确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六十万算得上是赔上了“全部家当”了。所以,秦王很不高兴,没有采纳王翦的建议,派了二十万大军给李信去伐楚。
一开始,还是很顺利的,秦军长驱直入,很快打到了鄢郢。但是秦人错误估计了楚人彪悍热血的程度,在李信志得意满的去和蒙武会师的时候,“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好吧,失败了。
嬴政这才后悔,连忙去请王翦出山,同时在全国大肆征兵。王翦带着秦国六十万兵马,还得先“坚壁而守之”整整一年,以逸待劳,趁着对方松懈了以后,再追击楚军,杀掉了将军项燕。“岁馀,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楚国)为郡县”。
对于已有日薄西山之势的楚国,还要趁着人家政治内讧的时候,抽调全国的军力去攻打,又不能硬碰硬,只能用计谋“疲敌制胜”。能让秦人如此劳心劳力的,也就一个楚国了。

历史研习社


秦灭六国中,最难打的是楚国,秦国动用了六十万兵力才把楚国灭掉,而且才十多年就被楚人反杀。

在战国中后期,战国七雄的实力应该分成三个档次,第一是秦国当之无愧;第二是齐国、楚国、赵国,都曾有和秦国抗衡的实力;第三是剩下的燕国、魏国、韩国,基本是被欺负的命。


齐国最强大的时候是齐闵王时代,曾经一度和秦国东西互帝,还灭亡了一度威风的宋国,为此齐国也遭到五国联军的打击,齐国几乎亡国。重建后的齐国对合纵再也没兴趣,虽然仍然实力可观,但是统治者晏于安乐,最后居然不战而降。



赵国最强大的时候是赵惠文王时代,当时赵武灵王退居二线,主持灭亡了腹心之患中山国,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一干文武大臣也算人才济济。但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任用毫无经验的青年将军赵括,以致四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尽管如此秦国也消耗不少,但赵国没有了抗衡的实力。


楚国最强大的时候是楚怀王时代,当时吞并越国,几乎统一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尽管楚国在战国时期军事经常不利,但是庞大的领土和人口,让秦国啃下来非常困难。所以李信二十万秦军战败,王翦用了六十万大军才获胜。而且还有个问题,就是秦国内部楚系外戚阻挠,秦相昌平君居然反叛称楚王。这对于秦王来说,不仅要攻克外部,更要摆平内部。


林屋公子


秦灭六国中,最难打的是哪个国家?有书君认为,应该是赵国。同秦国消灭其他几个国家有所不同,灭赵国时,秦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经过几代秦国帝王的努力,才完成了这个任务。从公元前283年开始,秦昭襄王就开始谋划灭赵国,他不断地对赵国进行挑衅试探。



但是直到公元前222年,秦政时期,秦国才完全灭掉了赵国。而秦国消灭其他国家,则如摧枯拉朽一般,迅速地取得了胜利,灭掉了这些国家。


有书君为你简单说一下秦国灭赵的过程。


长平关秦赵对峙三年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王龁进攻韩国上党郡。韩将不愿投降秦国,便把上党献给了赵国。赵孝成王接收了上党。秦军随后包围了上党,赵王连忙派廉颇率20多万大军去救上党。廉颇只能守住长平关,叫士兵们修堡垒,深挖壕沟,做长期的斗争。双方对峙了三年。


离间计白起射杀赵括


后来,秦国的大臣范睢用了离间计,使赵王听信谣言,启用赵括接替了廉颇。赵括领兵20万到长平关,加上廉颇的兵士一共40万。被秦国的大将白起设下埋伏,赵括被乱箭射死, 40万大军全部覆没。白起的大军乘胜攻打赵国邯郸,赵国形势危急。



赵魏联合胜秦


赵国说动魏王与赵国结盟,派兵救援。魏国派兵时受到秦国的恐吓,便在邺城就地安营。信陵君用计窃取了魏王的兵符,率大军去救邯郸。赵军和魏军两下夹击,打得秦军像山崩似的倒了下来。


王翦反间计灭赵


秦昭襄王死去后,秦王政亲政,派大将军王翦征赵。王翦运用反间计诽谤赵国的李牧,结果赵王杀了李牧。王翦乘机灭掉了赵国,俘虏了赵王。赵国只剩下了一座代城。公元前220年,秦国完全灭掉了赵国。


秦灭战国五雄



秦国消灭其他几个国家,则比较顺利。公元前231年到公元前230年,秦国用一年的时间灭了韩国;公元前225年,秦国灭魏国,只用了三个月;公元前226年到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楚国用了三年,可说是第二难打国家;公元前226年,秦国迅速消灭了燕国的主力;公元前221年,秦派兵灭齐,齐王不战而降。秦国最终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赵国最难打的原因:拥有较强的综合国力


六国中,赵国是最难打下的国家,有书君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赵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赵国经过学习胡服骑射,以及与匈奴的实战,部队作战能力很强。


赵国拥有比较多的兵力资源,长平关一战,就投入兵力达40万。赵国拥有很多军事人才,像赵奢,廉颇、李牧等。当然,赵国的经济实力也比较强大。


秦国的优势远远大于六国,经过商鞅改革,秦国国富民强。秦王重用人才,釆用远交近攻的正确决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秦国的改朝换代,可说是摧枯拉朽。人类历史发展虽然具有曲折性,但什么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