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練攤30年 笑迎每一天

練攤30年 笑迎每一天

常逛菜園街早市的市民可能會留意到,一個賣凍魚的攤主,他給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性格外向,每天都樂呵呵的,有的市民即使不在他的攤點買魚,聊上幾句心情也會不錯的。沒錯,熟悉他的人都叫他“老張”,今年60歲的張慶濤,可是這個早市的“老人兒”,已經在早市賣了30多年凍魚。“只要身體允許,我就一直賣下去。”接受採訪時,他邊賣貨邊笑著告訴記者。

早市上賣魚一干30年

早市的商販流動性較大,能在這兒出攤達到10年的應該比較少見了。可張慶濤說,自己在菜園街早市已經賣了30多年凍魚了。“當時,菜園街早市還是土道呢!”張慶濤說,自己是寧安人,18歲的時候就來到了牡丹江討生活。剛開始,他也像一些年輕人一樣,找個地兒給別人打工。可時間長了,他發現給別人打工受約束不說,賺的錢也有數兒。而自己的一個親屬當時就在牡丹江做小買賣,看著親屬每天忙忙碌碌的,可日子過得卻不錯。於是,張慶濤的心思活了起來。“我為什麼就不能做個小買賣?”

有親屬的經歷可借鑑,張慶濤就辭去了工作,琢磨著自己乾點啥。“在早市賣凍魚吧,上貨相對省事。”在冷庫幹活的一個親屬這樣建議他。也是,思來想去,張慶濤也認為,賣凍魚只需到冷庫去上貨就行,不像蔬菜、水果等商品還得騰出大塊時間去挑貨,而且凍魚相對耐存放,損耗也要小不少。就這樣,張慶濤的凍魚攤就在早市落了戶,至今已經30多年了。

每天賺的就是辛苦錢

“可能是我性格外向的緣故,剛出攤兒時,就有顧客光顧。”張慶濤說,不管顧客買不買,只要問了,他都笑臉相迎,並熱情地介紹。不像有的攤主,整天陰著一張臉,弄得顧客根本不想靠前。時間長了,熟悉張慶濤的老顧客,除了買魚外,有時,逛早市時還會特意在他的攤點前停留一下,聊上幾句閒磕兒。

當然了,除了服務態度好,凍魚的品質好壞最為重要,所以,他上的凍魚首先要質量有保證,這樣才能留住顧客,有時,他還會幫顧客把凍魚簡單收拾一下,這樣回到家後只需簡單再弄一下就可以烹飪了。漸漸地,光顧張慶濤攤點的顧客越來越多。就連有些飯店也上他這兒成箱買貨,可張慶濤說,自己不賺這個錢,成箱的貨有的品質不太一樣,別讓人家覺得買的不好,砸了自己的“口碑”。再加上,飯店相對個人對凍魚的需要量較大,所以,他就建議人家去冷庫直接批貨,還能省些錢。

“五塊七,我收你五塊五。”採訪中,張慶濤還要忙活著賣貨。他告訴記者,從他老輩親屬那就教自己做買賣不能佔顧客的便宜。所以,賣了30多年的凍魚,他寧可少要兩角錢,也不能多收顧客一角錢。“這就是我做買賣的原則,即使在早市。”

早上3點多鐘到冷庫上貨,4點鐘就到早市出攤了,早市散後還得到冷庫再去挑貨,存放凍魚啥的,一直忙到下午一兩點鐘,如果有空閒時間,再眯會兒補下覺。“其實,賺的就是辛苦錢。”在早市賣凍魚時間長了,張慶濤說自己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節奏,好在,身體還能受得住。

身體允許就一直賣下去

這些年,不論春夏秋冬,張慶濤的凍魚攤基本上沒有“缺席”的時候。看著周圍一些攤點換人了,張慶濤說,從年齡上看,自己要比大多數攤主都大,但是自己的心態很好,每天樂呵呵的,微笑著面對生活,比啥都好。

與一些早市攤兒不同,由於賣凍魚需要天天往冷庫裡跑,有時一呆就是幾個小時,所以,有的人受不了凍,身體支撐不下去了。好在,張慶濤的身體還不錯。他說,既然自己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只要身體允許他就一直賣下去。

晨報融媒體首席記者 張建華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