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佩萊的存在,是魯能戰術體系巨大的倒退,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大鵬老師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佩萊的存在,確實讓魯能的戰術體系有一些倒退,現在山東魯能基本上就是後場大腳起球找佩萊這個支點。

山東魯能有佩萊這樣一位高中鋒既是好事也是壞事。李霄鵬非常喜歡佩萊,堅持在中超聯賽中使用佩萊作為首發,即使佩萊的狀態比較差,李霄鵬也是力挺他。但是有了佩萊的存在,其他中超球隊都知道魯能的戰術佈置是什麼樣的,都可以很有針對性的佈置戰術。

現在踢山東魯能,最有效的方法就在前場逼搶山東魯能,迫使魯能在後場開大腳直接找佩萊,再安排一名中衛貼身防守佩萊,讓他爭搶第一點的效率下降,使得魯能的前場進攻組織比較凌亂。這樣可以極大的削弱山東魯能的進攻,也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擊。

從李霄鵬的佈置可以看出,魯能的進攻都是圍繞高中鋒佩萊制定的,塔爾德利類似於一個前場自由人,遊弋於佩萊身邊,隨時選找機會。兩個邊路安排兩個速度快、體能好、往返能力強的邊前衛,能夠突破下底傳中,給佩萊製造攻門的機會。中場中路哦蒿俊閔和姚均晟負責組織調度。這樣的安排在中超聯賽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果佩萊的頭球能力再強一些,魯能現在的積分可能已經一枝獨秀了。

李霄鵬的戰術基本上不變,他比較缺乏靈活性,山東魯能之後的聯賽中需要再製定幾套不同的戰術,以應付不同的對手,除了圍繞佩萊打造戰術以外,也要考慮佩萊一旦不在場上,該打什麼樣的戰術。



大鵬老師


大家好,我是喜歡足球的足球鬼菜。

看到題主這個問題,我先是靜靜地想啦一下。

先介紹下佩萊的近幾年的履歷吧

我感覺題主的觀點,小編並不認同,首先,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當時佩萊轉會到來時,魯能舊將楊旭曾經發啦一個微博,4個9炸彈。顯而易見,四個九就是楊旭(中國9號)、佩萊(意大利9號)、西塞(塞內加爾)、塔爾德利(巴西9號)其中這四個國家,長期一直比較有實力的那肯定是意大利跟巴西啦。況且16年歐洲盃佩萊打的是意大利正印主力中鋒位置!且表現出色。

跟意大利埃德爾組成的鋒線也是很有衝擊力的,在看佩萊近幾年的經歷,在來山東魯能之前佩萊是效力於英超球隊南安普頓,效力兩個賽季之久。在來到山東魯能之前的一個賽季,佩萊打進11個進球6個助攻,雖不是特別高效但也是在五大聯賽英超可以踢得上主力的。

實力毋庸置疑,戰術上呢?

大家在沒有中場外援情況下看到的魯能比賽是不是少啦很多中場過渡,直接長傳衝吊,找佩萊做二點球,尋求配合,找準機會直接打門。在魯能現在球員中,前10場中超,能給佩萊喂得舒服的可不多。魯能邊路球員傳中高!飄!中場支援不夠!前場少一個傳球能力極強的球員,與之配合。



其實呢說到底佩萊今年前幾輪作用還是挺明顯的,前場支點作用,長傳球過來至少會吸引2-3名防守球員,更加為塔爾德利創造啦好的機會,佩萊能力毋庸置疑。但是魯能中場還是缺少一些必要的球員啊!


若魯能間歇期回來更進一步!在國內尋找好的傳球手,再或許買一箇中場絞肉機!解放三哥!也希望我魯的兩翼劉彬彬,吳興涵!早日找回狀態!


足球鬼菜


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戰術體系,佩萊的存在反映中超現實的需求,實際上魯能有點浪費了佩萊的能力!

這個觀點不敢苟同,佩萊的存在,並非及戰術體系的倒推,原因有兩點:其一沒有所謂的最好的戰術體系;其二,魯能沒有能夠充分發揮佩萊的作用。

【防反戰術不比進攻戰術落後】

很多人都認為,進攻戰術或者說全攻全守的戰術才是最好的,但事實並非如此,足球的世界,戰術是多彩多樣的,攻勢足球、攻守平衡、防守反擊,這一切眼花繚亂的戰術體系,都是足球必不可少的。

只不過,現實選擇中,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所以有的教練選擇攻勢足球,有的教練選擇防守足球,有的教練選擇中鋒戰術,有的教練選擇無鋒戰術。

此外,中鋒的存在,也和進攻戰術或者防守戰術無關,2016賽季,魯能有韓鵬這名和佩萊類似的中鋒,但魯能打得氣勢如虹,堪稱中超有史以來最強的進攻組合,但如今,佩萊能力更勝於韓鵬,但魯能卻被迫打起了防反足球——這也是中超的現實和球隊的特點能力決定的。

所以,這個鍋,佩萊不能背。

【魯能沒有充分發揮佩萊特點】

確實,在現在魯能的比賽中,魯能球員有時候被動地選擇起高球尋找佩萊這個進攻點,然後謀求機會,這確實有些簡單粗暴,讓人不爽。但是,這同樣不是佩萊的鍋,而是現在的魯能缺乏足夠優秀的中場球員,魯能的陣容也沒有能夠完全發揮佩萊的特點。

佩萊的特點絕不僅僅是頭球和對抗能力,在很多比賽中我們會發現,佩萊的腳下技術也比較好,但到了比賽中,魯能給佩萊的往往都是頭球,而且佩萊身邊還缺乏隊友的支持,很容易陷入包夾。

這些問題是佩萊無法解決的,而不玩金元足球的魯能也很難徹底改變這種情況,但佩萊目前作用單一,絕不是佩萊的問題,而是環境問題。


足球報陳永


倒退到不至於,但是不得不說是真的單一。

佩萊的存在對於現在的魯能來說真的是悲喜交加吧。喜的是佩萊在中超依然還是最好的站樁策應型前鋒,也是搶佔第一落點最好的前鋒,但是悲的是佩萊也僅僅只能做這些,換一種戰術思路的話,佩萊就會略顯笨重,毫無用武之地。



本賽季李霄鵬的戰術打法確實也侷限於佩萊在球場上的作用,在佩萊年輕的時候,真的是可以詮釋樁而不拙的特點,身材高大,但是跑位靈活。但是現在隨著年齡增長,靈活不在,速度也不快的佩萊活脫脫的變成了一個木樁,前場找佩萊似乎是每場魯能必備的套路之一,但是作用單一的佩萊現在確實有點不太適合魯能,而隨著賽程的深入,在沒有變化的話,魯能這一套肯定會被人摸透。


魯能本賽季狀態不錯,但是隨著比賽進程深入佩萊會越來越給弱化,如今合同到期,離隊似乎也是在所難免了。



DK體育文學


題主提問題的原因應該很簡單,沒錯筆者也有相同的感受,山東魯能0-0北京人和的比賽錯失登頂良機,佩萊的作用看上去就是雞肋,但是面對富力,面對國安,面對華夏又能正常發揮,這隻能說明主教練李霄鵬的戰術出了問題,應該針對不同對手尋求更多的變化,佩萊不應該背鍋。

面對人和的高位逼搶,魯能只能採用長傳找佩萊簡單粗暴的戰術,而萊佩剛好又沒有發揮出作為支點的作用,爭頂和頭球都沒優勢,如果此役沒有佩萊,魯能的戰術就不會這樣簡單。佩萊的存在使魯能中前場脫節,球員在堅固防守的同時,無法將更多的兵力投入到進攻當中。

現在的魯能進攻完全依靠塔爾德利的中場調度,塔爾德利狀態好魯能能擊破任何防線,塔爾德利低迷則就會出現主場完敗貴州,客場不勝恆大和人和都是很好的例子。

而佩萊本身的拼勁,場上積極的跑位,是佩萊存在於魯能體系的原因,但是高球的爭頂和跑位,頭球射門的能力差,而主教練卻堅持使用佩萊的缺點安排戰術,這不是佩萊的問題,這是李霄鵬的戰術安排有問題。


愛踢球


戰術的成功與否,在於對執行戰術的能力

佩萊,身高194cm,是傳統中鋒類型。在傳球到位的情況下,有強悍的對抗能力和不錯的射門技術,可以利用身高形成支點,造成二次進攻機會。但速度一般,沒有很強的突破能力。

中鋒戰術,是依靠中後場的直接長傳衝吊,或者45度傳中,尋找中鋒直接射門或者形成支點,做球,造成第二點攻門機會。這種戰術不好說是否落後,以前的英格蘭,90年代的曼聯都取得巨大成功,還有拜仁的萊萬,甚至是前魯能球員洛夫都是成功的範例。雖然洛夫只有172cm,但是他的接長傳後的高速衝擊和禁區內的搶點能力讓人映像深刻,多場比賽接守門員大腳後快速衝擊,直接形成攻門機會。

在現在注重身體對抗,以短傳配合滲透的主流戰術裡,不能說戰術是倒退,只能說缺少變化,以及佩萊和其他隊友缺少完美執行中鋒戰術的能力。

以圍繞中鋒佩萊的打法需要精準的傳球和後插上進攻的完美配合,如果中後衛或邊衛穿不出精確傳球,累死佩萊也沒有卵用,佩萊往那一站,你的傳球模式就簡單單一,缺少變化,極易預測和防守。

另外,中鋒做球,對後插上要求極高,目前魯能後插上進攻不少,但是由於佩萊的支點作用掙點造成的不多,而且效果一般。

所以,從前十輪來看,魯能圍繞佩萊作為支點的進攻戰術是不理想的,沒有發揮出一個頂級中鋒的作用,必須利用塔爾德利的突破和組織,多一些精準和快速的傳球,也許效果會不一樣。但是更多的是希望李霄鵬可以根據不同對手,適當變換一下前場外援的組合,改變一下目前的進攻戰術打法,或許有不錯的效果。


我是謀子,帶一點逗逼的偽球迷,只為球事更簡單更輕鬆。多謝大家賞眼,如若喜歡,請小手一點,萬分感激。


謀子


佩萊體系是戰術體系的倒退是一種相較於現代足球戰術體系推崇的倒退,但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倒退。

首先足球競技中的戰術是針對本隊陣容和對手戰術研究得來的,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先進和落後。防守反擊依然有能力奪冠,長傳衝吊也會以下克上。魯能今年引進的全北助教其實是對佩萊體系的一種升級補充,因為我們知道,全北抓第二落點進攻是進球成功率非常高的,並且是亞冠冠軍常客。當然,這樣單一的進攻戰術對球員理解力和執行力要求是非常高的,魯能目前做的不好,這也就是顯得戰術落後的原因。

第二,佩萊體系中重要一環是邊中球員的結合。理想的佩萊體系應該是佩萊身後的左中右三名球員都有良好的突破能力,而不只是下底傳中。很多球迷及媒體認為“魯能下底傳中能力差使佩萊能力難以發揮出來”,我不否認這是魯能的缺點之一,但這並不是關鍵點。因為再好的傳球質量,禁區只有佩萊一個點的時候也沒有用處。關鍵點在於魯能邊路球員的內切能力不夠。難以防守的邊路球員一定是能傳能突才行。魯能之所以患上塔神依賴症其實跟塔神與佩萊的互相牽制防守的能力較強有關,金敬道進攻端出色的發揮也與此有關。如果吳興涵與劉彬彬可以重拾當年突破的信心,我相信佩萊體系對對手帶來的衝擊會更強。

第三,地面傳控不一定就是先進,今年的河南建業就是一個例子。剛下課的教練想讓建業控起來,是因為建業有很多控球不錯的年輕球員,並不是說能力不行控不了,而是中超各隊的防守強度更強了,控球但不贏球恆大身上也出現過。目前中超各隊開始講究前場反搶,把中場陣型壓扁,這樣的情況傳控在球場上空間太小根本發揮不出來。所以所謂地面傳控先進其實是誤解。

最後,先進的戰術講究的是拼搶場上空間。進攻時拉開寬度,形成局部三人傳球配合,將球場空間切割成一個個小三角形,並不斷傳球進行三角形轉變。所以,佩萊➕塔神➕吳興涵就形成一個三角形,佩萊➕塔神➕金敬道是另一個三角形,佩萊➕塔神➕姚君晟是第三個三角形,佩萊➕塔神➕蒿俊閔是第四個三角形。進攻中,每一個三角形都有佩萊和塔神,佩萊被包夾時,這就是塔神依賴症的出現。所以說,佩萊體系不先進也不是絕對的。



當然以上的分析都是紙上談兵,中超10輪過去了,魯能佩萊體系真正發揮出來的時候並不多,只是塔神和金敬道變成了佩萊體系的受益者。還記得,張弛的幾粒進球嗎?因為那時張弛的位置原先就是金敬道首發時的位置,所以他也受益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一下每個魯能進球,看看小弟說的佩萊體系是否如此。

(以上圖片有來自東方IC)


新番文創


不敢苟同。與其說魯能戰術體系倒退,不如用魯能曾經的管理體制造成的惡果。

不談那些,就說魯能和佩萊。佩萊能力有,但也不像有些媒體朋友吹噓的多麼強,他在對接球進攻的處理上,只能勉強及格,當然,這與魯能球員的傳球質量有關,但是接十球進不了一球,委實讓球迷難以信服。

魯能最大的短板還是中場,蒿俊閔人如其姓,好人一個,悶葫蘆,這也是裡皮不待見他的原因。魯能的中場從蒙蒂略走後,蒿俊閔沒能扛起魯能中場組織的大旗,偶爾的驚豔救贖不了魯能的平庸。

u23劉軍帥已經證明了自己的防守能力,可以固定下,中場姚均晟天賦不錯,但是對抗能力讓他總是難以讓教練滿意,還是從魯能青訓抓人才吧。


左岸


宿茂真那一代,有一高一快的戰術,快馬唐曉程,和宿茂真的頭球,那叫痛快,而現在佩萊的頭球,只是過渡支點作用,頭球破門更是差點,而快馬有時侯也失去威力。所以佩萊戰術也就失去意義,不如去發拓更好的前鋒就中場發動機,來替代現代的戰術打法。


老有財5


不同意,沒道理。

話說咱中超也就這麼一個檔次和水平,有什麼資格去質疑一位曾經的意大利國腳呢?


另外,沒有任何一種戰術可以說是一成不變的。或者說是先進的倒退的。那些所謂的戰術致勝論都是拿來欺騙你我這些球迷級別的普通人的。所謂的戰術,我的認識就是,只要能贏球的戰術就是最先進的戰術。

我想提問者你肯定是覺得,之前魯能隊一直奉行的中前場傳控走地面的技術型踢法,然後用了佩萊,就改成的簡單粗暴式的進攻方式,場面不華麗了,不好看了,這就是戰術倒退嗎?反正作為域外球迷的我,不同意你這種看法。



估計有不少魯能球迷都不喜歡佩萊不,不行就換給我們呀。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