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國家在推動“美麗鄉村”,你的家鄉有哪些變化啊?

凌萱農業


朋友們好,我是農夫十阿哥,一個在新疆和田塔克拉瑪干沙漠種大棗的棗農。國家推動“美麗鄉村”,全國各地的鄉村都有明顯的變化,我們這裡的農村也變化不小,我來說說我們的變化。

國家的“村村通”政策,每家每戶都是水泥路到門口,改變了以前出門的泥巴路,乾淨了。下雨沒泥濘颳風沒灰塵。

國家的“危房改造”政策,讓以前的土房子改成平房了,看著也好看,住著也安全了。還有大山裡交通不便的,都集中到鄉鎮安置,也住進安置小區了,一排排的樓房,乾淨衛生還好看了。

國家的汙水處理改造,讓農村家家戶戶都汙水通過下手道流走了,改變了以前到處流的現象,再加上生活垃圾集中收治,改變了以前到處放沒人管的現象,現在變得衛生乾淨了。

國家的“青山綠山就是金山銀山”

計劃,沒人到處砍樹燒火了,讓大山變綠了,隨著植被保護,水土流失改善了,山更美水更甜了。

每個村都建設了文化廣場,讓閒暇之餘的村民,可以在廣場鍛鍊身體和學習文化知識了,豐富了業餘生活。

隨著國家的富強,我們的農村還會越來越好,農村和城鎮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小,“美麗鄉村”會讓鄉村越來越美麗。


農夫十阿哥


國家椎動“美麗鄉村”我的村莊乾淨多了,寵門口通了水泥路,配了垃圾桶倒生活垃圾,有專人收垃圾,挖了排水溝,汙水處理好了,沒有臭味,還裝了路燈,晚上走夜路都看得清楚。還建了個老年人活動中心,有節日都在裡面辦。感覺村裡變化好大,越來越美麗!廣西的!



阿勝覃


美麗鄉村確實是一個美好的建設,現在的鄉村美化程度確實是景色秀麗!我的鄉村也是這樣變化的!

我的家鄉是在宿遷市,在我小的時候,我們的村莊就是三排瓦房,總共有二十幾家。總之村莊與村莊之間都有好幾百米路程,每家每戶都有豬圈,每家每戶都有雞,鴨。基本上家禽都是有的,所以莊子上都很髒,看上去都很蕭條。

後來我們的村莊進行改造,開始建造藕塘,把我們集中在一起,做了個社區。社區周圍全部改造成藕塘,總面積有萬畝這樣子,現在不管是社區內部,還是社區外部,環境都是高標準的,道路也是從之前的石子路變成了瀝青路,非常宜居。特別是到了夏天,萬畝藕塘盛開的荷花真的是壯觀,特別的漂亮。這個社區有藕莊之稱,四周藕塘環繞,正恰似人間仙境!

美麗鄉村建設真的是惠民政策,讓鄉下擁有景區的美景,讓環境得到美化,更適合居住!

(我們鎮離劉強東所在的鎮不遠呦)



Smartisan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匆花丸子,我家就是農村的,以前我們村子的環境是很差的。垃圾到處扔。現在好了,國家在農村環境方面給予了很多支持和幫助。每個村子都會配有垃圾桶。它是綠色的,象徵著環保。現在,好多人都養成了扔垃圾的習慣了。還有,每個村子的垃圾,都會定期有人來收集。這樣就保證了,人們扔出去的垃圾有處可去。這樣,垃圾就得到了很好地處理,村裡又修了新路。農村的小學合併後,學生乘坐校車上下學,都能送到家門口。

農村的產業政策在發生著變化。每個村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鎮上發展花卉旅遊,吸引城裡人下鄉休閒,旅遊業幹得不錯。農村現在越來越乾淨整潔,綠化美化也做得更好,特別是經過美麗鄉村或新農村建設的村落,更是鄉村休閒旅遊的目的地。

農村近幾年的變化和發展是有目共睹的,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農村一定會比現在更好!





匆花丸子


你好,我是三農領域的創作者,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關於你的問題,我有以下幾個觀點。1,其他農村我不知道,但我們的農村確實改變了,環境更加好了,以前我們村的垃圾都是丟到一片空,地上亂丟,現在弄了一個垃圾場了,每天也有人來運走垃圾,沒有臭氣熏天的情況了。2,現在從縣裡面回到老家的路上,都有很多標語,而且環境確實改變了不少,也有垃圾分類的標誌,總體來說比以前好很多了。3,以前我們村市場上也有點亂,交通也不方便,現在政府已經整治過了,市場也不堵了,看起來也乾淨整潔了許多。總體來說我們村環境變好了,更加美麗了。




農村創業記


首先說一下小時候對我家鄉農村的記憶。

我的家鄉在祖國邊疆的邊疆地區。

那時候的電線杆是用棕樹做的。

那時候的籃球杆也是用棕樹做的,球場是堅硬的黃土,而且高低不平,幾乎沒有見過水泥。

下雨的時候,從學校的房頂上總是會漏許多雨下來。

記憶猶深的是,學校操場右邊的那顆大腿粗的風乾的桉樹。

身材中等偏瘦的男老師把一個大喇叭綁到桉樹上,說話的聲音從那裡傳出來,總是那麼大,我們特別好奇啊!

還有一個穿著破爛衣裳的紅衣女孩,在這裡我暫且叫她化名吧——櫻花(她喜歡櫻花)

可是到六年級的時候還沒有畢業,櫻花嫁到湖南去了……聽說櫻花現在過得很幸福,既然這樣還有什麼可說的。

只是我一直無法忘記她那紅色的破衣裳和那張可愛的臉。

人生好些事情其實都是完美的結局。

但是現在想起我兒時的家鄉,那真是一個落後的祖國邊陲的大山溝。

不過那是一個美麗的家鄉,至少它是我溫暖的港灣。

然而我又希望我們國家不再有我童年時候的那種學校,我的家鄉十幾年20年前就沒有那種學校了。

那時候全村人幾乎都沒辦法出去打工。

因為路不通。

長大一點以後有了土路通向外面,但是那土路一下雨根本就沒辦法通車。

更何況那時候那麼窮,哪裡有車?連自行車都沒有。

現在我們村就算是最貧窮的那家,都是電燈,電話,電視機,電冰箱。至於車子二輪的,四輪的也不會少,不過總是缺一個女朋友。

那水泥路從遠處看去就像是一條巨大的龐龍從山腳纏繞到山頂,連村裡最老的一個老人都知道,這水泥路可以去北京,上海,港澳,總之通向全世界。


葉宗男


國家在推動,美麗鄉村行,你的家鄉有哪些變化,我們現在農村的變化很大,記得小時候我們村裡唯一的馬路,還是泥巴路,每到下雨時候,我們去上學,雨鞋和褲腳全是泥巴。

現在我們村在國家的推動和支持下,我們村終於也走上了水泥路,村裡每條小路都是水泥路了。這些水泥路是我們村一大變化。

還有就是我們村現在有人打掃衛生了,每條路上乾乾淨淨的,一點也不比城裡差,我們村有了籃球場和娛樂場所。

這一切美好的變化都離不開國家的推動和大力支持,謝謝國家,謝謝每一位建設家鄉的人。





生中的點點滴滴


我是錦荃媽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的家鄉位於山西運城的一個小縣城,是國家歷史文化明城——新絳縣水西村,距離縣城10里路,先聊聊我們家想這幾年的變化。

第一、先從住房開始說起,以前村裡都是清一色的瓦房,現如今村裡家家戶戶蓋的都是二層小洋樓!

第二、然後說錢袋子,我們村是附近幾個村最富裕的,村裡的年輕人基本都沒有外出打工,村裡都是做沙發傢俱的,也靠這個產業掙了錢,如今產業越做越大。

第三、交通工具,家裡都配備了小汽車,取代了以前的摩托車。

第四、村裡的生活環境比以前越來越好,道路旁邊的綠化,馬路旁邊乾乾淨淨,村裡有專門回收垃圾的車。

希望我們村越來越好!


錦荃媽媽


窮山溝變成世外桃源

  •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大田莊鄉周家莊村是我的老家,在國家美麗鄉村推動下,原來的窮山溝,建設成為了世外桃源,先後被評為省級特色旅遊村,省委黨校三同教育基地,國家級宜居村莊。

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被評為國家級宜居村莊。

  • 村莊道路建設,停車場、餐飲、會議室,民宿等設施齊全。全村形成了,家家戶戶小花園,整個村莊大花園的景象。

農家樂、民宿,遍地開花。

全村300餘戶,有農家樂73家,民宿36家,家家戶戶懂經驗,有收入,年輕人都在自己家裡創業。

睡在氧吧,活在果園。

  • 背靠天蒙山,家家戶戶院內、門口是果園,森林果園覆蓋率96%以上,負氧離子含量極高,被譽為天然氧吧。



WANG啟源


大家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大召開,在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任務和目標”。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難點和重點在於農村

2013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鄉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需要;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永續發展的需要;是強化農業基礎、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需要;是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需要。

現在就跟大家談談,這幾年我家鄉的變化。

高速公路和鄉村公路

記得筆者上小學的時候,那時全是泥巴路,一到下雨或下雪天,便滿是泥濘,寸步難行。後來,到市裡面去唸高中,全程大部分都是盤山公路,十分顛簸。200公里的路程汽車需要行駛七個小時以上,還得天氣好。現在,家鄉只要有農戶住的地方,鄉村道路全部硬化;國家花巨資建設的高速公路的通車,更是結束了我縣到市區,汽車需行駛七個小時的歷史。

電網改造升級

以前電杆低、電壓低、線路老化、動力電不足、變壓器容量不足,遇到颳風下雨等惡劣天氣,倒杆、斷線、跳閘等現象時有發生;到用電高峰,更是隻有點煤油燈了。現在,通過國家農村電網建設,在2020年前,已全面建成農村標準化低壓臺區,基本形成農村現代化電網體系,停電、斷電,一去不復返。

人畜飲水工程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小時候,我們家家戶戶都是打井吃水,既不衛生,遇到乾旱吃水就變得困難。有時候要跑幾里路去挑水,挑回來的水還得節約著用,生怕浪費一滴水。近年來用水難、用水安全問題已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兩年前,家鄉已接通了自來水,吃水難已不再是問題。

汙水管網改造

有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放學後拿著竹筐在小河裡撈魚、搬螃蟹,那時候水是真的清、天是真的藍。後來,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工業的進入,門前的小河由清變濁,再到徹底乾涸。隨著政府和人民已意識到妥善解決農村汙水問題、優化農村水生態,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舉措。家鄉己完成汙水管網改造升級,建成汙水處理廠一座,農戶、企業,所有汙水進廠處理。現在,小河慢慢又有了涓涓細流。

生態文明建設

2017年12月底,我市表決通過了《十堰市生態文明建設條例》,該條例涉及計生態文化、生態保護、生態經濟、制度保障、公眾參與和法律責任等,聚焦我市較為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圍繞山、水、林、地、大氣五大板塊,重點規定水資源保護、耕地保護、礦產資源開發等內容。現在,綠水青山不再是奢望,而是真實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人們總是對美好的生活充滿嚮往。家鄉這幾年的變化,尤其像我這樣的在外遊子,每次回到故鄉都感受到明顯的變化,希望家鄉越來越美麗,中國越來越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