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繁昌县践行文明实践:竖起防疫复产两面旗 弘扬雷锋精神志愿行

繁昌县践行文明实践:竖起防疫复产两面旗 弘扬雷锋精神志愿行

"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难越向前",自"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繁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把防控疫情作为当前文明实践最重要的使命,依托各级文明实践平台,充分发动各级文明实践站所志愿服务力量,联防联控,全力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3月5日,正值第57个雷锋纪念日。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繁昌县有着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与社区基层干部并肩战斗,一边忙着上门访视、分发药品、小区封控、为困难群众解决大事小情。一边协助监管部门为大量复工企业恢复生产、解决务工人员返工返岗的防疫问题等等。他们是当代雷锋精神的化身,他们竖起"防疫"和"复产"两面大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们有一个的共同名字——志愿者。


繁昌县践行文明实践:竖起防疫复产两面旗 弘扬雷锋精神志愿行

上门为居家隔离人员送上生活用品

复工的"及时雨"——加快审核进程 商家少担一些损失

在繁昌县城的街头巷尾,经常能看到有一群身着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人,徒步奔走在沿街的商铺,为商家们带去准予复工复业的好消息,他们正是协助社区复工复业的"学雷锋"志愿者们。店铺复工需要经过市场监管部门的反复核实,商铺复工三件套:口罩、消毒水、额温枪缺一不可;开工审核工具:承诺书、审核记录、测温表更是不可或缺。由于需要复工复业单位涉及区域广、数量多,社区人手紧缺,正当工作人员忙的不可开交之际,多名志愿者来到社区主动要求加入到防疫工作当中,为社区工作人员分担压力,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安定社区,对于准予开业的理发店、母婴店、蔬果店等商铺,社区的志愿者们引导店铺负责人签署《承诺书》,并详实记录在店的工作人员个人信息,临走时总不忘呼吁店主相互告知,并叮嘱在复工复业的同时不能忽视疫情防控,获得准予复工的商家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对于他们而言,复工通知就像是"及时雨"一般带来生活的希望。

为了巩固工作成效,接连几日,志愿者们不辞辛劳的协助市场监管局和商务局的工作人员对已经验收成功的复工商家每日的消毒情况、体温登记情况等进行巡查,对各企业单位日常消毒和人员健康台账进行检查,督促复工复产商家的疫情防控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繁昌县即将复工的企业和商铺还有很多,还包括产业园和多个商业综合体,当笔者问到:"后面的复工审核工作量还会有所增加的,你们还继续参加吗?"其中一个志愿者回答道:"当然,他们社区的人高强度工作一个多月了都没退却,我们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只要他们需要,我们希望为他们多分担一些,他们也该喘口气儿了。"


繁昌县践行文明实践:竖起防疫复产两面旗 弘扬雷锋精神志愿行

志愿者在小区广场发放口罩


温暖的"三大员"——无法面对面 依然心连心

"36.8度,您今天的体温正常!"

"14天体温都正常,没有发热、咳嗽、感冒、腹泻等症状,您可以解除居家医学观察了。"

外地返繁复岗的繁昌一中王宗好老师听到繁阳镇社区的工作人员这段话后,很快就拿到解除居家医学观察通知书,解除隔离具备上岗条件王老师就放下心了,他生怕不能及时返回到教师的工作岗位上,耽误了学生的课业。

自疫情发生以来,在繁阳镇龙亭社区10名社区访视志愿者、2名医疗志愿者包保辖区所有访视对象,包括8户武汉返繁人员、14户居家医学观察对象、11户居家办公对象,200户购药居民。当日接收信息当日上门,有时一天多则上百人,少则几十人,每个人都建立电子台账,认真仔细的记好疫情工作日志,筛查有无遗漏的居民需求。为他们提供贴心、爱心、暖心服务。

他们是"贴心代购员"。为了满足需要居家办公、医学观察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需求,志愿者不厌其烦的帮助他们买药、买菜、送快递、扔垃圾、送口罩;

他们是"爱心服务员"。志愿者们每天上门前与当日需要访视人员电话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有些居民需要测血糖、量血压,他们逐一登记,在上门时提供相关服务;

他们是"暖心话务员"。志愿者们将联系方式告知他们,24小时开机,即使回到家中,也会为隔离人员解答疑问,安抚他们的情绪。

戴上口罩他们甚至不知道对方的面容,无法面对面,依然心连心。眼下复工复产正当时,疫区返回繁昌务工人员会逐渐增多,远离家乡为了返工甚至还需居家隔离多日的他们会更需要关怀与帮助,社区访视志愿者与医疗志愿者们还将依然坚守在为民服务的征途上。


繁昌县践行文明实践:竖起防疫复产两面旗 弘扬雷锋精神志愿行

志愿者协助工作人员为审核商铺复工条件


居民的"贴心人"——隔离中的心理疏导

在西苑社区组建了一支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一个多月来,有的志愿者们举着喇叭、带着袖章在了辖区内宣传"不串门、不聚集,出门要戴口罩",有的志愿者们坚守在小区防疫检查点,检查通行证、测量体温,也有这样一些志愿者,他们接受过简单、专业的心理知识培训,他们不仅随着社区的防疫安排走街串巷,还在居民需要的时候,为产生紧张害怕情绪的居家隔离人员担任临时的心理疏导员。

家住城西花苑67岁的老人詹世芸,因发烧咳嗽在繁昌县医院住院,2月23日康复出院。由于对新冠病毒的担心,再加上身体不适,西苑社区心理疏导志愿者主动提出要接老人回家。刚走出住院部,就看到一个带着口罩的志愿者在向她挥手,"我是西苑社区的志愿者,来接您回家"。

想到心理知识培训中,要在沟通过程中保持常态交流,不刻意地攀谈疫情,避免触发其他事件的情绪形成交叉影响,主动转移注意力,保持积极的倾向。一上车志愿者就采用共情的手法和老人聊了起来,主要用倾听的方式让老人将内心的担心害怕情绪和身体的不适之处一吐为快。耐心倾听之后志愿者安慰道:"詹阿姨,咱回家了就好,出院了也要注意健康饮食,居家隔离期间,生活上有困难可以找我们。"在志愿者悉心疏导下,詹阿姨逐渐放下包袱,平安到家后,脸上也终于漏出了笑容。

心理疏导志愿者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晚上也依然坚守。有位外地回繁昌企业复工的居家隔离者周先生认为自己没有任何不适却要在家中隔离,感到非常不理解。虽然已经很晚了,还是拿起手机向留下微信的志愿者吐槽,志愿者看到留言后,依旧耐心的向他继续解释隔离的作用和原因,并且告诉他还有多久,还需要配合哪些具体工作,才能够安全解除隔离。经过一番劝解,周先生终于想通了,并为晚间的叨扰向志愿者致歉。


面临当下疫情,防疫这根弦依旧不能松懈下来,在我们建立起卓为有效的防控体系持续运行的情况下,让这个体系推动各行各业恢复生产,推动城市恢复活力尤为重要。在这个防控体系中,志愿者这个响亮的名字早已镌刻其中,他们成为有效防控疫情的"标配",更是迅速恢复正常秩序的"杠杆"。曾经教导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不知道有多少志愿者听过这句话,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这句话,但是在他们付出善行的那一念,在志愿者伸出援手的那一刻,他们就是雷锋。(文:徐莹莹、潘仕仙、严谨、许闽)


分享到:


相關文章: